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加固强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强度,混凝土,玄武岩,纳米,变异性,水泥,参量。
加固强度论文文献综述
闫楠,郑晨,白晓宇,张明义[1](2019)在《水泥加固腐蚀性土强度特征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幅员辽阔,具有大面积的盐碱地、有机质土,地下咸水区也分布较广。且随环境的恶化及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推进,除去天然腐蚀性土外越来越多的土地受到污染变为腐蚀性土。对腐蚀性土进行改性处理及达到二次利用的目的,多采用硅酸盐水泥对其进行固化。水泥加固腐蚀性土多用于其原腐蚀环境中,易使加固体发生劣化,强度衰减情况较为显着。对不同性质的腐蚀性土进行分类并对其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对水泥加固腐蚀性土强度变化机理进行论述,总结影响水泥加固腐蚀性土强度变化的因素。对有关水泥加固腐蚀性土强度特征问题研究不足之处进行讨论,为水泥土加固腐蚀性土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31期)
刘志强,王时越,陶燕,刘国寿,吴志煜[2](2019)在《玄武岩纤维加固混凝土抗弯拉强度测定及不确定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测试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的加固作用,测试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通过不确定度分析影响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通过试验得到证明:玄武岩纤维掺量分别为0%、0.2%、0.3%和0.4%的混凝土相较于素混凝土其抗弯拉强度有了1.52%、21.57%和6.39%的提高;通过不确定度分析,表明重复性测量是引入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9年10期)
吴妍[3](2019)在《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结构抗震加固强度自动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建筑结构抗震加固强度受到物理参量联合分布的影响,导致其检测准确性不高。提出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结构抗震加固强度自动检测方法。通过建筑结构的模型材料、设计参数等为约束指标参量集,建立约束指标参数模型;基于建筑结构抗震加固强度的模糊判别规则,建立建筑结构抗震加固强度自动检测的物理参量联合分布模型;采用BIM技术进行建筑结构抗震加固强度参数融合处理,优化抗震加固强度的自动检测。根据阻尼比和建筑结构的应力特征,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实现建筑结构抗震加固强度自动检测,检测的精度较高,提高了建筑结构的抗震强度和加固能力。(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与仪器仪表》期刊2019年09期)
金炜枫,陈荣忠,高正,程泽海[4](2019)在《纳米线增强作用下纳米硅颗粒渗流加固钙质砂的强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可以稳定分散在溶液中,且溶液有近似于水的黏度,而溶液pH值变化后纳米硅颗粒会逐渐串联成叁维网状结构从而形成硅凝胶。因此纳米硅颗粒溶液可以快速渗透砂土,然后形成胶结的硅凝胶-砂复合体。然而基于扫描电镜(SEM),发现胶结砂颗粒的硅凝胶存在大量微裂纹,这极大降低了硅凝胶-砂复合体的强度。因此为了约束微裂纹且提高强度,尝试将碳化硅纳米线分散在纳米硅颗粒溶液中,且将此溶液渗流钙质砂后制成18个固化的静叁轴试件,其中碳化硅纳米线浓度分别取为0、0.01%、0.02%、0.03%、0.04%和0.05%。研究表明:(1)存在最优的碳化硅纳米线浓度使试样强度最大,最优浓度为0.02%~0.03%,并给出纳米线浓度对强度影响的预报公式;(2)扫描电镜显示纳米线增强的细观机理为硅凝胶微裂纹的内壁上穿插有碳化硅纳米线,这些纳米线对裂纹扩展有抑制作用,从而加大硅凝胶-砂复合体的强度,但是纳米线造成内部缺陷的负面效应与抑制裂纹的正面效应存在竞争关系,此竞争关系导致存在最优纳米线浓度,且围压会提升纳米线抑制裂纹的竞争优势。(本文来源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21)
李福豪[5](2019)在《水泥加固海相软土的特征强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泥加固土被广泛应用于海相软土的地基加固工程中。由于其显着的空间变异性与复杂的本构特性,水泥土的特征强度选取较为困难。欧洲规范认为,岩土参数特征值的选取应该考虑岩土工程结构的整体性能;若使用基于可靠度的设计方法,须保证以该特征值设计的岩土工程结构出现极限状态的可能性不大于5%。结合随机有限元分析,将点强度的统计特性与岩土工程结构整体性能直接联系起来,提出一种基于整体性能以及可靠度的分析方法,为水泥土特征值的选取提供一种思路。(本文来源于《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期刊2019年03期)
童伟伟[6](2019)在《环氧树脂混凝土加固低强度混凝土结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氧树脂混凝土作为现今混凝土应用的主要结构之一,这一混凝土结构高效率使用极大提升了混凝土强度,尤其在低强度混凝土结构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要求不断提升的当下,在低强度混凝土结构应用中深入使用一定量的环氧树脂混凝土,加强实际应用分析,旨在为实际工程项目工作创新落实发挥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四川水泥》期刊2019年09期)
黄兵[7](2019)在《门式钢架轻钢厂房加固及强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门式钢架轻钢结构设计的安全裕度较小,使用载荷发生变化时易发生危险,需要对原有结构进行加固设计。结合工程实例,对某门式钢架轻钢厂房结构进行加固,并对加固后的结构强度进行计算校核,结果表明加固方法切实可行。(本文来源于《机电设备》期刊2019年05期)
高鹏,王敬棠,童林,洪丽[8](2019)在《复材布加固不同强度混凝土柱强弱约束界限判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轴压试验研究了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下碳纤维布(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约束型钢混凝土短柱的荷载变形曲线,发现试件加固后效果呈现强弱约束两种状态。之后基于收集到的国内外相关试验数据,提出了判断CFRP加固混凝土圆柱强弱约束模式的侧向约束强度比界限值,并且通过回归方法得到界限值和混凝土强度的关系公式。最后考虑矩形柱的影响参数进一步得到修正关系公式,并经试验数据验证表明其吻合良好。(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9年09期)
秦传睿,陆伟,徐帅,贺正龙,李金亮[9](2019)在《硅烷偶联剂对矿用聚氨酯/粉煤灰加固材料压缩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煤矿井下岩体破碎,冒顶片帮等事故的发生,以聚醚多元醇、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粉煤灰(FA)、阻燃剂TCPP、硅烷偶联剂(MPS)为基本原料,通过原味聚合法制备出聚氨酯/粉煤灰(PU/FA)加固材料。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最优的粉煤灰掺量及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叁甲氧基硅烷(MPS)添加剂量。在最优条件下,通过扫描电镜和粒度分析仪,分别研究了PU/FA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及粒度分布并进行对比。同时,研究了不同养护时间下PU、PU/FA-0%和PU/FA-2.5%对加固材料压缩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能有效填入聚氨酯基体中且当掺量为20%强度最优,添加2.5%的MPS不仅能有效促进粉煤灰颗粒的细化及在聚氨酯基体中的分散,还能进一步改善无机粉煤灰与有机聚氨酯两相间的界面性质与交联密度。(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9年07期)
金浏,夏海,蒋轩昂,杜修力[10](2019)在《基于叁维细观分析方法的CFRP加固无腹筋混凝土梁剪切强度尺寸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CFRP侧贴加固无腹筋钢筋混凝土悬臂梁为研究对象,从细观角度出发,考虑混凝土细观非均质性及CFRP-混凝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单调加载下CFRP侧贴无腹筋钢筋混凝土悬臂梁叁维细观尺度数值分析模型。通过仅改变CFRP条带的厚度来改变CFRP的配纤率,进而以CFRP的配纤率为主导参数,并且在之前试验工作的基础上,扩展模拟了尺寸和配纤率对梁的剪切破坏机理和失效模式的影响,研究了外贴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悬臂梁剪切破坏尺寸效应行为。结果表明:CFRP侧贴加固无腹筋钢筋混凝土梁的名义剪切强度尺寸效应明显,CFRP布加固对小尺寸梁贡献最大,其有效性随着梁尺寸的增加而减小;配纤率的增大提高了悬臂梁的名义抗剪强度,但同时也削弱了抗剪强度的尺寸效应;当配纤率较大时,峰值剪切应力的增长趋势明显减缓,即层数过多时,加固效果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加固强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测试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的加固作用,测试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通过不确定度分析影响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通过试验得到证明:玄武岩纤维掺量分别为0%、0.2%、0.3%和0.4%的混凝土相较于素混凝土其抗弯拉强度有了1.52%、21.57%和6.39%的提高;通过不确定度分析,表明重复性测量是引入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加固强度论文参考文献
[1].闫楠,郑晨,白晓宇,张明义.水泥加固腐蚀性土强度特征研究进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2].刘志强,王时越,陶燕,刘国寿,吴志煜.玄武岩纤维加固混凝土抗弯拉强度测定及不确定度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9
[3].吴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结构抗震加固强度自动检测方法[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9
[4].金炜枫,陈荣忠,高正,程泽海.纳米线增强作用下纳米硅颗粒渗流加固钙质砂的强度研究[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5].李福豪.水泥加固海相软土的特征强度[J].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2019
[6].童伟伟.环氧树脂混凝土加固低强度混凝土结构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9
[7].黄兵.门式钢架轻钢厂房加固及强度分析[J].机电设备.2019
[8].高鹏,王敬棠,童林,洪丽.复材布加固不同强度混凝土柱强弱约束界限判定[J].工业建筑.2019
[9].秦传睿,陆伟,徐帅,贺正龙,李金亮.硅烷偶联剂对矿用聚氨酯/粉煤灰加固材料压缩强度的影响[J].煤矿安全.2019
[10].金浏,夏海,蒋轩昂,杜修力.基于叁维细观分析方法的CFRP加固无腹筋混凝土梁剪切强度尺寸效应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