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人道论文-冷枫

刑法人道论文-冷枫

导读:本文包含了刑法人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道性,价值构造,公正性,谦抑性

刑法人道论文文献综述

冷枫[1](2019)在《高校刑法课程中价值导向:公正性、谦抑性与人道性——评《刑法的价值构造(第叁版)》》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学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的法学教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法学教育就在波折中不断前进,发展历程相对坎坷。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法学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当前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结构比例趋向合理,整体质量稳步提升,在全球法学教育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根据(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校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韩冰[2](2015)在《刑法的本源性思考——解读刑法的人性、人道、人权》一文中研究指出理性的刑法离不开人性的信仰、人道的弘扬、人权的保障,"刑法是以规制人的行为作为其内容的,任何一种刑法规范,只有建立在对人性的科学假设的基础之上,其存在与适用才具有本质上的合理性。因此,刑法的本源性思考,必然将理论的触须伸向具有终极意义的人性问题。"1刑法的一切规范都要与之相契合从而寻求最大化的正义。本文通过对刑法人性、人道、人权的解读来探索刑法的内在底蕴和终极价值。(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5年04期)

凡锐丽[3](2015)在《人性、人道、人权——刑法之“叁原色”》一文中研究指出刑法学是以犯罪为研究对象的,犯罪是一种恶,即刑法学是一门研究恶的学问。正因为刑法学研究恶,才要求我们的研究者有一种善的冲动,让人们才能更向往善。而人性、人道、人权是支持刑法学善的背后精神力量。人性是刑法的理论的哲学基础,人道是刑法的人文关怀的体现,人权则是由"人"而展开的刑法的终极价值追求,而追求刑法上的人性、人道、人权,就像色光叁原色,叁种等量的组合可以得到白色,才能最终实现刑法上的公平正义。(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贾健[4](2014)在《虐待动物入刑与刑法的人道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际上,我们憎恨、厌恶“残忍”不是因为对象是人,而是正在于“残忍”本身。如果刑法无视这种对于动物的残忍,我们就谈不上实现刑法的真正人道,因为“人”道并非“对人”之道,而是“为人”之道,任何的残忍显然都非“人”道 前段,广西玉林狗肉节引发了社会大(本文来源于《法制日报》期刊2014-08-06)

曹牧草[5](2014)在《“叁人”演绎良善刑法——以人性、人道、人权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是刑法研究的起点、根本、和目的。人性、人道、人权作为人之为人的展现,共同构筑了良善刑法的应有之义。趋利避害的人之本性奠定刑法的根基,仁至义尽的人道主义扼守刑法的命脉,通情达理的人权保障彰显刑法的追求。在探究人性、人道、人权内涵释义的同时,反思我国现行刑法的缺陷与弥失,认识到只有全面蕴含人性、人道、人权才能演绎出一部良善刑法。(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中旬刊)》期刊2014年06期)

赵拓[6](2014)在《叁“人”鼎立——以人性、人道、人权构建理想刑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之为人,异于禽兽者,盖因其辨是非、懂善恶、明良莠、知羞耻。人类建构了刑法的科学大厦,并将人性、人道、人权的理念灌注其中。因此,叁人不仅是我国刑法中之应有内涵,而且为普世价值所追求。人性、人道、人权与自由、平等、博爱相互辉映。探寻并在刑法中重视"叁人",不仅是我国刑法自我完善的必然要求,也是融合于普世价值,建设法制国家的应有之举。(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4年11期)

赵倩倩[7](2013)在《从人性、人道、人权看理想刑法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性、人道、人权是刑法的叁个基石。人性是人内心最深层的呼唤,以人性为基础,刑法才能奠定牢固的根基。人道是刑法不可或缺的价值蕴含,以人道为底线的刑法才能"去恶向善"。人权是时代文明的潮流,以人权为追求的刑法才能有蓬勃的生命力。只有在制刑、用刑时"存钦恤之心",以人性为基础,以人道为底线,以人权为追求,才能构建理想的刑法。(本文来源于《湖北警官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11期)

朱勇[8](2013)在《从“仁政”到“人道”:清末刑法哲学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仁政"政治哲学深刻影响着作为国家管理与社会治理重要手段的刑事法律,成为刑事法律的哲学基础。19世纪中叶开始,西方政治哲学以及西方法律理论影响着中国的社会。清末刑事法律变革,直接受到近代西方兴起的刑法人道主义理论影响。清末刑法哲学,整体趋势是从"仁政"到"人道主义"的演变。但现实政治的特殊需要,文化传统的巨大差异,使得这种演变路径表现出复杂性。一、清末法律改革:政治失败,法律成功清末法律改革,就其政治功能而言,是一次失败的改革;而就法律演进而言,(本文来源于《亚欧法律史论坛第二届年会“理念与过程:近代亚洲与欧洲的法律交流”论文集》期刊2013-11-04)

郁岳春,朱堉茜[9](2013)在《论我国的刑罚目的与刑罚人道——也谈中国刑法的人道化和轻刑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刑法理论一般认为,刑罚目的是指国家运用刑罚所希望达到的目的。中国刑罚目的理论,总结和吸收了报应、预防、惩罚等要素。借鉴西方刑罚人道化思想学习刑罚目的理论学,将有利于中国刑法理论进行新时代的新探索。刑罚人道主义及其原则作为折射刑罚文明程度的尺度使刑罚越来越具有人性、仁爱的特性,并且已成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国际社会的共识。它强调犯罪人也是人,也有尊严和独立人格。但在中国的刑罚实践中的一些改革倡议让我们有了刑罚的惩罚功能灭失之嫌,因此有必要从法学角度对刑罚人道主义的基本理念进行梳理,探讨刑罚人道主义的根本内涵和如何去实现刑法惩治目的,从而推进中国的刑罚人道化和轻刑化进程。(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3年25期)

贾震[10](2013)在《刑法严酷性背后的人文精神——以人性、人道、人权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刑法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以严酷性着称,刑法作为一种必要而又不得已的恶,适用得当可以维护社会秩序、有效保障公民权利,若滥用则会危害社会,给国家、社会和个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尤其是刑法体系的优劣,必须建立在对人性、人道和人权充分研究的基础之上。在刑事立法、司法及构建现代刑事司法制度的进程中,如何彰显人性、坚守人道,并最终实现保障人权是我们当代学子必须予以认真对待的问题。(本文来源于《长春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8期)

刑法人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理性的刑法离不开人性的信仰、人道的弘扬、人权的保障,"刑法是以规制人的行为作为其内容的,任何一种刑法规范,只有建立在对人性的科学假设的基础之上,其存在与适用才具有本质上的合理性。因此,刑法的本源性思考,必然将理论的触须伸向具有终极意义的人性问题。"1刑法的一切规范都要与之相契合从而寻求最大化的正义。本文通过对刑法人性、人道、人权的解读来探索刑法的内在底蕴和终极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刑法人道论文参考文献

[1].冷枫.高校刑法课程中价值导向:公正性、谦抑性与人道性——评《刑法的价值构造(第叁版)》[J].中国高校科技.2019

[2].韩冰.刑法的本源性思考——解读刑法的人性、人道、人权[J].法制博览.2015

[3].凡锐丽.人性、人道、人权——刑法之“叁原色”[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

[4].贾健.虐待动物入刑与刑法的人道意蕴[N].法制日报.2014

[5].曹牧草.“叁人”演绎良善刑法——以人性、人道、人权为视角[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4

[6].赵拓.叁“人”鼎立——以人性、人道、人权构建理想刑法[J].法制与社会.2014

[7].赵倩倩.从人性、人道、人权看理想刑法的构建[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

[8].朱勇.从“仁政”到“人道”:清末刑法哲学的演变[C].亚欧法律史论坛第二届年会“理念与过程:近代亚洲与欧洲的法律交流”论文集.2013

[9].郁岳春,朱堉茜.论我国的刑罚目的与刑罚人道——也谈中国刑法的人道化和轻刑化[J].科技视界.2013

[10].贾震.刑法严酷性背后的人文精神——以人性、人道、人权为视角[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

标签:;  ;  ;  ;  

刑法人道论文-冷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