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象对等论文_黄利萍

假象对等论文_黄利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假象对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假象,对等,庞德,画像,英汉,美学,艺术家。

假象对等论文文献综述

黄利萍[1](2013)在《假象对等与陌生化手法角度下的文学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假象等值是申丹在其专着《文学文体学与小说翻译》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在文学翻译“译文将原文中的信息很完整地传达出来,却难以在审美功能上与原文产生对等的效果”这一现象。从形式主义的角度来看,文学作品不同于一般作品的地方正在于它的文学性,即那种“使特定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从根本上说,文学性是作者用一种革新的手段颠覆传统的语言,使普通语言被陌生化之后蒙上一层神秘面纱从而脱颖成为文学作品的组成基质——诗学语言。换言之,文学作品中的审美价值正是体现在被陌生化过后的语言形式——诗学语言上的。因此,能不能合理地处理好原作中的陌生化手法很大程度上决定译文是否能够实现与原文同样的审美效果。《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詹姆斯·乔伊斯首部长篇小说。整部小说叙事语言特征鲜明,在写作技巧和语言革新上打破了当时小说创作格局。其译本在国内数量不少,相关的文本研究也有相当数量。但此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原文某一部分叙事技巧或者将其与作者本身叙事风格等因素相结合的研究,少有针对译本本身在传达原文陌生化手法在译文中的再现成功与否方面的研究,而事实上这样的研究对一向难以把握、缺乏评判标准的文学翻译批评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了《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两个接受比较广泛的译本,针对译本中出现的一系列因对原文陌生化手法再现不够成功从而产生假象等值这一现象的若干例证,从音韵、词汇、句子以及篇章段落四个层面分析了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再就如何处理并再现原文中的陌生化手法、选取适当的翻译策略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论文认为,文学翻译中出现假象等值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调和的语言差异,二是译者的主观因素,即译者的信息取向与作者的审美取向产生了冲突,导致译者在处理一些已经察觉到的陌生化手法时更倾向于将其自动化。在此基础上,论文从文学手法和语言的统一性和异质性方面着手,总结并探讨了再现陌生化语言特色的翻译技巧。论文认为,当译语与原语的文学环境和语言形式比较接近或相似时,译者宜采用形式对等的方式再现原文的陌生化手法;相反,当译语与原语的文学环境和语言形式差别较大时译者宜打破原文形式的羁绊,本着功能对等的原则,通过类比加注、补偿及模仿等方式再现原文的陌生化效果。(本文来源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期刊2013-04-01)

王维[2](2011)在《论英汉词语假象对等》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英汉词语意义之间常存有貌似对等、其实大相径庭甚至南辕北辙的"假象对等"现象,故对英汉词语假象对等的研究意义重大。尤其对其性质、研究意义、实例分析以及研究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不仅会提高英汉语言教学、翻译、辞书编撰、跨文化交际的质量,而且有利于英汉两种文化的"求同探异",最终超越差异,达到两种语言之间的成功交际。(本文来源于《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3期)

杨雪[3](2007)在《看庞德译中国古典诗歌之假象对等解决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诗歌翻译的研究,已从最初的译本静态对比,发展到美学角度传达的比较。如此,译者注重传递诗歌中的意境,文化美学因素是理所当然的,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译作。但即使原作的美学价值被极大程度上体现,传达,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审美习惯的标准下,原作的文学精髓及美学价值也未必能轻易被接受。这种现象可借用文体学中的“假象对等”而定义。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审美习惯,假象对等的现象在诗歌翻译中是很难避免的。根据接受美学理论,文学作品本身就具有未定性,读者是文本意义生成的积极参与者,而诗歌这一独特的文学表现形式就其未定性来说表现尤甚。在中诗英译这一领域,埃兹拉·庞德(Ezra Pond)翻译的中国古典诗歌作品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庞德运用创新手法对中国古典诗歌进行了文化和诗学兼容的创意翻译。就其表象来看,庞德的翻译理论和方法并不为广大学者普遍认同,因其并不符合一般意义上的翻译标准或原则。但,翻译活动,尤其是中诗英译中,假象对等的产生是根源于民族文化差异性,即使译者尽其所能还原原作形神面貌,也未必为译入语读者欣赏。笔者认为,庞德的创新翻译手法尽管看似天马行空,不符合一般意义上对译本忠实的翻译标准。但庞德的翻译对这一忠实情结有所质疑。某些技巧可积极地令译者对原文进行某种形式或程度的操控,打破看似忠实,实难传达原文精髓的翻译陈规,可说某种程度上解决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中假象对等问题。我们可探求庞德翻译不求忠实,等值,恰以此为手段解决假象对等的问题。既然假象对等不可避免,则无需模糊双语间民族文化审美差异性,而应采用更为完善的翻译技巧,使得原语独特的文化更好的展现给目的语读者。笔者通过分析庞德的中国古典诗歌译作《华夏集》,提出中诗英译中假象对等“解决”方案,希望尽可能丰富的翻译技巧,能使得一语文化特点能更好地被另一语读者消化吸收。(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07-04-01)

假象对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鉴于英汉词语意义之间常存有貌似对等、其实大相径庭甚至南辕北辙的"假象对等"现象,故对英汉词语假象对等的研究意义重大。尤其对其性质、研究意义、实例分析以及研究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不仅会提高英汉语言教学、翻译、辞书编撰、跨文化交际的质量,而且有利于英汉两种文化的"求同探异",最终超越差异,达到两种语言之间的成功交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假象对等论文参考文献

[1].黄利萍.假象对等与陌生化手法角度下的文学翻译[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

[2].王维.论英汉词语假象对等[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3].杨雪.看庞德译中国古典诗歌之假象对等解决策略[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

论文知识图

Notice: Undefined index: items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

标签:;  ;  ;  ;  ;  ;  ;  

假象对等论文_黄利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