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益生菌增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茯苓,小麦,肠道菌群,双歧杆菌
益生菌增殖论文文献综述
李佳欢,都新荣,刘文君,张紫华,胡开辉[1](2019)在《茯苓固态发酵产物对益生菌增殖效果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测定菌体培养液吸光值的方法,进行茯苓发酵产物提取液(FPE)对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增殖效果体外实验。结果表明:与异麦芽低聚糖(IMO)和低聚果糖(FOS)相比,添加了FPE的培养基可以更好的促进双歧杆菌的生长(P <0.01),说明FPE可以作为一种双歧因子,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培养基中FPE的浓度为2.5%~5%时对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增殖效果最好。在添加了FPE的培养基中生长的双歧杆菌的生长迟缓期较在未添加的基础培养基中更短,添加FPE的培养液的吸光值明显大于未添加培养液(P<0.01),说明发酵产物提取液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益生元促进二者生长。(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添加剂》期刊2019年01期)
刘树兴,候敏,徐晨,晁思萌,杨琦[2](2019)在《抗性淀粉对益生菌增殖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为对照,分别研究了抗性淀粉对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3种益生菌的体外增殖作用、生长过程及模拟胃肠道逆环境中耐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抗性淀粉和葡萄糖浓度为1%时,双歧杆菌OD_(600 nm)值最大分别为1.921±0.021、1.716±0.014;当可溶性淀粉浓度为0.5%时,双歧杆菌OD600nm值最大为0.993±0.013。当抗性淀粉和葡萄糖浓度为2%时,嗜酸乳杆菌OD_(600 nm)值最大为1.993±0.012、1.736±0.018;当可溶性淀粉浓度为0.5%时,嗜酸乳杆菌OD_(600 nm)值最大为0.985±0.015。当抗性淀粉、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浓度为1%时,保加利亚乳杆菌OD_(600 nm)值最大分别为1.766±0.014、1.524±0.02、0.914±0.015。抗性淀粉可显着促进3种菌的生长且增殖效果高于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3种菌在抗性淀粉培养基中对胆汁酸盐、低pH、模拟胃肠液的耐受性显着高于葡萄糖培养基。(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李雪霞,张娜,杨晓婉[3](2018)在《乳蛋白及水解物对益生菌增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乳蛋白对益生菌增殖作用的发展,主要介绍了乳清蛋白、酪蛋白及其水解物对不同益生菌增殖促进作用与效果,并且对其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乳蛋白对益生菌增殖作用的发展方向方面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乳品工业》期刊2018年02期)
张娜,李雪霞,杨晓婉,石彦国[4](2017)在《乳蛋白水解配方乳粉对益生菌增殖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以含50%,60%,70%,80%和90%TCA-NSI的乳清蛋白和酪蛋白水解物为原料制备乳蛋白水解物配方乳粉,考察该配方乳粉对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aa和嗜热链球菌的增殖效果。试验以市售普通婴儿配方乳粉为对照,以0D值为主要评价指标,培养时间为36 h,分别评价该配方乳粉对4种益生菌的增殖效果。结果表明,90%TCA-NSI的乳蛋白水解物添加到配方乳粉中,对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aa和鼠李糖乳杆菌有显着增殖作用,分别为空白组的1.55倍、1.52倍和1.34倍,为对照组的1.30倍、1.36倍和1.12倍,而对嗜热链球菌的增殖作用不显着,仅为空白组的1.08倍,为对照组的1.04倍。并发现乳清蛋白与酪蛋白水解物不同配比的配方乳粉在促进4种益生菌增殖方面无显着性差异。(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第九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11-08)
李勇超,刘瑞雪,李亚琦,贺青华,张波[5](2016)在《添加魔芋低聚糖对益生菌增殖和酸奶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魔芋低聚糖对酸奶中益生菌增殖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在酸奶发酵过程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魔芋低聚糖,在其0,7,14 d采用平板涂布法检测酸奶中益生菌的生长情况,同时对该酸奶的感官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酸奶发酵过程中添加魔芋低聚糖,对酸奶中双歧杆菌、乳杆菌以及嗜热链球菌有显着的增殖作用,且魔芋低聚糖添加量为3%时酸奶中益生菌增殖作用最好,感官品质也较好。在酸奶发酵过程中添加魔芋低聚糖还可使益生菌活菌数在贮存过程中保持较高的水平。结论:酸奶发酵过程中添加魔芋低聚糖可促进酸奶中益生菌的增殖、改善酸奶的感官品质,并使益生菌活菌数在贮存过程中保持较高的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乳品工业》期刊2016年05期)
王霄[6](2015)在《菜籽多糖的酶解及其酶解产物对益生菌增殖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菜籽多糖的酶解及其酶解片段的结构,并考察了其对肠道益生菌的体外增殖作用。在筛选最佳修饰酶之后,以从菜籽中提取纯化所得到两种菜籽多糖组分(RP-1和RP-2)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多糖组分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在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下,酶解后的菜籽多糖经Sephadex G-50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两个多糖酶解片段(DRP-1和DRP-2),同时分析了两者的化学组成和基本结构;考察了菜籽多糖及多糖酶解片段在体外对肠道益生菌的增殖作用及其对益生菌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菜籽多糖酶解工艺研究。首先,以菜籽为原料,提取纯化得到两种菜籽多糖组分(RP1和RP2)。筛选最佳酶解工具酶,得到纤维素酶对菜籽多糖的修饰效果最佳。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得到多糖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是:纤维素酶浓度150 U/mL,反应温度50℃,反应pH 5。在最优酶解条件下,用纤维素酶酶解RP-1和RP-2,经Sephadex-G50分离纯化,分别得到DRP-1和DRP-2。2.菜籽多糖及其酶解片段的化学组成和基本结构研究。HPLC分析表明RP-1、DRP-1、RP-2和DRP-2都是相对均一的多糖组分,四者的分子量分别为52485、7184、11908和5526 Da,表明酶解修饰使多糖的分子量减小。紫外吸收光谱图显示RP-1、DRP-1、RP-2和DRP-2均不含核酸。RP-1和RP-2含有蛋白质,而DRP-1和DRP-2不含蛋白质。气相色谱分析表明,RP-1、DRP-1、RP-2和DRP-2均主要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四种多糖中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的摩尔百分含量分别如下:RP-1为1.98、25.32、4.26、6.87、56.31和5.26%;RP2为3.32、48.69、4.98、32.24、8.41和2.63%;DRP-1为2.14、15.67、5.68、3.68、65.24%和7.59%;DRP-2为5.24、35.47、2.69、38.69、12.24和5.67%。经测定,RP-1的总糖、蛋白质、糖醛酸及硫酸根含量分别为68.23、13.26、8.85和9.66%;RP-2中四者的含量分别65.84、19.10、4.90及10.16%。DRP-1的总糖、糖醛酸及硫酸根含量分别为81.40、6.38和12.22%;DRP-2中叁者的含量分别为78.43、10.20及11.37%。3.菜籽多糖及其酶解片段对肠道益生菌的体外增殖作用研究。通过体外培养的方法,以培养基的OD值和pH值为评价指标,研究了菜籽多糖(RP-1和RP-2)及其酶解产物(DRP-1和DRP-2)对青春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增殖作用。结果表明RP-1、RP-2、DRP-1和DRP-2对四种菌株均有明显的增殖作用,菜籽多糖酶解片段较菜籽多糖的增殖效果更为明显。RP-1、RP-2、DRP-1和DRP-2对益生菌增殖的最佳浓度在1.5~2%(W/V),超过这一浓度时,益生菌数量不再增加,甚至出现下降。在益生菌培养过程中,伴随着益生菌数目的增加,培养基的pH值相应降低,说明RP-1、RP-2、DRP-1和DRP-2均可以被益生菌代谢利用,产生有机酸。添加菜籽多糖酶解片段相对于添加菜籽多糖的培养基pH降低更为明显。从生长曲线可以看出,在添加菜籽多糖的培养基中,益生菌培养24~32 h达到稳定期,而在添加菜籽多糖酶解片段的培养基中16~24 h即可达到稳定期。以上结果均表明,菜籽多糖酶解片段比菜籽多糖更容易被益生菌所利用,对益生菌的增殖效果更为明显,因而具有更好的益生元效应。4.菜籽多糖及其酶解片段对益生菌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的影响。通过体外培养的方法,考察菜籽多糖(RP-1和RP-2)及其酶解片段(DRP-1和DRP-2)对益生菌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的影响。研究表明: (1)叁种双歧杆菌发酵产生乙酸、丙酸、丁酸和乳酸,其中主要为乙酸和乳酸,以乙酸最多;嗜酸乳杆菌发酵产生乙酸、丙酸和乳酸,其中主要为乙酸和乳酸,尤以乳酸最多。(2)菜籽多糖及其酶解片段均可增加益生菌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量,但菜籽多糖酶解片段经发酵后产生的短链脂肪短含量比菜籽多糖高。这些结果证明了菜籽多糖酶解产物具有更好的益生元效应。(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5-03-01)
鲁庆,鲁海波,刘香荣[7](2014)在《益生菌增殖因子及其效果检验方法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益生菌是一类与宿主互利共生、有利于宿主健康的肠道生理细菌,其增殖因子的开发也越来越多,因此增殖效果的检验方法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综述了双歧杆菌、乳杆菌等益生菌的增殖因子及其检测方法,为增殖因子的开发研究和科学的增殖效果检验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4年16期)
鲁庆[8](2014)在《常用香辛料和防腐剂对益生菌增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益生菌是一类与宿主互利共生、有利于宿主健康的肠道生理细菌。目前益生菌在食品中主要用于含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或一些链球菌的发酵乳制品,并逐步用于开发各种功能性食品。益生菌在肠道中只有达到一定数量才能够维持肠道健康,且其比例越高,肠道越年轻,人越健康。人体肠道中本身存在足够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但其数量不仅会随着年龄的增大和健康状况的下降而减少,也会因为食物成分而导致下降。因此研究和探讨对益生菌增殖有抑制作用的某些食物及成分对保证人体肠道益生菌数量极其重要。本文通过选取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六种防腐剂和六种香辛料,研究其对青春双歧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增殖产生的影响,并选取几种典型的防腐剂和香辛料进行了胃肠道环境模拟实验。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果分析如下:(1)从酸奶中分离提取保加利亚乳杆菌进行增殖培养:在MRS基础培养基中添加不同量的防腐剂和香辛料制成添加剂培养基,添加3%的保加利亚乳杆菌菌液,每隔12h测定培养液的pH值及吸光值,48h时测其活菌数,结果表明:3%的花椒液能够加快保加利亚乳杆菌提前进入稳定期,但对其增殖无影响,而6%和9%的花椒液反而抑制其增殖;任何浓度的生大蒜均完全抑制保加利亚乳杆菌的生长;山梨酸钾、单辛酸甘油酯、熟大蒜、胡椒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也会抑制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增殖;苯甲酸钠、丙酸钙、双乙酸钠、脱氢醋酸钠、辣椒、生姜、八角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增殖无影响,即使在0.05水平下文中选择的最高浓度也与空白无显着差异。(2)分离培养丽珠肠乐胶囊中的青春双歧杆菌进行增殖培养:BL琼脂培养基分离培养青春双歧杆菌,添加3%的青春双歧杆菌菌液于PYG液体添加剂培养基中,通过对其pH值、吸光度、活菌数等几个指标的测定,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双乙酸钠、脱氢醋酸钠及生姜均抑制青春双歧杆菌的生长;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相似,生大蒜也会抑制青春双歧杆菌的生长;单辛酸甘油酯相对前面几种物质影响也较大,但不及生大蒜,尤其是浓度较大时,活菌数减少到不及原来的1%;丙酸钙、花椒、胡椒、熟大蒜、八角、辣椒在0.05水平下分析各浓度对青春双歧杆菌增殖均无影响。(3)测几种典型的防腐剂和香辛料对两种益生菌耐酸和耐胆盐性的影响及胃肠液生长情况:分别以5%、0.05%、0.05%、0.2%的添加量配制生大蒜、单辛酸甘油酯、苯甲酸钠、花椒液培养基,以PBS缓冲液为基础,盐酸调节pH值至1.5,2.5,3.5,5%接菌量添加菌液,37℃培养,定时测活菌数。与空白相比,添加了四种添加剂后保加利亚乳杆菌活菌存活率下降更多,尤其是生大蒜,在pH为3.5时存活率也仅有0.05%,随pH值的降低,活菌存活率也降低,单辛酸甘油酯在pH为1.5时存活率为0.03%,而花椒液和苯甲酸钠相对影响较小,pH为3.5时存活率能够达到10%以上,pH1.5时也能有0.3%;而四种添加剂对青春双歧杆菌耐酸性的影响和保加利亚乳杆菌趋势大致相同,只是pH2.5时生大蒜和单辛酸甘油酯培养液中基本检测不到活菌存在,其他两种存活率也只为0.01-0.02%。同样以PBS缓冲液为基础调节pH值为6-7,加入0.1%,0.3%,0.5%的牛胆酸钠,5%活菌量接菌,0h、10h测活菌数,胆盐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影响低于青春双歧杆菌,花椒和苯甲酸钠对两种益生菌的影响均低于生大蒜和单辛酸甘油酯,尤其是生大蒜,会严重影响两种益生菌的存活。按一定添加量添加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配制模拟胃肠液,5%接菌,定时测量活菌数。二者相比,两种菌在肠液中存活率更大,尤其是保加利亚乳杆菌,即使模拟肠液中添加生大蒜汁,存活率也有0.13%,而在胃液中仅有0.03%,肠液比胃液更适合这两种益生菌的生长和存活。(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4-05-01)
王晓晴,王榆元,周春宏,杨新娟,曾晓雄[9](2012)在《添加小球藻和几种低聚糖对益生菌增殖和酸奶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低聚果糖、水苏糖以及它们和蔗糖的组合对酸奶益生菌增殖的影响,并研究酸奶中添加小球藻粉对酸奶益生菌增殖及酸奶品质改进的影响。选用酵母菌发酵法对小球藻进行脱腥,果胶为稳定剂,发现酸奶制品中单一添加水苏糖和低聚果糖或两者组合都能促进益生菌的生长,而添加小球藻粉对于菌的生长及酸奶的营养和风味较有益。再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化小球藻酸奶配方,最后确定较优配方为:10%脱脂奶粉、3%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质量比1:1)、5%蔗糖、3%低聚果糖、1%水苏糖及1%小球藻粉。(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2年07期)
杨雪海,李绍章,刘收,赵娜,魏金涛[10](2011)在《饲料发酵工艺对益生菌增殖及大肠杆菌数量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植物乳杆菌和大肠杆菌E.colik88为指示菌株,研究了饲料的液态转固态发酵与固态发酵两种工艺在20℃与30℃两种温度下的pH值变化及菌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30℃温度下,物料的酸度变化(pH值)比20℃温度时下降的速度快、幅度大;②在固态发酵过程中,液态转固态发酵的起始pH值低于固态发酵(P<0.05),但液态转固态发酵和固态发酵在发酵过程中pH值差异不显着(P>0.05);③在30℃的发酵温度下,乳酸细菌数呈先增值后下降趋势,但液态转固态发酵与固态发酵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④在液态转固态发酵工艺下,大肠杆菌E.colik88菌数呈直线下降趋势,而在固态发酵工艺下,大肠杆菌E.colik88菌数呈先升后降,证实液态转固态工艺对原料中大肠杆菌直接产生抑菌作用。(本文来源于《饲料工业》期刊2011年05期)
益生菌增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为对照,分别研究了抗性淀粉对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3种益生菌的体外增殖作用、生长过程及模拟胃肠道逆环境中耐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抗性淀粉和葡萄糖浓度为1%时,双歧杆菌OD_(600 nm)值最大分别为1.921±0.021、1.716±0.014;当可溶性淀粉浓度为0.5%时,双歧杆菌OD600nm值最大为0.993±0.013。当抗性淀粉和葡萄糖浓度为2%时,嗜酸乳杆菌OD_(600 nm)值最大为1.993±0.012、1.736±0.018;当可溶性淀粉浓度为0.5%时,嗜酸乳杆菌OD_(600 nm)值最大为0.985±0.015。当抗性淀粉、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浓度为1%时,保加利亚乳杆菌OD_(600 nm)值最大分别为1.766±0.014、1.524±0.02、0.914±0.015。抗性淀粉可显着促进3种菌的生长且增殖效果高于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3种菌在抗性淀粉培养基中对胆汁酸盐、低pH、模拟胃肠液的耐受性显着高于葡萄糖培养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益生菌增殖论文参考文献
[1].李佳欢,都新荣,刘文君,张紫华,胡开辉.茯苓固态发酵产物对益生菌增殖效果初探[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9
[2].刘树兴,候敏,徐晨,晁思萌,杨琦.抗性淀粉对益生菌增殖作用的研究[J].食品科技.2019
[3].李雪霞,张娜,杨晓婉.乳蛋白及水解物对益生菌增殖的影响[J].中国乳品工业.2018
[4].张娜,李雪霞,杨晓婉,石彦国.乳蛋白水解配方乳粉对益生菌增殖效果的研究[C].2017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第九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7
[5].李勇超,刘瑞雪,李亚琦,贺青华,张波.添加魔芋低聚糖对益生菌增殖和酸奶品质的影响[J].中国乳品工业.2016
[6].王霄.菜籽多糖的酶解及其酶解产物对益生菌增殖作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
[7].鲁庆,鲁海波,刘香荣.益生菌增殖因子及其效果检验方法的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4
[8].鲁庆.常用香辛料和防腐剂对益生菌增殖的影响[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
[9].王晓晴,王榆元,周春宏,杨新娟,曾晓雄.添加小球藻和几种低聚糖对益生菌增殖和酸奶品质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2
[10].杨雪海,李绍章,刘收,赵娜,魏金涛.饲料发酵工艺对益生菌增殖及大肠杆菌数量变化的影响[J].饲料工业.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