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论文文献综述)
卢文龙[1](2021)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分析》文中指出在课堂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才能实现最终教学目标。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目的是传授理论知识,教师为达成此教学目的,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内容。基于此,文章就小学高年级教学特征以及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意义加以阐述,然后探究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措施,通过兴趣为驱动力调动学生学习探究主动性,实现高质量教学目标。
康文[2](2021)在《快乐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西安A国际学校为例》文中指出快乐教育是指为学生构建快乐学习氛围,使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快乐学习,愉快地接受知识或是在实现学习目标后产生满意和成功的情绪。这一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极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当前素质教育培养中的重要思想基础,也是符合社会大环境所要求的教学思想。语文是小学阶段十分重要的科目,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习惯的开始,更是学习各科知识的基础。笔者通过听课、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西安A国际学校的小学语文课堂进行调研,发现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存在较多问题,如学生与教师的课堂配合度不高,课堂氛围较为沉闷,教师的课堂设计或者提问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而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要改变这一现状最重要的着力点是通过调整教师选择恰当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这也是改革当前语文教育体制的重要问题,而快乐教育思想则为这一改革提供了充足的理论支撑。本文参照文献分析,利用访谈和调查问卷法对本课题展开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首先,系统梳理国内外学者的快乐教育思想理论以及学者们在不同程度上的实践应用;其次,通过充分调研西安A国际学校的小学语文课堂实际情况,找准当前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从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出发确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综合上述分析,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坚持快乐教育思想,设计小学语文课堂,从新授课、作文课等进行教学设计。最后,将所设计的教学案例实际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多元主体进行评价,了解教师、学生、同行对该教学设计案例效果的评价,综合各方建议,整合意见,完善教学设计。从实践结果来看,将快乐教育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后较之前对学生学习语文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在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应以快乐教育思想为基础,并借助于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创新性的教学理念,改善语文课堂教学中以老师为主体的被动局面,逐步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培养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仅从目前的实践来看还有很多可提升的空间,但从长远来看,快乐教育的应用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学实践和改善教学效果,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也将成为教学改革的一大重要指导。
杨欢[3](2021)在《情境教学法在初一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初中语文中,阅读教学所占据比例大、所占课时最多,它是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都主要是通过开展阅读教学来达成,初一年级作为学生初中语文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其在阅读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水平是由阅读教学的质量水平决定的,此外,其还影响到到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范围广,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尤其是其应用在语文学科阅读教学中。相比传统固定的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法极重视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凭借阅读情境的创设,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趣味,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尊重,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一方法不仅遵循了身心发展的规律,也有利于学生阅读水平与能力的提升,促使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有助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笔者将从下面三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是引言,对研究的背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的意义,概念的界定,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进行介绍。第二部分是论文正文,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从情境教学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发展的特点、阅读教学与阅读文本自身的特点,语文教育美感丰富的特点三方面论证了初一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可行性;主要是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四个方面论证应用的价值。第二章主要是对情境教学法初一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与访谈,并对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调查进行统计与分析。第三章主要是情境教学法在初一语文阅读教学的运用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梳理分析。第四章主要是针对以上内容,提出改进策略。第三部分结语,对前文研究做出的总结。本论文通过对初一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发现情境教学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提出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了解学生发展的特点;创设贴近生活的阅读情境;创设形式新异的情境教学等策略,以期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希望本研究能够为从事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师提供借鉴与参考。
武晨曦[4](2021)在《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先进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受到不少学者和教师的关注,成为教育研究中的热点话题,语文教育也不例外。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可以有效改变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浅层阅读问题,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未来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方向。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在实际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不足,学习过程缺乏建构整合,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缺少监控调节。教师对深度学习理念了解甚少,缺乏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在教学中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整体上看,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着目标过于宽泛,教学内容指向性不明,教学过程浮于表面,评价反思缺乏效度等问题,这些因素制约和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和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基于此,论文主要结合深度学习的特征,将深度学习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对如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进行深入探讨。论文分五个部分对主体内容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概述深度学习理论,阐释了深度学习的概念和特征。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深度阅读的优势等方面阐释其必要性,从高中生的心理特征、思维能力以及语文阅读教学与深度学习理念相契合三方面说明其可行性。第三部分是对深度学习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分析,将二者有机结合,探讨了深度学习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内涵和特征。第四部分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发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第五部分是本论文的重点内容,根据调查反映出的问题,着重探讨了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主要从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优选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深化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多元有效评价、积极反思、促进学生学习结果的迁移运用六个方面结合具体教学案例阐述了教学实践的具体策略,期望为一线高中语文教师提供具体可行的参考借鉴,以切实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曲平[5](2020)在《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学需要创新,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我国对教师创新教学的提倡从20世纪80年代起延续至今,教师教学中依旧存在未有效落实创新教学,创新教学意识淡漠、理念不足,创新素质欠缺等诸多问题,这使得对教师创新教学的持续深入研究尤为必要。且由于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学又是小学教学基础中的基础,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综合性教学内容与特点,这些也使得我们对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相关研究尤为重要。因此,本研究以创新教学为出发点,探究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本研究通过对相关政策、文献的梳理与分析,确定采用访谈法、课堂观察以及问卷调查法探究Q市M小学和J市D小学两所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首先,通过教师访谈,了解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现行的课堂教学方式;他们对创新教学的认知理解,其认为的语文创新教学的应然;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实然;影响他们创新教学的因素;他们对未来语文教学中想要做出的创新努力以及对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期望等。其次,通过课堂观察,进一步了解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创新教学的施行现状,了解他们是否将他们对创新教学的理解真正落实于实际的教学施行中。最后,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一方面,通过教师问卷再了解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的创新教学动机、创新教学的自我效能感以及具体的创新教学行为,以更全面地探析他们进行创新教学的影响因素、创新教学的施行现状以及他们对自身创新教学素质的自我认知。另一方面,通过学生问卷再更客观地了解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施行现状,了解学生对其语文教师实际课堂创新教学表现的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有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存在误解与不足;未将他们对创新教学的理解落实于教学实践;缺乏创新教学实效甚至未有教学创新等诸多问题。本研究进行相应的归因分析:一是创新教学环境的缺失,包括国家宏观方面教育教学政策与制度,教学改革与要求等与创新教学相关的具体教学指导;学校方面创新教学氛围的营造、条件的供给等的缺失;二是教师自身创新教学素质的欠缺;三是教学主体——学生,其个体差异、创新学习能动性方面的不足等,影响了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由此,本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教学优化策略与建议:一是国家宏观教学要求具体明确,给予教师更多的创新教学指导;二是学校完善组织创新联动,营造创新教学的环境氛围条件;三是教师多方面自主提升创新教学专业素质,优化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本研究期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促进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积极探索与重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完善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认知理解,切实优化落实创新教学实践,营造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良好氛围;提升教师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质量的能力等,提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
刘玉娟[6](2020)在《效率提升目标下记忆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记忆是知识的唯一管控人”,一切知识的来源都在于记忆。如何将繁多的字词“记得准”,减少错别字;如何将丰富的语文知识“记得牢”,运用得活;如何将浩如烟海的文学经典“记得多”,积累得多,都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然而,长期以来,在实际的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较少注重记忆方法的传授,学生也没有掌握系统高效的记忆规律,只能死记硬背。语文学习“高耗低效”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一线教师和学生。因此将记忆方法引入中学语文教学,指导学生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灵活运用记忆规律进行学习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共为五章:第一章是选题意义和研究综述。重点阐述了将记忆方法应用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和意义。从心理学界关于记忆的理论研究、教育界关于中学生记忆的应用研究两方面,对选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这些成果是本论文写作的立论基础和有益借鉴。第二章探讨了中学生的记忆发展特征及本课题的理论依据。认知学习、建构学习、记忆过程与策略、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等理论是本论文写作的理论依据。这些理论启示我们,要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特点选择最佳的记忆方法,促进学生更快、更有效地学习。第三章采用“听课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等形式,针对记忆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已经有了将记忆方法引入语文教学的意识,在诗歌和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也能采用一定的方法指导学生背诵与记忆,但仍存在着记忆方法不够系统、轻视记忆过程、教师参与度较低等问题。第四章着重阐述了图像记忆法、思维导图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定位奇象法和连锁故事法等记忆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设计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春》、《蜀道难》、《锦瑟》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教学案例,针对记忆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突出了实际教学中的操作性。第五章以秦安县第一高级中学为例对记忆方法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融合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证明记忆规律的正确使用能大大提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并从“提升记忆素养”、“扩展教学活动”和“改进教学方式”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便于一线教师参考。
罗翼[7](2020)在《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研究》文中指出新时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研”的能力,从而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综合能力。但基于多数初中学生不喜欢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经过调研发现:教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确实缺乏趣味。于是提出此论题。目的在于研究一套在课堂上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比较系统的有效的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策略,来解决这个难题。本研究主要以贵州边远山区31个乡镇内92个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趣味教学为载体,以培养该调研范围内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示范,主要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课堂实验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本课题进行分析、论证、实践。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绪论主要写“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对象”、“研究假设”、“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正文主要包括:第一部分,“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相关理念、特征、及规律”主要阐释“趣味”“趣味教育”“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核心概念及其“趣味性”“创造性”“差异性”“持续性”“层次性”等相关特征和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点及规律。第二部分分别从“文化传承价值、文学修养价值、教育培养价值、时代发展价值”方面来提炼“研究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意义”。第三部分分别从“教师个人教学能力不足,无法驾驭初中语文趣味课堂;教师教学目标较为模糊,没有理清语文趣味教学思路;教师教学方法刻板单一,导致学生放弃追寻语文趣味;教师教学氛围非常沉闷,难以调动学生语文学习激情。”方面来论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趣味的原因”。第四部分分别从“强化教师语文趣味教学技能,提升教师语文育人能力;明确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目标,理清教师趣味教学思路;改进教师刻板单一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营造初中语文趣味课堂氛围,创设学生趣味学习气氛。”方面来阐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趣味的应对策略”。第五部分分别从“巧用导课技法导入新课;抓住课堂契机灵活导学;善用结课技巧总结教学;结合学生学情布置作业”方面来列举“初中语文课堂上的趣味教学实践”。本研究的结论:这套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策略是在大量的理论支持下,结合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特点,运用多元的初中语文趣味教学方法,集合大量的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和教学实践来完成的;经过研究范围内的师生验证,确实能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以下是本研究最大的亮点:首先,研究论证有理有据。借鉴了相关的“趣味”“趣味教育”“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孔子趣味教育观”“新课改要求”等相关理论;还借鉴了何炳骅、崔干行、张静怡、陈宝庆、闪世昌、龚如君、李吉林等前辈关于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的相关研究;这些材料为整个研究奠定了根基。其次,研究方向得以突破。本研究不是把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趣味的原因归结于中考制度,社会势利、家长功利、学生偷懒等,然后去说中考制度的不足,教师急功近利等等一堆难以解决的问题而片面应付,或者截取片段进行碎片研究,或者一笔带过,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在前辈已有的研究的基础上,虚心拜读前人研究,集结前辈的相关研究,重新审视问题所在,因为教师是执行课堂教学的执行者,本研究就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执行者这里,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课例突显实效。研究课例都是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载体,以研究范围内的初中学生为主体,有针对性地引导教师强化教学技能,提升初中语文教师的育人能力,从而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模式,尝试创新,让整个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充满趣味,进一步去增强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最后,研究价值得以体现。整个研究都服务于“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具有的文化传承价值、文学修养价值、教育培养价值、时代发展价值”。可以说,整套比较系统的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真正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进而培养了初中学生语文素养。总之,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在于运用多元课堂趣味教学技巧创造愉悦的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教师轻松地教学,使学生快乐地学习。要强调的是,在农村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实践中,要遵循趣味教学的“趣味性”“创造性”“差异性”“持续性”“层次性”等特征,也要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之让教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更有趣味,能更好地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当然,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初中语文的每个知识点都有它不同的趣味,目前我们教师的方法技巧还不是很娴熟,我们要在具体的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去探索、学习、总结,不断增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才能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精彩、有趣。
石倩倩[8](2020)在《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激励艺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与其说语文课堂激励教学是一门科学,不如说它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激励教学的艺术就在于它不仅能教给学生知识,更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地学习,主动思考与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激励艺术设法通过采取一些教育方式和教育行为,从正面来激励学生,激发学生求知、求学的欲望。语文课堂教学成果的内化往往是潜移默化的,非一日之功,讲究的是日积月累,激励艺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使其奋发上进。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才能够让学生走得更高、更远。随着语文课程教学的改革,素质教育、激励教育受到了国内外很多教育家的认可。实践证明,将激励艺术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在尊重、赏识学生的基础上,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动机、增强师生间的和谐交流,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为了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笔者以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激励艺术为研究对象,以激励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进一步探讨研究激励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本论文主要采用了课堂观察法、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对语文课堂教学激励艺术进行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章主要阐述了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激励艺术的内涵与理论基础。先是介绍了“激励”和“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激励艺术”的含义,厘清它们的内涵;然后从心理学、教育学和管理学三个方面来奠定语文课堂教学激励艺术的理论基础,丰富激励艺术的内涵,论述激励教育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论述了有关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激励艺术的类型、功能、运用条件以及相关的原则。首先根据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侧重点不同,主要将语文教师课堂激励艺术教学分为目标激励、期望激励、情感激励和赏识激励四种类型;其次,分析了语文课堂教学激励艺术具有导向、强化和动力的功能;然后阐述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激励艺术的条件,从课堂教学激励艺术的前提、目的、保障和关键四个方面作具体说明;最后分析了语文课堂教学激励艺术需要遵循公平公正原则、目标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人文性原则。第四章主要通过实习中的课堂观察,针对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励艺术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优化策略,包括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激励理念、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掌握激励的教学情境。最后一章,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提出了对语文课堂教学激励艺术效果进行评价。分别从评价的作用、评价的内容和评价的方法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邓文靖[9](2020)在《“情境教学法”在七年级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古诗词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而古诗词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欣赏品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统编本的使用以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强调,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对学生古诗词学习能力的培养。基于古诗词以及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特点,很多教师选择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古诗词教学,但在运用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如何让情境教学法更好地为古诗词教学服务是本文的目的所在。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总结课标、教科书等教学要求,归纳出七年级古诗词教学要求教师应该在朗读、理解诗意、感悟情感、发展思维方面进行引导。通过分析古诗词的特点以及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对古诗词教学存在困境的原因进行探究。最后,归纳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分析得出情境教学法具有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兴趣、促进审美能力提高以及提升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第二部分,通过介绍个案学校,了解教师对古诗词教学以及情境教学法应用的认识,结合教师应用情境教学法进行古诗词教学的典型课例分析,总结情境教学法在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的实际情况。第三部分,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应用情境教学法进行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有:情境教学设计缺乏理论指导;情境资源来源狭窄;情境教学方法运用偏形式化。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教师专业素养受限、情境理念认识不清、情境运用功利化;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不足、理解能力发展不成熟。第四部分,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改进策略:第一,教师通过研读相关书籍或者参加培训等方式,提高古诗词素养以及情境理论水平。第二,教师通过开发相关学科、学生生活、网络方面的情境资源,拓宽情境领域。第三,教师通过构思整体情境环节、丰富情境创设手段、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以实现立足情境教学,完善情境运用的目的。
陈红[10](2020)在《试论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创造性使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范文系统、助读系统、知识系统、练习系统是构成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四大要素,其中练习系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有着指明教学目标、提示教学重难点、暗示教学方法与思路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与课堂效率的作用。充分发挥练习系统的作用需要以教师有效地利用练习系统为前提,本文是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创造性使用研究,所谓的“创造性使用”是相对于一般使用而言的。它是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练习题上面,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通过改变练习题的形式与内容、联系形态与评价方式,让学生乐于做题并且喜欢做题,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本文包括引言和文献综述,归纳与总结了前人在练习系统使用方面的研究。第一章主要论述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创造性使用概述,对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创造性使用进行概念的界定,归纳练习系统的题型,统计相应题型的题量,分析题量体现的规律,总结练习系统的价值导向,分析目前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二章主要论述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创造性使用的原理,提出创造性使用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理论依据,从创造性使用练习系统的重要性、原则进行阐述。第三章提出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创造性使用方略,是对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创造性利用、创造性评价的具体说明,按照低、中、高的年级阶段来阐述具体的策略,其中包括改变练习题的形式与内容、联系形态与评价方式、多角度评价学生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创造性使用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练习系统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教师利用练习系统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
二、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特征及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意义 |
(一)高年级语文教学特征 |
1. 多样化课程形式 |
2. 课程教学综合性特征 |
(二)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意义 |
三、 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措施 |
(一)趣味导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
(二)信息化教学提高课堂趣味性 |
(三)科学指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
(四)情境创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
(五)注重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四、 结语 |
(2)快乐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西安A国际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快乐教育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一节 快乐教育理论 |
一、概念界定 |
二、理论综述 |
第二节 快乐教育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
一、快乐教育的原则与小学语文教育契合 |
二、快乐教育的方式与教学方法吻合 |
三、快乐教育的目的符合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需要 |
第三节 快乐教育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可行性 |
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
二、符合素质教育的诉求 |
三、教师和学生方面 |
第二章 快乐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用现状调查分析 |
第一节 调查情况介绍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过程 |
第二节 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三章 快乐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用实践探索 |
第一节 快乐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应用的教学设计 |
一、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
二、教学设计案例 |
第二节 快乐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用的案例评析 |
一、教学设计案例的应用 |
二、教学实践评价 |
第四章 总结 |
第一节 结论 |
一、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 |
二、关注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 |
三、树立现代教学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
四、提高教师备课能力,做到经验共享 |
第二节 不足 |
一、学生学习的方式与教师教学的方式相阻碍 |
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缺少有效的引导 |
三、教学效果转换率较低 |
四、主题契合度不高,学生参与不均 |
第三节 期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3)情境教学法在初一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前言) |
一、研究缘起(背景) |
(一) 时代发展的需要 |
(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 |
(三) 初一阶段的特殊性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三) 文献述评 |
三、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四、概念界定 |
(一) 情境教学法 |
(二) 阅读教学 |
(三) 初一语文阅读教学 |
五、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 最近发展区理论 |
六、研究方法 |
(一) 文献分析法 |
(二) 问卷调查法 |
(三) 访谈法 |
第一章 初一语文阅读教学情境教学法应用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 |
第一节 情境教学法应用的可行性 |
一、情境教学法符合初一学生认知规律与发展特点 |
二、情境教学法符合阅读教学与阅读文本自身的特点 |
三、情境教学法符合语文教育美感丰富的特点 |
第二节 情境教学法在初一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 |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第二章 情境教学法在初一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调查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方案设计 |
二、调查实施过程 |
第二节 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
一、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
二、学生调查问卷结论 |
第三节 教师访谈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
第三章 情境教学法在初一语文阅读教学应用中的问题及原因 |
第一节 情境教学法在初一语文阅读教学应用中的问题 |
一、教师对情境教学法缺乏正确的观念 |
二、阅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没有贴合学生生活实际 |
三、创设的情境缺乏时代性 |
第二节 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对情境教学认识不足 |
二、对情境优化不够重视 |
三、教师备课不够充分 |
四、对情境创设缺少反思 |
第四章 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初一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改进策略 |
第一节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 |
一、注重反思,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
二、注重修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
第二节 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
一、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
二、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 |
第三节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阅读情境 |
一、引入生活事件,理解文本内涵 |
二、借助多媒体设备,激发阅读兴趣 |
第四节 创设形式新异的情境教学 |
一、与时俱进,创设直观情境 |
二、研读文本,多种方法创设情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4)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一、深度学习概述 |
(一)深度学习的概念 |
(二)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比较 |
(三)深度学习的特征 |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必要性 |
1.社会发展需求全面发展的人才 |
2.高中阶段学习任务繁重,更需要高效率的学习 |
3.深度阅读意义价值重大,是未来阅读教学的方向 |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可行性 |
1.高中生具备较强的深度学习能力 |
2.高中生思维能力增强,教师正确引导可发展高阶思维 |
3.语文阅读教学与深度学习理念相契合 |
三、深度学习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分析 |
(一)深度学习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内涵 |
(二)深度学习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特征 |
1.教学目标清晰可变通 |
2.注重言语知识的建构整合 |
3.阅读活动丰富深刻 |
4.阅读对话深入有意义 |
5.注重强化学生情感体验 |
6.核心特质为发展学生语文高阶思维 |
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学生问卷调查情况及问题分析 |
1.学生调查情况 |
2.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
(二)教师问卷调查情况及问题分析 |
1.教师调查情况 |
2.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
(三)存在的问题综合分析 |
1.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过于宽泛 |
2.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指向性不明 |
3.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浮于表面 |
4.语文阅读教学评价反思缺乏效度 |
五、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
(一)优化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统筹深度学习方向 |
1.设置目标有梯度,体现层次感 |
2.目标集中具体体现精准性,又要保持预设的弹性 |
3.设计目标指向学生高阶思维 |
(二)优选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指向学生深度学习 |
1.整合教学内容,实行“大单元”教学 |
2.指向阅读文本核心价值内容 |
3.基于学习逻辑与语文学科逻辑选择教学内容 |
(三)深化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创设深度学习发生条件 |
1.创设情境,培植深度学习环境 |
2.设计持续系统的语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度参与 |
3.细化文本探究,引导学生深度对话 |
4.问题驱动,提升学生高阶思维 |
(四)多元有效评价,作出深度学习反馈 |
1.创新评价方式,实施持续性评价 |
2.教、学、评并行,整合反馈信息 |
(五)积极反思,检验深度学习效果 |
1.引导学生学会反思 |
2.教师要掌握科学的反思方法,进行教学反思 |
(六)促进学生学习结果的迁移运用,增强深度学习效能 |
1.阅读创造,实现课内外阅读融通 |
2.阅读迁移,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5)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新时代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创新教学的要求 |
2.语文新课标对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要求 |
3.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创新教学的紧迫性 |
4.个人的研究兴趣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趋势 |
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3.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内涵、特点及价值 |
(一)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内涵 |
(二)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特点 |
1.创造性 |
2.研究性 |
3.智慧性 |
4.生成性 |
5.民主性 |
(三)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价值意义 |
二、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的研究分析 |
(一)研究设计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对象及内容 |
3.研究工具 |
(二)研究实施 |
(三)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1.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分析 |
2.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讨论 |
三、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中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存在问题 |
1.教师对创新教学存在误解 |
2.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不足 |
(二)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与施行存在不一致的问题 |
1.教师对创新教学准备的认知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
2.教师对教学资源创新利用的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
3.教师对教学内容创新设计的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
4.教师对教学方法创新运用的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
5.教师对创新教学评价的认知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
(三)教师对创新教学的施行存在问题 |
1.教师重教轻学,缺乏实质创新 |
2.创新流于形式,缺乏教学实效 |
四、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中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
(一)创新教学环境的缺失 |
1.国家宏观教学要求的偏失 |
2.学校创新氛围条件的薄弱 |
(二)教师创新教学素养的欠缺 |
1.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落后 |
2.教师自我教学反思的淡漠 |
3.教师创新教学素质的缺乏 |
(三)学生个体能动性的不足 |
1.学生个性差异的束缚 |
2.学生学习能动性的缺位 |
五、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优化策略与建议 |
(一)国家宏观要求具体明确,给予教师创新教学指导 |
1.创新教学内涵的正确清晰定位 |
2.新课改与新教材的切实明晰指引 |
3.教育考试制度的适时有效调整 |
(二)学校完善组织创新联动,营造创新教学氛围条件 |
1.创设良好的创新教学环境 |
2.完善教学资源条件的供给 |
3.改善教师评价与奖励体制 |
4.减轻教与学的双重压力 |
(三)教师自主创新提升,优化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 |
1.增强创新教学意识及理念 |
2.提高教师的创新教学素养 |
3.生成具体的创新教学实践 |
4.强化教师的学生主体意识 |
5.加强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 |
6.形成个性的教学艺术风格 |
六、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二 课堂观察记录表 |
附录三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四 教师调查问卷 |
致谢 |
(6)效率提升目标下记忆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选题的缘起 |
1.1.1 记忆的重要性 |
1.1.2 记忆与语文学习 |
1.1.3 新课改的相关要求 |
1.1.4 记忆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运用中的困扰 |
1.2 选题的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价值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1 心理学界关于记忆的研究历程 |
1.3.2 教育界关于中学生学习与记忆的研究 |
1.3.3 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
1.4 研究方法 |
2.中学生的记忆发展特征及本课题的理论依据 |
2.1 中学生的记忆发展特征 |
2.1.1 逻辑记忆能力显着提高 |
2.1.2 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
2.1.3 易于掌握各种记忆规律 |
2.2 本课题的理论依据 |
2.2.1 记忆的过程 |
2.2.2 记忆的策略 |
2.2.3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2.2.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记忆方法的不足是制约中学语文学习效率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
3.1 基于问卷调查的现状分析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工具 |
3.1.3 调查过程 |
3.1.4 数据分析 |
3.1.4.1 语文学习现状分析 |
3.1.4.2 认知风格问卷分析 |
3.1.4.3 记忆方法使用情况分析 |
3.2 基于听课记录的现状分析 |
3.2.1 听课目的 |
3.2.2 听课对象 |
3.2.3 听课内容 |
3.2.4 听课记录分析 |
3.2.4.1 现代文阅读教学片段分析 |
3.2.4.2 诗歌阅读教学片段分析 |
3.2.4.3 文言文阅读教学片段分析 |
3.3 问题总结与原因分析 |
3.3.1 问题总结 |
3.3.1.1 教师层面 |
3.3.1.2 学生层面 |
3.3.2 原因分析 |
3.3.2.1 教师层面 |
3.3.2.2 学生层面 |
4.记忆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
4.1 图像记忆法 |
4.1.1 图像记忆法的原理 |
4.1.2 教学案例之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4.1.3 运用图像记忆法的教学效果评析 |
4.2 思维导图记忆法 |
4.2.1 思维导图记忆法的原理 |
4.2.2 教学案例之二:《春》 |
4.2.3 运用思维导图记忆法的教学效果评析 |
4.3 联想记忆法 |
4.3.1 联想记忆法的原理 |
4.3.2 教学案例之三:《蜀道难》 |
4.3.3 运用联想记忆法的教学效果评析 |
4.4 定位奇象法 |
4.4.1 定位奇象法的原理 |
4.4.2 教学案例之四:《锦瑟》 |
4.4.3 运用定位奇象法的教学效果评析 |
4.5 连锁故事法 |
4.5.1 连锁故事法的原理 |
4.5.2 教学案例之五:《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4.5.3 运用连锁故事法的教学效果评析 |
5.记忆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以秦安县第一高级中学为例 |
5.1 实验的设计及实施 |
5.1.1 实验目的 |
5.1.2 实验对象 |
5.1.3 实验时间 |
5.1.4 实验材料 |
5.1.5 实验工具 |
5.1.6 实验方案 |
5.2 实验数据分析 |
5.2.1 前/后测试卷分析 |
5.2.2 调查问卷分析 |
5.2.3 访谈发现 |
5.2.3.1 学生访谈 |
5.2.3.2 教师访谈 |
5.3 实验的结论与教学建议 |
5.3.1 主要结论 |
5.3.2 教学建议 |
5.3.2.1 提升记忆素养 |
5.3.2.2 扩展教学活动 |
5.3.2.3 改进教学方式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语文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2 认知风格问卷 |
附录3 记忆方法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4 学前测试卷 |
附录5 学后测试卷 |
附录6 将记忆方法融入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调查表 |
附录7 访谈提纲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7)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对象 |
(四)研究假设 |
(五)研究目的 |
(六)研究方法 |
1.问卷调查法 |
2.文献研究法 |
3.经验总结法 |
4.行动研究法 |
5.课堂实验法 |
6.案例分析法 |
一、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相关理念、特征及其规律 |
(一)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相关理念 |
1.“趣味”的衍变 |
2.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内涵 |
(二)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相关特征 |
1.“趣味”的特征 |
2.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特征 |
(三)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点及规律 |
1.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点 |
2.初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点应遵循的规律 |
二、研究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意义 |
(一)文化传承价值 |
(二)文学修养价值 |
(三)教育培养价值 |
1.提升了教师育人能力 |
2.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
3.调动了学生学习气氛 |
4.培养了学生思想品质 |
(四)时代发展价值 |
1.语文发展新时代需求 |
2.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 |
3.初中语文新课改趋势 |
4.语文教学新挑战规律 |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趣味的主要原因 |
(一)教师个人教学能力不足,无法驾驭初中语文趣味课堂 |
1.教师教学理念不够扎实 |
2.教师学习效率特别低下 |
3.教师知识储备有待扩容 |
4.教师教学技巧还不娴熟 |
(二)教师教学目标较为模糊,没有理清语文趣味教学思路 |
1.语文教学目标主体定位错误 |
2.语文教学目标设定过于繁杂 |
3.语文教学目标脱离课程实际 |
(三)教师教学方法刻板单一,导致学生放弃追寻语文趣味 |
1.教师教学方法单调刻板 |
2.教师不去反思教学课堂 |
3.教师不能解决学生困难 |
4.教师逼着学生主动学习 |
(四)教师教学氛围非常沉闷,难以调动学生语文学习激情 |
1.教师难以集中学生精力 |
2.教师教学语言平淡无味 |
3.教师教学情境枯燥无味 |
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趣味的应对策略 |
(一)强化教师语文趣味教学技能,提升教师语文育人能力 |
1.不断更新教师教育理念 |
2.不断提升教师学习效率 |
3.不断储备教师语文知识 |
4.培养教师多种教学技巧 |
(二)明确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目标,理清教师趣味教学思路 |
1.教学目标要以学生为主体 |
2.教学目标需要细化成任务 |
3.教学目标应考虑三个因素 |
(三)改进教师刻板单一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
1.开启学生学习思维,变“死板学习”为“灵活学习” |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努力学习”为“快乐学习” |
3.疏通学生学习思路,变“困难学习”为“容易学习” |
4.点燃学生学习激情,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
(四)营造初中语文趣味课堂氛围,创设学生趣味学习气氛 |
1.教师组织形式要灵活多样 |
2.教师教学语言要灵动有效 |
3.教师教学情境要生动有趣 |
五、初中语文课堂上的趣味教学实践 |
(一)巧用导课技法导入新课 |
1.故事引入趣味 |
2.引用导入趣味 |
3.图片导入趣味 |
4.歌曲导入趣味 |
5.视频导入趣味 |
(二)抓住课堂契机灵活导学 |
1.设疑刺激趣味 |
2.对比教学引趣 |
3.创设悬念激趣 |
4.情境熏陶趣味 |
5.角色转换激趣 |
(三)善用结课技巧总结教学 |
1.在总结时留有趣味 |
2.在过渡中引入趣味 |
3.在煽情时熏陶趣味 |
4.在召唤时激发趣味 |
5.在续写中开启趣味 |
(四)结合学情布置趣味作业 |
1.注重多变性,提高学生作业趣味 |
2.注重实践性,满足学生学习欲望 |
3.注重差异性,激发学生作业兴趣 |
结论 |
(一)研究论证有理有据 |
(二)研究方向得以突破 |
(三)研究课例突显实效 |
(四)研究价值得以体现 |
参考文献 |
(一)专着类 |
(二)学位类 |
(三)期刊类 |
(四)会议类 |
(五)报纸类 |
附件 |
附件一:初中语文趣味教学教师问卷调查 |
附件二: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学生问卷调查 |
附件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经典咏流传》歌目 |
附件四:《陋室铭》趣味教学设计 |
附件五:赏陋室之雅,品古人德馨——《陋室铭》趣味教学说课稿 |
附件六:《口语交际---复述与转速》趣味教学案例 |
附件七:《口语交际---复述与转速》趣味教学说课稿 |
附件八:《与朱元思书》趣味教学设计 |
附件九:《蚊子和狮子》趣味教学设计 |
附件十:《藤野先生》趣味教学设计 |
附件十一:《皇帝的新装》趣味教学设计 |
附件十二:《回忆我的母亲》趣味教学设计 |
附件十三:《我的叔叔于勒》趣味教学设计 |
附件十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趣味教学设计 |
附件十五:《再塑生命的人》趣味教学设计 |
附件十六:《发挥联想和想象》趣味教学设计 |
附件十七:《西游记》趣味教学设计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一)主持课题 |
(二)出版着作 |
(三)发表论文 |
致谢 |
(8)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激励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目标 |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
五、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激励艺术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内涵界定 |
一、激励的内涵 |
二、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激励艺术的内涵 |
第二节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激励艺术的理论基础 |
一、心理学理论基础 |
二、教育学理论基础 |
三、管理学理论基础 |
第二章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激励艺术的类型与功能 |
第一节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激励艺术的类型 |
一、目标激励 |
二、期望激励 |
三、情感激励 |
四、赏识激励 |
第二节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激励艺术的功能 |
一、导向功能 |
二、强化功能 |
三、动力功能 |
第三章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激励艺术的运用条件与原则 |
第一节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激励艺术的运用条件 |
一、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激励艺术的前提:肯定学生具备发展的潜力 |
二、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激励艺术的目的: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
三、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激励艺术的保障: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 |
四、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激励艺术的关键:激励要因人因事因时而变化 |
第二节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激励艺术的原则 |
一、公平公正原则 |
二、目标性原则 |
三、针对性原则 |
四、人文性原则 |
第四章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激励艺术运用的策略 |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激励理念 |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教学艺术 |
二、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确立专业自信 |
三、建立平等对话的观念,实施激励教学 |
第二节 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丰富课堂激励方式 |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灵活运用激励的方法 |
三、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寻找合适的激励技巧 |
第三节 掌控激励的教学情境 |
一、把握激励的适度性,掌握好激励的“度” |
二、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及时准确进行激励 |
三、抓住合适的激励点,具体生动进行激励 |
第五章 语文课堂教学激励艺术效果的评价 |
第一节 语文课堂教学激励艺术效果评价的作用 |
一、检验课堂激励教学的效果 |
二、诊断课堂激励艺术存在的问题 |
三、引导课堂激励教学的方向 |
第二节 语文课堂教学激励艺术效果的评价内容 |
一、激励的方式是否多样且有效 |
二、激励的内容与对象是否明确 |
三、激励是否具有情感与艺术性 |
第三节 语文课堂教学激励艺术效果的评价方法 |
一、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
二、系统测验评价与日常观察评价相结合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情境教学法”在七年级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提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 |
一、文献综述 |
二、概念界定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个案法 |
二、访谈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四、课堂观察法 |
第一章 情境教学法在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的依据 |
第一节 古诗词教学要求及困境 |
一、古诗词教学要求 |
二、古诗词教学困境 |
第二节 情境教学法应用的理论依据及作用 |
一、情境教学法在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依据 |
二、情境教学法在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的作用 |
第二章 七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H中学概况 |
一、学校基本情况介绍 |
二、七年级师生概况 |
第二节 情境教学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
一、教师古诗词教学方法的应用现状 |
二、教师关于情境教学法的认知现状 |
三、古诗词课堂教学现状 |
四、情境教学法在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的现状总结 |
第三章 情境教学法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H中学情境教学法在古诗词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
一、情境教学设计缺乏理论指导 |
二、情境教学资源来源较为狭窄 |
三、情境教学方法运用偏形式化 |
第二节 古诗词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教师方面 |
二、学生方面 |
第四章 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古诗词教学的改进策略 |
第一节 提高情境理论素养,改善情境教学 |
一、提升教师古典诗词素养 |
二、提高情境教学理论水平 |
第二节 开发情境教学资源,拓宽情境领域 |
一、整合学生学科资源 |
二、挖掘学生生活资源 |
三、应用虚拟网络资源 |
第三节 立足情境教学实际,完善情境运用 |
一、构思整体情境环节,培养解题思维 |
二、丰富情境创设手段,关注实际学情 |
三、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完善教学情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关于统编本七年级语文古诗词情境教学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二: 关于统编本初中语文古诗词情境教学现状学生调查问卷 |
致谢 |
(10)试论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创造性使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与文献综述 |
第一章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使用概述 |
第一节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使用的概念界定 |
(一)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 |
(二)练习系统 |
第二节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题型分类 |
(一)基础知识性题型 |
(二)理解运用性题型 |
(三)拓展延伸性题型 |
第三节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价值导向 |
(一)指明教学目标,提供教学方向 |
(二)提示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
(三)暗示教学方法与思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第四节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操作时存在的问题 |
(一)课堂的效率不高 |
(二)讲解方式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三)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提升空间 |
第二章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创造性使用的原理及作用 |
第一节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创造性使用的理论依据 |
(一)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与练习系统的创造性使用 |
(二)杜威的兴趣教育与练习系统的创造性使用 |
第二节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创造性使用的重要性 |
(一)练习系统创造性使用与教师专业发展 |
(二)练习系统创造性使用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
(三)练习系统创造性使用与学习的效率 |
第三节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创造性使用的本质 |
(一)启发学生的思维 |
(二)拓展学生的视野 |
(三)促进学生的成长 |
(四)养成学生的习性 |
(五)引发学生的兴趣 |
第三章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创造性使用方略 |
第一节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创造性利用 |
(一)年级阶段与基础知识性题型的利用 |
(二)年级阶段与理解运用性题型的使用 |
(三)年级阶段与拓展延伸性题型的创新 |
第二节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创造性使用 |
(一)练习系统创造性使用的策略概况 |
(二)低年级不同题型与策略 |
(三)中年级不同题型与策略 |
(四)高年级不同题型与策略 |
第三节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创造性评价 |
(一)采取多种评价方式 |
(二)评估学生练习的兴趣 |
(三)评判学生练习的习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统编本练习系统使用情况的教师问卷 |
附录二:统编本练习系统使用情况的学生问卷 |
致谢 |
四、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分析[J]. 卢文龙. 考试周刊, 2021(A5)
- [2]快乐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西安A国际学校为例[D]. 康文.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
- [3]情境教学法在初一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杨欢. 喀什大学, 2021(07)
- [4]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 武晨曦.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5]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研究[D]. 曲平.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6]效率提升目标下记忆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刘玉娟. 天水师范学院, 2020(06)
- [7]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研究[D]. 罗翼.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8]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激励艺术研究[D]. 石倩倩. 扬州大学, 2020(02)
- [9]“情境教学法”在七年级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邓文靖.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10]试论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创造性使用[D]. 陈红.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