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卤石矿论文_程怀德,海擎宇,李俊,唐启亮,李雯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杂卤石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石矿,成矿,盐湖,收率,技术,动力学,机理。

杂卤石矿论文文献综述

程怀德,海擎宇,李俊,唐启亮,李雯霞[1](2019)在《昆特依盐湖杂卤石矿“焙烧-热浸”溶钾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柴达木盆地昆特依盐湖大盐滩矿区杂卤石矿为原料,进行"焙烧-热浸"溶浸实验,研究300~500℃杂卤石矿的焙烧和焙烧产物90℃热水浸钾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焙烧过程中杂卤石质量减少,是由于杂卤石结构遭受破坏而失去两个结构水;温度越高,杂卤石结构破坏越严重,最低的焙烧温度不低于350℃;焙烧产物在90℃热水中热浸钾收率超过95%,较90℃热水溶杂卤石钾收率(31.23%)和常温21℃溶杂卤石钾收率(23.56%)提高了3倍以上;浸取液钾含量和钾收率随焙烧温度增加而增加。(本文来源于《无机盐工业》期刊2019年01期)

程怀德,海擎宇,李俊,唐启亮,李雯霞[2](2018)在《青海昆特依盐湖杂卤石矿焙烧过程的矿物学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柴达木盆地昆特依盐湖大盐滩矿区杂卤石矿为原料,在300℃~500℃温区内进行杂卤石的焙烧,利用XRD表征焙烧前后矿物特征。结果表明:(1)杂卤石矿样焙烧后重量损失约0.41g,与杂卤石中两个结构水重量0.43g相当,表明在此温区内杂卤石结构破坏而使结构水脱除所致;(2)杂卤石矿样焙烧后,杂卤石中CaSO_4组分主要以硬石膏形式存在,K_2SO_4和MgSO_4组分以无水钾镁矾形式存在,两种矿物XRD特征峰非常明显;(3)随着焙烧温度的增加,焙烧产物中硬石膏和无水钾镁矾XRD特征峰强度随之变强,说明两种矿物含量增加,尤其在450℃和500℃时无水钾镁矾XRD特征峰最强;(4)杂卤石矿样中石英、云母、钠长石等硅酸盐矿物XRD特征峰强度不变,说明它们对杂卤石的热解无影响。经90℃热水浸取焙烧产物后发现,350℃~500℃温区内杂卤石矿样焙烧热浸后K收率皆大于95%,K离子含量皆大于43g/L,且随着焙烧温度的增加,溶浸液中K,Mg,SO_4离子含量和K收率随之增加,与无水钾镁矾XRD特征峰变化趋势一致,表明从杂卤石中提取价值元素K,Mg,SO_4等时,杂卤石结构破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来源于《矿物岩石》期刊2018年02期)

吕剑[3](2018)在《四川农乐杂卤石矿成矿模式及成矿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钾盐作为肥料的叁要素之一,是保障国家农业生产和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性紧缺资源。杂卤石(K_2SO_4·MgSO_4·2CaSO_4·2H_2O)是一种硫酸盐型钾盐矿物,其理论含钾(K_2O)最高可达15.6%,是一种可溶性钾盐和硫酸盐矿物,通常与硬石膏或者石盐共生,品位高的杂卤石矿石磨成粉可以直接作为复合钾肥使用。而四川盆地杂卤石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因成钾条件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一直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本文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四川农乐杂卤石矿床进行调查,研究其成矿环境和成矿模式,总结成矿要素,并结合钻孔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在四川盆地内进行杂卤石成矿有利区预测。农乐杂卤石矿床位于华蓥山背斜北段近倾没端核部,杂卤石分布在偏岩子次级背斜南段,是中国第一个查明的浅层杂卤石矿床。杂卤石赋存层位为下叁迭统嘉陵江组五段第二亚段(T_1j~(5-2))以及中叁迭统雷口坡组一段第一亚段(T_2l~(1-1))。杂卤石矿石主要与石膏、硬石膏共生,少量产于碳酸盐岩(白云岩)中。矿石主要类型有块状杂卤石、纹层(条纹)状杂卤石、薄层状(条带状)杂卤石、团块状杂卤石、斑杂状杂卤石等。各杂卤石矿层均稳定呈层状,与硬石膏层界线清楚,无明显的相互交代、渗透、界面模糊,不易区分等现象出现,其层理与邻近膏岩层平行一致,并同步褶皱变形,因此判断四川农乐杂卤石主要是原生沉积作用形成的。同时,于硬石膏中见有斑点状、团块状杂卤石,说明沉积过程中伴随着准同生交代作用形成的杂卤石。同期发生火山喷发,形成广泛沉积的钾质玻屑凝灰岩(俗称“绿豆岩”),为当时石膏沉积过程中穿插沉积杂卤石提供了重要的成矿物质来源(K~+)。杂卤石在四川盆地内埋深较大,通常在1000m至3000m。为提高杂卤石成矿预测准确性,本文大量收集四川盆地内油气钻孔资料,通过总结四川盆地杂卤石含矿岩系的测井响应特征,对收集到的100多口钻孔资料进行二次利用和测井曲线综合解释。解释结果显示,共有66口钻孔显示出杂卤石响应特征。这些钻孔多分布在南充盐盆中部和东北部以及垫江盐盆内,为杂卤石成矿有利区预测指明了方向。四川盆地早、中叁迭世的干旱炎热气候,使得盆地内发育了大面积的盐盆,为杂卤石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沉积环境。盆地内共有6个成盐期,而有杂卤石沉积的成盐期有两个,为T_1j~(4-2)和T_1j~(5-2)~T_2l~(1-1)成盐期。本文通过总结农乐杂卤石成矿要素,以岩相古地理为主,构造背景、含矿岩系特征、水文地质特征等为辅,结合钻孔料收集及测井资料解译的杂卤石综合信息,探索出一套杂卤石成矿预测方法,并运用此方法在四川盆地进行成矿预测,划分出3个杂卤石成矿远景区。(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李文博[4](2018)在《川东北叁迭系杂卤石矿层形成条件及成因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钾盐是关系国家农业安全、经济建设和资源安全的战略性紧缺资源,杂卤石作为典型的难溶性钾盐矿物是钾盐潜力资源。川东北地区叁迭系地层中蕴藏有极其丰富的杂卤石资源,关于其形成条件及成因机理有多种不同看法,尚未形成统一定论,研究上述问题对指示川东北地区乃至整个四川盆地钾盐勘探,揭示四川盆地海相蒸发岩的演化,丰富和完善中国海相成钾机制研究等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价值。随着现代地质学的发展,有必要将沉积相分析、层序地层学、旋回地层学、地球物理等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引入到此问题的研究中。本文通过系统收集和整理川东北地区已有盐/钾、油/气勘探、区域地质调查、物探、钻探、地球物理以及其他相关研究资料,结合野外露头剖面勘查测量、采样分析、钻测井资料分析等综合研究,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系统收集分析前人基础地质资料,结合实地地质调查工作,在详细研究川东北地区地质剖面及钻井剖面的基础上,重新整理、对比盐/钾井、油/气井资料,进一步厘定川东北地区杂卤石矿层的地层及构造特征:川东北地区叁迭系含杂卤石地层主要为中下叁迭统雷口坡组(T_2l)及嘉陵江组(T_1j),主要有2个成矿期:嘉陵江组四段第二亚段沉积期(T_1j~(4-2)),嘉陵江组五段第二亚段沉积期(T_1j~(5-2))~雷口坡组一段第一亚段沉积期(T_2l~(1-1)),主要含矿岩系有叁类:T_1j~(4-2)T_1j~(5-2)、T_2l~(1-1)含矿岩系;剖面类型为T_1j~(5-2)~T_2l~(1-1)型(包括T_1j~(4-2)型)含盐剖面。2、通过对典型剖面的野外观察,根据岩相组合特征、沉积构造、薄片鉴定等研究,结合测井、地震资料分析,确定川东北地区早中叁迭世沉积环境属于浅水碳酸盐岩-蒸发岩台地,中下叁迭统嘉陵江组-雷口坡组主要为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形成蒸发台地相-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等3种主要的沉积相,重点层段T_1j~(4-2)、T_1j~(5-2)与T_2l~(1-1)段主要发育局限台地和蒸发台地环境。以叁级层序或体系域为编图单元,系统编制了川东北地区嘉陵江组-雷口坡组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件。3、通过综合分析,认为川东北地区叁迭系杂卤石矿层形成条件与诸多因素(如古气候、古地理、古构造、盆地系统等)皆有关联,其成因复杂,原生及交代成因兼而有之,既可能有富K~+、Mg~(2+)卤水交代石膏及硬石膏或其他盐类矿物,也可能有不同水体的混合掺杂;T_1j~(4-2)时期长寿-垫江地区、T_1j~(5-2)~T_2l~(1-1)时期南充-广安-渠县,垫江一带具备形成杂卤石矿层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8-04-01)

安莲英,刘宁,殷辉安,唐明林,郝丽芳[5](2007)在《杂卤石矿地浸模拟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难溶含钾矿物杂卤石的柱浸实验模拟石溶浸过程分析发现,采用CaCl2溶液作溶浸剂,其溶浸剂浓度、淋洗速度、矿石粒度、浸滤路径等因素对K溶浸率及溶浸速度均有影响,当矿石粒度为1 mm和5 mm时,钾浸出率分别可达到80%和70%以上,溶浸剂浓度增加,可提高钾的浸出率,但CaCl2浓度高于5%后,效果不明显。淋洗速度增大,虽可提高钾的浸出率,但同时浸出液中钾的富集程度有所降低,以4.5 ml/h~10 ml/h为佳;增加渗滤路径长度可同时提高钾的浸出率和富集程度。实验结果表明杂卤石溶解过程受固相层扩散控制,溶解反应过程较好地符合“收缩未反应核模型”的固相控制动力学方程1-(2/3)α(1-α)2/3=(2MD′c/bργ02)t。研究结果为地浸开采深埋藏杂卤石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矿物岩石》期刊2007年02期)

郝丽芳,安莲英[6](2005)在《杂卤石矿室内柱浸条件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我国杂卤石矿的特征, 采用溶浸技术对矿石进行开采, 为了评价矿石的可浸性, 采用柱浸试验以获得进一步研究的工艺技术参数。由试验结果表明: 在一定条件下, 杂卤石矿的浸出性能较好。且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 对浸出液中K+浸出率的影响也有差别, 随着粒度的减小浸出率增大; 随溶浸剂浓度的增大浸出率有所提高, 但当继续增大浓度时, 浸出率的提高不很明显; 渗滤速度对浸出率的影响较复杂, 当渗滤速度增快, K+ 浸出率提高, 但当渗滤速度继续增大浸出率反而会降低; 随着渗滤路径的增长使溶浸液在矿层中有足够的时间扩散, 有利于与矿石中的离子进行接触反应, 从而使浸出率提高。总之, 综合几种衡量浸出效果的主要指标来看, 利用溶浸技术对杂卤石矿开采具有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期刊2005年05期)

郝丽芳,安莲英,唐明林,殷辉安,龙卓平[7](2003)在《杂卤石矿中钾的提取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溶浸剂选择以及浓度、温度、时间、固液比等条件实验 ,研究了四川农乐杂卤石中K+ ,Mg2 + ,SO42 -的溶浸过程 ,选择了最适宜的溶浸剂以及最佳的溶浸条件 ,使得 K+的溶浸率达到了 80 %以上 ,为开发深层杂卤石矿寻找到了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3年02期)

郝丽芳[8](2003)在《杂卤石矿溶浸工艺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采用四川农乐杂卤石矿为原料,选取CaCl_2溶液作为溶浸剂。从静态、动态两种角度分别对利用CaCl_2溶液溶浸杂卤石矿样的行为过程的机理和动力学模型做了初步研究和探讨。旨在通过间歇溶浸实验获得过程中相关的动力学参数;通过柱浸试验,以渗滤方式溶浸矿石,以获得在野外条件进行工艺研究的方向和参数。 在间歇溶浸过程的研究中,通过不同矿物粒度、体系温度、溶浸剂浓度、液固比、搅拌等条件影响溶浸过程的结果发现,不同条件对体系中有价组分钾离子的浸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实验结果显示,溶浸液中有价组分(K~+)的浸出率随反应温度、溶浸时间的增加而增快,而随矿物颗粒尺寸的减小、液固比的降低而增快。从实验分析结果可知,此固液多相反应为一级反应,并且在实验温度范围内(288K~373K)测得的反应过程表观活化能比较低,为13.951kJ/mol,根据此固液反应与固体颗粒表面积的关系、表观活化能以及温度系数的数值特征,初步推断该过程为扩散控制的浸取过程。从搅拌条件对体系的影响不很明显的结果分析,过程属于受内扩散控制的溶浸过程。 在动态条件下对浸出过程进行了研究,在不同矿物粒度、溶浸剂浓度、渗滤速度、渗滤路径等条件下的柱浸实验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杂卤石矿浸出性能较好。且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对浸出液中有价组分浸出率的影响也有差别,随着粒度的减小,体系的浸出率增大;随溶浸剂浓度的增大浸出率有所提高,但当继续增大浓度时,浸出率的提高不很明显,实验中选取溶浸剂CaCl_2溶液的最佳百分浓度为5%;渗滤速度对浸出率的影响较复杂,当渗滤速度增快,K~+浸出率提高,但当渗滤速度继续增大浸出率反而会降低;随着渗滤路径的增长使溶浸液在矿层中有足够的时间扩散,有利于与矿石中的离子进行反应,从而使浸出率提高。由实验结果表明:当浸出率达80%时,消耗溶浸剂的量与矿石量之比约为10:1。由上述几种衡量浸出效果的主要指标来看,利用溶浸技术对杂卤石矿开采具有可行性。 论文研究的溶浸反应一开始便会在未反应的颗粒表面上生成固体硫酸钙层,要继续进行反应,溶浸剂CaCl_2溶液必须穿过形成的硫酸钙层才行。因此以收缩未反应核模型为基础,建立了CaCl_2溶液溶浸杂卤石矿的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多相反应动力学处理,对1-2α/3-(1-α)~(2/3)~t作图得到近似直线,进一步证实了该过程是受固体产物层控制(即,内扩散控制)的浸取过程。(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03-04-01)

郝丽芳,安莲英,殷辉安,唐明林[9](2003)在《用生物浸矿技术从杂卤石矿中提取钾的可行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简单介绍了生物浸矿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当前运用生物浸矿技术的关键所在,并建议把该技术应用于从杂卤石矿中提取钾,以改善我国钾盐的缺乏状况。(本文来源于《湿法冶金》期刊2003年01期)

林耀庭,尹世明[10](1998)在《四川渠县浅层杂卤石矿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和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渠县浅层杂卤石矿分布于华蓥山背斜北倾没端的下中叁迭统之硬石膏层中。杂卤石矿体呈透镜体状分布,伴有多钙钾石膏,为交代作用形成。杂卤石具有资源及固态可溶性钾盐找矿的指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四川地质学报》期刊1998年02期)

杂卤石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柴达木盆地昆特依盐湖大盐滩矿区杂卤石矿为原料,在300℃~500℃温区内进行杂卤石的焙烧,利用XRD表征焙烧前后矿物特征。结果表明:(1)杂卤石矿样焙烧后重量损失约0.41g,与杂卤石中两个结构水重量0.43g相当,表明在此温区内杂卤石结构破坏而使结构水脱除所致;(2)杂卤石矿样焙烧后,杂卤石中CaSO_4组分主要以硬石膏形式存在,K_2SO_4和MgSO_4组分以无水钾镁矾形式存在,两种矿物XRD特征峰非常明显;(3)随着焙烧温度的增加,焙烧产物中硬石膏和无水钾镁矾XRD特征峰强度随之变强,说明两种矿物含量增加,尤其在450℃和500℃时无水钾镁矾XRD特征峰最强;(4)杂卤石矿样中石英、云母、钠长石等硅酸盐矿物XRD特征峰强度不变,说明它们对杂卤石的热解无影响。经90℃热水浸取焙烧产物后发现,350℃~500℃温区内杂卤石矿样焙烧热浸后K收率皆大于95%,K离子含量皆大于43g/L,且随着焙烧温度的增加,溶浸液中K,Mg,SO_4离子含量和K收率随之增加,与无水钾镁矾XRD特征峰变化趋势一致,表明从杂卤石中提取价值元素K,Mg,SO_4等时,杂卤石结构破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杂卤石矿论文参考文献

[1].程怀德,海擎宇,李俊,唐启亮,李雯霞.昆特依盐湖杂卤石矿“焙烧-热浸”溶钾实验研究[J].无机盐工业.2019

[2].程怀德,海擎宇,李俊,唐启亮,李雯霞.青海昆特依盐湖杂卤石矿焙烧过程的矿物学特征研究[J].矿物岩石.2018

[3].吕剑.四川农乐杂卤石矿成矿模式及成矿预测[D].成都理工大学.2018

[4].李文博.川东北叁迭系杂卤石矿层形成条件及成因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8

[5].安莲英,刘宁,殷辉安,唐明林,郝丽芳.杂卤石矿地浸模拟实验研究[J].矿物岩石.2007

[6].郝丽芳,安莲英.杂卤石矿室内柱浸条件试验研究[J].中国矿业.2005

[7].郝丽芳,安莲英,唐明林,殷辉安,龙卓平.杂卤石矿中钾的提取工艺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8].郝丽芳.杂卤石矿溶浸工艺基础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3

[9].郝丽芳,安莲英,殷辉安,唐明林.用生物浸矿技术从杂卤石矿中提取钾的可行性分析[J].湿法冶金.2003

[10].林耀庭,尹世明.四川渠县浅层杂卤石矿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和意义[J].四川地质学报.1998

论文知识图

四川盆地杂卤石矿层底板等高线...四川盆地杂卤石矿层厚度等值线...四川盆地叁迭系杂卤石矿层地球...四川农乐杂卤石矿床杂卤石与石...农乐杂卤石矿床剖面图四川合川—渠县叁迭系雷口坡组(T3l)绿豆...

标签:;  ;  ;  ;  ;  ;  ;  

杂卤石矿论文_程怀德,海擎宇,李俊,唐启亮,李雯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