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现存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羊草,放牧强度,现存量,植物多样性
现存量论文文献综述
杨智明,赵文霞[1](2019)在《放牧对松嫩草地现存量及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绵羊为试验动物,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了放牧对松嫩羊草草地现存量及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松嫩草地放牧系统牧草现存量年度变化较大。放牧对松嫩草地除羊草外的其他牧草现存量(简称其他喜食牧草)具有显着影响(P<0.05)。放牧导致草地其他喜食牧草现存量降低,放牧对家畜其他喜食牧草生物量的维持具有负面影响。在松嫩草地,中度放牧干扰不能维持草地较高的植物多样性。同时,放牧优化假说未能得以充分验证,但是适度放牧通过促进草地其他喜食植物补偿性生长而影响草地生产力。(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孟庆权,葛露露,杨馨邈,王俊,林宇[2](2019)在《滨海沙地不同人工林凋落物现存量及其持水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滨海沙地沿海防护林凋落物水源涵养功能,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浸泡相结合,对滨海沙地4种典型人工林(木麻黄林、湿地松林、尾巨桉林和纹荚相思林)不同分解阶段的凋落物现存量、持水率、持水量和吸水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林龄的4种人工林凋落物现存量表现为木麻黄林(19.12 t/hm~2)>湿地松林(17.51 t/hm~2)>尾巨桉林(10.90 t/hm~2)>纹荚相思林(10.13 t/hm~2),半分解层凋落物储量占比高于未分解层;4种人工林最大持水率在140.55%~206.47%,为尾巨桉林>纹荚相思林>木麻黄林>湿地松林,最大持水量在20.75~30.85 t/hm~2,为木麻黄林>湿地松林>尾巨桉林>纹荚相思林,4种人工林凋落物最大持水率和最大持水量均为半分解层大于未分解层,不同分解阶段凋落物持水率和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对数关系;4种人工林不同分解阶段凋落物平均吸水速率在前0.25 h内差异较大,未分解层中尾巨桉林最大为2.05 mm/h,半分解层中湿地松林最大为4.32 mm/h,不同分解阶段凋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均存在幂函数关系;凋落物有效拦蓄深为木麻黄林(2.45 mm)>湿地松林(2.04 mm)>尾巨桉林(1.87 mm)>纹荚相思林(1.72 mm)。综合来看,木麻黄林凋落物的持水能力最强,湿地松林次之,之后是尾巨桉林和纹荚相思林,说明从凋落物水源涵养能力来看,木麻黄林和湿地松林更利于滨海沙地的水源涵养。(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淳[3](2019)在《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枯落物现存量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影响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枯落物现存量的因素,如气候、林分起源、群落组成和结构、群落发育阶段、土壤、地形和干扰因素等,并展望今后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枯落物现存量的研究方向,为维护绿色、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期刊2019年08期)
李翔,王海燕,秦倩倩,王卓晖,解雅麟[4](2019)在《林分密度对半分解层凋落物现存量空间异质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4块1 hm2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探究用传统方法及ArcGIS核密度分析方法得到的两种林分密度(以下分别简称传统林分密度与点林分密度)与半分解层凋落物现存量的空间异质性,以及林分因子对半分解层凋落物现存量空间异质性的影响.采用地统计学方法,获得点林分密度与凋落物现存量的空间格局图,同时对林分因子与凋落物现存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仅在样地IV,凋落物现存量与传统林分密度及点林分密度呈极显着正相关(P <0.01),与胸径呈显着正相关(P <0.05),而其他3块样地的凋落物现存量与林分因子的相关性均不显着;样地I与样地IV的两种林分密度值差异显着;样地II凋落物现存量的空间异质性更多地受到随机因素(即人为因素)的影响而表现为大面积块状分布,其余样地的空间格局均为离散型分布.本研究表明在进行空间异质性研究时,采用点林分密度要优于传统林分密度;点林分密度对凋落物现存量的影响并不一致,当点林分密度在1 700-1 900株/hm2时,二者呈显着正相关;凋落物现存量的空间异质性受到点林分密度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其他结构因素与随机因素的影响.(图2表4参28)(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薛涛涛,刘雄军,武瑞文,欧阳珊,吴小平[5](2019)在《太湖蚌类现存量及空间分布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16年10月和2017年10月对太湖全湖8个湖区129个样点的蚌类进行调查,分析蚌类的物种组成、现存量、空间分布及历史变化.共采集到蚌类704个个体,隶属8属14种.全湖蚌类平均生物量和密度分别为4.169±9.337 g/m~2和0.164±0.386 ind./m~2;各湖区蚌类平均生物量和密度差异较大,东部沿岸区生物量和密度最高,分别为14.975±16.743 g/m~2和0.577±0.758 ind./m~2;湖心区生物量和密度最低,仅为0.727±1.622 g/m~2和0.029±0.071 ind./m~2.扭蚌(Arconaia lanceolata)、圆顶珠蚌(Unio douglasiae)和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woodiana)为太湖现阶段的优势种.基于蚌类平均密度的聚类分析,8个湖区分为3类.与历史数据相比,太湖蚌类资源呈明显衰退趋势,现状不容乐观,需加强对太湖蚌类的保护和资源的有效管理.(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李翔,王海燕,秦倩倩,解雅麟,王福增[6](2018)在《采伐对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半分解层凋落物现存量、含水率及林分郁闭度空间异质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4块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采伐强度下[重度(采伐强度21. 21%),中度(采伐强度11. 22%),轻度(采伐强度6. 29%)和对照(未采伐)]凋落物半分解层现存量、含水率与林分郁闭度的空间异质性。[方法]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各样地凋落物半分解层现存量、含水率与林分郁闭度数据进行普通克里金插值,得到3个指标的空间分布格局图。[结果]表明:在10 100 m的尺度上,采伐使得凋落物现存量由离散型分布转变为聚集型分布,而对凋落物含水率的空间格局影响不大;所有样地的郁闭度均表现为聚集型分布,采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在中度采伐与重度采伐样地的空间异质性;凋落物现存量与林分郁闭度之间不存在相关性,而在对照样地,凋落物现存量与含水率存在显着的负相关,但相关程度较弱(r <0. 3)。[结论]采伐对凋落物半分解层含水率空间异质性影响不大;中度采伐与重度采伐样地的郁闭度异质性可能是由于采伐不均匀所导致;采伐使凋落物现存量空间异质性程度降低。(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黄茂根[7](2018)在《中亚热带叁种森林类型凋落物现存量及碳氮储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福建叁明市罗卜岩省级自然保护区,选择立地条件一致的武夷桦天然林、米槠天然林和马尾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林下凋落物现存量及碳氮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叁种森林类型总凋落物现存量平均值为马尾松天然林(15.90 t·hm~(-2))>武夷桦天然林(8.73 t·hm~(-2))>米槠天然林(4.91 t·hm~(-2)),除米槠林外,武夷桦天然林和马尾松天然林的凋落物未分解层现存量均表现为叶>枝>果;3种森林类型凋落物碳储量最大为马尾松天然林(7.28 t·hm~(-2)),其次为武夷桦天然林(3.70 t·hm~(-2)),米槠林最低(2.30 t·hm~(-2)),氮储量最大为马尾松天然林(156.60 kg·hm~(-2)),显着大于武夷桦天然林(59.60 kg·hm~(-2))和米槠林(46.90 kg·hm~(-2));3种森林凋落物的碳氮含量均呈极显着正相关(P<0.001)。(本文来源于《福建林业》期刊2018年05期)
赵畅,龙健,李娟,廖洪凯,刘灵飞[8](2018)在《茂兰喀斯特原生林不同坡向及分解层的凋落物现存量和养分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茂兰喀斯特原生林3种坡向林下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研采样和室内分析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不同喀斯特原生林生态系统下坡向和分解层的凋落物现存量、主要营养元素含量、储量及元素释放率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阴坡凋落物现存总量((0.568±0.024)kg·m~(-2))高于阳坡((0.504±0.03)kg·m~(-2))和半阴坡((0.295±0.02)kg·m~(-2)),不同坡向林下凋落物现存量在各分解层均表现为:未分解层(L层)>半分解层(F层)>全分解层(Y层);2)不同坡向林下凋落物各营养元素平均含量表现为:C((388.7±11.2)g·kg-1)>N((24.90±3.49)g·kg-1)>K((9.78±1.82)g·kg-1)>P((1.53±0.32)g·kg-1),在各分解层的含量表现不同,碳含量和钾含量:L>F>Y,氮含量和磷含量:Y>F>L;3)3种坡向林下凋落物的碳、氮、钾元素总储量表现为:阴坡>阳坡>半阴坡,磷元素总储量表现为:阳坡>阴坡>半阴坡;4)凋落物营养元素储量在L层占总储量的37.1%~64.2%,并随分解加剧而减少;L层和F层的元素释放率均表现为:阴坡>半阴坡>阳坡,且碳、钾元素释放率高于氮、磷元素。在喀斯特原生林凋落物分解的养分释放过程中,坡向对林下凋落物的理化性质及分解速率有较大影响,且阴坡林下凋落物分解较快、营养元素内部循环周期较短。(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张爽,卫智军,吕世杰,刘红梅,王天乐[9](2017)在《放牧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主要植物种群及群落地上现存量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荒漠草原主要植物种群和群落地上现存量及其比例关系进行研究以探讨放牧对荒漠草原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对主要植物种群和群落地上现存量的影响大于对其比例关系的影响,放牧区3个主要植物种群地上现存量占群落地上现存量的比例最高可达94.40%;受放牧影响,主要植物种群对群落稳定性的主导作用变为决定作用;放牧对建群种短花针茅的影响强烈,导致其对水分的需求表现更为强烈,同时对高温的耐受性下降。自由放牧导致荒漠草原退化的原因可归结为:自由放牧使主要植物种群及群落对降水的需求程度和对高温的耐受程度均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其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和干扰后的可恢复能力下降,最终表现为群落植被稳定性降低,草地发生逆行演替。(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刘艳,孙向阳,范俊岗,张乐,闻志刚[10](2017)在《辽宁省森林枯落物现存量及其持水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枯落物层是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的第二作用层,在森林水文功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辽宁省主要森林类型的枯落物现存量、厚度、分解现状、最大持水率、拦蓄量以及吸水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的枯落物现存量介于8.53~37.51t/hm~2,平均现存量为16.92t/hm~2;枯落物厚度介于2.3~6.6cm,平均厚度为4.0cm.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变化范围为16.57~66.69t/hm~2,大小顺序为云冷杉>落叶松>针叶混交林>桦木林>其它针叶类>红松>其它阔叶类>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栎类>樟子松>杨树>油松.各森林类型枯落物未分解层的最大持水率为127.87%~225.59%,半分解层的最大持水率为182.22%~233.50%.各森林类型枯落物的有效拦蓄量为11.76~32.03t/hm~2,且针叶林枯落物平均有效拦蓄量(23.52t/hm~2)明显大于阔叶林(15.51t/hm~2).回归分析表明,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符合关系式y=aln x+b,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符合关系式S=axb.(本文来源于《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现存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滨海沙地沿海防护林凋落物水源涵养功能,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浸泡相结合,对滨海沙地4种典型人工林(木麻黄林、湿地松林、尾巨桉林和纹荚相思林)不同分解阶段的凋落物现存量、持水率、持水量和吸水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林龄的4种人工林凋落物现存量表现为木麻黄林(19.12 t/hm~2)>湿地松林(17.51 t/hm~2)>尾巨桉林(10.90 t/hm~2)>纹荚相思林(10.13 t/hm~2),半分解层凋落物储量占比高于未分解层;4种人工林最大持水率在140.55%~206.47%,为尾巨桉林>纹荚相思林>木麻黄林>湿地松林,最大持水量在20.75~30.85 t/hm~2,为木麻黄林>湿地松林>尾巨桉林>纹荚相思林,4种人工林凋落物最大持水率和最大持水量均为半分解层大于未分解层,不同分解阶段凋落物持水率和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对数关系;4种人工林不同分解阶段凋落物平均吸水速率在前0.25 h内差异较大,未分解层中尾巨桉林最大为2.05 mm/h,半分解层中湿地松林最大为4.32 mm/h,不同分解阶段凋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均存在幂函数关系;凋落物有效拦蓄深为木麻黄林(2.45 mm)>湿地松林(2.04 mm)>尾巨桉林(1.87 mm)>纹荚相思林(1.72 mm)。综合来看,木麻黄林凋落物的持水能力最强,湿地松林次之,之后是尾巨桉林和纹荚相思林,说明从凋落物水源涵养能力来看,木麻黄林和湿地松林更利于滨海沙地的水源涵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现存量论文参考文献
[1].杨智明,赵文霞.放牧对松嫩草地现存量及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19
[2].孟庆权,葛露露,杨馨邈,王俊,林宇.滨海沙地不同人工林凋落物现存量及其持水特性[J].水土保持学报.2019
[3].李淳.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枯落物现存量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2019
[4].李翔,王海燕,秦倩倩,王卓晖,解雅麟.林分密度对半分解层凋落物现存量空间异质性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9
[5].薛涛涛,刘雄军,武瑞文,欧阳珊,吴小平.太湖蚌类现存量及空间分布格局[J].湖泊科学.2019
[6].李翔,王海燕,秦倩倩,解雅麟,王福增.采伐对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半分解层凋落物现存量、含水率及林分郁闭度空间异质性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2018
[7].黄茂根.中亚热带叁种森林类型凋落物现存量及碳氮储量[J].福建林业.2018
[8].赵畅,龙健,李娟,廖洪凯,刘灵飞.茂兰喀斯特原生林不同坡向及分解层的凋落物现存量和养分特征[J].生态学杂志.2018
[9].张爽,卫智军,吕世杰,刘红梅,王天乐.放牧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主要植物种群及群落地上现存量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17
[10].刘艳,孙向阳,范俊岗,张乐,闻志刚.辽宁省森林枯落物现存量及其持水性能[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