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悬置中主簧结构,包括内骨架、主筋、外骨架和撞块,内骨架通过主筋与外骨架连接,主筋自上而下向外倾斜设置,主筋的上端与内骨架的外侧壁硫化连接,特点是:撞块包括第一撞块和第二撞块,第一撞块分别设置在内骨架的侧表面上,且每个第一撞块均位于主筋的上方,第二撞块设置在内骨架的上表面上,第一撞块的底部与内骨架的连接处设置有向第一撞块内部凹陷的第一释放槽;优点是:第一撞块受压变形时,能够在第一释放槽处释放变形量,使第一撞块有较好疲劳表现,占用空间小,成本低。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悬置中主簧结构,包括内骨架、主筋、外骨架和撞块,所述的内骨架通过所述的主筋与所述的外骨架连接,所述的主筋自上而下向外倾斜设置,所述的主筋的上端与所述的内骨架的外侧壁硫化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撞块包括第一撞块和第二撞块,所述的第一撞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的内骨架的侧表面上,且每个所述的第一撞块均位于所述的主筋的上方,所述的第二撞块设置在所述的内骨架的上表面上,所述的第一撞块的底部与所述的内骨架的连接处设置有向所述的第一撞块内部凹陷的第一释放槽,使得第一撞块的底部宽度小于第一撞块的最大宽度。
设计方案
1.一种悬置中主簧结构,包括内骨架、主筋、外骨架和撞块,所述的内骨架通过所述的主筋与所述的外骨架连接,所述的主筋自上而下向外倾斜设置,所述的主筋的上端与所述的内骨架的外侧壁硫化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撞块包括第一撞块和第二撞块,所述的第一撞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的内骨架的侧表面上,且每个所述的第一撞块均位于所述的主筋的上方,所述的第二撞块设置在所述的内骨架的上表面上,所述的第一撞块的底部与所述的内骨架的连接处设置有向所述的第一撞块内部凹陷的第一释放槽,使得第一撞块的底部宽度小于第一撞块的最大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置中主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释放槽的横截面为圆弧型或U型,其曲率半径为0.8~2.5mm,所述的第一释放槽的内凹深度为0.5~6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置中主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撞块与所述的第二撞块分隔设置,所述的第一撞块与所述的第二撞块之间形成有间隔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悬置中主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撞块的顶部与所述的间隔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向所述的第一撞块内部凹陷的第二释放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悬置中主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释放槽的横截面为圆弧型,其曲率半径为0.8~2.5mm,所述的第二释放槽的内凹深度为0.5~6m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悬置中主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撞块的上表面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弧形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悬置中主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撞块和所述的第二撞块均采用橡胶材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悬置中主簧结构。
背景技术
悬置是一种用于减少并控制发动机振动的传递,并起到支承作用的汽车动力总成件。
现有的悬置主簧结构通常包括内骨架、外骨架、主筋和撞块,内骨架的下方分别通过两个主筋与外骨架连接,在内骨架的外表面一体包裹有撞块,撞块的设置使得悬置主簧与外接部件之间发生碰撞时为柔性碰撞,避免异响,同时对内骨架和外接部件形成保护,延长使用寿命。
但是上述的悬置主簧结构仍存在以下缺陷:在较大载荷情况下,为了满足撞块疲劳,撞块的尺寸只能做的很大,从而占用空间增大,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在大载荷情况下具有较好疲劳表现的悬置中主簧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悬置中主簧结构,包括内骨架、主筋、外骨架和撞块,所述的内骨架通过所述的主筋与所述的外骨架连接,所述的主筋自上而下向外倾斜设置,所述的主筋的上端与所述的内骨架的外侧壁硫化连接,撞块包括第一撞块和第二撞块,所述的第一撞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的内骨架的侧表面上,且每个所述的第一撞块均位于所述的主筋的上方,所述的第二撞块设置在所述的内骨架的上表面上,所述的第一撞块的底部与所述的内骨架的连接处设置有向所述的第一撞块内部凹陷的第一释放槽,使得第一撞块的底部宽度小于第一撞块的最大宽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释放槽的横截面为圆弧型或U型,其曲率半径为0.8~2.5mm,所述的第一释放槽的内凹深度为0.5~6mm。该结构下第一释放槽能更好地释放应力,撞块底部具有相应释放空间,具有较好的疲劳表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撞块与所述的第二撞块分隔设置,所述的第一撞块与所述的第二撞块之间形成有间隔部。由此同样能更好地释放应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撞块的顶部与所述的间隔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向所述的第一撞块内部凹陷的第二释放槽。由此当主簧承受X向撞击时,第一撞块受压变形,能够在第一释放槽和第二释放槽的共同作用下释放变形量,使得第一撞块有更好的疲劳表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二释放槽的横截面为圆弧型,其曲率半径为0.8~2.5mm,所述的第二释放槽的内凹深度为0.5~6mm。该结构下第二释放槽能更好地释放应力,撞块顶部具有相应释放空间,具有较好的疲劳表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二撞块的上表面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弧形槽。由此使第二撞块具有更好的减震、防异响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撞块和所述的第二撞块均采用橡胶材质。由此具有较优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内骨架的侧表面和上表面分别设置第一撞块和第二撞块,且第一撞块的底部与内骨架的连接处设置第一释放槽,由此当主簧承受X向撞击时,第一撞块受压变形,能够在第一释放槽处释放变形量,使得第一撞块有较好的疲劳表现;在撞块疲劳表现较好的情况下,撞块的占用空间小,成本低,装配后NVH性能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悬置中主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内骨架1,主筋2,外骨架3,第一撞块4,第二撞块5,第一释放槽6,间隔部7,第二释放槽8,弧形槽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悬置中主簧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2所示,一种悬置中主簧结构,包括内骨架1、主筋2、外骨架3和撞块,内骨架1通过主筋2与外骨架3连接,主筋2自上而下向外倾斜设置,主筋2的上端与内骨架1的外侧壁硫化连接,撞块包括第一撞块4和第二撞块5,第一撞块4分别设置在内骨架1的侧表面上,且每个第一撞块4均位于主筋2的上方,第二撞块5设置在内骨架1的上表面上,第一撞块4的底部与内骨架1的连接处设置有向第一撞块4内部凹陷的第一释放槽6,使得第一撞块4的底部宽度小于第一撞块4的最大宽度。
本实施例中,第一释放槽6的横截面为圆弧型或U型,其曲率半径R1为1mm,第一释放槽6的内凹深度为1.5mm;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释放槽6的曲率半径R1可以是0.8、1.5、2、2.5mm等,内凹深度可以是0.5、1、2、4、6mm等。
本实施例中,第一撞块4与第二撞块5分隔设置,第一撞块4与第二撞块5之间形成有间隔部7。
本实施例中,第一撞块4的顶部与间隔部7的连接处设置有向第一撞块4内部凹陷的第二释放槽8。
本实施例中,第二释放槽8的横截面为圆弧型,其曲率半径R2为1mm,第二释放槽8的内凹深度为3.1mm;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释放槽8的曲率半径R1可以是0.8、1.5、2、2.5mm等,内凹深度可以是0.5、1、2、4、6mm等。
本实施例中,第二撞块5的上表面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弧形槽9。
本实施例中,第一撞块4和第二撞块5均采用橡胶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悬置中主簧结构,通过在内骨架的侧表面和上表面分别设置第一撞块和第二撞块,且第一撞块的底部与内骨架的连接处设置第一释放槽,由此当主簧承受X向撞击时(图2中箭头所示方向为X向),第一撞块受压变形,能够在第一释放槽处释放变形量,使得第一撞块有较好的疲劳表现;在撞块疲劳表现较好的情况下,撞块的占用空间小,成本低,装配后NVH性能较好。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对上述各种零部件的构造进行材料和结构的改进,或者是采用技术等同物进行替换。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或直接或间接运用于其他相关技术领域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5981.1
申请日:2019-01-0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7(宁波)
授权编号:CN209833347U
授权时间:20191224
主分类号:B60K5/12
专利分类号:B60K5/12;F16F7/108
范畴分类:申请人: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5800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黄山西路215号
发明人:彭书建;廖志善;叶灵伟;包乐业
第一发明人:彭书建
当前权利人: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怡菁
代理机构:33226
代理机构编号: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