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雅安天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雅安,降水量,旱涝,离子,茶叶,气候学,气候变化。
雅安天漏论文文献综述
陈婷,敖天其,黎小东[1](2018)在《“雅安天漏”的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1961-2016年间雅安气象基本站日降水资料,运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法,分析了近56a来"雅安天漏"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近56年来,1d最大降水量和5d最大降水量以2.8mm/10a和12mm/10a的变化率上升,强降水日数、极端降水量和极端降水日数则以-0.41mm/10a、-17mm/10a和-0.32mm/10a的变化率下降,说明"雅安天漏"地区极端事件发生频率降低,但强度增强。2."雅安天漏"地区1d最大降水量和5d最大降水量的突变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和本世纪初,突变发生后呈现上升的趋势,而强降水日数、极端降水量和极端降水日数除去上世纪90年代发生突变后为弱上升趋势外,其余时段均以下降为主,说明上世纪90年代为"雅安天漏"地区极端降水事件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时段。3.近56a来,"雅安天漏"地区各极端降水指数的变化周期为6-7a、13-19a和30a,1d最大降水量和5d最大降水量主周期为年代际周期,而强降水日数、极端降水量和极端降水日数的主振荡周期为年际周期。(本文来源于《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期刊2018-10-24)
周秋雪,李跃清,蒋兴文,张静[2](2016)在《“雅安天漏”降水变化气候特征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基于1951—2008年逐日降水资料和1969—2000年逐小时降水资料,应用统计诊断分析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东侧雅安降水量、降水频率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整个四川省的降水变化一致,近58 a"雅安天漏"的年降水总量和年雨日是减少的,并且后者比前者减少得更加显着;降水量在20世纪90年代的显着减少是雨日和雨强变化共同影响的结果;除冬季外,春、夏、秋叁季的降水量和雨日均呈减小趋势,其中秋季减少最明显;汛期降水量减少占年降水量减少量的92.7%,汛期雨日的减少比降水量显着,占年雨日减少的62.9%;21世纪初期后,"雅安天漏"强降水月份减少,雨日集中时段缩短;"雅安天漏"夜雨特征突出,夜间降水量和频次远远大于白天,呈单峰单谷结构,降水谷值到峰值增加速率是峰值到谷值衰减速率的2倍,易夜间形成强降水,具有明显持续性。进一步分析发现,雅安不仅夜雨量和发生频次减小,而且降水表现为峰值出现时间提前、向前半夜移动的变化特征。(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姜永育[3](2013)在《雅安:女娲力竭“天漏”处》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雅安“雨城”之得名,是因为其地处内陆,在水汽不如沿海充沛的条件下,每年却降下了比沿海很多地方还多的雨水。 雨是上天赐予大地的甘霖,近年来,随着气候变迁和生态环境恶化,许多地方雨越下越少。但在其他地方喊渴的同时,“天漏”——雅安市(本文来源于《中国气象报》期刊2013-12-20)
吴泽,范广洲,周定文,江益[4](2012)在《“雅安天漏”的变化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雅安地区特殊的"天漏"气候特征,并且以往研究中对其变化特征的研究较少。利用雅安市1951到2010年降水资料,从降水量和雨日数出发,通过回归分析、小波分析等现代气候统计诊断方法,综合分析"雅安天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降水量上,雅安市年降水量总体呈显着减小趋势,90年代中期以后尤为明显;从季节尺度上来看,春、夏、秋叁季降水量呈现明显减少趋势,但冬季与之相反;从逐月降水比重可以看出,极大值主要出现在7、8、9叁个月;从量级上看,小雨、中雨、大雨的降水量均在减小,暴雨却在增加,但各量级降水所产生的降水量与全年总降水量的比值相对比较稳定。从雨日数上看,雅安市四季的雨日数均表现出减少趋势,各个强度量级的雨日数也均在波动减小。小波分析结果显示:年降水量和雨日数在年代际时间尺度均存在准周期振荡。(本文来源于《S1 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期刊2012-09-12)
周秋雪,李跃清[5](2012)在《青藏高原东侧“雅安天漏”旱涝年降水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四川省雅安市1951-2008年逐日降水资料和1969-2000年逐小时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青藏高原东侧雅安地区四个典型旱年和四个典型涝年的降水量、降水频率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雅安旱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为1242.9mm,涝年的平均年降水量比旱年多1010mm。旱年汛期降水量占旱年降水总量的70.4%,涝年汛期降水量超出旱年一倍,且占涝年降水总量的81.1%。旱、涝年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明显,且涝年的季节差异更加显着;雨强与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相似,夏季达到最大,且旱、涝年年雨强和汛期雨强的差异很明显;旱、涝年之间的雨日差异要小的多,季节差异也不突出。旱、涝年降水量和雨日的最大值、最小值出现月份不同,旱年降水量7月最多、1月最少,而涝年降水量8月最多、12月最少。另外,旱、涝年白天、夜间的月降水量和月雨日最大值出现时间不同,并且不同降水强度,旱、涝年降水量和雨日的逐月变化也有较大差异;旱、涝年降水日变化与夜雨特征都突出,但夜间降水量和频次远远大于白天。旱、涝年降水量和频次的最大值、最小值出现时间有差异,旱年最大小时降水量在凌晨1点,最小在下午14点。涝年夜间小时降水量为双峰结构,最大小时降水量在23点,另一最大值在凌晨3点,最小在下午16点。旱年和涝年最大小时降水频次均出现在午夜零点,最小分别出现在下午14点和15点。并且,降水量和频次从谷值到峰值的增加速率超过了从峰值到谷值的衰减速率;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降水强度的增加,其夜间降水量越容易出现多峰值的波动,且旱、涝年夜间降水量和频次的差值也越明显。其中,旱年中雨和大雨降水量和频次高于涝年,但涝年暴雨降水量和频次远高于旱年。(本文来源于《S4 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天气气候影响》期刊2012-09-12)
周秋雪,李跃清[6](2012)在《青藏高原东侧“雅安天漏”旱涝年降水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四川省雅安市1951~2008年逐日降水资料和1969~2000年逐小时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青藏高原东侧雅安地区4个典型旱年和4个典型涝年的降水量、降水频率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雅安旱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为1242.9mm,涝年的平均年降水量比旱年多1010mm。旱年汛期降水量占旱年降水总量的70.4%,涝年汛期降水量超出旱年一倍,且占涝年降水总量的81.1%。旱、涝年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明显,且涝年的季节差异更加显着;雨强与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相似,夏季达到最大,且旱、涝年年雨强和汛期雨强的差异很明显;旱、涝年之间的雨日差异要小的多,季节差异也不突出。旱、涝年降水量和雨日的最大值、最小值出现月份不同,旱年降水量7月最多、1月最少,而涝年降水量8月最多、12月最少。另外,旱、涝年白天、夜间的月降水量和月雨日最大值出现时间不同,并且不同降水强度,旱、涝年降水量和雨日的逐月变化也有较大差异;旱、涝年降水日变化与夜雨特征都突出,但夜间降水量和频次远远大于白天。旱、涝年降水量和频次的最大值、最小值出现时间有差异,旱年最大小时降水量在01时,最小在14时。涝年夜间小时降水量为双峰结构,最大小时降水量在23时,另一最大值在03时,最小在16时。旱年和涝年最大小时降水频次均出现在00时,最小分别出现在14时和15时。并且,降水量和频次从谷值到峰值的增加速率超过了从峰值到谷值的衰减速率;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降水强度的增加,其夜间降水量越容易出现多峰值的波动,且旱、涝年夜间降水量和频次的差值也越明显。其中,旱年中雨和大雨降水量和频次高于涝年,但涝年暴雨降水量和频次远高于旱年。(本文来源于《高原山地气象研究》期刊2012年02期)
吴泽,范广洲,周定文,江益,朱丽华[7](2012)在《近60年“雅安天漏”变化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雅安地区特殊的"天漏"气候特征及以往对其变化特征研究较少问题,利用雅安市1951~2010年降水资料,从降水量和雨日数出发,通过回归分析、小波分析等现代气候统计诊断方法,综合分析"雅安天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降水量上,雅安市年降水量总体呈显着减小趋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尤为明显;从季节尺度上来看,春、夏、秋叁季降水量呈现明显减少趋势,但冬季与之相反;从逐月降水比重可以看出,极大值主要出现在7、8、9月;从量级上看,小雨、中雨、大雨的降水量均在减小,暴雨却在增加,但各量级降水所产生的降水量与全年总降水量的比值相对比较稳定。从雨日数上看,雅安市四季的雨日数均表现出减少趋势,各个强度量级的雨日数也均在波动减小。小波分析结果显示:年降水量和雨日数在年代际时间尺度均存在准周期振荡。(本文来源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李跃清,张晓春[8](2011)在《“雅安天漏”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围绕青藏高原东侧"雅安天漏"现象,综述了近40多年来"雅安天漏"的天气、气候与气候变化研究的主要进展;在分析前期研究薄弱环节的基础上,从基本特征、复杂地形、热源与边界层结构、形成机理、天气气候联系、区域气候响应等方面,提出了"雅安天漏"研究中存在的6个主要科学问题,并指出了综合观测、科学试验、资料分析、理论研究和预报技术是"雅安天漏"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本文来源于《暴雨灾害》期刊2011年04期)
康君[9](2010)在《雅安空气世界最优 “天漏”之地给了世界一个惊叹号》一文中研究指出监测现场 雅安全省率先 为空气质量做“全身体检” 一根红色的支柱,顶着一个白色的小铁箱子,安静地矗立在一块空地上,毫不起眼。就是放在闹市区,来来往往的人们也不会多看它一眼。 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铁箱子,在悄无声息间,(本文来源于《雅安日报》期刊2010-05-14)
夏平容[10](2010)在《雅安茶业:非常年份的非常机遇》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处“天漏之地”雅安茶受灾害影响不大 在国内大多数茶园均受到旱灾或寒流的影响之际,雅安的茶,其实也遭遇了天气灾害,今年2月19日那场突如其来的霜冻,就使我市部分刚刚萌发的新茶芽遭到冻伤。此外,3月初以来的持续低温,也让茶树发芽缓慢,对我市茶叶的(本文来源于《雅安日报》期刊2010-03-19)
雅安天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论文基于1951—2008年逐日降水资料和1969—2000年逐小时降水资料,应用统计诊断分析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东侧雅安降水量、降水频率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整个四川省的降水变化一致,近58 a"雅安天漏"的年降水总量和年雨日是减少的,并且后者比前者减少得更加显着;降水量在20世纪90年代的显着减少是雨日和雨强变化共同影响的结果;除冬季外,春、夏、秋叁季的降水量和雨日均呈减小趋势,其中秋季减少最明显;汛期降水量减少占年降水量减少量的92.7%,汛期雨日的减少比降水量显着,占年雨日减少的62.9%;21世纪初期后,"雅安天漏"强降水月份减少,雨日集中时段缩短;"雅安天漏"夜雨特征突出,夜间降水量和频次远远大于白天,呈单峰单谷结构,降水谷值到峰值增加速率是峰值到谷值衰减速率的2倍,易夜间形成强降水,具有明显持续性。进一步分析发现,雅安不仅夜雨量和发生频次减小,而且降水表现为峰值出现时间提前、向前半夜移动的变化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雅安天漏论文参考文献
[1].陈婷,敖天其,黎小东.“雅安天漏”的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C].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2018
[2].周秋雪,李跃清,蒋兴文,张静.“雅安天漏”降水变化气候特征的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6
[3].姜永育.雅安:女娲力竭“天漏”处[N].中国气象报.2013
[4].吴泽,范广洲,周定文,江益.“雅安天漏”的变化特征分析[C].S1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2012
[5].周秋雪,李跃清.青藏高原东侧“雅安天漏”旱涝年降水特征[C].S4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天气气候影响.2012
[6].周秋雪,李跃清.青藏高原东侧“雅安天漏”旱涝年降水特征[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2
[7].吴泽,范广洲,周定文,江益,朱丽华.近60年“雅安天漏”变化特征分析[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2
[8].李跃清,张晓春.“雅安天漏”研究进展[J].暴雨灾害.2011
[9].康君.雅安空气世界最优“天漏”之地给了世界一个惊叹号[N].雅安日报.2010
[10].夏平容.雅安茶业:非常年份的非常机遇[N].雅安日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