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能源机车用低损耗通信软线论文和设计-姜海涛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智慧能源机车用低损耗通信软线,包括第一组信号芯、第二组信号芯、第二PP填充绳、第二铝塑复合带、第二编织屏蔽层、高阻燃带和外护套;所述第一组信号芯由内至外包括两根对绞的第一绝缘线芯、第一PP填充绳、第一铝塑复合带、第一编织屏蔽层和内护套;所述第一绝缘线芯包括第一导体和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组信号芯包括两根对绞的第二绝缘线芯,第二绝缘线芯包括第二导体和第二绝缘层。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避免二组信号线芯因相互叠加产生的损耗而造成信号失真,可同时传输二个不同信号,能够确保信号在智慧能源交通系统内独立传输并不受外界干扰,有效的提高了控制信号传输的精准度,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合理,科学,可用于机车信号传输。

主设计要求

1.智慧能源机车用低损耗通信软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组信号芯(1)、第二组信号芯(2)、第二PP填充绳(3)、第二铝塑复合带(4)、第二编织屏蔽层(5)、高阻燃带(6)和外护套(7);所述第一组信号芯(1)由内至外包括两根对绞的第一绝缘线芯(11)、第一PP填充绳(12)、第一铝塑复合带(13)、第一编织屏蔽层(14)和内护套(15);所述第一绝缘线芯(11)包括第一导体(11-1)和第一绝缘层(11-2);所述第二组信号芯(2)包括两根对绞的第二绝缘线芯,第二绝缘线芯包括第二导体(2-1)和第二绝缘层(2-2)。

设计方案

1.智慧能源机车用低损耗通信软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组信号芯(1)、第二组信号芯(2)、第二PP填充绳(3)、第二铝塑复合带(4)、第二编织屏蔽层(5)、高阻燃带(6)和外护套(7);所述第一组信号芯(1)由内至外包括两根对绞的第一绝缘线芯(11)、第一PP填充绳(12)、第一铝塑复合带(13)、第一编织屏蔽层(14)和内护套(15);所述第一绝缘线芯(11)包括第一导体(11-1)和第一绝缘层(11-2);所述第二组信号芯(2)包括两根对绞的第二绝缘线芯,第二绝缘线芯包括第二导体(2-1)和第二绝缘层(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慧能源机车用低损耗通信软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线芯(11)与第二绝缘线芯结构尺寸相同;所述第一导体(11-1)和第二导体(2-1)由第五类镀锡软铜丝同向绞合而成;所述第一绝缘层(11-2)和第二绝缘层(2-2)采用经过辐照的交联聚烯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慧能源机车用低损耗通信软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11-1)和第二导体(2-1)的直径为1.35~1.40mm;所述第一绝缘层(11-2)和第二绝缘层(2-2)的厚度为0.76mm,最薄点为0.69mm;所述第一绝缘线芯(11)与第二绝缘线芯外径≤3.0mm;所述两根对绞的第一绝缘线芯(11)和两根对绞的第二绝缘线芯对绞节距为30~45mm;所述第一铝塑复合带(13)厚度为0.05mm,宽度为30.0mm,重叠率≥30%,铝面朝外;所述第一编织屏蔽层(14)由镀锡铜丝编织,编织节距27~35mm,编织角度42°~52°,编织密度≥95%;所述内护套(15)厚度为0.76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智慧能源机车用低损耗通信软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信号芯(2)以第一组信号芯(1)为中心轴缠绕成缆,缠绕成缆节距37~46mm;所述第二铝塑复合带(4)厚度为0.05mm,宽度为40.0mm,重叠率≥30%,铝面朝外;所述第二编织屏蔽层(5)采用镀锡铜丝编织,编织节距37~46mm,编织角度42°~52°,编织密度≥9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智慧能源机车用低损耗通信软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阻燃带(6)厚度为0.08mm,宽度为40mm,重叠率≥25%;所述外护套(7)厚度为1.14mm,最薄点为1.03mm;所述智慧能源机车用低损耗通信软线外径≤11.80mm。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信号软电缆,尤其涉及一种智慧能源机车用低损耗通信软线。

背景技术

随着轨道交通工具对速度及信号传输要求的提高,要求在保证电缆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抗外界干扰要求也越来越高,如:高速运行时外界电磁场在不断变化当中,磁场变化不能对信号传输造成干扰,避免因信号传输紊乱造成列车运行事故;同时要求提高耐温、耐老化、耐油、耐摩擦、耐候等级。机车内的敷设空间也越来越狭小,控制信号传输类电缆和电力电缆彼此间距离很近,彼此受干扰可能性非常大;上述种种因素都需要考虑,因此亟需开发出一款特别适合列车首尾端信号传输的低损耗通信软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性能好的智慧能源机车用低损耗通信软线。

实现本使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智慧能源机车用低损耗通信软线,包括第一组信号芯、第二组信号芯、第二PP填充绳、第二铝塑复合带、第二编织屏蔽层、高阻燃带和外护套;所述第一组信号芯由内至外包括两根对绞的第一绝缘线芯、第一PP填充绳、第一铝塑复合带、第一编织屏蔽层和内护套;所述第一绝缘线芯包括第一导体和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组信号芯包括两根对绞的第二绝缘线芯,第二绝缘线芯包括第二导体和第二绝缘层。

所述第一绝缘线芯与第二绝缘线芯结构尺寸相同;所述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由第五类镀锡软铜丝同向绞合而成;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采用经过辐照的交联聚烯烃。

所述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的直径为1.35~1.40mm;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的厚度为0.76mm,最薄点为0.69mm;所述第一绝缘线芯与第二绝缘线芯外径≤3.0mm;所述两根对绞的第一绝缘线芯和两根对绞的第二绝缘线芯对绞节距为30~45mm;所述第一铝塑复合带厚度为0.05mm,宽度为30.0mm,重叠率≥30%,铝面朝外;所述第一编织屏蔽层由镀锡铜丝编织,编织节距27~35mm,编织角度42°~52°,编织密度≥95%;所述内护套厚度为0.76mm。

所述第二组信号芯以第一组信号芯为中心轴缠绕成缆,缠绕成缆节距37~46mm;所述第二铝塑复合带厚度为0.05mm,宽度为40.0mm,重叠率≥30%,铝面朝外;所述第二编织屏蔽层采用镀锡铜丝编织,编织节距37~46mm,编织角度42°~52°,编织密度≥95%。

所述高阻燃带厚度为0.08mm,宽度为40mm,重叠率≥25%;所述外护套厚度为1.14mm,最薄点为1.03mm;所述智慧能源机车用低损耗通信软线外径≤11.80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包含二组对绞线芯,一组对绞线芯外部设置铝塑复合带屏蔽+镀锡铜丝编织屏形成第一信号线芯,然后缠绕第二组对绞线芯构成的第二信号线芯,再设置铝塑复合带屏蔽+镀锡铜丝编织屏蔽的分屏及总屏的屏蔽方式,避免二组信号信号因相互叠加产生的损耗而造成信号失真。

(2)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合理、科学、电缆结构紧凑、柔软耐弯曲、阻燃性能高;小节距(10D~15D,D为绝缘线芯外径)的对绞设置,电容比较稳定,能稳定高效传输信号,抗外界干扰性能优异。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为:

第一组信号芯1、第一绝缘线芯11、第一导体11-1、第一绝缘层11-2、第一PP填充绳12、第一铝塑复合带13、第一编织屏蔽层14、第一内护套15、第二组信号芯2、第二导体2-1、第二绝缘层2-2、第二PP填充绳3、第二铝塑复合带4、第二编织屏蔽层5、高阻燃带6、外护套7。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本实施例的智慧能源机车用低损耗通信软线,包括第一组信号芯1、第二组信号芯2、第二PP填充绳3、第二铝塑复合带4、第二编织屏蔽层5、高阻燃带6和外护套7;所述第一组信号芯1由内至外包括两根对绞的第一绝缘线芯11、第一PP填充绳12、第一铝塑复合带13、第一编织屏蔽层14和内护套15;所述第一绝缘线芯11包括第一导体11-1和第一绝缘层11-2;所述第二组信号芯2包括两根对绞的第二绝缘线芯,第二绝缘线芯包括第二导体2-1和第二绝缘层2-2。

所述第一绝缘线芯11与第二绝缘线芯结构尺寸相同;所述第一导体11-1和第二导体2-1由第五类镀锡软铜丝同向绞合而成;所述第一绝缘层11-2和第二绝缘层2-2采用经过辐照的交联聚烯烃。

所述第一导体11-1和第二导体2-1的直径为1.35~1.40mm;所述第一绝缘层11-2和第二绝缘层2-2的厚度为0.76mm,最薄点为0.69mm;所述第一绝缘线芯11与第二绝缘线芯外径≤3.0mm;所述两根对绞的第一绝缘线芯11和两根对绞的第二绝缘线芯对绞节距为30~45mm;所述第一铝塑复合带13厚度为0.05mm,宽度为30.0mm,重叠率≥30%,铝面朝外;所述第一编织屏蔽层14由镀锡铜丝编织,编织节距27~35mm,编织角度42°~52°,编织密度≥95%;所述内护套15厚度为0.76mm。

所述第二组信号芯2以第一组信号芯1为中心轴缠绕成缆,缠绕成缆节距37~46mm;所述第二铝塑复合带4厚度为0.05mm,宽度为40.0mm,重叠率≥30%,铝面朝外;所述第二编织屏蔽层5采用镀锡铜丝编织,编织节距37~46mm,编织角度42°~52°,编织密度≥95%。所述高阻燃带6厚度为0.08mm,宽度为40mm,重叠率≥25%;所述外护套7厚度为1.14mm,最薄点为1.03mm;所述智慧能源机车用低损耗通信软线外径≤11.80mm。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智慧能源机车用低损耗通信软线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代表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智慧能源机车用低损耗通信软线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4361.5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312480U

授权时间:20190827

主分类号:H01B 11/06

专利分类号:H01B11/06;H01B7/00;H01B7/04;H01B7/17;H01B7/295

范畴分类:38A;39A;

申请人:远东电缆有限公司;新远东电缆有限公司;远东复合技术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远东电缆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4257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高塍镇远东大道8号

发明人:姜海涛;张琼;邹鹏飞;胡淑艳;安瑞利

第一发明人:姜海涛

当前权利人:远东电缆有限公司;新远东电缆有限公司;远东复合技术有限公司

代理人:徐琳淞

代理机构:32338

代理机构编号:常州易瑞智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智慧能源机车用低损耗通信软线论文和设计-姜海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