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盐模式系统论文_王敏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耐盐模式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发根,杆菌,大豆,模式,论文,系统。

耐盐模式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王敏娟[1](2011)在《利用豆科模式转化系统分析大豆耐盐基因的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是人类食物和畜禽饲料植物蛋白和油脂的主要来源。栽培大豆是中等耐盐作物,其土壤盐度阈值约为5.0ds/m,在灌溉水电导率超过6.7ds/m时植株就会死亡。常规育种在培育耐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方面进展缓慢,而转基因技术有望快速实现此目标。然而,大豆遗传转化效率较低,使其在基因功能验证和品种改良等领域应用受限。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介导的根系转化体系是一种快速、简单的转化体系,在植物基因功能及与根系相关的生理生化研究有着重要的利用价值。对于那些通过根癌农杆菌遗传转化困难的作物而言,发根农杆菌介导法显得尤为重要。本试验分别构建了含大豆Na+/H~+反向转运蛋白基因GmNHX1、Cl~-/H~+反向转运蛋白基因GmCLC1和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GmPAP3的叁个植物过表达载体GFPGUSPlus-GmNHX1、GFPGUSPlus-GmCLC1和GFPGUSPlus-GmPAP3,利用发根农杆菌介导法分别向大豆根系导入GmNHX1、GmCLC1和GmPAP3基因,以期提高大豆的耐盐性。通过潮霉素筛选、GUS染色、PCR及RT-PCR检测,确认获得了转基因大豆发状根。通过对转GmNHX1、GmCLC1和GmPAP3基因的发状根在大豆根系中的功能分析,并据此评价其在大豆耐盐基因工程育种中的利用价值。对转基因大豆发状根耐盐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在100、150和200mmol·L-1的NaCl胁迫下,置于MS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中的转基因离体发状根的长度和重量增加值均显着大于对照,带有转基因发状根的子叶及复合体植株在盐胁迫条件下也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过表达GmNHX1、GmCLC1和GmPAP3基因能够显着提高转基因发状根的耐盐性,该结果为利用GmNHX1、GmCLC1和GmPAP3基因进行大豆耐盐性改良提供了依据。为进一步验证分析GmCLC1基因与植物耐盐性的关系,利用发根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的高效性和百脉根品种“Superroot”简单快速的再生体系,将大豆耐盐基因GmCLC1转到百脉根中。通过潮霉素筛选、GUS和PCR检测后,成功获得了转GmCLC1基因的阳性植株,并对转基因百脉根进行了初步的耐盐性分析,结果证明,GmCLC1基因的过表达增加了转基因百脉根植株在150mmol/L NaC1的耐盐性,根据以上就证明了此转化系统可作为基因功能研究平台的可行性。本试验结果为利用GmNHX1、GmCLC1和GmPAP3基因提高大豆耐盐性提供了直接的实验依据,同时也说明利用目标作物自身器官验证内源基因功能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为高效快速评价候选基因在目标作物中的育种价值提供了新途径。如能利用转基因大豆发状根直接获得再生植株,则可为大豆的高效遗传转化探索出新的方法,为大豆的分子遗传育种带来新的曙光。(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1-06-01)

耐盐模式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耐盐模式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王敏娟.利用豆科模式转化系统分析大豆耐盐基因的功能[D].吉林大学.2011

论文知识图

教育科技及产业高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教育科技及产业高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教育科技及产业高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附表1990年林业科学技术研究计划(2)附表1990年林业科学技术研究计划(1)酪母菌基子265 rDNA序3}l的系统发育树

标签:;  ;  ;  ;  ;  ;  

耐盐模式系统论文_王敏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