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数据库--一种电子信息资源管理技术

元数据库--一种电子信息资源管理技术

一、元数据库——一种电子信息资源管理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边庆平[1](2020)在《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对矿产资源需求量的日渐增长,如何科学、高效、智能化地管理矿产资源,成为相关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共同面临的现实难题。Web GIS作为近年来GIS的最前沿技术,能够对异构、多源、海量的空间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因此,将Web GIS技术引入到矿山信息管理中,构建面向海量、多源、异构的矿山信息管理的信息系统,对于政府和企业提升对矿产资源的管理效率,实现对矿产资源的精准化、科学化规划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展开研究,深入研究了 GIS和Web GIS技术的理论与技术、矿山信息管理的关键技术,然后分别研究了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实现等内容。论文的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开展了相关的研究现状梳理、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系统地分析了 Web GIS在矿山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相应成果为设计和实现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奠定了基础。(2)设计了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首先进行了面向系统构建的需求分析,确立了系统的建设目标与设计原则,明确了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建设流程,设计了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与功能模块。(3)设计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实现了矿山数据的采集与入库、矿山数据预处理与处理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构建了矿山数据模型,设计了矿山数据库表。矿山数据的采集与入库为数据模型构建前的数据特征分析提供了基本依据,矿山数据的预处理与处理保证了矿山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矿山数据建模在数据层和应用层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为矿山数据的组织、存储提供了基本的逻辑数据结构,矿山数据库表的详细设计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的最终底层实现。(4)设计和实现了 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基于总体架构设计和数据库设计成果,阐述了矿山信息管理系统研制的关键技术并实现了实验系统的研制。展示了实验系统研制的最终成果,包括系统的总体架构、系统功能模块设计、系统开发环境介绍、系统的具体实现以及实验系统展示等功能模块;最后对本文研制的系统在H市矿山资源管理方面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秦世越[2](2020)在《基于元数据的预警数据集成与共享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信息获取手段的增多和数据量的增长,我国预警领域的数据管理建设受到了广泛关注。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传统的数据存储方式难以高效安全地存储海量异构数据资源;各部门分别建立的预警信息系统,形成了数据管理和共享的壁垒现象;长期发展所积累的大量数据资源难以进行高效集成。因此,需要建立数据资源统一存储、管理和利用的基础平台。本文结合联合培养单位的实际工程需要,对预警领域的数据集成与共享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为:1.对海量预警数据的存储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现有结构化数据库在面对海量数据时的不足,在原有My SQL、Oracle数据库的基础上,扩展建立了HBase数据库,实现了航迹等海量数据的存储,开发了HBase数据库的可视化管理界面,借助Sqoop实现了HBase数据库与传统数据库的数据迁移,并通过Solr构建了HBase的二级索引以实现非主键查询和组合查询。提高了系统应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能力,并且提升了对海量数据的查询速度。2.对数据库的元数据描述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元数据的异构数据库查询和检索方法,通过采集数据库元数据,建立相应的元数据库,可以屏蔽底层数据源的差异,为用户提供数据的透明访问,实现了数据集成。该方法较为灵活,能够随时增加、删除数据库,工程应用上优势较大。3.对预警数据集成共享模式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现有的数据集成共享模式,学习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思想及Web Service技术,实现对现有数据系统服务的封装与集成,实现跨平台、跨系统、跨语言的数据存储和集成,同时实现用户权限的分级管理,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4.综合上述研究内容设计并开发了预警数据管理系统的原型,能够存储海量结构化、非结构化的数据,实现预警数据的集成管理,为用户提供底层透明的存储、浏览、查询等服务,同时具有松耦合性、可扩展性。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适应了新技术的发展方向,满足了预警领域体系化建设对分布式异构数据存储管理的需求,可以为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朱建广[3](2015)在《政务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子政府(务),就是将工业化模型的大政府(特点是集中管理、分层结构、在物理经济中运行)转变为新型的管理体系,以适应虚拟的、全球性的、以知识为基础的数字经济。“电子政务”的基本功能是:提高政府机关在行政、服务和管理方面的工作效率;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提升政府机关的科学决策水平。作为一类特殊的政务信息资源,政务地理信息资源承担着政务信息资源空间位置框架职能,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地理空间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尤其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已成为基础性支撑系统。政务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是按照资源共享理念,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安全集约共享使用地理数据为目的,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为核心,通过适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完备的体制机制及标准体系保障,实现政务地理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避免政务地理信息资源的无序开发、信息化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和相关数据无法共享等问题。政务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是智慧城市的核心基础平台,它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以海量数据集成方式来对政务活动进行数字化描述、存储和利用,为电子政务应用提供统一的基础数据框架,突破政府各职能部门间的信息孤立,按照规则实现有序的信息共享。本文着重研究了政务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总体结构、相关的标准规范体系、地理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库体系、地理信息应用系统体系等,并以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作为实际系统的开发原型。论文分析了国内外城市及产业开发园区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和规划建设所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平台”构建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现实意义,提出了“平台”的总体架构、“平台”建设的关键技术、总体技术路线、标准规范体系、管理制度、数据结构体系和“平台”运维及基于该平台的应用开发设计原则。基于上述原则设计开发了青岛高新区政务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并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标准规范及规定,结合青岛高新区实际编制并出台了一套可行的标准规范及管理制定,以保证平台建设及运行维护的规范性和可持续性。从“平台”投入运行后的实际效果来看,目前系统已实现青岛国家高新区政务地理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在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的有效共享,为青岛高新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1)提出了”统一标准、分部采集、定时更新、集中发布”的构建政务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总体设计思路;(2)制定了“联合共建、分工合作、逻辑集中、物理分散”的政务地理信息资源数据共享交换中心建设原则,将基础性、共享需求普遍、使用频度较高的政务空间地理信息资源按照物理集中的方式统一管理和服务,构建成面向整个区域服务的政务基础共享地理信息数据库;而对于专业性较强、使用范围较窄的专题数据资源,明确主责部门牵头管理和服务:(3)根据现代物联网对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大吞吐量需求,利用云计算技术、多副本技术和主从拓扑结构,设计了地理空间信息云平台负载调度算法,算法使用哈希函数将请求均衡化,根据预测将访问请求分为可预测高峰请求,随机高峰请求和系统响应请求,并通过主服务器实现统一调度,大幅减少了访问高峰期用户平均响应时间。总之,政务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地方政府安全、高效、规范地管理地理信息资源进行了积极探索、提供了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园区类地方政务管理决策水平,推进电子政务信息的可视化,更好地满足园区政府、创新创业以及社会公众等方面对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随着体制机制创新,尚需将部分政府垂直业务部门的地理信息数据纳入平台中,并需继续探索更加安全便捷的数据共享方式。

袁栋梁[4](2011)在《信息资源元数据模型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构建普适的元数据模型对数据进行规范化是数据共享的关键问题。但是,在实际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中有三个突出的问题:一是信息资源涉及范围广、系统数据量大、分类多,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二是应用元数据的信息管理系统多采用已有的元数据管理模型,不能面向领域;三是不同关系属性之间存在着同域不同标识的问题,即字段表示的语义相同而名称不同,影响数据共享的程度。论文分别在广义和狭义的范畴内探讨了信息资源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元数据的定义、作用和特点;元数据对信息资源的描述表达关系等。给出了用元数据描述、管理信息资源的过程。通过对业务需求的分析,建立了元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关系操作和约束条件三个要素。通过元数据模型,用元数据对不同数据源进行统一的规范化标注,通过统一的标注表示资源之间的联系,即平行关系、层级关系和类属关系。论文采用了信息资源在狭义范畴内的含义,即经过采集、处理、记录并以可检索的形式存储的数据,属于信息资源管理学范畴对信息的描述,明确了元数据模型的适用对象是关系数据库的表、字段和XML元素。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信息资源的几种分类和各类别的基本特征,明确了适用对象的基本特点并选取能够充分表达资源属性的元数据元素。论文根据前期调研,针对系统面临的各类资源的特征,从国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核心元数据中选取所需元数据元素,构成相应的最简集合作为描述该类资源的通用集合。提供用户扩展元数据集合的功能,使管理员用户可以据实际情况添加所需元数据到相应的集合,构成新的元数据集合,以达到最优的资源描述效果。根据信息资源的层次结构和选取的元数据的层级结构确定信息资源元数据的分类、功能、结构、描述标准,根据资源的操作明确了元数据的关系操作。经过对系统的整体分析,设计了元数据管理模块、标注模块、资源目录模块和元数据库,构建了一体化的元数据模型。论文采用较为成熟的J2EE架构搭建B/S的信息资源元数据管理系统,并在实验室承担的项目中得到较好地实现,给出了具体的应用效果图,总结了应用成果并对前景做了展望。

黄小军[5](2009)在《异构数据库集成与统一检索研究》文中认为异构数据库的集成与统一检索技术是目前数字图书馆中关键技术。本课题来源于通信工程数字图书馆的实际项目,通过对通信工程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与服务项目需求的分析,提出了通信工程数字图书馆系统资源整合的体系架构,研究了异构数据库集成的主要难点,分析了相关解决方案的优缺点,提出了基于RDBMS+XML+XSL的异构数据库集成解决方案。方案采用RDBMS作为统一元数据存储和管理平台,并在数据库表的字段中封装XML标记来处理元数据和纯文本全文文档。针对统一检索中的主要问题,在分析系统的功能需求与元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异构数据库统一检索模型,给出了相应的统一检索方案。论文最后设计并实现系统的核心功能。给出了异构数据库集成的实例、查询与检索、数据库连接以及数据显示与保存等主要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过程,并展示了系统的测试结果。

滕龙妹[6](2008)在《土地资源时空数据网格服务模型及其实现方法》文中研究指明土地是人类生存环境演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及时准确掌握各种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和空间分布,是政府和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制定政策和落实各项管理措施的重要基础和科学依据。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土地资源信息已经渗透到土地利用、土地产权产籍、土地利用规划等各个土地业务管理之中,并且信息量还在不断增长。然而,土地资源的整体利用率较低,分布在各个单位、地区的不同节点上的数据与信息之间难以共享,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信息孤岛。传统的分布式GIS技术体系在海量时空数据、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互操作等方面存在不足。网格技术的出现,为解决传统分布式GIS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利用网格技术把分布的硬件资源、数据资源、应用软件形成一个庞大的虚拟计算机来消除信息孤岛,对促进土地资源数据共享、集成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网格、海量时空数据管理、土地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将GIS学科、计算机学科与土地学科的研究结合起来,提出适合网格环境下土地资源管理的服务模型、管理模式、网格服务体系、应用模型等,为土地资源海量时空数据共享及应用提供技术支撑。首先,根据土地资源管理及数据内容的特点,结合资源体的概念,提出了土地资源体概念。在土地资源体概念的基础上,针对数据组织提出了土地资源时空数据服务模型。该模型采用虚拟时空数据服务器来组织各个类型的土地资源体,对土地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文中重点探讨了该模型下的土地资源访问与组织机构模型和土地资源元数据模型。结合具体的土地资源管理业务需要,摸索了一套基于该模型的土地资源体多级变粒度数据组织管理模式。该模式对土地资源体横向按资源体、图库、图层集合、图层和地物等不同资源粒度,纵向按多级区域层次进行管理,并给出了该模式下的资源体的元数据组织、节点动态管理、元数据复制、资源体动态组合等技术实现。其次,在开放式GIS网格服务体系(OG2SA)的研究基础上,将土地资源时空数据服务模型扩展到OG2SA下,提出了土地资源时空数据网格服务模型(LRSTD-GSM)。同时在研究土地资源数据的时空分区、逻辑分幅、土地资源体多粒度等特点基础上,设计了适合土地资源管理的网格时空数据库,并在网格时空数据库基础上给出了基于区域、任务、Agent、服务和数据5个层次的土地资源管理的应用模型及其实现。最后,在土地资源管理的服务模型、管理模式、网格服务体系、应用模型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面向网格的土地资源管理与应用试验系统GridLandRSMgr。研究、测试与应用实例表明,LRSTD-GSM的设计思想的合理性和技术方法的有效性,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谭克龙[7](2007)在《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现代生态环境研究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3S技术正在不断深入和广泛地应用于生态环境领域,数字生态监测系统建设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但是目前国内实际运行的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系统还很少,技术手段还很不完善,遥感和GIS没有实现有机的融合,生态信息的提取主要依靠目视解译或人机交互的办法,图像处理和GIS商业软件难于满足大区域、复杂系统的需求,许多软件不能有效集成,系统信息难以实现有效共享,导致在现阶段还是难于全面、准确、迅速地实现生态环境的实时动态监测和预报,直接影响了保护措施和调控对策的实施效果。塔里木河流域面积102×104km2,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国家级棉花、石油化工基地和21世纪能源战略接替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战略地位,但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增加,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的无序开发和低效利用,下游近400km河道断流萎缩,尾闾台特玛湖干涸,中下游植被衰败,并有向上游发展的趋势,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本论文根据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变化特征和生态保护治理与管理需求,在国家重大项目“塔里木河流域水量调度管理系统”支持下,利用组件式GIS技术进行二次开发,为塔里木河流域设计、研发、建立了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通过对“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平台理论、总体设计与开发的深入研究,取得了以下重要成果和结论。1.在“数字流域”框架体系下,以生态环境遥感业务流程为主线,充分应用并集成“3S”技术手段,开发建立了生态环境遥感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管理、动态监测、分析与预警,及信息共享的大型综合性、业务化运行系统。系统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结构合理,逻辑关系清楚,实用性强。采用“数据流集成式”的体系结构,以数据集成为中心,以各子系统间数据流动关系为纽带,把整个系统集成为基于子系统数据间关系紧密、物理结构松散的组件式系统,为数字塔里木河流域建设奠定了基础。2.根据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及相关因素的数据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采用数据仓库管理技术,以及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一体化、多源数据无缝集成、海量空间数据存储技术的建库思想,设计了可以实现拓扑和非拓扑、空间和属性、矢量-栅格一体化的流域空间数据库,科学地解决了如何在“计算机”中对流域的“复杂实体”和“海量空间数据”进行有效组织和一体化管理问题,建立了塔里木河流域多源、多尺度、多类型、跨带的无缝、海量空间数据库。3.采用不同尺度、不同时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构建了多层次、多目标的流域生态环境监测运行体系。根据塔里木河地物类型、地形等区域特征,采用分级分类的思想,研发了大区域生态环境遥感信息自动提取模块,应用于塔里木河流域内的土地利用、荒漠化、植被、盐渍化等专题信息提取,信息提取精度达到87%,校正后达到95%,建立了大规模信息提取技术应用的方法和技术标准。为方便信息自动提取和人机交互解译,设计建立了全新、完善的知识库系统,提高了信息提取、交互解译和动态监测的精度,实现了解译标志和参考信息系统化管理。4.研究开发实现了遥感与GIS功能的有机融合。分别基于IDL语言和AO控件开发,在统一界面下实现了遥感影像数据处理、标志建立、信息提取、编辑校正、动态监测和分析统计的一体化工作流程;其次,在“数据流集成式”的体系结构下,遥感监测信息还可以利用生态分析子系统的强大空间分析能力进行数据的深层分析和运算,实现生态预警和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分析。克服了以往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和GIS软件各自的弱点,将遥感图像处理、信息提取与GIS编辑分析功能有效地集成为实用性更强的系统。5.将CA模型与GIS的专业分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综合考虑了多种影响因素,建立了大范围的土地利用趋势分析(GeoCA-Landuse)模型,开发了塔河流域“三源一干”土地利用趋势分析模块。为流域长远规划提供了决策支持,极大地提升了系统的辅助决策能力。论文研究在遥感信息自动提取,RS与GIS一体化,大型综合性、运行化生态遥感监测系统研制等方面具有一定创新,对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数字流域”建设也具有参考价值。

应英[8](2007)在《电子政务元数据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目前国内电子政务相关联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基础操作系统以及数据库大都处于异构状态,政务信息数据资源很难形成集成化的数据服务,以满足电子政务目录体系和基础信息资源库的建设目标。如何将元数据应用在政务领域,从各政务部门的信息系统中采集信息资源形成用户资源视图,通过元数据描述和管理技术构建政务信息资源元数据管理系统,为政务信息资源的目录交换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论文的基本思路是:鉴于“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数据”,全面系统地将元数据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引入到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应用领域,通过分析研究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政务元数据标准和我国的政务信息资源特点,建立了信息资源描述规范;通过对政务信息资源检索技术的分析探讨,从而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交换体系开发框架。 本文采用将元数据和XML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利用元数据便于描述非结构化数据的特征,加上XML的可描述、可动态扩展的特征来描述结构化数据,从而在保证不破坏或更改原有遗留系统资源的前提下,实现了对多种类型的分布式数据的共享。基于元数据和XML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采用J2EE较为先进和成熟的技术,进一步对J2EE的特点进行综合论证,提出了基于J2EE和XML的电子政务元数据管理系统的技术框架。 本文通过对电子政务元数据管理系统的具体分析,给出了它的建模与设计,并着重介绍了在J2EE平台上基于XML的数据交换等关键技术。

张晖[9](2006)在《基于工作流和元数据的ETL工具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建设相应的信息化系统成了必然趋势。然而,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大都实施了许多不同的企业应用系统。因此,各企业为了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必然要加强企业内各部门之间、企业间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应用集成,从而信息的采集和分析管理成为了关键。ETL(Extract-Transform-Load)工具就是通过对不同的数据存储格式进行抽取、转换、加载来为数据仓库提供数据,进而达到资源的共享,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可以说,ETL工具是从数据集成的角度来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的。根据论文的研究目标,本文论述了一种基于工作流和元数据的ETL工具的研究与实现。论文首先介绍了ETL工具的相关背景知识,并分析了ETL工具的研究现状,根据当前异构数据源的特点,提出基于通用数据访问技术(ADO.NET)的ETL系统的体系架构。该ETL系统具有工作流引擎、元数据管理、丰富的数据清洗功能、友好的拖拉式用户界面和多线程并发处理等功能。本文中的所有功能模块都具有相应模型,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和创新点是:设计了ETL工作流模型、元数据模型、数据缓冲模型、并发规则执行模型。工作流模型为ETL各个任务的按时间、按事件自动执行提供了基础;元数据模型的实现为本系统的数据错误控制、数据质量检测、ETL规则定义等奠定了基础;数据缓冲模型的设计克服了数据表中记录的误差问题,并为数据转换提供了良好的数据质量;并发规则执行模型建立于数据缓冲模型之上,数据缓冲模型的多个子缓冲为多线程并发执行提供了基础,并发规则执行模型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吞吐量。本文最后对ETL工作进行了总结,并阐述了将来可以进一步完善的一些相关工作。

孙平安[10](2006)在《吉林西部农业生态环境数字信息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数字地球”理论为出发点,结合生态环境科学的具体研究方法,创建了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信息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数字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将数字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在各信息模块建设的基础上,最后通过系统集成方案,将各信息模块及其功能纳入到了统一的工程体系中,建立了吉林西部农业生态环境数字信息系统,并完成了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研究的应用实例。该数字信息系统以空间数据管理和环境模拟分析为核心功能,解决了传统生态环境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信息容量少、数据共享困难、可视化和自动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可为吉林西部的农业生态环境的评价、预测、仿真优化等连续的系列性研究提供空间数据、指标体系、环境模拟模型及一体化操作平台。

二、元数据库——一种电子信息资源管理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元数据库——一种电子信息资源管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2.1 Web GIS的基础理论
    2.2 办公自动化系统技术
    2.3 矿山信息管理技术标准体系
    2.4 Web GIS在矿山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3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3.1 系统需求分析
    3.2 系统的建设目标与设计原则
    3.3 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建设流程
    3.4 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
    3.5 系统的功能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系统数据库设计
    4.1 矿山数据采集与入库
    4.2 矿山数据预处理与处理
    4.3 矿山数据模型的构建
    4.4 矿山数据库表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实现
    5.1 系统的功能架构
    5.2 系统开发环境
    5.3 系统实现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基于元数据的预警数据集成与共享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美国军事领域数据建设的研究
        1.2.2 国内军事领域数据建设的现状
    1.3 论文创新点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安排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技术
    2.1 Hadoop平台及HBase数据库
        2.1.1 Hadoop平台
        2.1.2 HBase数据库
        2.1.3 HBase数据库与关系型数据库数据迁移
        2.1.4 HBase二级索引
    2.2 元数据理论
        2.2.1 元数据概念
        2.2.2 元数据分类
        2.2.3 元数据作用
        2.2.4 元数据应用意义
        2.2.5 元数据采集
        2.2.6 元数据存储
    2.3 Web Service技术
        2.3.1 异构数据集成方法
        2.3.2 Web Service概念
        2.3.3 Web Service架构
        2.3.4 Web Service关键要素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预警数据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3.1 需求分析
    3.2 总体框架
        3.2.1 系统框架
        3.2.2 系统工作流程
    3.3 系统核心模块设计
        3.3.1 数据库模块
        3.3.2 数据交互模块
        3.3.3 安全管理模块
        3.3.4 注册管理模块
        3.3.5 数据服务模块
        3.3.6 元数据管理模块
    3.4 系统优势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预警数据管理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4.1 运行环境
        4.1.1 硬件环境
        4.1.2 软件环境
    4.2 HBase数据库搭建
    4.3 系统功能实现
        4.3.1 数据库管理
        4.3.2 用户管理
        4.3.3 数据服务
        4.3.4 数据查询
    4.4 系统功能测试
        4.4.1 数据库管理测试
        4.4.2 用户管理测试
        4.4.3 HBase存储和查询性能测试
        4.4.4 数据服务测试
        4.4.5 数据查询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政务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地理信息基础资源共享现状
    1.2 选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
    1.3 论文的组织与结构
2 政务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架构研究
    2.1 政务空间地理信息资源的概念
    2.2 政务空间地理信息资源共享服务体系总体框架
    2.3 政务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定义
    2.4 政务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总体设计原则
    2.5 政务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技术架构
    2.6 政务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总体技术路线
    2.7 政务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步骤
3 政务地理信息资源的管理
    3.1 政务地理信息资源的规划
    3.2 政务空间地理信息资源数据的获取与更新
    3.3 政务空间地理信息资源的目录体系
    3.4 政务空间地理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
4 关键技术研究
    4.1 海量数据存储压缩技术
    4.2 海量地理空间信息的查询检索技术
    4.3 地理编码技术
    4.4 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与互操作技术
    4.5 矢量空间数据管理技术
    4.6 不同精度影像数据融合技术
    4.7 负载均衡调度算法设计
    4.8 仿真验证
5 标准体系研究
    5.1 数据标准
    5.2 技术规程
    5.3 服务标准
    5.4 安全标准
6 数据库体系研究
    6.1 空间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分析与设计
    6.2 基础地理信息框架数据库
    6.3 公共专题数据库
    6.4 社会专题数据库
    6.5 统计数据库
    6.6 地理编码数据库
    6.7 元数据库
    6.8 空间基础数据库发展趋势
    6.9 数据库产品选择原则
7 平台运雏管理及应用系统设计研究
    7.1 平台数据管理系统
    7.2 平台运维支撑系统
    7.3 应用接口
    7.4 空间基础信息发布系统
    7.5 三维展示系统
    7.6 在线地理编码服务系统
    7.7 共享工具软件
    7.8 平台门户网站系统
8 青岛高新区政务地理信息资漂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8.1 建设目标
    8.2 青岛高新区政务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标准规范设计
    8.3 青岛高新区政务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数据库设计
    8.4 青岛高新区政务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管理系统研究
    8.5 青岛市高新区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政府应用系统研究
    8.6 社会与经济效益分析
9 结论与展望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2010.9-2014)主要研究成果
13 附件
    13.1 附件1 青岛高新区空间地理信息共享机制
    13.2 附件2 青岛高新区地理空间信息数据更新管理办法
    13.3 附件3 青岛高新区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应用管理办法
    13.4 附件4 青岛高新区地理编码标准
    13.5 附件5 青岛高新区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库分类编码标准
    13.6 附件6 青岛高新区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库元数据标准
    13.7 附件7 青岛高新区政务专题图层建设技术规范
    13.8 附件8 青岛高新区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应用技术规范
    13.9 附件9 青岛高新区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用户证明

(4)信息资源元数据模型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
2 信息资源与元数据
    2.1 信息资源分析
    2.2 元数据基本概念
    2.3 信息资源元数据
    2.4 本章小结
3 元数据模型设计
    3.1 模型中采用的技术
    3.2 系统分析
    3.3 总体设计
    3.4 功能模块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元数据模型的实现
    4.1 应用环境
    4.2 元数据管理模块
    4.3 元数据标注模块
    4.4 资源目录模块
    4.5 信息资源元数据库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
    5.1 论文工作
    5.2 展望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5)异构数据库集成与统一检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和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异构数据库集成与统一检索的关键技术
    2.1 异构数据库集成的关键技术
        2.1.1 关系模型映射为XML
        2.1.2 XML映射到关系模型
    2.2 统一检索的关键技术
        2.2.1 元数据管理
        2.2.2 元数据存储
        2.2.3 基于XML的检索
    2.3 小结
第三章 异构数据库集成与统一检索的设计
    3.1 通信工程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设计
    3.2 异构数据库集成与统一检索方案的选择
        3.2.1 存在的主要问题
        3.2.2 传统方案的比较分析
        3.2.3 基于RDBMS+XML的实用化解决方案
    3.3 异构数据库集成与统一检索的体系架构
    3.4 异构数据库集成与统一检索的模块设计
        3.4.1 数据抽取模块设计
        3.4.2 元数据管理模块设计
        3.4.3 查询处理模块设计
        3.4.4 统一检索模块设计
        3.4.5 客户端检索结果界面设计
    3.5 小结
第四章 异构数据库集成与统一检索的实现
    4.1 开发平台与环境
    4.2 数据库接口模块的实现
    4.3 元数据的管理模块的实现
    4.4 查询处理模块的实现
        4.4.1 查询请求翻译
        4.4.2 请求信息处理
        4.4.3 查询结果返回
    4.5 统一检索模块的实现方案
    4.6. EIRS检索界面实例
    4.7 系统测试
        4.7.1 测试环境
        4.7.2 测试设计
        4.7.3 测试评价
    4.8 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5.1 论文研究工作的总结与评价
    5.2 研究中的问题与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6)土地资源时空数据网格服务模型及其实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网格GIS
        1.1.2 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研究进展及趋势
        1.1.3 网格技术在GIS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
        1.1.4 重要概念界定
    1.2 研究目的、内容和特色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特色
    1.3 论文的组织思路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面向网格的时空数据管理技术
    2.1 网格GIS
        2.1.1 网格体系结构
        2.1.2 网格GIS体系结构
        2.1.3 数据通信及网络安全技术
    2.2 时空数据管理
        2.2.1 时空数据特点
        2.2.2 时空数据管理
    2.3 分布式GIS资源共享与互操作
        2.3.1 数据集成
        2.3.2 数据融合
        2.3.3 GIS互操作
        2.3.4 Web Services
        2.3.5 Agent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土地资源时空数据服务模型
    3.1 土地资源体对象
        3.1.1 基础地理资源体
        3.1.2 土地利用资源体
        3.1.3 土地权属资源体
        3.1.4 土地利用规划资源体
        3.1.5 栅格资源体
        3.1.6 其他专题资源体
    3.2 土地资源时空数据服务模型
    3.3 资源访问与组织机构模型
        3.3.1 资源访问控制
        3.3.2 组织机构模型对象
        3.3.3 组织机构模型实现
        3.3.4 土地资源体多级变粒度数据组织
    3.4 土地资源元数据模型
        3.4.1 用户元数据
        3.4.2 节点元数据
        3.4.3 应用元数据
        3.4.4 元数据目录和信息服务
    3.5 虚拟时空数据服务器资源管理机制
        3.5.1 资源体元数据组织
        3.5.2 资源体节点动态管理
        3.5.3 资源体动态组合
        3.5.4 元数据表复制技术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向网格的土地资源时空数据服务模型
    4.1 开放GIS网格服务体系
        4.1.1 土地资源OG_2SA的特点
        4.1.2 OG_2SA的组织层次
        4.1.3 OG_2SA的服务分类
    4.2 地理空间数据网格技术
        4.2.1 GeoSDG结构模型
        4.2.2 GeoSDG关键技术
    4.3 GIS服务资源对象管理机制
        4.3.1 GIS服务资源目录
        4.3.2 虚拟GIS资源对象机制
        4.3.3 GIS服务资源代理
        4.3.4 OG_2SA的自主组合服务机制
    4.4 网格节点间时空数据管理机制
        4.4.1 网点间时空数据映射集成
        4.4.2 网格缓冲池存取模式
        4.4.3 网格数据复制技术
        4.4.4 节点域内的虚拟时空库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LRSTD-GSM的资源管理与应用
    5.1 网格时空数据库设计
        5.1.1 网格时空数据库总体架构模式
        5.1.2 网格时空数据库库体结构及数据组织
        5.1.3 对象时空变化物理存储模型
    5.2 土地资源管理与应用模型
        5.2.1 应用模型组织方式
        5.2.2 应用模型结构
        5.2.3 基于层次管理的任务实现流程
        5.2.4 协同数据处理与管理
    5.3 土地资源数据更新机制
        5.3.1 数据在线提取
        5.3.2 数据远程传输
        5.3.3 数据离线编辑
        5.3.4 数据更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原型系统的设计、开发与试验
    6.1 系统设计
        6.1.1 系统体系结构
        6.1.2 系统功能设计
    6.2 系统测试条件
        6.2.1 测试环境
        6.2.2 试验数据
    6.3 测试结果
        6.3.1 网格资源管理子系统
        6.3.2 资源内部管理子系统
        6.3.3 通用应用子系统
        6.3.4 专业应用子系统
        6.3.5 土地资源数据更新机制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内容总结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索引
表索引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生态环境研究发展趋势
        1.1.2 遥感技术应用发展动态
        1.1.3 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动态
        1.1.4 “数字流域”发展现状
    1.2 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4.1 目标
        1.4.2 内容
    1.5 研究的思路与原则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流域生态环境概况
        2.1.1 概况
        2.1.2 流域生态环境要素
        2.1.3 生态系统划分
        2.1.4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2 流域信息化现状
第三章 系统总述
    3.1 系统总体结构
    3.2 系统逻辑结构
    3.3 系统功能概述
    3.4 各子系统间关系和接口
        3.4.1 子系统数据流动关系
        3.4.2 数据接口
        3.4.3 软件接口
    3.5 系统开发运行环境
        3.5.1 软件平台
        3 5 1.1 遥感处理基础平台
        3.5.1.2 GIS基础平台
        3.5.1.3 空间数据引擎
        3.5.1.4 数据库基础平台
        3.5.2 硬件设备
        3.5.3 软件在硬件设备中的配置
    3.6 系统建设关键技术
        3.6.1 遥感信息自动提取技术
        3.6.2 空间数据无缝镶嵌技术
        3.6.3 海量空间数据管理技术
        3.6.4 基于数据流的系统集成技术
        3.6.5 遥感与GIS集成技术
        3.6.6 土地利用趋势分析地理元胞自动机
        3.6.7 基于WebGIS的信息共享技术
第四章 数据管理与数据库子系统
    4.1 数据分类与数据源
        4.1.1 属性数据
        4.1.1.1 水文数据
        4.1.1.2 社会经济数据
        4.1.1.3 水利工程数据
        4.1.1.4 生态环境数据
        4.1.2 空间数据
        4.1.2.1 遥感影像数据
        4.1.2.2 空间基础地理图形数据
        4.1.2.3 生态环境专题图形数据
        4.1.2.4 GPS控制点数据
        4.1.3 多媒体数据
    4.2 数据标准及元数据
        4.2.1 代码设计
        4.2.1.1 代码设计原则
        4.2.1.2 代码标准
        4.2.2 数据字典
        4.2.3 元数据库
        4.2.3.1 元数据分级与特征
        4.2.3.2 元数据库主要内容
        4.2.3.3 元数据入库
    4.3 数据建库
        4.3.1 主要技术指标
        4.3.1.1 数据库范围
        4.3.1.2 数学基础
        4.3.1.3 数据组织
        4.3.1.4 数据量分析
        4.3.2 无缝空间数据库设计与构建
        4.3.2.1 问题的提出
        4.3.2.2 无缝数据库
        4.3.2.3 缝隙产生原因
        4.3.2.4 数据缝隙类别和表现
        4.3.2.5 无缝镶嵌技术
        4.3.3 海量空间数据存储
        4.3.3.1 空间数据存储技术
        4.3.3.2 影像金字塔结构
        4.3.3.3 影像数据压缩
        4.3.4 基础数据库
        4.3.4.1 数据内容
        4.3.4.2 数据存储结构
        4.3.4.3 空间索引设计
        4.3.4.4 入库数据校验
        4.3.4.5 数据入库
        4.3.5 主题数据库
        4.3.6 成果数据库
        4.3.6.1 成果数据库内容
        4.3.6.2 命名规范
        4.3.6.3 数据入库
        4.3.6.4 结构设计
    4.4 数据库管理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4.4.1 子系统结构
        4.4.2 子系统接口
        4.4.3 子系统功能
第五章 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子系统
    5.1 监测体系构建
        5.1.1 全流域高时间分辨率、低空间分辨率监测
        5.1.2 “四源一干”中等空间分辨率监测
        5.1.3 干流典型区高分辨率监测
    5.2 子系统结构
    5.3 系统内部数据关系
    5.4 子系统模块功能
        5.4.1 图像处理模块
        5.4.2 知识库模块
        5.4.3 信息提取模块
        5.4.3.1 植被覆盖度信息提取
        5.4.3.2 植被类型信息提取
        5.4.3.3 土地沙质荒漠化信息提取
        5.4.3.4 土壤盐渍化信息提取
        5.4.3.5 土地利用信息提取
        5.4.4 动态监测模块
        5.4.5 数据管理模块
    5.5 应用实践研究
        5.5.1 阿克苏河流域1: 10万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5.5 1.1 塔里木河流域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5.5 1.2 阿克苏河流域土地利用状况及动态变化
        5.5.2 喀尔达依1:1万植被动态变化研究
        5.5.3 专题成果数据精度评价
第六章 生态分析子系统
    6.1 子系统结构与数据流程
        6.1.1 子系统总体结构
        6.1.2 子系统数据流程
    6.2 子系统功能
    6.3 生态环境预警分析分系统
        6.3.1 分系统结构
        6.3.2 技术方案与数据流程
        6.3.3 模型构建与模块功能
        6.3.3.1 沙质荒漠化预警分析
        6.3.3.2 盐渍化预警分析
        6.3.3.3 植被盖度预誓分析
        6.3.3.4 地下水预警分析
        6.3.3.5 河道水流预警分析
    6.4 土地利用趋势分析分系统
        6.4.1 分系统功能结构
        6.4.1.1 土地利用叠加分析模块
        6.4.1.2 土地利用转移分析模块
        6.4.1.3 土地利用趋势分析模块
        6.4.2 土地利用CA模型研究与应用
        6.4.2.1 CA模型的理论基础
        6.4.2.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6.4.2.3 阿克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6.4.2.4 GeoCA-Landuse模型的建立
        6.4.2.5 模型运行
    6.5 综合制图分系统
        6.5.1 分系统功能
        6.5.2 符号库开发
第七章 业务处理与信息服务子系统
    7.1 子系统结构
        7.1.1 子系统总体结构
        7.1.2 子系统逻辑结构
    7.2 主要技术路线
        7.2.1 技术架构
        7.2.2 动态报表的实现
        7.2.3 功能扩展
    7.3 功能模块划分
    7.4 专业业务处理分系统
        7.4.1 分系统功能
        7.4.2 分系统流程及开发实现
        7.4.2.1 数据管理
        7.4.2.2 数据图形化查询
        7.4.2.3 图形图像服务
        7.4.2.4 文档管理
    7.5 日常办公业务处理分系统
        7.5.1 分系统基本功能
        7.5.2 核心功能流程及开发实现
        7.5.2.1 收发文管理
        7.5.2.2 车辆管理
        7.5.2.3 个人办公
        7.5.2.4 图片库
        7.5.2.5 信息管理
        7.5.2.6 协同办公
    7.6 塔河网信息服务分系统
        7.6.1 塔河网信息服务栏目内容与功能
        7.6.1.1 栏目结构与内容
        7.6.1.2 塔河网信息服务功能
        7.6.1.3 网站信息更新
        7.6.2 邮件系统
        7.6.3 塔河论坛
        7.6.4 网络上报
    7.7 系统维护
        7.7.1.1 用户管理
        7.7.1.2 日志管理
第八章 系统安全
    8.1 数据库安全性设置
        8.1.1 物理安全
        8.1.2 逻辑安全
    8.2 应用系统安全性设置
        8.2.1 数据权限
        8.2.2 用户权限设计
    8.3 系统外部安全保证
        8.3.1 网络安全
        8.3.1.1 配备防火墙
        8.3.1.2 扫描系统
        8.3.1.3 病毒防护
        8.3.2 安全制度
第九章 结语
    9.1 成果与创新
    9.2 完善与扩展展望
参考资料
科研和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8)电子政务元数据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2 国内外元数据相关研究
        1.2.1 国外元数据研究现状
        1.2.2 国内元数据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意义
    1.4 本文的组织
    1.5 论文研究工作的特色与创新点
第二章 电子政府信息资源与元数据应用研究
    2.1 电子政府信息资源概念
        2.1.1 信息资源
        2.1.2 电子政府信息资源
    2.2 元数据的概念
        2.2.1 元数据的定义
        2.2.2 元数据的作用
        2.2.3 元数据的类型
        2.2.4 元数据的特点
        2.2.5 信息资源元数据
        2.2.6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元数据标准
    2.3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检索技术
        2.3.1 基于搜索引擎的信息资源检索技术
        2.3.2 基于目录的信息资源检索技术
        2.3.3 基于Agent的信息资源检索技术
    2.4 XML技术
        2.4.1 XML的优势
        2.4.2 XML用户体系结构
        2.4.3 XML Schema
    2.5 基于元数据的信息资源目录交换体系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XML和J2EE电子政务元数据管理系统
    3.1 J2EE架构及其技术
        3.1.1 J2EE的特点
        3.1.2 电子政务对J2EE的要求
    3.2 J2EE的三层架构
    3.3 JSP和XML的技术
    3.4 基于J2EE和XML电子政务元数据管理系统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子政务元数据管理系统研究
    4.1 系统分析
    4.2 政务信息资源遵循标准
        4.2.1 Z39.50协议介绍
        4.2.2 Z39.50的服务类型及其协议过程
    4.3 数据库的研究
        4.3.1 对数据库的选择
        4.3.2 元数据存储方案的选择
        4.3.3 元数据库对注册过程的要求
    4.4 构建原型系统体系结构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子政务元数据管理系统原型系统设计
    5.1 原型系统中采用的技术
        5.1.1 Java2技术
        5.1.2 XML解析技术
        5.1.3 MVC模式
        5.1.4 Struts:标准的MVC模式实现元数据管理系统
        5.1.5 基于J2EE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通讯
    5.2 原型系统架构设计
        5.2.1 设计模式及应用
        5.2.2 原型系统总体架构
        5.2.3 原型系统的逻辑结构设计与用例分析
        5.2.4 系统扩展场景
    5.3 类设计
    5.4 系统数据库设计
        5.4.1 数据库设计说明
        5.4.2 数据库设计描述
    5.5 系统实现
        5.5.1 注册模块的实现
        5.5.2 管理模块的实现
        5.5.3 系统异常处理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基于工作流和元数据的ETL工具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ETL 的概念
        1-2-2 ETL 的必要性
        1-2-3 ETL 现阶段发展状况
    §1-3 论文安排
第二章 工作流和元数据技术介绍
    §2-1 工作流技术介绍
        2-1-1 工作流技术起源
        2-1-2 工作流的基本概念
        2-1-3 工作流管理系统
        2-1-4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参考模型
        2-1-5 工作流引擎
    §2-2 元数据技术介绍
        2-2-1 元数据的概念
        2-2-2 元数据在数据仓库体系结构中的作用
        2-2-3 元数据管理的标准化模型(CWM)
        2-2-4 元数据管理
第三章 其它重要技术介绍
    §3-1 数据访问技术
    §3-2 并发执行机制
    §3-3 数据缓冲机制
    §3-4 软件插件技术
    §3-5 Windows 服务
第四章 ETL工具系统分析
    §4-1 设计ETL 工具应该考虑的因素
    §4-2 总体功能
    §4-3 人机接口
    §4-4 规则的并发执行
    §4-5 数据转换
    §4-6 数据质量检测
第五章 ETL工具系统设计
    §5-1 软件系统架构设计
    §5-2 网络架构设计
    §5-3 数据模型及其加载策略
        5-3-1 数据模型
        5-3-2 数据加载策略
    §5-4 元数据库设计
    §5-5 数据抽取设计
    §5-6 数据映射关系设计
        5-6-1 数据映射关系的类型
        5-6-2 数据映射关系的表示
        5-6-3 数据映射关系的存储
    §5-7 转换函数插件接口设计
第六章 ETL工具系统实现
    §6-1 元数据扫描模块的实现
    §6-2 规则定义模块的实现
    §6-3 规则执行模块的实现
    §6-4 工作流中各流程运行关系的实现
    §6-5 作业调度模块的实现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10)吉林西部农业生态环境数字信息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农业信息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农业生态环境数字信息系统建立的意义
    1.4 论文的理论基础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数字地球”的产生及其组成结构
    2.1 “数字地球”概念的形成
        2.1.1 信息论的形成与发展
        2.1.2 空间信息技术与地球信息科学的兴起
        2.1.3 “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2.1.4 “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2.1.5 “数字地球”概念的提出
        2.1.6 “数字地球”概念的基本内涵
    2.2 “数字地球”的组成结构
        2.2.1 “数字地球”的结构框架
        2.2.2 “数字地球”的核心技术体系
    2.3 “数字地球”的特点
        2.3.1 “数字地球”的基本特点
        2.3.2 “数字地球”的学科特点
第三章 “数字地球”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3.1 “数字地球”的国际影响
    3.2 “数字地球”的发展
        3.2.1 数字城市
        3.2.2 数字农业
        3.2.3 数字流域
        3.2.4 数字中国
        3.2.5 “数字地球”核心技术体系的发展
    3.3 “数字地球”的应用前景
        3.3.1 资源环境的保护
        3.3.2 国防建设
        3.3.3 农业生产建设
        3.3.4 智能化区域建设
        3.3.5 虚拟环境建设
第四章 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与特征
    4.1 农业生态环境系统
        4.1.1 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结构
        4.1.2 农业生态环境系统概念模型
    4.2 吉林西部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特征分析
        4.2.1 吉林西部地理单元特征
        4.2.2 吉林西部农业生态环境系统要素特征
        4.2.3 吉林西部主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第五章 农业生态环境数字信息系统的构建技术
    5.1 农业生态环境信息
        5.1.1 农业生态环境信息特征
        5.1.2 农业生态环境信息组成
        5.1.3 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中信息的联系与流通
    5.2 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信息模型的建立
        5.2.1 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信息模型的框架结构
        5.2.2 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信息模型的模块化分析
    5.3 数据获取与更新分析
        5.3.1 地图数字化
        5.3.2 GPS 数据采集
        5.3.3 RS 信息获取
    5.4 数据存储与管理分析
        5.4.1 GIS 及其空间信息管理
        5.4.2 多源空间数据集成
        5.4.3 元数据与数据字典
        5.4.4 35 集成技术
    5.5 数据传输与共享分析
        5.5.1 数据库及其接口技术
        5.5.2 数据标准化
        5.5.3 数据传输与共享方案
    5.6 信息开发与应用分析
        5.6.1 GIS-EIS 耦合
        5.6.2 组件技术与组件GIS
        5.6.3 信息表现与可视化
    5.7 农业生态环境数字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
        5.7.1 数字信息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5.7.2 数字信息系统的结构设计
        5.7.3 数字信息系统开发方案的实施
第六章 数据库系统模块建设
    6.1 数据库系统结构设计
        6.1.1 数据库系统的功能分析
        6.1.2 数据库系统组成结构
    6.2 基础数据库设计
        6.2.1 数据来源及分类
        6.2.2 数据逻辑关系分析
        6.2.3 数据编码
        6.2.4 基础数据库管理功能的编程实现
    6.3 空间数据库建设
        6.3.1 空间数据与空间数据库
        6.3.2 空间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6.3.3 空间数据的组织与存储
        6.3.4 主要空间信息的输入
        6.3.5 空间数据库引擎
        6.3.6 空间数据拓扑关系模型及其建立
        6.3.7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6.4 专项指标库建设
        6.4.1 专项指标库建立的目的
        6.4.2 指标选取原则
        6.4.3 指标体系的构造方法
        6.4.4 指标库的建立
    6.5 元数据库建设
        6.5.1 主要元数据标准
        6.5.2 元数据管理
        6.5.3 区域级空间元数据库的建立
第七章 图形库模块建设
    7.1 图形库功能分析
        7.1.1 图形库功能分析
        7.1.2 图形库结构分析
        7.1.3 图形库的数据来源与分类
        7.1.4 图形库的开发方法
    7.2 组件GIS 概述
        7.2.1 组件技术与组件GIS
        7.2.2 MapObjects 简介
        7.2.3 ArcObjects 简介
    7.3 图形库管理基本功能的编程实现
        7.3.1 图形库管理界面的菜单设计
        7.3.2 空间查询
        7.3.3 属性分级
        7.3.4 坐标系转换
        7.3.5 地图输出
    7.4 GIS 扩展模块的解决方案
        7.4.1 扩展模块开发的技术方法
        7.4.2 地理文件生成模块
        7.4.3 文件转换模块
        7.4.4 空间叠加模块
        7.4.5 3D 可视模块
        7.4.6 地理网格模块
        7.4.7 遥感图像处理模块
第八章 环境模型库模块建设
    8.1 环境模拟技术及其发展
        8.1.1 环境评价研究新进展
        8.1.2 环境预测(预警)研究的趋势
        8.1.3 仿真优化研究新进展
        8.1.4 环境规划决策研究的发展趋势
    8.2 模型及模型库
        8.2.1 常用的环境模拟模型
        8.2.2 环境模拟系统与模型库
    8.3 模型库的组织及存储方式
        8.3.1 模型字典库的建立
        8.3.2 模型文件库的建立
        8.3.3 模型库的组织结构
    8.4 EIS 与GIS 的耦合
        8.4.1 GIS 与EIS 耦合的必要性
        8.4.2 GIS 与EIS 的耦合方式
        8.4.3 GIS 与EIS 耦合的技术方法
    8.5 模型库的运行与实施
        8.5.1 模型库的数据流程分析
        8.5.2 面向对象的模型设计
        8.5.3 环境模拟模型的调用
        8.5.4 DPS 数据处理工具的集成
        8.5.5 模型库数据接口设计
第九章 数字信息系统的集成开发与软件实现
    9.1 数字信息系统的集成
        9.1.1 集成开发环境
        9.1.2 集成开发方案
        9.1.3 系统集成的编程实现方法
    9.2 数字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9.3 数字信息系统的主要特点
    9.4 数字信息系统的应用
第十章 农业生态环境数字信息系统的应用实例
    10.1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概述
        10.1.1 农业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10.1.2 农业资源利用模式
        10.1.3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概念
        10.1.4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特征和目标
    10.2 吉林西部农业资源特征及利用状况
    10.3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10.3.1 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基准
        10.3.2 评价模型及算法分析
        10.3.3 评价结果的数据库输出
        10.3.4 评价结果可视化分析
    10.4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预测
        10.4.1 预测指标的确定
        10.4.2 预测模型算法分析
        10.4.3 预测结果的数据库输出
        10.4.4 预测结果可视化分析
    10.5 农业资源利用方案的优化
        10.5.1 仿真优化模型
        10.5.2 变量信息输入
        10.5.3 调控方案的确定
        10.5.4 模型运行及结果输出
        10.5.5 最优化方案分析
        10.5.6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结论与建议
附录:论文撰写过程中所参考的部分国内外网络资源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吉林西部农业生态环境数字信息系统研究(摘要)
Abstract

四、元数据库——一种电子信息资源管理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边庆平.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4)
  • [2]基于元数据的预警数据集成与共享技术研究[D]. 秦世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3]政务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应用[D]. 朱建广. 中国海洋大学, 2015(10)
  • [4]信息资源元数据模型的研究与应用[D]. 袁栋梁. 山东科技大学, 2011(06)
  • [5]异构数据库集成与统一检索研究[D]. 黄小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9(05)
  • [6]土地资源时空数据网格服务模型及其实现方法[D]. 滕龙妹. 浙江大学, 2008(03)
  • [7]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研究与开发[D]. 谭克龙. 陕西师范大学, 2007(01)
  • [8]电子政务元数据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应英. 西北工业大学, 2007(06)
  • [9]基于工作流和元数据的ETL工具研究与实现[D]. 张晖. 河北工业大学, 2006(06)
  • [10]吉林西部农业生态环境数字信息系统研究[D]. 孙平安. 吉林大学, 2006(09)

标签:;  ;  ;  ;  ;  

元数据库--一种电子信息资源管理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