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迁移人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人口,流动人口,科克,城市,日内瓦,城镇化,住房。
迁移人口论文文献综述
张胜利,冯华南[1](2019)在《明代商业人口迁移与地方文化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的商业人口迁移方向在宏观上呈现出资源导向下的南北块状迁移、交通导向下的十字线状迁移和市场导向下的点状迁移特点。商人异地定居源于生产力的驱动、寓居地的同化、户籍制度的转变以及自身地位的上升。商人在流寓地定居之后,主要借助出版与戏曲、会馆与民俗、崇儒与入仕叁种文化输出形式对当地的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逐渐成为当地文化发展的媒介提供者、信仰输入者、教育推动者。(本文来源于《中州学刊》期刊2019年11期)
蔡志明[2](2020)在《人口老龄化、替代迁移与教育经费增长——基于全国数据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2-2015年的面板数据,对人口老龄化、替代迁移和教育经费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老龄化与教育经费增长存在着显着的倒U形关系,表明在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初期,老龄化对人力资本投资(教育投资方面)起到了正向的影响,但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人口老龄化开始抑制教育经费的增长。相反,替代迁移起到了与人口老龄化恰好相反的作用,与教育经费增长存在着显着的U形关系。(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20年03期)
申丽坤,翟英英,史耀雄[3](2019)在《城乡融合视野下农村迁移人口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乡融合视野下,原有的二元制经济体制被打破,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当前政府在推进农村转移人口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还面临教育、医疗、住房、卫生等诸多方面问题。因此,应构建更适合农村迁移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村迁移人口社会保障问题和矛盾,有效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合理流动,实现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为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扎实基础。(本文来源于《农业经济》期刊2019年12期)
宗红[4](2019)在《陈竺出席国际联合会大会“科克斯巴扎尔人口迁移行动”边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宗红)当地时间12月5日下午,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在瑞士日内瓦出席第22届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以下简称“国际联合会”)大会“科克斯巴扎尔人口迁移行动”边会,并就孟加拉国科克斯巴扎尔人口迁移行动发言。(本文来源于《中国红十字报》期刊2019-12-10)
唐超,罗明忠,张苇锟[5](2020)在《农地确权方式何以影响农业人口迁移?——源自广东省2056份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农地确权颁证工作在全国的基本结束,厘清其政策效应具有重要实践价值。农地确权方式直接决定着农地确权的劳动力配置效应,是影响农业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测度农地确权方式对农业人口迁移的具体影响是文中的主要研究目的。文中基于广东省阳山县和新丰县2056户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地确权方式对农业人口迁移的影响,并用倾向匹配得分模型(PSM)进行了内生性检验。结果显示:农地整合确权对农业人口迁移有显着负向影响;土地要素和资本要素在农地确权方式对农业人口迁移的影响效应中不具有调节作用。可见,研究农地确权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效应,既要考虑农地确权进度,也要关注农地确权方式,应鼓励有条件地区进行土地整合,加快土地向种田能手流转,以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农业人口迁移双重目标的实现。(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20年02期)
李勇辉,李小琴,沈波澜[6](2019)在《安居才能团聚?——保障性住房对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的推动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口流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家庭化流动趋势加强,子女是否随迁不仅会影响到家庭的幸福,也反映了中国城镇化的速度、结构和质量。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的限制和住房制度设计的缺陷,流动人口子女留守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文章利用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在考虑稀有事件偏差和内生性的情况下检验了保障性住房对子女随迁的影响。研究表明:保障性住房可以减少由于子女随迁所导致的退出劳动力市场和房租增长的负面影响,提高流动人口子女随迁的可能性。但是,在我国双体制住房市场结构中,保障性住房对流动人口的供给存在着门槛效应,流动人口保障性住房的整体可得性水平较低。同时,在户籍制度所产生的"社会屏蔽"作用下农业户籍流动人口在家庭化迁移过程中受制度性因素的影响更大且对保障性住房的依赖性更高。文章的研究揭示了在人口城镇化过程中迁移模式的转变与住房供给之间的匹配矛盾,阐明了制度性约束对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不足的深层次影响,为在当前新一轮的住房制度改革中应加大对流动人口公共住房供给,并建立与此相适应的新型住房保障供应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本文来源于《财经研究》期刊2019年12期)
古恒宇,刘子亮,沈体雁[7](2019)在《中国省际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的空间格局及影响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中国省际流动人口户籍迁移网络,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及空间滤波等方法分析该网络的空间格局和驱动力。主要发现:①户籍迁移意愿网络呈现出集聚的空间格局,排序较高的户籍迁移意愿流主要从欠发达地区指向发达地区。②户籍吸引力及户籍流出分别呈现出随机及集聚的空间格局,户籍流出热点区为西部及东北地区,冷点区为中东部地区。③迁入地人口、FDI、迁入地及迁出地人均GDP、平均工资等因素均显着影响户籍迁移意愿。流动人口个体、家庭因素、住房条件及迁移原因等同样与户籍迁移意愿的关系紧密。(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王俊岭[8](2019)在《收货地址背后的人口迁移新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换了新工作、返乡创业、被“抢人大战”吸引、所在企业整体搬迁……很多人来到新的城市工作、生活。安顿下来第一时间要做的事,少不了修改快递的“收货地址”。收货地址的变化,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人口迁移的趋势。近日,京东数字科技集团发布了《2019基于京东大数(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期刊2019-11-26)
许清清,范甜甜,袁祺[9](2019)在《我国人口迁移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2000-2016年我国31个省的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口迁移政策作为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关键变量一直备受关注,然而学界对人口迁移政策引导劳动力流动从而对产业结构升级所产生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以2000年-2016年我国31个省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人口迁移政策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进而又分析了在人口迁移政策背景之下,劳动力流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迁移政策显着引导了劳动力的流动,从而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迁移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本质演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逐渐增强。最后基于理论模型以及实证研究结果,对人口迁移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宏观质量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李宝礼,邵帅,裴延峰[10](2019)在《住房状况、城市身份认同与迁移人口环境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引致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本文利用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样本,基于扩展回归模型(ERM)和中介效应模型,专门考察了住房状况对迁移人口综合环境行为、私域环境行为和公域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有住房对迁移人口综合环境行为、私域环境行为和公域环境行为参与率具有显着的促增效应,在利用工具变量法和内生处理效应模型对内生性问题进行控制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在修正内生性偏误后,自有住房对迁移人口公域环境行为的促增效应显着高于私域环境行为,并且随着迁移人口流入本地时间的推移,住房状况对迁移人口公域环境行为的异质性影响显着高于对迁移人口私域环境行为的异质性影响;在给定住房状况的条件下,城市户籍迁移人口的环境行为参与率高于农村户籍迁移人口;农村和城市户籍迁移人口的公域环境行为得分随着流入本地时间的推移而显着提高,而私域环境行为得分则随流入本地时间的推移变化并不明显。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城市身份认同是住房状况影响迁移人口环境行为的中介变量,即住房状况差距使得迁移人口城市身份认同度出现分化,进而导致其环境行为存在差异。上述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首先,各级地方政府应着力解决迁移人口的住房问题,使迁移人口"进得来,融得入";其次,在商品房和政策性住房供给无法惠及所有迁移人口的现实约束下,政府应当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尽早实现住房与户籍、住房与公共产品均等获取的"脱钩";最后,积极提高农村户籍迁移人口的环境行为参与率,这将对城市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11期)
迁移人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2-2015年的面板数据,对人口老龄化、替代迁移和教育经费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老龄化与教育经费增长存在着显着的倒U形关系,表明在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初期,老龄化对人力资本投资(教育投资方面)起到了正向的影响,但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人口老龄化开始抑制教育经费的增长。相反,替代迁移起到了与人口老龄化恰好相反的作用,与教育经费增长存在着显着的U形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迁移人口论文参考文献
[1].张胜利,冯华南.明代商业人口迁移与地方文化发展[J].中州学刊.2019
[2].蔡志明.人口老龄化、替代迁移与教育经费增长——基于全国数据的实证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
[3].申丽坤,翟英英,史耀雄.城乡融合视野下农村迁移人口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研究[J].农业经济.2019
[4].宗红.陈竺出席国际联合会大会“科克斯巴扎尔人口迁移行动”边会[N].中国红十字报.2019
[5].唐超,罗明忠,张苇锟.农地确权方式何以影响农业人口迁移?——源自广东省2056份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
[6].李勇辉,李小琴,沈波澜.安居才能团聚?——保障性住房对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的推动效应研究[J].财经研究.2019
[7].古恒宇,刘子亮,沈体雁.中国省际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的空间格局及影响机制分析[J].地理科学.2019
[8].王俊岭.收货地址背后的人口迁移新趋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
[9].许清清,范甜甜,袁祺.我国人口迁移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2000-2016年我国31个省的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宏观质量研究.2019
[10].李宝礼,邵帅,裴延峰.住房状况、城市身份认同与迁移人口环境行为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