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侮论文-周月芳,曲爽笑,罗春燕,孙力菁,杨东玲

校园欺侮论文-周月芳,曲爽笑,罗春燕,孙力菁,杨东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校园欺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小学生,暴力,校园欺侮,危险因素

校园欺侮论文文献综述

周月芳,曲爽笑,罗春燕,孙力菁,杨东玲[1](2019)在《上海市中小学生受校园欺侮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上海市中小学生受校园欺侮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相关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市36所中小学校采用"学生健康状况及健康影响因素调查表"对8 874名四年级至高叁年级中小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上海市中小学生受校园欺侮报告率为4.7%,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小学生报告率最高,其次为初中学生,高中生最低。各类校园欺侮中,被别人恶意取笑报告率最高为2.6%;1.7%的学生曾遭受2种以上类型的校园欺侮;经常遭受家长打骂、有网络成瘾倾向、曾经有烟酒行为、重组家庭等为受校园欺侮的危险因素。【结论】本市中小学生中均存在校园欺侮行为,心理/言语类欺侮是主要欺侮类型。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及欺侮类型,结合相关危险行为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将校园欺侮的干预纳入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干预体系,实施综合干预。(本文来源于《上海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邹婧[2](2017)在《初中生校园欺侮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生时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时刻,而近年来,校园欺侮事件频有发生,学生作为弱势群体,由于自身的弱小,一旦受到伤害便会是难以估量的,本文通过对初中生欺侮事件进行深层次系统化的探析,分析出校园欺侮事件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我国初中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期刊2017年05期)

李小龙[3](2017)在《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侮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留守初中生是伴随农村流动人口而产生的社会群体。他们因缺乏有效监管、教育和引导,往往会出现欺侮他人与受欺侮的现象。长期实施校园欺侮行为具有巨大的危害性,它不仅会给受欺侮者的身心发展带来不良影响,而且还会造成欺侮者不良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初中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也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因此,分析该群体欺侮行为现状及成因,探讨预防欺侮行为发生的有效措施刻不容缓。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参照奥维尤斯教授的欺侮问卷,编制了《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侮行为》的教师问卷与学生问卷,对临汾地区六所学校700名留守初中生和240名教师展开调查,学生问卷从欺侮与受欺侮类型、欺侮者与受欺侮者的特征、欺侮多发的时间与地点、学生应对校园欺侮的态度这几个维度进行调查;教师问卷主要围绕教师对欺侮行为的认识及教师对欺侮行为的处理方式这两方面进行调查。共发放800份学生问卷,有效问卷676份;发放教师问卷240份,有效问卷236份,分别从学生自身、学校、家庭、社会四个层面,深入分析造成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侮问题的原因。通过问卷分析揭示了当前农村留守初中生所存在的校园欺侮问题,从欺侮类型上来看,校园欺侮的主要类型是语言欺侮与关系欺侮;从应对欺侮行为的态度来看,学生普遍缺乏正确的应对意识与应对技巧;从受欺侮的时间与地点来看,欺侮行为主要发生在上学、放学的回家路上及校园的偏僻角落,欺侮时间主要发生在上学、放学回家的路上及晚自习;从欺侮者与受欺侮者的特征来看,性格方面,个体家庭结构方面,社会环境方面对其影响很大;教师方面来说,教师对欺侮行为缺乏正确的认识及对欺侮行为缺乏正确的处理方式。对此,本研究从留守学生自身、学校、家庭、社会四个方面采取措施,四个方面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努力构建四位一体的欺侮对策体系,缓解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侮现状。(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贺成华[4](2016)在《校园欺侮事件的原因与预防》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校园欺侮事件在我国频发。文章通过阐述校园欺侮的特点——突发性、演进性以及严重性,进一步分析校园欺侮产生的可能性原因,并从原因上提出预防校园欺侮的措施及对策。(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管理》期刊2016年31期)

周阿楠[5](2016)在《中小学校园欺侮现象的犯罪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校园欺侮,又名校园欺凌。在我国,许多人都把校园欺侮看成稀松平常的小事,没有认识到校园欺侮的恶劣影响以及有可能发展到威胁学生生命安全的程度,故我们的社会对这方面的研究很少重视,并缺少相应的有效对策。而在美国、日本等许多发达国家,校园欺侮问题却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也有好多成功的应对措施和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学习。本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的导论首先通过对一起最近才发生并引起广泛关注的中国留美学生欺侮案件的分析引出对校园欺侮现象的一系列反思,说明美国和中国对待校园欺侮的重视程度有着巨大差距;而且,国外对于校园欺侮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果,特别是美国和日本,校园欺侮的多发推动了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在我国,现有的研究也有了相当成果但依然存在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是介绍校园欺侮行为的基本概况。欺侮(bulling)在广义上是欺负与侮辱含义的综合,在狭义上与校园欺侮则可以混用;校园欺侮与校园暴力是一对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的概念;欺侮可以划分为直接欺侮(身体欺侮、言语欺侮)和间接欺侮(关系),而网络欺侮是校园欺侮的一种新形式;校园欺侮包含于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概念,校园欺侮与其他犯罪之间存在着递进转化、滋生辅助、吸引招惹等叁种具体关系。第叁部分首先从多个国外理论的角度、结合相关案例对校园欺侮进行剖析,包括犯罪生物学、犯罪心理学、犯罪社会学等等。这些理论从各个层面(如欺侮者、受欺侮者心理、学校环境、社会影响等)发掘了校园欺侮的成因。然后再介绍理论指导下的国外对策,为我们防治校园欺侮现象开拓了视野、提出多种解决途径。第四部分是建议基于我国国情、再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建设完善中小学校园欺侮的综合防治体系,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层面展开行动。在政府层面,要完善校园欺侮的法律防治,制定有效的政策、计划;在社会层面,要探索校园欺侮的社工组织的介入方式;在学校层面,要针对校园欺侮现象加强教育和管理;在家庭层面,要注重对校园欺侮现象的监督、对损害进行修复。(本文来源于《华东政法大学》期刊2016-04-27)

王桂云[6](2015)在《小学校园欺侮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欺侮是在小学校园内经常发生的以强欺弱的故意攻击性行为,欺侮行为对被欺侮者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地伤害。学校是教书育人之地,往往对学习成绩很重视,而对学生之间的行为常常忽视。因校园欺侮具有隐蔽性的特点,且这种现象经常发生,这就需要引起管理者、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及学生家长的重视。本研究以大连市某小学为样本,通过使用问卷调査法,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我国小学校园欺侮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和论述,同时参考国内外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小学校园欺侮问题的研究课题提供帮助,使小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本论文从校园欺侮的表现及频次、校园欺侮的特征及产生原因、对校园欺侮的态度及感受、对校园欺侮采取的措施等四个维度进行了问卷调査,并从校园欺侮现状调查的结果,分析出校园欺侮产生的原因。个人原因主要是:学习压力大,需要发泄一下,从电视、电脑视频中学来的、被别人欺侮的忍无可忍。家庭原因主要是缺乏家庭教育、管教方式不当、亲子关系疏远等等。学校原因主要是学校管理措施不够严格、老师专业化水平不够、师生地位不平等、被欺侮者不求助等。社会原因有传播媒体的泛滥、法律意识淡薄、价值观的欠缺、不良势力的猖獗。校园欺侮产生的危害有:校园欺侮的升级一校园暴力的危害、对校园环境的危害、对学生权利的危害。解决校园欺侮的教育对策:家长应以民主的教育方式,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学校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道德教育和网络教育,改革教育方法,提高法制教育,加强对小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监督管理。(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5-12-01)

陈道涌,姚玉华,孔明,金伟保,余金明[7](2015)在《上海市虹口区中小学生遭受校园欺侮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中小学生遭受校园欺侮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出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上海市虹口区中小学生共计6 507名,从个体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叁大类对校园欺侮行为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遭受语言欺侮行为的危险因素有沉迷网络游戏(OR=1.248)、有饮酒史(OR=1.216)、有打架斗殴(OR=2.0161)、父母严厉程度高(OR=1.041)、父母间有家庭暴力(OR=1.760);保护因素有大年龄组(OR=0.519)、周围有好朋友或好同学(OR=0.853)、喜欢学校生活的程度高(OR=0.925)、老师喜欢自己的程度高(OR=0.934)(P值均<0.05)。遭受躯体欺侮行为的危险因素有沉迷网络游戏(OR=1.237)、打架斗殴(OR=2.445)、父母间有家庭暴力(OR=1.631);保护因素有:女性(OR=0.729)、高年龄组(OR=0.401)、喜欢学校生活的程度高(OR=0.914)、父亲文化程度高(OR=0.805)(P值均<0.05)。结论校园欺侮行为与家庭、学校和个体叁方面的因素有关,对于校园欺侮行为的干预应当从这叁方面着手综合干预。(本文来源于《中国学校卫生》期刊2015年10期)

谭新斌,罗建河[8](2014)在《国外中小学校园欺侮行为的防治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国外学者为探索中小学校园欺侮行为的防治策略,从家校合作的层面、学校系统层面和个体层面开发了几种干预体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家庭—学校治疗模式、PEACE干预体系和"Tell"策略。几种干预策略都在实践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为我国中小学校园欺侮行为的防治提供重要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中小学教育》期刊2014年03期)

陈道涌,姚玉华,俞爱青,沈建,龚向真[9](2013)在《上海市虹口区中小学生遭受校园欺侮行为状况》一文中研究指出暴力是指蓄意滥用权力和躯体力量,对自身、他人、群体或社会进行威胁或伤害的一类行为[1]。校园暴力通常情况下是指行为人针对在校师生实施的身体上和心理上的暴力行为,对学校或师生财物实施的暴力行为,以及师生对社会人士实施的暴力行为[2]。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市还是农村,校园暴力在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上都呈上升趋势[3],已成为被关注的社会问题。相对于校园暴力,校园欺侮(本文来源于《中国学校卫生》期刊2013年11期)

杨超[10](2012)在《浅谈中学生校园欺侮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学生受到暴力侵害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引起了国家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公安部、教育部纷纷出台各种措施,以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但是,国家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保障的只是针对那些意图闯入校园威胁学生及教师人身安全的,引起人们普遍关注并造成严重社会反响的恶性事件。而那些发生在校园内或上学、放学路上、没有直接威胁到学生的生命安全,但严重阻碍学生人格健全和性格良性发展的欺侮事件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殊不知,真正阻碍我国中学教育发展的,正是这些不易被人们所重视和察觉的,但发生频率非常高的欺侮现象。(本文来源于《学周刊》期刊2012年33期)

校园欺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学生时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时刻,而近年来,校园欺侮事件频有发生,学生作为弱势群体,由于自身的弱小,一旦受到伤害便会是难以估量的,本文通过对初中生欺侮事件进行深层次系统化的探析,分析出校园欺侮事件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我国初中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校园欺侮论文参考文献

[1].周月芳,曲爽笑,罗春燕,孙力菁,杨东玲.上海市中小学生受校园欺侮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9

[2].邹婧.初中生校园欺侮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7

[3].李小龙.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侮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

[4].贺成华.校园欺侮事件的原因与预防[J].教学与管理.2016

[5].周阿楠.中小学校园欺侮现象的犯罪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

[6].王桂云.小学校园欺侮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

[7].陈道涌,姚玉华,孔明,金伟保,余金明.上海市虹口区中小学生遭受校园欺侮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5

[8].谭新斌,罗建河.国外中小学校园欺侮行为的防治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

[9].陈道涌,姚玉华,俞爱青,沈建,龚向真.上海市虹口区中小学生遭受校园欺侮行为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3

[10].杨超.浅谈中学生校园欺侮现象[J].学周刊.2012

标签:;  ;  ;  ;  

校园欺侮论文-周月芳,曲爽笑,罗春燕,孙力菁,杨东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