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疫病菌论文_李洋,林榆淞,李永兵,陈保善,李茹

导读:本文包含了板栗疫病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疫病,板栗,蛋白,病毒,荧光,基因,分子。

板栗疫病菌论文文献综述

李洋,林榆淞,李永兵,陈保善,李茹[1](2019)在《板栗疫病菌RasGAP基因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Ras超家族蛋白的生化功能是催化GTP的水解,为生命体提供能量。RasGAP是Ras蛋白激活子,可提高Ras蛋白对GTP的水解能力。本研究利用同源双交换的方法成功构建了板栗疫病菌RasGAP基因的缺失突变株ΔRasGAP。与野生型菌株EP155及敲除出发菌株Δcpku80相比,ΔRasGAP突变体的菌丝形态、漆酶分泌、致病力和对低毒病毒复制的支持均无明显变化。但ΔRasGAP的生长速度加快,色素分泌延迟,分生孢子产量也显着下降。mRNA定量分析表明,RasGAP基因的缺失导致产孢相关基因的转录模式发生明显改变,提示RasGAP是板栗疫病菌分生孢子形成的一个重要调控因子。本研究为揭示板栗疫病菌产孢机制提供了新的知识。(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9年10期)

田始根,林榆淞,陈保善,李茹[2](2019)在《板栗疫病菌乙酰化蛋白质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毒病毒(Hypovirus)侵染可导致板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表型发生改变并显着降低真菌的毒力,因而该系统被视为解析病原真菌致病机理的一个优秀模型。蛋白质的赖氨酸乙酰化修饰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可逆的翻译后修饰方式,它广泛参与调节基因转录、新陈代谢、蛋白合成与降解、细胞周期及应激反应等多种生命活动。本研究以板栗疫病菌野生强毒株EP155和低毒病毒侵染的弱毒株EP713为实验材料,应用基于抗体免疫富集、高分辨率质谱鉴定和Label-Free的定量蛋白组学,获得了板栗疫病菌乙酰化蛋白图谱。结果显示,在板栗疫病菌中共鉴定到了329个乙酰化蛋白和660个乙酰化位点。其中41个乙酰化蛋白(83个乙酰化位点)仅在EP155中被鉴定到;26个乙酰化蛋白(90个乙酰化位点)仅在EP713中被鉴定到。与EP155相比有157个蛋白的乙酰化水平在EP713中显着上调,125个下调。此外,本研究通过同源双交换敲除基因的方法对差异乙酰化蛋白柠檬酸合成酶(CS)的功能进行了研究。初步结果表明,cs基因缺失突变株菌落产生少量色素,生长速度缓慢,致病性显着下降,表明cs参与色素合成及致病性。本研究结果将为揭示乙酰化修饰与真菌毒力的关系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7-20)

陈琦[3](2018)在《板栗疫病菌cpubi4基因功能及泛素化蛋白质组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泛素化修饰是细胞内重要的翻译后修饰,与蛋白质降解、细胞周期、内吞、以及压力应激等有着重要的关系。低毒病毒CHV1-EP713的侵染会导致泛素分泌到胞外。板栗疫病菌基因组共有叁个编码泛素的基因,其中两个为泛素核糖体融合基因,另一个为编码叁个头尾相连泛素的聚泛素基因。定量PCR分析发现,低毒病毒的侵染造成了板栗疫病菌聚泛素基因cpubi4转录水平上调,推测cpubi4基因的上调与低毒病毒侵染造成的压力有关。通过同源双交换,得到基因敲除突变体△cpubi4。突变体菌落生长缓慢并有菌丝畸形现象,气生菌丝几乎消失,温度压力耐受能力降低,孢子产量减少,致病力缺失,但是并不影响低毒病毒的胞内累计量。△cpubi4的蛋白质泛素化水平相比出发菌株DK80有着明显的降低。同时,在相同重量菌丝的情况下,△cpubi4的蛋白质浓度相比出发菌株DK80有着显着的升高。推测聚泛素基因的缺失导致胞内泛素的减少,造成胞内多数蛋白质的泛素化程度下降,进而使蛋白质累积及其他与泛素化相关的调控混乱,在表型、产孢、致病力等表征发生变化。为了了解板栗疫病菌的泛素化蛋白质总谱,采用了 K-ε-GG特异性抗体富集泛素化肽段,所得肽段使用毛细管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后进行高分辨率质谱鉴定。以EP155为样品,总共得到2663个泛素化肽段,归属于1181个蛋白质,其中有55%的蛋白质只包含一个泛素化位点。通过对泛素化肽段进行基序分析,得到了9种不同的基序。通过注释分析,发现了多个与致病力直接相关的蛋白质包含泛素化位点。为进一步明确板栗疫病菌聚泛素基因cpubi4的缺失如何影响蛋白质的泛素化,选择了△cpubi 和DK80进行泛素化蛋白质组比较分析。共有45个蛋白质中的51个泛素化肽段发生表达量的上调,236个蛋白质中的378个泛素化肽段出现表达量的下调。主要涉及蛋白质合成代谢,信号传导,次级代谢物代谢等通路途径。说明,cpubi4基因的缺失直接改变胞内一系列蛋白质的泛素化程度。本研究为阐明聚泛素基因与丝状真菌的生长,致病力,泛素化的关系提供了实验证据,为研究蛋白质泛素化在真菌中的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8-06-01)

蓝颖[4](2017)在《板栗疫病菌分泌蛋白组差异及蛋白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为止,丝状真菌-板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蛋白的分泌机制及其分泌途径的研究尚未透彻。本研究以实验室保存的野生型强毒株EP155、携带低毒病毒的低毒菌株EP713和中强毒株Euro7以及向EP155中转化并表达低毒病毒P29蛋白的菌株P29为材料,通过iTRAQ技术比较3个株系与对照株EP155的分泌蛋白之间的差异,探究低毒病毒对丝状真菌分泌及毒力的可能影响。对叁次生物学重复的数据进行分析,以1.5倍变化为显着差异标准,EP155和EP713叁次重复均检测到的蛋白共755个,其中上调的蛋白有43个,下调的蛋白有48个;EP155和Euro7检测到的蛋白共747个,其中上调的蛋白有16个,下调的蛋白有14个;EP155和P29检测到的蛋白共629个,其中上调的蛋白有4个,下调的蛋白有19个。基于质谱结果及本实验室前期工作,挑取了编码多铜氧化漆酶(id:327261)、具FAD结构域蛋白(id:350207)、真核生物天冬氨酰蛋白酶(id:107093)以及两个个未知蛋白(id:351611和356341)共5个蛋白的基因进行敲除并得到敲除株,观察到5个基因敲除株的表型均发生改变,色素的生成和气生菌丝都减少了,突变株的生长速度和产孢能力均有不同程度下降。△107093的菌落边缘变成了不规则的生长,致病力显着降低,表明这些蛋白与真菌的生长、分生孢子和色素形成以及致病力有关。本研究为后续深入研究丝状真菌分泌途径及其调控机制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数据及材料。(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7-12-01)

麻文建,张静,郑磊,朱天辉[5](2015)在《双重PCR检测板栗疫病菌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板栗疫病菌(Cyphonectria parasitica)引起的板栗疫病是板栗栽培区的主要病害,也是全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为建立C.parasitica的快速分子检测技术,根据C.parasitica与Gen Bank中同属其他物种的ITS序列差异设计了引物CP1/CP2,扩增了大小为285 bp的目的片段。进一步用RAPD技术从供试菌株中标记出C.parasitica的特异性片段,通过对RAPD特异片段克隆、测序后设计引物SC1/SC2,扩增的目的片段大小为389bp,实现了RAPD标记向SCAR标记的成功转化。采用引物对组合方式将引物CP1/CP2和SC1/SC2组成双重PCR,优化PCR反应条件并检测引物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双重PCR能从C.parasitica扩增出285 bp和389 bp的两条特异条带,而其他供试菌株及阴性对照均无条带,检测灵敏度达到300 fg/μL的基因组DNA。利用双重PCR能成功检测出自然条件下已发病板栗及处于潜伏期病害中的C.parasitica。(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麻文建[6](2015)在《板栗疫病菌的分子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板栗疫病又称板栗溃疡病,是由寄生隐丛赤壳菌引起的一种枝干性病害。近年来,该病在一些地方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四川自2002年开始发生以来几乎毁灭所有板栗,目前已经成为板栗生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板栗疫病菌属于森林有害生物检疫对象之一,因此,开展对板栗疫病菌病原分子检测对控制该病流行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传统方法对板栗疫病发病早期症状难以识别、病原菌鉴定困难等问题,对板栗疫病菌的分子检测开展了相关的研究。以不同来源地的板栗疫病菌和其它真菌分离物为研究材料,根据板栗疫病菌的ITS序列特征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板栗疫病菌的ITS-PCR分子检测技术。利用RAPD技术筛选出了板栗疫病菌的特异RAPD片段,并对该片段进行克隆、测序、设计SCAR引物,通过PCR扩增,成功将板栗疫病菌的RAPD特异片段转化为更稳定的SCAR标记。将两对引物进行组合并优化PCR反应条件,建立了板栗疫病菌的双重PCR检测方法。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根据板栗疫病菌与其它真菌的ITS序列比对结果,利用Primer 6.0软件设计出板栗疫病菌的特异引物:CP1(5'-CGGCCCACTAAACTCTTTGT-3')/CP2(5'-ATTTCAGGGCCTACCGTTTT-3')。PCR扩增结果表明,引物CP1/CP2能在板栗疫病菌为模板DNA的PCR反应体系中扩增得到285 bp的特异条带,而其它供试菌株和阴性对照均无此条带。2.利用正交试验对影响RAPD-PCR反应体系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建立了适合供试菌株的最佳RAPD反应体系。在25μL的反应体系中:模板DNA 40 ng,Taq DNA聚合酶(5 U/μL)1 U、Mg2+(25 mmol/μL)2.0 μL、dNTP(2.5 mmol/μL)2.5 μL、引物(10 mmol/μL)1.0 μL,10×PCRbuffer2.5 μL,加 ddH20 补足 25 μL。扩增程序:94℃预变性 4 min;94℃变性 30 s,37℃退火 40 s,72℃延伸 70 s,40 个循环;72℃延伸 10 min。3.利用优化后的RAPD反应体系筛选出了能特异扩增板栗疫病菌基因组DNA的随机引物S160(5'-AACGGTGACC-3')及其扩增的特异RAPD片段,对特异RAPD片段进行切胶、回收、克隆和测序后,获得大小为389 bp的特异片段。4.根据板栗疫病菌特异RAPD片段测序结果,利用软件Primer 6.0设计了一对SCAR 标记引物:SC1(5'-AACGGTGACCCTTCTGGGGC-3')/SC2(5'-AACGGTGACCGCAAAGGACTC-3')。PCR验证结果表明该引物对能从板栗疫病菌中特异性地扩增出389 bp的条带,证明成功实现了 RAPD标记向SCAR标记的转化。5.将引物CP1/CP2和SC1/SC2组合为双重PCR引物并正交优化PCR反应条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板栗疫病菌的双重PCR分子检测体系。双重PCR能在板栗疫病菌的DNA中扩增特异性的扩增到285 bp和389 bp的双条带,其它供试菌株和阴性对照无条带产生,灵敏度检测结果显示300 fg/μL的基因组DNA是该体系的检测限。6.通过对自然发病植株的验证,上述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能准确地检测到具有典型症状、发病初期和处于潜伏期病害的板栗枝干组织中的板栗疫病菌。本研究所采用的双重PCR是一种快速、准确有效的检测技术,可以用于板栗疫病的早期诊断和病原鉴定。(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5-05-01)

桂磊,李茹,白凌云,何熙璞,林海燕[7](2014)在《低毒病毒-板栗疫病菌系统作为抗正链RNA病毒化合物筛选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板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是引起板栗疫病的病原真菌。低毒病毒是一类侵染板栗疫病菌的无衣壳正链RNA病毒。无病毒栗疫病菌野生型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形成桔黄色菌落,而带毒株在则形成白色菌落。本研究利用已知的不同机制的抗病毒药物处理无病毒和感染病毒的板栗疫病菌菌株,观察菌丝体颜色变化并检测菌丝体中病毒双链RNA(dsRNA)的含量。结果显示,抗病毒药物处理后,带毒株系EP721和Euro7的菌丝体颜色表型发生明显变化,且病毒dsRNA累积量与菌丝体颜色变化存在明显相关性:随着药物浓度增大,菌丝体颜色加深,病毒dsRNA积累量下降。因此,可以根据菌株颜色的变化判断药物对病毒复制或症状表现是否有效,从而极大简化抗RNA病毒药物的初步筛选过程。(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4年05期)

施李鸣,陆群凤,杨彦彦,商巾杰,陈保善[8](2014)在《适用于板栗疫病菌分子相互作用研究的双分子荧光互补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研究体内蛋白质相互作用。为建立适合于板栗疫病菌的体内蛋白质相互作用检测体系,本研究以质粒pCPXHY2和pCPXG418为骨架,构建了由板栗疫病菌pgd启动子控制的、以增强型黄色荧光蛋白EYFP为报告基因和以潮霉素和G418抗性为选择标记的双质粒系统pCPXHY2N155和pCPXG418C156。质粒pCPXHY2N155携带EYFP的1~155位氨基酸残基的编码序列,pCPXG418C156携带EYFP基因的156~239位氨基酸残基的编码序列。为验证该质粒系统的有效性,将板栗疫病菌异质叁联体G蛋白的β和γ亚基基因分别与pCPXHY2N155上的N155和pCPXG418C156上的C156相连,获得重组质粒pCPXHY2N155β和pCPXG418C156γ。将这两个重组质粒共转化板栗疫病菌野生型菌株EP155,在转化株中观察到明显的黄色荧光,表明Gβ和Gγ在细胞中发生了相互作用。本研究所构建的双分子荧光互补系统,为今后研究板栗疫病菌分子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4年05期)

王金子,卢立丹,杨彦彦,陈琦,陈保善[9](2014)在《受低毒病毒调控的板栗疫病菌总蛋白质组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解析低毒病毒调控板栗疫病菌生理性状和致病性的机制,在总蛋白质组水平上寻找受病毒侵染调控的宿主蛋白及其编码基因。【方法】使用双向电泳方法对野生型菌株EP155和受低毒病毒感染的菌株EP713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分析,同时,对差异表达蛋白质编码基因的mRNA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共找到71个因病毒侵染而发生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分别属于58种不同蛋白质。以EP155为对照,表现为上调的19个,下调的52个,主要涉及能量代谢,蛋白质、核酸和碳水化合物代谢,信号传导以及压力应激和氧化还原反应。对10个受病毒调控的蛋白的编码基因进行了mRNA水平定量,其中7个基因受病毒感染后的mRNA水平变化与蛋白水平变化趋势一致,3个基因的mRNA水平变化与蛋白水平变化趋势不相符,表明低毒病毒对板栗疫病菌不同基因的调控可以发生在不同的调控层面上。【结论】低毒病毒的侵染弱化了宿主TCA循环的能量流动,调控了宿主体内的甲基化过程及真菌致病因子的表达。(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14年07期)

王金子,鹿宗贵,胡逸超,陈保善,彭好文[10](2014)在《一种用于板栗疫病菌基因打靶系统的新型抗性筛选标记》一文中研究指出板栗疫病菌是研究病原真菌的模式物种之一。目前应用于板栗疫病菌遗传转化的筛选标记有潮霉素、苯菌灵和G418抗性基因。随着板栗疫病菌致病分子机理研究的深入,需要更多的遗传筛选标记用于多重基因的遗传转化分析。本研究通过融合PCR技术,成功利用博莱霉素抗性基因Bleor进行了板栗疫病菌高丰度分泌表达基因的打靶实验,证实了Bleor作为板栗疫病菌基因筛选标记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4年03期)

板栗疫病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低毒病毒(Hypovirus)侵染可导致板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表型发生改变并显着降低真菌的毒力,因而该系统被视为解析病原真菌致病机理的一个优秀模型。蛋白质的赖氨酸乙酰化修饰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可逆的翻译后修饰方式,它广泛参与调节基因转录、新陈代谢、蛋白合成与降解、细胞周期及应激反应等多种生命活动。本研究以板栗疫病菌野生强毒株EP155和低毒病毒侵染的弱毒株EP713为实验材料,应用基于抗体免疫富集、高分辨率质谱鉴定和Label-Free的定量蛋白组学,获得了板栗疫病菌乙酰化蛋白图谱。结果显示,在板栗疫病菌中共鉴定到了329个乙酰化蛋白和660个乙酰化位点。其中41个乙酰化蛋白(83个乙酰化位点)仅在EP155中被鉴定到;26个乙酰化蛋白(90个乙酰化位点)仅在EP713中被鉴定到。与EP155相比有157个蛋白的乙酰化水平在EP713中显着上调,125个下调。此外,本研究通过同源双交换敲除基因的方法对差异乙酰化蛋白柠檬酸合成酶(CS)的功能进行了研究。初步结果表明,cs基因缺失突变株菌落产生少量色素,生长速度缓慢,致病性显着下降,表明cs参与色素合成及致病性。本研究结果将为揭示乙酰化修饰与真菌毒力的关系奠定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板栗疫病菌论文参考文献

[1].李洋,林榆淞,李永兵,陈保善,李茹.板栗疫病菌RasGAP基因的功能研究[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

[2].田始根,林榆淞,陈保善,李茹.板栗疫病菌乙酰化蛋白质组的研究[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3].陈琦.板栗疫病菌cpubi4基因功能及泛素化蛋白质组学研究[D].广西大学.2018

[4].蓝颖.板栗疫病菌分泌蛋白组差异及蛋白功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7

[5].麻文建,张静,郑磊,朱天辉.双重PCR检测板栗疫病菌的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6].麻文建.板栗疫病菌的分子检测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

[7].桂磊,李茹,白凌云,何熙璞,林海燕.低毒病毒-板栗疫病菌系统作为抗正链RNA病毒化合物筛选模型的研究[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4

[8].施李鸣,陆群凤,杨彦彦,商巾杰,陈保善.适用于板栗疫病菌分子相互作用研究的双分子荧光互补系统[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4

[9].王金子,卢立丹,杨彦彦,陈琦,陈保善.受低毒病毒调控的板栗疫病菌总蛋白质组学[J].微生物学报.2014

[10].王金子,鹿宗贵,胡逸超,陈保善,彭好文.一种用于板栗疫病菌基因打靶系统的新型抗性筛选标记[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4

论文知识图

2 板栗疫病菌 EP713 的蛋白质凝胶...菌株G5对板栗疫病菌的抑菌作用11板栗疫病菌EP155、EP7...4-27板栗疫病菌Prd基因缺失...4-30板栗疫病菌脯氨酸代谢途径...4-3板栗疫病菌泛素化组所鉴定到...

标签:;  ;  ;  ;  ;  ;  ;  

板栗疫病菌论文_李洋,林榆淞,李永兵,陈保善,李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