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丙烯酯论文_向春鹏,李宇昊,杜治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碳酸丙烯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丙烯,碳酸,尿素,尾矿,废弃物,固体,磷灰石。

碳酸丙烯酯论文文献综述

向春鹏,李宇昊,杜治平[1](2019)在《碳酸丙烯酯的La修饰羟基磷灰石催化尿素醇解法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La对羟基磷灰石(HAP)的修饰方式对尿素醇解合成碳酸丙烯酯(PC)的影响,采用浸渍法制、物理混合法和离子交换法分别制备了La/HAP、La_2O_3/HAP和La-HAP,并结合X射线衍射、N2吸附、扫描电镜和CO2程序升温脱附表征对催化剂的构效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La元素的引入可以提高HAP在尿素醇解中的催化活性,其中La/HAP的催化活性最高,La_2O_3/HAP的次之,La-HAP的活性最差。La3+与HAP中Ca~(2+)的离子交换,以及表面La_2O_3与HAP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La/HAP表面新的强碱性活性位的形成是La/HAP活性高的主要原因。以La/HAP为催化剂,在原料尿素与1,2-丙二醇的物质的量比为1∶4,反应温度为170℃,反应时间为2 h,催化剂用量5.0%(以尿素的质量计)的条件下,PC的收率为94.2%。(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姜淏天[2](2019)在《超快振动光谱法测量碳酸丙烯酯电解质中Li~+的溶剂化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中简要介绍了二维红外光谱的发展历史、实验原理、实验设置及其在实验中的应用。我们将二维红外光谱技术应用到锂离子电解质溶液当中,使用偏振选择的超快振动光谱实时监测了六氟磷酸锂(Lithium Hexafluorophosphate,化学式LiPF_6)-碳酸丙烯酯(Propylene Carbonate,简称PC)溶液中的配位动力学。通过实验结合理论的研究方法,发现在常温条件下的锂离子结合溶剂分子PC的配位数随着浓度升高由4减小到2,通过理论模拟我们推测了溶液中阴、阳离子与溶剂分子的溶剂化结构。结合一维红外和二维红外的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可知,常温下1 mol/kg浓度的LiPF_6/PC溶液中,有70±10%的LiPF_6解离成为Li~+,该Li~+和PF_6~-与2个溶剂PC分子结合形成非接触离子对的形式。我们通过对不同浓度锂离子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测量,发现锂离子电解质溶液在浓度较低时(<0.5mol/kg)电导率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快速升高;当电导率达到最高值后将随着浓度升高而降低,溶剂化结构的改变解释了电导率随浓度变化的规律。(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4-01)

吴凯[3](2018)在《低共熔剂在碳酸丙烯酯合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碳酸丙烯酯(简称PC)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品,在化工、纺织和电池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常用作增塑剂、粘合剂、萃取剂以及二次锂电池电解液等。目前以环氧丙烷(简称PO)和CO_2为原料,通过环加成反应制备碳酸丙烯酯是一种绿色、高效的方法。迄今为止,碱金属、季铵盐和季膦盐、离子交换树脂和离子液体等催化剂已经被用于合成碳酸丙烯酯。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是存在催化剂价格昂贵、制备方法复杂和催化活性低等不足,寻找合适的催化剂催化合成碳酸丙烯酯成为研究的关键。低共熔剂是一种新型的离子液体,不但继承了离子液体蒸汽压低、液体状态温度范围广和可设计性等优点,而且具有易于合成和成本低廉的优势,已应用于许多研究领域。本文主要以环氧丙烷和CO_2为反应原料,以低共熔剂为催化剂催化环加成反应制备碳酸丙烯酯,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制备了一系列氨基酸-二元羧酸基低共熔剂催化剂用于催化合成碳酸丙烯酯。该类催化剂含有氨基和羧基,可以同时活化环氧丙烷和CO_2,对环加成反应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其中,脯氨酸-丙二酸低共熔剂催化剂在添加助剂ZnBr_2的反应体系中对环加成反应的催化活性最高,环氧丙烷转化率可达99.3%,碳酸丙烯酯选择性也可达到98.6%。而且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重复使用9次后催化活性无明显下降,对其他环氧化合物也可以高效催化生成相应碳酸酯。并且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条可行的反应机理,讨论了碳链长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针对上一催化体系中必须加入有毒副作用的助剂ZnBr_2的不足,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氯化胆碱/聚乙二醇低共熔剂催化剂。在不添加助剂的条件下,氯化胆碱中的Cl~-可以有效促进了环氧丙烷的开环过程,得到了较高的碳酸丙烯酯产率。并通过IR、~1HNMR和TGA等研究了氯化胆碱/聚乙二醇低共熔剂中氢键的强度。结果表明,以氯化胆碱/聚乙二醇_(200)低共熔剂为催化剂得到了最好的催化活性,反应5 h后,环氧丙烷转化率可达98.0%,碳酸丙烯酯选择性也可达到99.3%。此外,氯化胆碱-聚乙二醇_(200)低共熔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重复使用5次以后,催化活性没有明显下降,对其他环氧化合物也表现出良好的底物适应性。通过对反应机理的研究,发现氯化胆碱与聚乙二醇_(200)之间的协同作用可能是催化活性较高的原因。在前两部分工作中,反应温度与压力都较高(反应温度150 ~oC,反应压力>0.8MPa)。针对这点不足,在第叁部分工作中尝试以氯化胆碱-糖类低共熔剂催化合成碳酸丙烯酯,在更为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通过对该反应的进一步研究,以期获得理想的碳酸丙烯酯产率。(本文来源于《烟台大学》期刊2018-06-10)

雷汉民[4](2018)在《改性磷尾矿催化尿素醇解合成碳酸丙烯酯》一文中研究指出碳酸丙烯酯(PC)是一种高沸点极性有机物,广泛用于气体分离、电化学工业等领域;作为化学原料可以用于合成绿色化学品碳酸二甲酯和碳酸二乙酯、高分子聚合物等。目前合成PC的方法中,以尿素和1,2-丙二醇(PG)为原料的尿素醇解法具有原料廉价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和原子利用率高等优点,符合绿色化工发展的要求。尿素醇解催化剂主要通过化工原料制备,而这些化工原料本身是从天然矿物经富集、反应、纯化等步骤而制成,在本研究中,使用固体废物磷尾矿作为原料直接合成用于催化尿素醇解合成PC的催化剂,能实现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本文考察了磷尾矿P在尿素醇解合成PC反应中的活性,并与砂矿S_1和砂矿S_2进行了对比,研究了叁种原料矿焙烧后的活性变化;进一步地,探究了以钾锰尾矿K为原料所制得催化剂的活性,并通过原料K的掺入提升了磷尾矿P的性能。采用TGA、XRD、BET、CO_2-TPD、NH_3-TPD和ED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制备条件影响其催化性能的原因,并分别选取其中活性最佳的催化剂,对合成PC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且考察了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效果。1.比较了磷尾矿P与另两种原料矿S_1和S_2在尿素醇解合成PC反应中的活性,其中P活性更优,PC收率和选择性分别可达42.4%和61.9%。2.原料P在空气氛围中焙烧后转变为由Ca(OH)_2、MgO和Ca_(10)(PO_4)_6F_2构成的碱性催化剂,而在焙烧过程中物相Ca(OH)_2与Ca_(10)(PO_4)_6F_2先向催化剂的表面聚集,后又向体相迁移的趋势,使得在800 ~oC焙烧4 h的条件下,催化剂表面强碱性活性中心更多,活性最高。在优化条件下,即反应温度170 ~oC,反应时间2 h,催化剂用量为尿素质量的0.21%,n(PG)/n(尿素)=4时,PC收率和选择性分别可达81.8%和95.6%,但由于催化剂表面活性Ca(OH)_2逐渐反应生成CaCO_3,使得其活性随着重复使用次数的增加而降低。3.原料K通过高温焙烧法所制得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其活性影响较小,而在焙烧过程中酸、碱性氧化物在体相和表面之间的迁移,使在800 ~oC焙烧3 h所得催化剂的表面在含有强碱性活性中心的同时表面弱酸性活性中心量最高。表面强碱和弱酸的协同作用使催化剂在优化条件下,PC收率和选择性分别可达81.5%和95.6%,而由于物相结晶度的降低,其活性随着反应次数的增加逐渐降低。4.采用两种方法向原料P中掺入原料K,制得混合矿催化剂,其中在以m(P)/m(K)=10掺杂混合后焙烧所得催化剂活性更高,且在800 ~oC焙烧4 h的条件下,H(B)10-800-4催化剂表面强碱性活性中心最多,其表面Ca、Mg元素含量较P-800-4更高,中强酸性活性中心最低,酸碱的协同作用使其在优化条件下,PC收率和选择性分别可达86.8%和98.0%。(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期刊2018-05-31)

赵黎业[5](2018)在《氧化镁/氧化铝催化二氧化碳合成碳酸丙烯酯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CO_2排放量的逐年增加已成为全球的一个热点话题,大量排放到空气中的CO_2引起了愈来愈重的“温室效应”。同时,CO_2作为地球上一种储量丰富和低廉的可再生碳一资源,将CO_2与环氧丙烷(PO)合成碳酸丙烯酯(PC)不仅能满足人类对化工原料的需求,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CO_2与PO反应体系中催化剂普遍存在活性较低、价格昂贵、难以与产物分离和回收利用等问题,本论文以储量丰富的氯化镁和硫酸铝资源为原料,选择在水解中释放大量的CO_2从而利于制备多孔隙催化剂的尿素作为沉淀剂,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了高活性的MgO和γ-Al_2O_3,并采用XRD、FT-IR和SEM等进行表征。采用MgCl_2和CO(NH_2)_2制备高活性MgO,研究了不同焙烧温度下的MgO的形貌以及催化CO_2与PO反应的效果,结果表明经800℃焙烧的多面体状MgO在反应中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效果;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温度、CO_2初始压力等工艺参数对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选用10 mL的PO,0.20 g的MgO在140℃、CO_2初始压力1.50 MPa下反应10 h,PC收率可达到95%,选择性在98%以上。另外,本论文考察了不同沉淀剂制备不同形貌MgO和商用MgO的催化效果,结果表明以尿素为沉淀剂合成的MgO具有较好催化性能,在催化剂循环利用中该多面体状MgO循环利用四次PC收率不低于88%。采用硫酸铝和尿素成功制备了实心圆球形γ-Al_2O_3,在催化CO_2环加成反应中考察了不同溶剂、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温度和CO_2初始压力等参数,得出最佳的反应条件为:以1 mL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10 mL的PO,0.20 g的γ-Al_2O_3在140℃、CO_2初始压力1.50 MPa下反应10 h就能得到收率较好的PC(93%),选择性为99%。另外,采用不同金属氧化物γ-Al_2O_3、CaO、ZnO、CeO和La_2O_3催化CO_2合成PC和催化剂催化中,γ-Al_2O_3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效果,该催化剂循环四次PC的收率高于80%。从实际工业生产角度来看,采用价格低廉的氯化镁、硫酸铝与尿素制备的高活性的MgO和γ-Al_2O_3具有一定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8-05-26)

雷汉民,文武强,肖艳华,杜治平[6](2018)在《利用磷尾矿催化合成碳酸丙烯酯》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固体废弃物磷尾矿为原料,通过高温焙烧法制备尿素醇解合成碳酸丙烯酯反应催化剂。采用TGA、XRD和BET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及性能研究。研究表明:经焙烧后磷尾矿转变为由Ca(OH)_2、MgO和Ca_(10)(PO_4)_6F_2构成的碱性催化剂,其表面的碱性活性中心使催化剂的活性较磷尾矿有大幅的提高。在催化剂的用量极低(0.034%,基于原料质量计算)、反应温度170℃、反应时间2 h、n(1,2-丙二醇)/n(尿素)=4的条件下,碳酸丙烯酯的收率和选择性分别达到81.8%和95.6%。催化剂经多次重复使用活性稍有降低后趋于稳定。(本文来源于《矿产保护与利用》期刊2018年02期)

黄辉加[7](2018)在《聚碳酸丙烯酯聚合物在高能量锂硫电池中的应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低成本、环境友好和超高的理论比容量,锂硫电池有望成为下一代高能量储备系统之一。然而,由中间产物多硫化锂LiPSs所诱发的穿梭效应造成活性材料的不可逆损失、容量快速衰减、库伦效率低和严重的自放电等问题,是阻碍锂硫电池实际应用的最大障碍之一。采用聚合物电解质取代液态电解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PPC作为环境友好的高分子材料在锂离子电池等能量存储或转换领域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还未曾被报道。另一方面,S/PAN复合物作为第二类硫基复合正极材料的典型代表,因具有制备简单、硫利用率高和库伦效率高等优点,被视为最具有发展前景的一类锂硫正极材料。本文首先对S/PAN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进行了工艺改进,得到了S/PAN-Y10+5;然后又通过液相溶液搅拌法得到了掺杂纳米SiO_2的PPC基复合聚合物电解质溶液,进而制得G-PPC-CPE和PPC-CPE,并探究了它们在(S/PAN)/Li中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压片和前期热熔融处理的S/PAN-Y10+5复合材料具备更好的电化学性能;相比于液态电解液组装的电池,(S/PAN)/G-PPC-CPE/Li的电化学性能得到了大幅度地提高,特别地(S/PAN)/G-PPC-CPE/Li在0.1 A·g~(-1)电流密度下,循环500圈后仍能放出高达597.3mAh·g~(-1)_(composite)(1422.1 mAh·g~(-1)_(sulfur))的容量,容量保持率高达85.0%;相比于PEO基的复合聚合物电解质PEO-CPE,PPC-CPE具有更高的离子电导率(7.36×10~(-4) S·cm~(-1),50°C)和Li~+离子迁移数(0.86,50°C),(S/PAN)/PPC-CPE/Li在电流密度为2.0 A·g~(-1)下循环100圈仍能放出554.2(1319.5)mAh·g~(-1)_(composite)(mAh·g~(-1)_(sulfur)),容量保持率为88.3%。综上可知,PPC基聚合物电解质与S/PAN复合材料具有极好的兼容性,从而有望实现更高性能的高能量锂硫电池。(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8-05-01)

于鑫[8](2018)在《缓释氟离子聚碳酸丙烯酯膜对早期釉质龋再矿化作用的体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实验对不同分子量的缓释膜中氟离子在不同时间段内释放量进行检测,总结氟离子的释放特点和规律,同时对早期龋模型进行体外再矿化实验,通过观察表面形态变化和显微硬度值的改变,分析不同分子量缓释膜的再矿化能力。方法:实验一:将3种不同分子量(5万,10万,16万)的缓释氟离子聚碳酸丙烯酯膜分为3组,制备浸渍液后,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量30分钟内、60分钟内、24小时内及168小时(7天)内的氟离子释放量,并累计氟离子的释放量。实验二:将离体牙制备成早期釉质龋模型并随机分成5组,3组实验组为不同分子量的缓释膜,空白对照组为人工唾液,阳性对照组为再矿化液。在脱矿前、脱矿后和再矿化后测量显微硬度值。应用统计学软件对所测量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的两两比较用LSD-t检验,并认为P<0.05有统计学差异。实验叁;用电子扫描电镜观察5组模型脱矿前、脱矿后和再矿化后表面形态变化。结果:实验一:分子量为5万、10万、16万的缓释膜在30分钟内的氟释放量分别为52.50μg/ml、82.60μg/ml、686.97μg/ml,分子量为16万的缓释膜氟离子释放量明显高于其它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60分钟内氟释放量分别为6.40μg/ml、17.58μg/ml、46.23μg/ml;24小时内氟释放量分别为63.01μg/ml、92.36μg/ml、154.57μg/ml;7天内缓释膜氟离子量分别为244.61μg/ml、326.27μg/ml、47.69μg/ml。60分钟内、24小时内,7天内氟释放速率减慢。7天时分子量为5万、10万、16万缓释膜累计释放氟离子分别为366.52μg/ml、518.81μg/ml、935.46μg/ml,缓释膜分子量越大氟释放总量越大。实验二:显微硬度的测量结果显示脱矿前SMH值在320~340范围内,无统计学差异(P>0.05);脱矿实验后,各组SMH值均较脱矿前减少,范围在230~250无统计学差异(P>0.05);再矿化实验后,各组的SMH值均较脱矿后有所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子量为5万、10万、16万的3组缓释膜对早期龋模型表面釉质SMH值的恢复百分比分别是50.29%、79.64%,84.83%。空白对照组唾液恢复百分比是26.58%,阳性对照组再矿化液恢复52.81%。5万分子量缓释膜再矿化后SMH值与再矿化液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叁: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脱矿前正常釉质表面光滑平整,脱矿后釉质表面呈弹坑状,再矿化后可见脱矿的釉质表面有矿物质的沉积,分子量大的缓释膜矿物质沉积量较多。结论:测量3种不同分子量缓释膜氟离子释放量,结果显示氟离子释放的规律是:分子量越大的缓释膜释放氟离子速率越快,释放总量也最大。3组缓释膜对早期龋模型表面釉质SMH值恢复百分比分别是50.29%、79.64%,84.83%;扫描电镜观察到釉质表面有矿物质的沉积,缓释膜分子量越大,矿物质沉积量越多,这与显微硬度值的结果相一致。综上所述:聚碳酸丙烯酯膜作为氟离子的载体具有可行性,它能释放氟离子,且具有再矿化效果。(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5-01)

王平平,王丽娜,何玉芬[9](2018)在《碳酸丙烯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二元混合溶液玻璃化转变的热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STA 449F3型同步热分析仪研究了碳酸丙烯酯(PC)和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及其组成的二元混合溶液的玻璃化转变过程,得到了PC/DMP二元混合溶液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随DMP质量分数的变化关系:随着DMP质量分数的增加,PC/DMP二元混合溶液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但是其Tg介于两纯组分Tg之间,通过对数据拟合,获得了混合溶液的Tg随DMP质量分数的增加基本呈现线性变化的规律.(本文来源于《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张波,张立新[10](2018)在《碳酸丙烯酯含量对中间相炭微球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碳酸丙烯酯(PC)溶剂具有极低的熔点和较高的介电常数,因此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溶剂,可以有效提高锂离子电池的低温性能。但由于PC易与锂离子在石墨负极表面发生共嵌入而破坏石墨结构,从而导致电池性能急剧变差。以结构稳定的中间相炭微球为负极,利用循环伏安、充放电循环测试和交流阻抗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PC溶剂含量电解液对中间相炭微球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相炭微球结构稳定,当PC含量增加到40%时仍未发生共嵌入现象。同时,随着PC含量的增加,中间相炭微球的循环性能逐步衰减。而PC含量为10%时,中间相炭微球具有最佳的循环性能,其与在不含PC溶剂的电解液中的循环性能相比,没有明显变化,循环100次后的放电比容量为207.1 m A·h/g,容量保持率为57.5%。(本文来源于《炭素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碳酸丙烯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论文中简要介绍了二维红外光谱的发展历史、实验原理、实验设置及其在实验中的应用。我们将二维红外光谱技术应用到锂离子电解质溶液当中,使用偏振选择的超快振动光谱实时监测了六氟磷酸锂(Lithium Hexafluorophosphate,化学式LiPF_6)-碳酸丙烯酯(Propylene Carbonate,简称PC)溶液中的配位动力学。通过实验结合理论的研究方法,发现在常温条件下的锂离子结合溶剂分子PC的配位数随着浓度升高由4减小到2,通过理论模拟我们推测了溶液中阴、阳离子与溶剂分子的溶剂化结构。结合一维红外和二维红外的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可知,常温下1 mol/kg浓度的LiPF_6/PC溶液中,有70±10%的LiPF_6解离成为Li~+,该Li~+和PF_6~-与2个溶剂PC分子结合形成非接触离子对的形式。我们通过对不同浓度锂离子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测量,发现锂离子电解质溶液在浓度较低时(<0.5mol/kg)电导率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快速升高;当电导率达到最高值后将随着浓度升高而降低,溶剂化结构的改变解释了电导率随浓度变化的规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碳酸丙烯酯论文参考文献

[1].向春鹏,李宇昊,杜治平.碳酸丙烯酯的La修饰羟基磷灰石催化尿素醇解法合成[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9

[2].姜淏天.超快振动光谱法测量碳酸丙烯酯电解质中Li~+的溶剂化结构[D].辽宁大学.2019

[3].吴凯.低共熔剂在碳酸丙烯酯合成中的应用[D].烟台大学.2018

[4].雷汉民.改性磷尾矿催化尿素醇解合成碳酸丙烯酯[D].武汉工程大学.2018

[5].赵黎业.氧化镁/氧化铝催化二氧化碳合成碳酸丙烯酯的应用研究[D].新疆大学.2018

[6].雷汉民,文武强,肖艳华,杜治平.利用磷尾矿催化合成碳酸丙烯酯[J].矿产保护与利用.2018

[7].黄辉加.聚碳酸丙烯酯聚合物在高能量锂硫电池中的应用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8

[8].于鑫.缓释氟离子聚碳酸丙烯酯膜对早期釉质龋再矿化作用的体外研究[D].吉林大学.2018

[9].王平平,王丽娜,何玉芬.碳酸丙烯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二元混合溶液玻璃化转变的热分析研究[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10].张波,张立新.碳酸丙烯酯含量对中间相炭微球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炭素技术.2018

论文知识图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结构示意图方形锂离子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不同对电极对多硫电解质的Tafel曲线催化剂量对碳酸丙烯酯收率的影响反应温度对碳酸丙烯酯收率的影响反应时间对碳酸丙烯酯收率的影响

标签:;  ;  ;  ;  ;  ;  ;  

碳酸丙烯酯论文_向春鹏,李宇昊,杜治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