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系统布局论文_鲍成伟,宋孟华,刘雪梅,王泽

导读:本文包含了制造系统布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布局,系统,柔性,单元,设备,形状,重构。

制造系统布局论文文献综述

鲍成伟,宋孟华,刘雪梅,王泽[1](2016)在《基于SLP的柔性制造系统实验室布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柔性制造生产线结构复杂、难以设计及评价布局的特点,通过工程实践提出了运用系统布局规划的思路来解决该类实验室的布局问题,经验证后为后续实验室的建设及高效实用的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本文来源于《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孔继利,苑春荟,杨福兴,贾国柱[2](2015)在《一类功能型布局制造系统调度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对功能型布局制造系统进行调度,构建批量零件的加工与搬运时间模型,设计考虑了搬运车辆总投入数量、搬运次数均衡程度、搬运车辆总空载转移时间等指标的基于单运输工序的搬运车辆协作调度算法.研究结果表明,本算法可为同类型批量零件制定精确的生产与搬运作业计划,生成用于支撑搬运车辆调度算法所需的时间信息;可对搬运车辆进行准确调度,特别是与其他搬运车辆调度算法相比,在搬运车辆总投入数量、搬运次数均衡程度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张青雷,郝文玲,段建国,付玉敏[3](2015)在《考虑系统重用和加工任务重现的制造系统布局重组规划》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零件族变批量的生产需求,为降低系统重新配置的代价,提出考虑系统重用和加工任务重现的制造系统布局重组规划方法。分析系统重用和加工任务重现的必要性,建立相应的测度指标,依据优先关系、唯一性、加工功能、生产节拍、最大空闲时间、车间空间等约束条件,以追加投资、重组成本、空闲时间、加工任务重现度、系统重用度等指标的线性组合为目标函数,建立面向多零件族变批量需求模式的布局重组规划模型,并给出基于遗传算法的布局重组算法。以某车间的柴油发动机缸盖加工生产线为例,验证该规划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集成布局重组规划方法是以现有系统布局形态为基础,实现了重组过程的重用性和经济性,同时满足了制造系统对生产功能和生产能力的需求。(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朱永国,何自璋,孙士平,刘建胜[4](2014)在《多品种小批量连杆类零件的柔性制造系统构建及其车间设备布局》一文中研究指出车间内的设备布局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企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合理流向、生产能力和生产安全等。多品种小批量连杆生产具有产品品种的多样性、生产能力的适应性、环境条件的多变性、生产的复杂性、生产计划的困难性、生产管理的动态性等特点,其设备布局的合理与否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以多品种小批量连杆类零件的生产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加工工艺的连杆类零件柔性制造车间设备布局方法,构建多品种小批量连杆的柔性制造系统。(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期刊2014年11期)

吕超,刘爽,王世明,张丽珍[5](2014)在《基于布局拓扑结构的制造系统形性分析摘要》一文中研究指出制造系统布局结构以串联、并联与混联为主要形式,以6种制造系统布局拓扑结构为对象,研究了制造系统布局拓扑结构与可靠性、质量、生产率、可重构性以及成本参数的形性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06相关学科与系统工程方法》期刊2014-10-24)

吕超,刘爽,王世明,张丽珍[6](2014)在《基于多生产要素耦合的制造系统可转换布局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多品种、变批量生产模式的特点,基于工作地数、生产能力、成本、在制品量、混流比以及系统负荷平衡等多生产要素耦合影响,提出了制造系统可转换布局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05系统工程理论应用与创新》期刊2014-10-24)

王公海[7](2014)在《类柔性形状沉积制造系统的布局与集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使形状沉积制造柔性化,提出了类柔性形状沉积制造系统的概念,基于这一概念,本论文对该系统的总体结构、设备布局、沉积设备调度、工件物流系统及构成设备结构特性、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其具体内容如下:(1)建立了该系统的总体框架,详细描述了框架中每个模块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根据该总体框架,在对系统中的核心设备-材料沉积设备的结构布局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规划了类柔性形状沉积制造系统的总体布局。上述总体结构和总体布局构成了类柔性形状沉积制造系统的结构模型。(2)把柔性制造的理论应用于形状沉积制造系统中,提出了类柔性形状沉积制造沉积站的总体布局形式,对沉积站的调度及固定平台总体结构、沉积设备的安装、沉积设备调度的结构、固定平台及其它辅助装置等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对这种结构形式下沉积站的工作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所构建的沉积站结构是类柔性形状沉积制造系统的核心,通过它可以柔性地添加或去除沉积设备,并同其它工艺装置一起构成类柔性形状沉积制造系统。(3)把形状沉积制造各工序看作独立制造单元,通过工件物流系统把各制造单元有机地联系起来。详细讨论了材料沉积构成设备和工件物流装置在该系统中应具有的结构特点及工作方式,并描述了它们的工作过程。这些研究为形成具体的类柔性形状沉积制造系统奠定了基础。(4)针对类柔性形状沉积制造系统,制定了其系统控制总体方案,描述了系统中上下位机之间的控制方式、数据传输路线及监控方法。根据该控制方案及类柔性形状沉积制造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作用、结构形式与工作过程,明确了各部分的具体的控制对象,分析了系统主控制器及沉积站调度系统、系统构成设备、工件输送系统等各分站控制器应具有的控制流程图,讨论了控制流程图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及控制过程,为具体控制系统的设计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期刊2014-05-07)

郑永前,高丹佳[8](2014)在《基于随机需求的单元制造系统布局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单元制造系统传统分步式布局方法解空间的缺失问题以及由需求变化带来的布局方法不符合实际生产的问题,综合考虑产品需求的不确定性、布局平面的不规则性、单元和机器的占地面积、机器的排列形式、单元间通道等因素,以最小化物料搬运成本为目标,建立了基于产品随机需求的单元制造系统布局模型,对单元间和单元内进行同步布局,构建了基于结构化编码的同步优化分散搜索算法进行求解。在算法中设计了新的编码方法,来避免算法的修复过程,引入局部寻优过程提高搜索全局最优解的效率,利用矩形包络区限制生成单元较分散的布局方案。通过算例阐明了模型的正确性和算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期刊2014年04期)

赵琼卓[9](2012)在《模具制造系统布局方式的仿真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设备,被称为“工业之母”。很多工业产品零件和绝大部分橡胶、塑料制品均由模具成形。模具制造系统的生产模式为多品种、中小批量和订货式生产。伴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蓬勃发展,作为其基石的模具制造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产品结构日益复杂、需求日益多样化、订单更新日益加速,这些变化不但对复杂制造系统的计划、生产和调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使得面对不同的产品结构时采用何种布局方式成为一个难题。为此,本文对某模具企业的设施规划现状和需求进行了调研,提出了机群式、半机群式和单元式叁种具有代表性的布局方案。在此基础上,综合了传统的评价指标及当前提出的系统复杂度评价指标——熵,构建了适用于模具制造系统布局的评价指标体系。鉴于现实实验不易操作和实现,采用eM-Plant软件构建了仿真实验平台,对各方案进行了评价分析。期待给出相对较优的模具制造系统布局方案。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模具制造系统生产模型提取。从现实模具制造系统中,提取产品结构,订单分布,工艺路线,工时分布和资源数目等数据模型;其次,构建布局模型。依据工艺路线或关键件建立机群式布局模型;按照产品结构,对设备进行单元划分,建立单元式布局模型;综合机群式和单元式布局的特点,建立半机群式布局模型;接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包含在制品数量,平均物流路径,产品生命周期,完成率,设备利用率和熵在内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基于eM-Plan仿真软件建立各布局方案的仿真平台,导入调研所得数据,运行仿真,统计评价体系中各指标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各布局方案的优劣。对输出结果计算分析可知,单元式布局在熵,制品数量、物流路径和生产周期指标下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机群式布局的设备利用率较高,但是物流路径指标下的劣势较为突出,并且较单元式有更大的管理复杂度。半机群式布局的各项指标值均介于以上两种布局之间。综合模具制造业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以及评价结果,可发现半机群式布局方式更适合于模具制造业。(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12-05-01)

陈友玲,刘文科,严键[10](2011)在《基于RMC的可重构制造系统设备布局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多品种变批量生产制造系统阵列式布局的动态重构,提出一种新的设备布局优化方法。建立了可重构制造系统(RMS)设备优化选择数学模型,设计了基于蚁群优化和阶序聚类算法的可重构制造单元(RMC)动态重构算法。以交货期内最小成本为目标,引入系统复杂度和系统响应度从系统能力角度完善了实现RMS重构的约束条件,最终完成了可重构制造系统设备布局优化。最后通过布局实例仿真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11年12期)

制造系统布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有效对功能型布局制造系统进行调度,构建批量零件的加工与搬运时间模型,设计考虑了搬运车辆总投入数量、搬运次数均衡程度、搬运车辆总空载转移时间等指标的基于单运输工序的搬运车辆协作调度算法.研究结果表明,本算法可为同类型批量零件制定精确的生产与搬运作业计划,生成用于支撑搬运车辆调度算法所需的时间信息;可对搬运车辆进行准确调度,特别是与其他搬运车辆调度算法相比,在搬运车辆总投入数量、搬运次数均衡程度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制造系统布局论文参考文献

[1].鲍成伟,宋孟华,刘雪梅,王泽.基于SLP的柔性制造系统实验室布局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6

[2].孔继利,苑春荟,杨福兴,贾国柱.一类功能型布局制造系统调度问题[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5

[3].张青雷,郝文玲,段建国,付玉敏.考虑系统重用和加工任务重现的制造系统布局重组规划[J].机械工程学报.2015

[4].朱永国,何自璋,孙士平,刘建胜.多品种小批量连杆类零件的柔性制造系统构建及其车间设备布局[J].机械制造.2014

[5].吕超,刘爽,王世明,张丽珍.基于布局拓扑结构的制造系统形性分析摘要[C].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06相关学科与系统工程方法.2014

[6].吕超,刘爽,王世明,张丽珍.基于多生产要素耦合的制造系统可转换布局设计方法[C].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05系统工程理论应用与创新.2014

[7].王公海.类柔性形状沉积制造系统的布局与集成研究[D].集美大学.2014

[8].郑永前,高丹佳.基于随机需求的单元制造系统布局方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4

[9].赵琼卓.模具制造系统布局方式的仿真评价[D].广东工业大学.2012

[10].陈友玲,刘文科,严键.基于RMC的可重构制造系统设备布局优化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

论文知识图

柔性制造系统的布局虚拟环境下制造系统布局设计流程制造系统布局设计过程中对象之间...数字化制造系统布局生产汽车制动变速装置零件的快速重组~#...单元制造系统布局示意图

标签:;  ;  ;  ;  ;  ;  ;  

制造系统布局论文_鲍成伟,宋孟华,刘雪梅,王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