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作动器论文_孙凤,张琪,徐方超,李强,金俊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磁作动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磁,阻尼,特性,线性化,楔形,样机,位移。

电磁作动器论文文献综述

孙凤,张琪,徐方超,李强,金俊杰[1](2019)在《激光光路控制电磁作动器的模糊PID控制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时控制激光切割中激光焦点与辅助气体中轴线的相对位置,提出了一种模糊PID控制的电磁作动永磁复位式3自由度电磁作动器。介绍了电磁作动器结构,建立了相应系统数学模型。采用模糊PID控制算法以仿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电磁作动器的控制特性,并在PID控制器参数完全相同情况下,与传统PID控制算法的控制特性进行对比分析。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在x轴方向,与传统PID控制算法位置响应时间相比,仿真位置响应时间变化不大,实验位置响应时间减少1. 50 s;在y轴方向,与传统PID控制算法位置响应时间相比,仿真位置响应时间减少0. 48 s,实验位置响应时间减少1. 88 s.经过对模糊PID控制器参数的进一步优化,作动平台在x轴方向响应时间可达0. 10 s.与传统PID控制器相比,模糊PID控制器响应时间更短、响应速度更快。(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孙宜权,张进秋,王兴野,彭虎,姚军[2](2018)在《无线馈能式电磁作动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磁作动器馈能时很难准确控制电磁阻尼力的问题,在分析电磁作动器阻尼特性的基础上,结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设计了无线馈能式电磁作动器与磁流变阻尼器并联的复合式馈能悬架系统,并对其减振性能和能量回收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悬架系统台架试验,从车体垂直加速度变化幅度和无线电能传输天线端电压角度,验证了无线馈能时电磁作动器阻尼力可实现精确控制。(本文来源于《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王云涛,闫伟,王超营[3](2018)在《基于电磁作动器的车辆座椅悬架最优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农用车、工程车等车辆座椅的减振性能,以电磁作动器为执行器,建立人体座椅—车辆两自由度的主动座椅悬架系统模型。通过对该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进行线性化处理,并应用二次型最优控制理论,选取合适的加权系数,实现系统的最优控制。在Matlab/Simulink中以白噪声路面激励为系统输入,对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的座椅悬架系统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激励条件下,基于电磁作动器的主动座椅悬架系统减振效果显着,大幅降低了驾驶员所承受垂直振动加速度,提高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测控技术》期刊2018年11期)

彭虎,张进秋,张建,韩朝帅,王辉[4](2018)在《馈能式电磁作动器设计及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型轮式车辆为对象,为实现减振及馈能的双重目的,设计了齿轮齿条式电磁作动器(Electromagnetic actuator,EA),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对其惯性力的影响及阻尼特性进行了分析。加工了原理样机,并对其机械摩擦特性、电磁阻尼特性、主动出力特性及反馈电压特性进行试验测试,验证EA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结果表明,最大机械摩擦力285 N,满足设计限制需求;额定电流约束下,最大电磁阻尼力约1100 N,具备较好的阻尼调节能力;最大主动出力近1 000 N,略小于理论值;最大反馈电压近80 V,悬挂相对速度0. 1~0. 3 m/s,在最优馈能区间内,整车馈能功率近百瓦,具备良好的馈能能力。该EA满足设计需求,结构方案可行。(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8年11期)

尹天齐,李彦,何琳[5](2018)在《新电磁作动器气隙控制机构的设计与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主被动混合隔振技术中,电磁作动器的气隙高度决定系统磁阻并影响作动器输出力。目前电磁作动器与高度可控的气囊被动隔振器并联,集成有解决冲击摇摆防护问题的悬挂可脱开机构,构成了工程实用化的主被动隔振器,但使用更广的橡胶隔振器由于高度不可控、难以与电磁作动器有效集成。为了同时解决气隙控制和冲击防护两项问题,采用楔块与螺旋传动的组合来实现气隙调整、弹簧悬吊架机构来提供足够的冲击防护空间。设计兼顾了自锁与小型化的优点,达成了气隙控制与冲击摇摆防护同时实现的目标,静力学仿真与模态分析显示该机构刚度强度合理、各阶模态频率可避开工作频率范围、可有效传递作动器输出力。(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19期)

彭虎,张进秋,张雨,刘义乐,韩朝帅[6](2018)在《惯性质量及其对电磁作动器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使军用车辆悬挂同时具备减振和馈能能力,设计了齿轮齿条式电磁作动器(Electromagnetic Actuator,EA)。基于建立的1/4车悬挂动力学模型,首先,对EA的惯性力进行了理论计算;然后,分别基于有电机、无电机2种状态,对惯性力进行了试验测试和验证;最后,分析了惯性质量对EA阻尼及悬挂幅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惯性质量试验值为18.93 kg,与理论值的误差约为13.49%;惯性质量使阻尼产生滞环,低频下对悬挂幅频特性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而高频下则具有恶化作用,同时惯性质量会使共振点提前,应使EA尽量工作于中低频段。(本文来源于《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王蛟,沈建平[7](2018)在《一种新型电磁作动器的仿真分析及试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电磁作动器电磁力小、漏磁严重等问题,设计出一种对称式双线圈多永磁体反向串接结构的作动器。研究了该作动器的共振频率、幅值与作动器刚度、阻尼之间的关系;采用有限元电磁场仿真分析了该作动器的磁场分布和线圈所受的电磁力,并通过试验加以验证。(本文来源于《柴油机》期刊2018年02期)

马建国,帅长庚,李彦[8](2018)在《主动控制用大输出力电磁作动器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将电磁作动器集成至气囊隔振器内部的方式能够很好地实现宽频隔振与线谱控制,但由于气囊内的空间有限,作动器在有限的空间内其体积要尽可能小的同时,还要输出足够大的主动控制力,这对主动控制用大输出力电磁作动器的优化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了电磁作动器的理论模型与漏磁模型;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中的优化模块对电磁作动器进行了优化设计,并获得了符合结构尺寸与主动控制输出力要求的作动器;分析了电磁作动器的可控输出力与最大磁饱和密度随电流变化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电磁作动器在满足空间尺寸的前提下,通入6A交变电流时其输出的主动控制力能够达到646N,满足设计指标,有助于作动器的研制。(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石勇,宁一高,马修真,赵建辉[9](2018)在《变齿距电磁作动器集中参数热模型的构建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变齿距电磁作动器的几何结构和传热特点,建立其集中参数热模型。对加工好的样机温度进行了试验测量,并将集中参数热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不同线圈电压下,作动器线圈和外壳温度的最大相对误差仅为8.40%和9.22%,证明了所建立模型的有效性。利用所建立的集中参数热模型,研究了作动器温升对各个热阻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作动器温升对外壳与环境之间的散热热阻最为敏感,当其增加20%时,线圈温度和外壳温度将分别增加6.10%和8.40%,而其他热阻对作动器的线圈和外壳温度的影响都非常小。最后,对变齿距电磁作动器的冷却方式进行了探讨,高电密的情况下,在外壳设计散热肋片是提高冷却效果的实用方式。(本文来源于《热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彭虎,张进秋,刘义乐,彭志召,张建[10](2018)在《复合式电磁作动器设计及特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回收车辆悬挂振动能量,解决减振及馈能之间的矛盾,提高悬挂系统可靠性,以某型军用轮式越野车辆为基础,设计了一款旋转电机与磁流变减振器(MRD)并联的复合式电磁作动器。以齿轮齿条作为运动转换装置,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MOGA)对MRD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电机、减速机进行了参数计算和选型。加工试制了原理样机,分别对该复合式电磁作动器基础阻力、主动出力特性、馈能特性及MRD示功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式电磁作动器可实现最大主动出力1 930N,悬挂相对运动速度0.52m/s条件下馈能电压可达43V,而MRD部分2A电流下最大阻尼力为1100N,可调倍数接近6,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适用于车辆工程领域。(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8年01期)

电磁作动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电磁作动器馈能时很难准确控制电磁阻尼力的问题,在分析电磁作动器阻尼特性的基础上,结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设计了无线馈能式电磁作动器与磁流变阻尼器并联的复合式馈能悬架系统,并对其减振性能和能量回收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悬架系统台架试验,从车体垂直加速度变化幅度和无线电能传输天线端电压角度,验证了无线馈能时电磁作动器阻尼力可实现精确控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磁作动器论文参考文献

[1].孙凤,张琪,徐方超,李强,金俊杰.激光光路控制电磁作动器的模糊PID控制特性分析[J].兵工学报.2019

[2].孙宜权,张进秋,王兴野,彭虎,姚军.无线馈能式电磁作动器设计[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18

[3].王云涛,闫伟,王超营.基于电磁作动器的车辆座椅悬架最优控制研究[J].测控技术.2018

[4].彭虎,张进秋,张建,韩朝帅,王辉.馈能式电磁作动器设计及特性试验研究[J].机械传动.2018

[5].尹天齐,李彦,何琳.新电磁作动器气隙控制机构的设计与特性分析[J].舰船科学技术.2018

[6].彭虎,张进秋,张雨,刘义乐,韩朝帅.惯性质量及其对电磁作动器性能的影响[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18

[7].王蛟,沈建平.一种新型电磁作动器的仿真分析及试验验证[J].柴油机.2018

[8].马建国,帅长庚,李彦.主动控制用大输出力电磁作动器优化设计[J].应用力学学报.2018

[9].石勇,宁一高,马修真,赵建辉.变齿距电磁作动器集中参数热模型的构建与分析[J].热科学与技术.2018

[10].彭虎,张进秋,刘义乐,彭志召,张建.复合式电磁作动器设计及特性试验[J].中国机械工程.2018

论文知识图

电磁液压悬置的流体力学模型正弦激励(11Hz5mm)下电磁系统(10)与...悬架形式对电机安装难度的影响整车台架测试电磁作动器样机结构电磁作动器试验件研制进度计划(...

标签:;  ;  ;  ;  ;  ;  ;  

电磁作动器论文_孙凤,张琪,徐方超,李强,金俊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