核心素养下的美术作业初探

核心素养下的美术作业初探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第三小学325204

美术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美术作业是核心素养落实与否的重要体现,作业的设计本着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的原则进行设计。

一、作业之拓走向创意实践

创意实践是指在创新意识的主导下的思维和行为。通过对美术作业不同材料和网络媒材的不断开拓创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美术的创意与实践。

1.一拓网络媒材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经将信息技术的设计手段纳入到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将对美术课堂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ipad的加入,能让有创意、有想法,绘画基础却相对薄弱的学生也有能力表现自己所想,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网络媒材的应用还可在ipad里设置资源包,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媒材以其直观、高效、便捷等特性为作业开启了创意篇章。

2.二拓表现材质

作业的材质能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特别是一些公开课,上课老师的作业设计别出心裁,新材料产生新思路,新思路带来新课堂。比如《映日荷花别样红》一课,不同老师对作业材料的选择不同,课堂就有不同的演绎。

二、作业之活增强美术表现

1.活设多层作业

多层作业的设置应遵循循序渐进、轻负高质的原则,多层次的作业优势还凸显在时空的灵活上,可以是一课时内完成梯度性的作业目标,也可以在一个单元主题中统筹设计“翻转式”的二次或三次作业。

2.活设作业主题

以用带学,学以致用,作品的应用为美术表现的有效性提供了契机。《我的爱心卡》可安排在三八节前夕,课堂上回忆与妈妈之间有爱心的生活细节,并顺势提出为妈妈设计和制作一张怎样的爱心卡?爱心卡上你想对妈妈写些什么?升华了亲情意识,并在节日当天送给自己的妈妈。美术课程中还有很多能以活动、节日为主题契机的课题,如四年级下册《节日的徽标》围绕学校的艺术节设计徽标等。

三、作业之质凸显图像识读

图像识读是指以获得美术知识和有益信息为目的地对图像的观看、识别和解读。通过高质量的图像识读,对于学生识读能力的发展具有显著的作用。

1.创意构思之质

“设计应用”的基础是图形,图形联想作品常常出现学生的想法雷同,在学生创作之前用任务单组内讨论后再进行创作,既促进了思维发散,又解决了创意雷同的问题。小组讨论后每个学生所挑选的设计方向几乎不重样,画出的图形也在合作讨论中更加清晰化。突破了图形联想的难点,凸显图像识读的意义。

2.内化为品质之质

如国画教学,中国画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用笔、用墨的基本知识,还要将对国画的品读内化为自身的素养。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后,不论是观作品还是画作品,学生都会注重枯湿浓淡以及意境的表达,使图像识读素养得以提升。

四、作业之辨提升审美判断

审美判断是对美术作品和现实生活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鉴别、评价、判断与表达。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审美是它的主旋律。

1.由感而辨

美术的形式美法如果教师直接灌输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接受。如《江南民居》这课,老师用水墨加一加点线面,构成江南的房子组合,又通过减一减,学生辨一辨减哪些部分能形成有疏密感、错落有致的江南民居,边辨边进行白色纸遮挡,经过思辨得出有疏密的节奏感。

2.辨展示之美

美术作品的布置展示也可以锻炼审美判断,通过让学生尝试对作品布置的疏密感、节奏感、韵律感的组合布置提升审美判断。在布置和点评中学会欣赏,可升审美能力和语音表达能力,体会成就感。

五、作业之品走向文化理解

文化理解是指从文化的角度看待美术作品和现象。美术的作品解读理应放在历史背景和具体情境中,才能加深文化理解。

1.品名画文化

怎样通过学生作业来品名画的魅力?教师通过设计作业,让学生像大师一样作画就是非常可取的做法。比如《大牛和小牛》一课,老师以学生为主体来教学,站在孩子们的立场,将《五牛图》进行了重新的编排与构思。通过“摆一摆”环节和讲一讲大牛和小牛之间发生有趣的故事环节,自主重构,拉近了孩子们与名画的距离,让孩子像艺术家一样思考,内化为自己的理解,这样的理解才是深刻的。

2.品人文精神

美术的学习应放在人文大环境中进行理解,对作品进行人文精神的升华。《大鱼与小鱼》一课,教师:这些美丽的热带鱼都被着无情的渔网捕住了,它们在一天天变少……适时让一个渔网加入,顿时让学生产生了对自然的关怀之情,懂得要珍惜大自然。

人文情怀还可以促使课堂外的作业达成,如《活字印刷》学生对瑞安东源村活字印刷的非遗传承人进行采访,了解到这一技艺已越来越难传承下去,渐近失传,视频让其他学生切身感受到对传统应予以重视。

标签:;  ;  ;  

核心素养下的美术作业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