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脊髓压迫论文_李梓赫,张有余,刘杉杉,刘忠军,韦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颈脊髓压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脊髓,椎管,颈椎,成形术,损伤,髂骨,磁共振。

颈脊髓压迫论文文献综述

李梓赫,张有余,刘杉杉,刘忠军,韦峰[1](2019)在《体外遥控压迫装置构建羊慢性颈脊髓压迫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使用一种体外遥控的压迫装置制作羊慢性颈脊髓压迫模型,以实现可数字化精确调控的压迫过程。方法:压迫装置由椎间压迫装置和体内皮下控制模块两部分组成,整个装置由体外安卓手机遥控控制。12只成年小尾寒羊随机分成3组,每组4只,分别为对照组(A组),压迫10周组(B组)和压迫20周组(C组)。将压迫装置置入到C2/3椎间隙并固定,将控制模块置入皮下。A组在手术后推杆不推进,B组和C组动物在清醒状态下遥控推杆每两天推进0.1mm,观察术后1周、5周、10周、15周、20周各组动物Tarlov评分;术后1周、5周、10周、15周、20周行CT扫描并计算椎管内侵占率(ER);术后即刻、1周、10周、20周时进行电生理检查;实验终止时,取C2/3节段脊髓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尼氏体染色及TUNEL检测,观察组织学改变。用Pearson相关系数及一般线性回归分析B、C组ER与时间(t)的关系,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ER与Tarlov评分的关系。结果:实验过程中,B组1只羊的皮下控制模块出现故障,经再次手术更换后故障排除。A组动物术后20周内Tarlov评分未观察到变化,均为5分;实验终止时,B组动物中两只为5分,两只为4分;C组动物中3只为3分,1只为2分;C组在实验终止时的行为学评分与A组终止时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终止时,B组动物ER为(33.0±1.8)%,C组动物ER为(64.8±1.9)%,B组及C组动物ER与t的Pearson相关系数r=0.998(P<0.001);ER与t的线性回归方程为ER=3.197t。ER与Tarlov评分呈负相关(r=-0.862,P<0.001)。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即刻,全部动物潜伏期和波幅都未发生明显改变;术后即刻、术后1周时,B组和C组动物的SEP潜伏期及波幅与A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但10周及20周时较A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01),波幅明显下降(P<0.001)。实验终止时,A组观察到形态正常的前角运动神经元和皮质脊髓束神经纤维结构;B组切片中观察到前角运动神经元细胞萎缩,尼氏体减少,皮质脊髓束轴索出现脱髓鞘病变和空泡变性等,此情况在C组中更加明显,各组间异常形态细胞比例存在显着性差异(P<0.001);TUNEL检测观察到荧光阳性细胞数目随着压迫时间增加而显着增加(P<0.001)。结论:应用该体外遥控的压迫装置可以建立羊的可靠、精准可控的慢性颈脊髓压迫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马腾骏,赵丹华,于海星[2](2018)在《钛板法及锚定法行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颈脊髓压迫的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钛板法及锚定法行单开门椎板成形术(EOLP)治疗颈脊髓压迫的效果及"关门"现象发生率。方法 74例颈脊髓压迫症患者随机分为钛板法组和锚定法组各37例,分别以钛板法、锚定法行EOLP治疗。记录手术情况,评估临床疗效、轴性症状改善效果及影像学效果,统计术后1年内"关门"现象发生率。结果钛板法组手术时间明显较锚定法组长(P<0.05)。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及术后1周JOA评分改善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钛板法组术后1年JOA评分改善率明显较锚定法组高(P<0.05)。两组术前轴性症状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前轴性症状均明显改善,但钛板法组术后6个月颈后部疼痛、颈后部僵硬、肩部疼痛、肩部僵硬评分均显着低于锚定法组(P<0.05)。钛板法组术后6个月开门角度、椎管前后径长度及椎管扩大率显着大于锚定法组(P<0.05),且术后1年内"关门"现象发生率为2.70%,显着低于锚定法组的21.62%(P<0.05)。结论与锚定法相比,采用钛板法行EOLP治疗颈脊髓压迫症虽然延长了手术时间,但手术效果更好,可显着改善患者轴性症状,尤其对于维持椎板开门角度及椎管扩大的作用更佳,从而可有效减少"关门"现象发生。(本文来源于《颈腰痛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姜昊,田自开,徐浩钦,王瑞军,彭宝淦[3](2017)在《动物颈脊髓压迫模型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脊髓型颈椎病是导致成人脊髓功能障碍最常见的疾病。矛盾的是,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神经组织进展性功能丧失的病理生物学机制却不甚清楚。经过20世纪本领域科学家的大量研究证实,脊髓压迫模型不论是在研究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功效方面还是在探索其发病机制方面都是重要的。脊髓压迫的临床前研究需要一个可分级、可量化、可重复的动物模型。笔者从动物的选择、动物模型的制作和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估叁个方面分别来阐述动物脊髓压迫模型的建立。(本文来源于《中华灾害救援医学》期刊2017年05期)

陈晓波[4](2017)在《临床观察无髓性损伤的慢性颈脊髓压迫及补肾活血方对其大鼠模型的干预机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课题旨在观察无髓性损伤的慢性颈脊髓压迫人群的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颈椎不稳、颈脊髓受压比例、颈椎JOA评分,探究该类人群上述临床表现特点,分析可能影响无髓性损伤的慢性颈脊髓压迫人群预后的危险因素。改善该类人群的治疗效果。建立并初步验证无髓性损伤的慢性颈脊髓压迫大鼠模型。基于NF-kappa B信号通路,观察颈脊髓在慢性轻度压迫下是否存在炎性反应,并以补肾活血方干预这种炎性反应,为进一步研究慢性颈脊髓压迫病机及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1.临床观察收集2013年5月-2014年10月在广东省中医院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85例,完成随访68例,末次随访为2017年2月。根据颈椎JOA评分在纳入时和末次随访之间的差值,将患者分为(0-]分)低分组和(≥2分)高分组。观察入组时核磁影像矢状面脊髓压迫比例、颈肩或上臂部疼痛部位(颈后部、枕部、肩部、肩胛区内侧缘、上臂)、颈肩部疼痛性质(酸痛、胀痛、刺痛)、疼痛程度、肌肉紧张感、颈椎活动受限、颈椎不稳等分布情况是否存在组间差别。2.实验室研究:无髓性损伤的慢性颈脊髓压迫大鼠模型验证研究方面,将30只300g-350g Sprague Dawley(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即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观察大鼠行为学评分(Basso Beattie Bresnahan scores,BBB评分)以了解大鼠神经功能并剔除神经功能受损大鼠(BBB评分<19分,满分21分)。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观察脊髓形状结构变化。造模1周和1月时用核磁共振明确压迫部位、压迫程度及局部是否存在炎性病变,造模后1月取材。炎症机制探讨研究,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和模型组,每组20只。造模后1月取材。补肾活血方干预和NF-kappa B信号通路调节炎症研究方面,将大鼠分为药物组(补肾活血方灌胃)、抑制剂组(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PDTC)腹腔注射)、药物+抑制剂组(补肾活血方灌胃+PDTC腹腔注射)、模型组,每组20只,中药(补肾活血方:丹参15g,淫羊藿15g,仙茅15g,附子10g)于造模后第二天给予,PDTC造模前4小时给予,随后都每日给予,1月后取材。造模1月后取出受压脊髓,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脊髓中p65、TNF-α、IL-1 β、IL-6的mRNA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磷酸化-p65(pp65)、TNF-α蛋白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L-6、IL-lβ蛋白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标记神经细胞(Neun标记)、活化小胶质细胞(CD68标记)、NF-kappa B活化细胞(p65标记)并且计数。HE染色切片观察脊髓神经细胞形态。持续评估(BBB评分)大鼠神经功能并髓性损伤大鼠(<19分)。中药复方指纹图谱及色谱分析补肾活血方的主要成分。结果:临床观察结果表明高分组患者中刺痛及颈椎不稳的出现频率较低分组更高,而低分组中伴胀痛的患者更多。(P<0.05)颈椎不稳可能与颈椎JOA评分下降幅度有关(-0.264),(P<0.05)两组间其他指标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慢性颈脊髓轻度受压大鼠神经功能BBB评分在造模后1月内没有差异。(P>0.05)造模后1周和1月时,核磁共振证明模型鼠的颈脊髓存在轻度压迫,脊髓周围没有水肿信号,排除周围组织炎性水肿波及脊髓的情况,植入物位置固定,大小相似。造模后1周和1月时,HE染色表明模型鼠的颈脊髓受到轻度压迫,但两组脊髓内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分布均匀,胞体饱满,细胞核和细胞质界限分明。提示造模后1月内,模型鼠的慢性受压脊髓没有明显器质性损伤。炎症机制探讨研究方面,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p65、IL-6、IL-1 β、TNF-α mRNA表达量在造模1月后均有升高。(P<0.05)蛋白免疫印迹法提示在造模后1月时,模型组磷酸化p65和TNF-α的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模型组活化小胶质细胞和NF-kappa B通路活化的细胞数量造模后1月时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神经细胞数量没有差异。(P>0.05)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脊髓内IL-6、IL-1β蛋白表达量在1月时升高。(P<0.05)造模后1月内BBB评分提示两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无明显差别。(P>0.05)补肾活血方干预及NF-kappa B信号通路调节炎症研究方面,药物组、抑制剂组、药物+抑制剂组与模型组相比,p65 mRNA表达量均有降低。(P<0.05)此外,药物+抑制剂组p65 mRNA表达低于药物组。(P<0.05)除IL-6的抑制剂组和模型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外,(P>0.05)IL-6、TNF-α、IL-1βmRNA表达量各干预组均较模型组具有降低,(P<0.05)药物+抑制剂组的TNF-α mRNA表达量低于药物组和抑制剂组。(P<0.05)Western Blot表明药物+抑制剂组的磷酸化-p65(pp65)表达低于其他各组,(P<0.05)抑制剂组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TNF-α表达高于其他各组,药物组和抑制剂组的TNF-α表达高于药物+抑制剂组(P<0.05)。IHC检测发现药物组、抑制剂组、药物+抑制剂组的活化小胶质细胞计数均低于模型组,(P<0.05)抑制剂组高于药物+抑制剂组。(P<0.01)神经细胞计数在各组之间没有差异。(P>0.05)各组p65阳性的细胞数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药物+抑制剂组低于抑制剂组和药物组。ELISA检测表明除了抑制剂与模型组之间的IL-6蛋白表达差异不明显外,模型组的IL-6和IL-1 β高于其他各组,药物组和抑制剂组的IL-6和IL-1 β均高于药物+抑制剂组(P<0.05)。结论:1.颈肩及上臂刺痛来就诊,或存在颈椎不稳的无髓性损伤的慢性颈脊髓压迫患者颈椎JOA评分中远期下降的幅度可能更大,而颈脊髓压迫比例和就诊时疼痛程度与颈椎JOA评分下降的幅度没有关联。2.髓性损伤的慢性颈脊髓压迫大鼠模型的受压脊髓节段内存在炎性反应,并且与NF-kappa B通路激活有关。3.药补肾活血方对脊髓慢性受压所致炎症有抑制作用,并且与NF-kappa B通路抑制剂的效果相互迭加,但不一定是通过该通路起作用的。(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5-01)

房江月[5](2017)在《不同椎间植骨材料治疗颈脊髓压迫症的临床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椎间植骨材料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和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63名,按照椎间植骨材料的不同将其分成同种异体骨环组(A组)男/女为12/11,Cage组(B组)男/女为11/7和自体髂骨组(C组)男/女为13/9,统计各样本的年龄,性别,住院号,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融合节段椎体前后高度差值(HAB/HPB),手术节段Cobb角和神经功能改善(mJOA评分)。结果:1.所有患者均完成术后12-18个月的随访,叁组患者术后6个月融合率分别为23.2%(A组),22.7%(B组),25.3%(C组),叁组患者术后1年融合率分别为86.3%(A组),81.5%(B组),88.3%(C组)。2.A组与C组,B组与C组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HAB/HPB,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HAB/HPB,Cobb角无明显差异(P>0.05)。A组有1例出现骨环断裂,B组有1例出现Cage移位,C组有4例出现髂骨区疼痛。结论:1.术后前3个月,自体髂骨的HAB/HPB差值和Cobb角改变最明显,其次是同种异体骨,Cage变化最小。2.采用同种异体骨,Cage和自体髂骨作为椎间植骨材料治疗颈脊髓压迫的融合率相当,同种异体骨环和Cage可作为理想的椎间植骨材料。(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7-03-01)

姚帅辉,张陆,高胜军,姜岩[6](2016)在《保留双侧半棘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保留双侧半棘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保留C_7、C_2双侧半棘肌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组实施保留双侧半棘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单开门手术相比,保留双侧半棘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6年30期)

姚若愚,陈雯,马俊明,莫文,万宏波[7](2016)在《颈脊髓压迫症影像与症状相关性分析及其对治疗方案制定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颈脊髓压迫症患者的临床观察,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以探讨临床"影症"之间的关系,寻找手术治疗的危险因素。方法以13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颈脊髓压迫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包括一般信息、临床症状、体格状况、影像学资料,整理数据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Nagata分级、MRI T2加权像髓内信号、颈椎管Pavlov值均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两两成正相关,不同颈椎管Pavlov值患者的ND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Logistic回归方程对影响手术治疗的危险因素进行预测,其中MRI 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颈椎管Pavlov值<0.75以及二便异常是手术治疗的危险因素。结论影像学Nagata分级、NDI可用来评估患者颈脊髓压迫症严重程度;MRI T2加权像髓内信号、颈椎管Pavlov值以及二便情况可用来指导治疗方案选择。(本文来源于《脊柱外科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安忠诚,盛伟斌,梁卫东,盛军[8](2016)在《保留双侧半棘肌单开门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的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比较保留双侧半棘肌的改良颈椎单开门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我科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66例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3~C6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按手术方式分为保留C2、C7双侧半棘肌止点的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传统组)36例和保留双侧半棘肌的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改良组)30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病例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JOA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颈椎总活动度(ranges of motion,ROM)、颈椎曲度及术后轴性症状的严重程度。结果 :传统组手术时间为140.49±36.57min,改良组为122.35±46.57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术中出血量为233.66±165.39ml,改良组为281.18±208.11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2例、改良组1例患者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给予甲基强的松龙、营养神经药物等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术后无脊髓损伤、门轴断裂、脑脊液漏、硬膜外血肿、感染,无内置物松动或断裂。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传统组随访时间为17.10±3.57个月,改良组为16.40±2.57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为(71.36±8.14)%,改良组为(72.95±14.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DI评分,术前及术后3个月传统组与改良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N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术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传统组颈椎曲度较术前减少3.73°±1.38°,改良组较术前减少1.47°±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ROM较术前减少6.63°±2.09°,改良组较术前减少4.53°±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11例(30.56%)、改良组1例(3.33%)术后发生轴性症状或加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单开门手术相比,保留双侧半棘肌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时,可最大限度保留颈椎后方结构,减少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和颈椎曲度及ROM的丢失。(本文来源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徐晶辉,龙厚清,陈文立,程星,于昊洋[9](2016)在《慢性颈脊髓压迫症大鼠髓内基膜超微结构变化及其与MMP-9表达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慢性颈脊髓压迫症大鼠模型髓内基膜(basement membrane,BM)、基膜与星形细胞接触面(basement membrane-astrocyte contacts,BM-AC)的超微结构变化,并探讨其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实验组(n=36),对照组仅切除C5左侧椎板;实验组在切除C5左侧椎板后将吸水可膨胀聚氨酯薄板置入C6水平左侧椎板下硬膜外,建立慢性颈脊髓压迫模型,应用BBB(Basso Beattie Bresnahan)评分评价大鼠脊髓神经功能,并分别于造模后1d、14d、21d、28d、42d、70d取C5~C6段脊髓组织制备标本,用HE染色观察脊髓形态学变化、用MMP-9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脊髓MMP-9表达量,用透射电镜观察脊髓BM及BM-AC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各时间点间BBB评分和实验组造模后1d的BBB评分无显着性差异,实验组造模后14d~70d的5个时间点BBB评分均显着性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HE染色显示对照组各时间点及实验组造模后1d的脊髓未见受压,脊髓形态结构正常;实验组造模后1d可见脊髓白质区轻度水肿;造模后14d脊髓受压变形,灰质区血管增生,灰质、白质水肿,神经元细胞核碎裂;造模后21d和28d损伤逐渐加重;造模后42d脊髓水肿减轻,髓内空泡化,前角大运动神经元数目减少、胞浆稀少、胞核萎缩,突触减少,神经纤维稀疏,髓鞘层变薄;造模后70d仍见白质区水肿、神经元细胞核碎裂,灶性胶质细胞增生等退行性变,神经元数目增多。MMP-9免疫组化显示对照组各时间点及实验组造模后1d、70d脊髓MMP-9均呈弱表达,实验组造模后14d呈较强表达,21d呈强表达,28d呈较强表达,42d呈中度表达。对照组各时间点及实验组压迫后1d的BM电子密度及BM-AC均正常,实验组造模后14d~28d BM电子密度、BM-AC比率与对照组比较显着性降低(P<0.05);实验组造模后42d、70d两者较前升高(P<0.05),但仍显着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MMP-9表达与BM电子密度及BM-AC变化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2(P<0.001)和-0.664(P<0.001)。结论:慢性颈脊髓压迫性损伤后早期髓内BM降解、BMAC分离,后期部分修复。MMP-9可能通过降解BM及BM-AC影响脊髓压迫后血脊髓屏障的完整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万宏波,姚若愚,尹萌辰,莫文,邬学群[10](2015)在《颈脊髓压迫中医证候群结合影像学表现对选择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颈脊髓压迫症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的观察及影像学检查的分析,以探讨祖国传统医学临床证候,结合现代影像学医学对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的指导意义,从中医辨病辨证的角度对手术指证作出指导性建议。方法:回顾13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颈脊髓压迫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症状、NDI指数、中医证候评分及影像学资料上的差别,并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两种治疗方式的选择与临床证候及影像学之间的联系。结果: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病例分为2组,A组107例采用非手术治疗,B组26例采用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中医证候评分、NDI指数、JOA评分、Nagata分级及MRI T2加权像髓内信号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预测患者行手术治疗的Logistic回归方程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F=71.549,P<0.001)。结论:中医证候评分高(主症评分为主)、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Nagata分级高以及二便异常是选择手术治疗的危险因素,建议尽早手术。(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期刊2015年11期)

颈脊髓压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钛板法及锚定法行单开门椎板成形术(EOLP)治疗颈脊髓压迫的效果及"关门"现象发生率。方法 74例颈脊髓压迫症患者随机分为钛板法组和锚定法组各37例,分别以钛板法、锚定法行EOLP治疗。记录手术情况,评估临床疗效、轴性症状改善效果及影像学效果,统计术后1年内"关门"现象发生率。结果钛板法组手术时间明显较锚定法组长(P<0.05)。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及术后1周JOA评分改善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钛板法组术后1年JOA评分改善率明显较锚定法组高(P<0.05)。两组术前轴性症状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前轴性症状均明显改善,但钛板法组术后6个月颈后部疼痛、颈后部僵硬、肩部疼痛、肩部僵硬评分均显着低于锚定法组(P<0.05)。钛板法组术后6个月开门角度、椎管前后径长度及椎管扩大率显着大于锚定法组(P<0.05),且术后1年内"关门"现象发生率为2.70%,显着低于锚定法组的21.62%(P<0.05)。结论与锚定法相比,采用钛板法行EOLP治疗颈脊髓压迫症虽然延长了手术时间,但手术效果更好,可显着改善患者轴性症状,尤其对于维持椎板开门角度及椎管扩大的作用更佳,从而可有效减少"关门"现象发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颈脊髓压迫论文参考文献

[1].李梓赫,张有余,刘杉杉,刘忠军,韦峰.体外遥控压迫装置构建羊慢性颈脊髓压迫模型[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9

[2].马腾骏,赵丹华,于海星.钛板法及锚定法行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颈脊髓压迫的效果比较[J].颈腰痛杂志.2018

[3].姜昊,田自开,徐浩钦,王瑞军,彭宝淦.动物颈脊髓压迫模型的研究进展[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7

[4].陈晓波.临床观察无髓性损伤的慢性颈脊髓压迫及补肾活血方对其大鼠模型的干预机制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5].房江月.不同椎间植骨材料治疗颈脊髓压迫症的临床疗效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7

[6].姚帅辉,张陆,高胜军,姜岩.保留双侧半棘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临床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

[7].姚若愚,陈雯,马俊明,莫文,万宏波.颈脊髓压迫症影像与症状相关性分析及其对治疗方案制定的影响[J].脊柱外科杂志.2016

[8].安忠诚,盛伟斌,梁卫东,盛军.保留双侧半棘肌单开门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的疗效比较[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6

[9].徐晶辉,龙厚清,陈文立,程星,于昊洋.慢性颈脊髓压迫症大鼠髓内基膜超微结构变化及其与MMP-9表达的相关性[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6

[10].万宏波,姚若愚,尹萌辰,莫文,邬学群.颈脊髓压迫中医证候群结合影像学表现对选择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5

论文知识图

慢性颈脊髓压迫症超微病理变化患者,女,29岁,诊断为齿状突游离小体...患者,女,29岁,诊断为齿状突游离小体...患者,男,59岁,C3~7伴反弓的颈椎管狭...6MRI及CT上所表现的颈脊髓压显示颈脊髓压迫后已发生不可逆...

标签:;  ;  ;  ;  ;  ;  ;  

颈脊髓压迫论文_李梓赫,张有余,刘杉杉,刘忠军,韦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