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学生主体观念促进学生自主参与

确立学生主体观念促进学生自主参与

四川江安县二中肖晓容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是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这种沟通是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学生是过程的中心人物,是认识的主体,知识要靠他们主动思维去获取.如果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学生成绩的优劣,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程度的强弱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必须确立学生主体观念,不断促进学生参与教学的思维活动.

一、创设求知的心向环境

思维的诱发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产生的.斯托利亚尔认为:“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我们依据教学内容,常常通过设疑问、设障碍、布迷局、揭矛盾,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质询兴趣,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知识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这种情境,能引起学生对老师提的问题高度注意,投入积极探索之中,使学生成为自觉主动学习的主体.

例如高一代数中的奇偶性教学,教材中直接给出了定义、定理以及证明,接着就是应用,从抽象到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我依据内容的发生、发展和深化过程,依据学生求知心向,重新处理教材,创设如下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参与.

问:下列函数在性质上有什么共性.

解法又一次简化,正是主体思维活动升华的结果.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抓住了宝贵的训练思维的机遇,对其他学生更容易接受,更有说服力,起到了教师不可替代的作用.

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例如,教学“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时,先让学生回忆平面几何中直线和直线平行的性质,然后启发他们类比这些性质,猜想立体几何中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并判断真假.学生在课上“猜”出的性质,虽然课本中都有,但因为是学生“独立”发现的,兴致勃勃的探求,使课堂充满活力.他们在“问题提出→问题的求解→问题的解决”的过程中切实获得“数感”.探究意识加强了,并逐步学会认知数学的合理方式.

实践证明:以学生为主体构建课堂教学,是教师在明确教学内容、目标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权衡,要突出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依据学生的特点,结合认知基础,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去发现只是和方法,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程度,在参与过程中使其有所获.

标签:;  ;  ;  

确立学生主体观念促进学生自主参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