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醇硅醚论文_张雪侠

导读:本文包含了烯醇硅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乙酸,烯烃,催化剂,氟化,路易斯,自由基,官能团。

烯醇硅醚论文文献综述

张雪侠[1](2019)在《铜催化的AIBN与烯醇硅醚的氧化偶联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渡金属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是有机合成化学领域中最重要的反应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的紧密关注。这类反应常用于C-C键、C-N键、C-O键、C-S键等的构建。交叉偶联反应高效地构筑各种化学键对于有机合成、药物合成、高分子材料等领域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众多的交叉偶联反应中,自由基参与的交叉偶联反应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作为发展较晚的领域,过渡金属催化交叉偶联反应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比如,底物的适用性受限、非金属催化体系的原子转化数(TON)不高以及会使用一些贵金属催化剂等。因此找到一种反应条件更温和、更绿色的方法,通过交叉偶联的策略来构建新的化学键将是合成化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本论文第一章综述了交叉偶联反应的发展史。另外,从自由基的加成、自由基的环化和自由基与自由基的偶联这叁个方面的相关背景知识介绍了各种自由基参与的交叉偶联反应。本论文的第二章着重介绍了一种新型铜催化的自由基氧化偶联反应来合成各种γ-羰基腈类化合物。在该反应体系中,铜催化剂一方面不仅通过配位激活自由基,而且还充当了一个桥梁的作用,使自由基和亲核试剂靠近,促进电子转移。另外,惰性低毒的AIBN不再作为自由基引发剂,而是作为反应试剂直接参与到反应中。以简单易合成的烯醇硅醚作为亲核试剂,Ag2CO3作为氧化剂,廉价易得的铜作为过渡金属催化剂,在100℃下恒温反应12小时,以较高的收率和官能团兼容性得到得到了一系列γ-几基腈类衍生物。(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1)

胡路[2](2018)在《路易斯酸催化,烯醇硅醚引发的对乙烯基极性单体的基团转移聚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团转移聚合(GTP)作为一种有效的活性可控聚合,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研究者们不断探讨着更好的催化剂和引发剂体系,以得到具有更高活性和控制性的催化体系。近年来基于路易斯酸碱的催化剂体系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因为其独特的高活性和接近100%的引发效率。乙烯基极性单体是一种有着广泛的市场应用和科研需求的聚合物单体,因为其高透明度,好的物理强度和抗腐蚀性,但是合成得到具有良好控制的聚合物(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接近,分子量分布接近1.0)一直是一个挑战。本文就以下两个方面探讨路易斯酸催化的对乙烯基极性单体的基团转移聚合。在第一部分,我们研究了烯醇硅醚(SKA)/Al(C_6F_5)_3体系室温下对乙烯基极性单体的基团转移聚合,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可再生的环状单体α-亚甲基-γ-丁内酯(MBL)与γ-甲基-α-亚甲基-γ-丁内酯(MMBL),并对聚合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SKA/Al(C_6F_5)_3体系对MMA的聚合是不可控的,但是大位阻的~(iBu)SKA/Al(C_6F_5)_3体系对MMBL的聚合是活性的并且得到具有预期的分子量(M_n高达179 kg·mol~(-1)),很窄的分子量分布(D低至1.02)和很高的引发效率的聚合物(I*≥97%)。MMBL聚合的活性特征通过以下五点进行证明:预期的分子量和低的分子量分布值;随着转化率升高聚合物分子量线性增长;随着单体/引发剂比例增加聚合物的分子量线性增长;链延伸实验;合成理想的共聚物,包括随机共聚,双嵌段共聚和叁嵌段共聚。通过分离并表征单个单体加入的中间体(证明是活性物种),聚合动力学以及对聚合物链末端进行表征,我们提出了如下的聚合机理:聚合反应是通过SKA的酯烯醇基团与Al(C_6F_5)_3活化的单体的乙烯基发生的分子间的迈克尔加成来引发的,与此同时SKA的Si-O键发生断裂,硅基团转移到Al(C_6F_5)_3活化的单体的羰基而Al(C_6F_5)_3转移到SKA的氧原子上,Al(C_6F_5)_3释放出来活化新的单体并在接下来的链传递循环中重复分子间的迈克尔加成。在第二部分,我们主要是研究了SKA/B(C_6F_5)_3路易斯酸碱对在室温下催化的乙烯基极性单体的基团转移聚合,包括MMA及其可再生的环状类似物MMBL和MBL。SKA与B(C_6F_5)_3的原位核磁反应表明生成了受阻路易斯酸碱对(FLP)。尽管这个FLP体系对MMA的聚合活性不高,但是实现了对MMBL和MBL的高效活性基团转移聚合。对重要中间体化合物的表征,聚合的动力学和聚合物的结构表征使我们对聚合机理有了更深的认识:聚合反应的引发是SKA的酯烯醇基团与B(C_6F_5)_3活化的单体的乙烯基发生分子间的迈克尔加成,同时SKA的Si-O键发生断裂,硅基团转移到B(C_6F_5)_3活化的单体的羰基而生成单个单体加入的中间体或者链传递活性化合物,催化剂B(C_6F_5)_3从聚合物链释放出来活化新的单体并在下一个催化循环中重复分子间的迈克尔加成。核磁实验数据和基质辅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聚合物的端基的测试表明中性的SKA类似物是聚合的活性物种并在整个聚合过程中一致保持着。此外,通过这个聚合体系,得到了具有接近理论分子量和很窄的分子量分布的精确共聚物,包括随机共聚物PMMBL-r-PMBL,双嵌段共聚物PMMBL-b-PMBL和叁嵌段共聚物PMMBL-b-PMBL-b-PMMBL。综上所述,我们通过使用不同的路易斯酸作催化剂对乙烯基极性单体进行基团转移聚合,其中SKA/E(C_6F_5)_3(E=Al,B)体系对MMBL和MBL的聚合被证明是活性可控的。我们通过中间体的表征,聚合动力学和聚合物链末端基团表征提出并验证了聚合机理,利用这样的活性聚合体系,MMBL与MBL的共聚物被成功地合成得到。(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廖富民[3](2018)在《氟代烯醇硅醚与重氮或酮的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研究工作拓展了氟代烯醇硅醚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一、发展了氟代烯醇硅醚与重氮化合物的交叉偶联新反应;二、拓展了氟代烯醇硅醚与酮的Mukaiyama-aldol反应的底物范围,具体包括如下工作:1)实现了Au(I)催化的氟代烯醇硅醚与重氮氧化吲哚或其他给体-受体重氮化合物的交叉偶联反应。发展了Ph_3PAuOTf或IPrAuSbF_6催化的,四取代单氟烯醇硅醚,二氟烯醇硅醚或叁取代单氟烯醇硅醚与重氮氧化吲哚或其他给体-受体重氮化合物的交叉偶联反应,为全碳四取代烯烃,氟代四取代烯烃或叁取代烯烃的高效高立体选择性合成提供了一种新方法。Au(I)催化剂在上述反应中展现出比其他酸催化剂更好的活性。对照实验表明该反应存在明显的氟取代效应:标准条件下的模型反应中,四取代单氟烯醇硅醚与苯基重氮醋酸甲酯的反应,反应速率快,产率高,产物的Z:E选择性大于20:1;相应的单氯或单溴烯醇硅醚的反应,几乎得不到产物。二氟烯醇硅醚与重氮氧化吲哚的反应比二氯烯醇硅醚的活性明显更高。根据实验和理论计算的结果,我们认为该反应可能涉及氟代烯醇硅醚对金卡宾的亲核加成,并伴随C-F键的断裂得到多取代烯烃。2)拓展了氟代烯醇硅醚与酮的Mukaiyama-aldol反应的底物范围。发展了甲醇作溶剂的无需外加催化剂的氟代烯醇硅醚与色胺酮的aldol反应,高效合成了一系列氟代烷基酮取代的色胺酮叔醇衍生物。该方法成功用于天然产物Phaitanthrin B二氟类似物的全合成。还进一步发展了Bi(OTf)_3或Sc(OTf)_3催化的二氟烯醇硅醚与简单酮的aldol反应,为α,α-二氟烷基酮取代叔醇的构建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和高普适性的合成方法。在该反应中,对于芳基以及炔基酮类底物,Bi(OTf)_3显示出更好的催化效果,而Sc(OTf)_3则能更好地催化烷基酮类底物的反应,特别是在α,β-不饱和酮类底物的反应中能够专一性得到aldol反应产物。此外,对二氟烯醇硅醚与苯乙酮的不对称催化反应也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5-10)

廖富民,周剑[4](2016)在《氟代烯醇硅醚与色胺酮的不对称Mukaiyama-aldol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氟代烯醇硅醚作为α-氟代酮的等当体是一类重要的氟代烷基化试剂,无论是单氟还是二氟烯醇硅醚都可以从简单的原料出发来制备。我们小组一直致力于利用氟代烯醇硅醚来发展新反应~([1])。最近我们发现,甲醇能够高效的促进氟代烯醇硅醚与色胺酮的Mukaiyama-aldol反应~([2]),能以高达99%的产率,6:1的dr值得到目标化合物叔醇。结合我们小组之前的工作基础,我们进一步设计开发新型手性磷酰胺-叔胺双功能催化剂,来实现氟代烯醇硅醚与色胺酮的不对称Mukaiyama-aldol反应,目前己经取得初步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九分会:有机化学》期刊2016-07-01)

王颖[5](2016)在《氮杂环卡宾催化烯醇硅醚的转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氮杂环卡宾(NHCs)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其在过去的数十年里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特别地是氮杂环卡宾对活化硅试剂有着很高的活性。丁烯酸内酯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作为很多天然产物的骨架。官能团化的烯烃类似物在有机合成中也是一种多功能的结构单元。本论文主要开展了NHCs催化烯醇硅醚的转化,包括以下叁个部分:1、氮杂环卡宾催化α-酮酯的vinylogous Mukaiyama aldol反应。在5%的氮杂环卡宾催化剂下α-酮酯或者α-叁氟甲基酮与2-叁甲基硅基呋喃发生反应,高效的合成了具有叔碳和季碳中心的γ取代的丁烯酸内酯。产物具有高的产率和较好的非对映选择性。接着我们提出了可能的亲硅活化机理和两种过渡态模型。该反应体系不含过渡金属,反应简单,为合成非对映选择性的丁烯酸内酯提供了新的方法。2、氮杂环卡宾催化烯酮与2-叁甲基硅基呋喃的vinylogous Mukaiyama Michael反应。反应高效且非对映选择性高,以44-99%的产率和3:1-32:1的非对映选择性的合成了γ取代的丁烯酸内酯。基于氮杂环卡宾活化硅试剂的研究,提出了反应机理,并通过核磁实验验证了机理。该反应条件温和,不需要过渡金属催化,产率和非对映选择性高,为合成丁烯酸内酯提供了新的思路。3、氮杂环卡宾催化醛与叁甲基硅基乙烯酮乙基叁甲基硅基乙缩醛的Peterson反应。以34-93%的产率和优异的立体选择性合成了官能团化的烯烃衍生物。极温和的反应条件、简单的反应方法和优秀的立体选择性为合成该类烯烃衍生物提供了有效的方法。综上,发展了一种基于有机小分子催化剂(氮杂环卡宾IPr)合成γ取代的丁烯酸内酯和官能团化的烯烃类似物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反应简单、条件温和、产率和化学选择性高、环境友好等特点。(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6-06-01)

陈小伟[6](2016)在《二乙酸碘苯促进芳基酮烯醇硅醚的氯化反应及手性碘试剂催化下酮的不对称α-取代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高价碘化合物被广泛地应用到现代有机合成当中,是用途广泛的氧化剂。常见的高价碘盐有:二芳基碘盐、烯基芳基碘盐以及炔基芳基碘盐等。它们的化学性质和相应的卤代烃类似,且具有更强的亲电性。有机高价碘化合物作为一类温和,无毒的氧化剂且具有较强反应活性的亲电试剂,近年来越来越得到广大有机化学家的关注,同时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本论文研究了二乙酸碘苯促进芳基酮烯醇硅醚的氯化反应,制备一系列α-氯代芳基酮,同时还探讨了手性高价碘试剂催化下酮的α-取代反应。本论文由以下叁部分组成:第一章二乙酸碘苯类高碘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本章对二乙酸碘苯类高碘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各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方面,非手性二乙酸碘苯类高碘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第二方面,手性二乙酸碘苯类高碘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第二章二乙酸碘苯促进芳基酮烯醇硅醚的氯化反应研究本章以叁甲基氯硅烷作为氯源,在二乙酸碘苯促进下,以芳基酮衍生的烯醇硅醚作为底物,合成了一系列α-氯代芳菡酮。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以中等至较好收率得到氯代芳基酮。若使用叁甲基溴硅烷作为溴源,该方法还能用来制备α-溴代芳基酮。第叁章手性碘试剂催化下酮的α-取代反应研究本章制备了一系列手性碘苯类化合物催化剂,初步探索了手性碘苯类化合物催化剂催化下的手性α-取代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陈小伟,种思颖,杜刚刚,黄丹凤,王克虎[7](2016)在《二乙酸碘苯促进芳基酮烯醇硅醚的氯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叁甲基氯硅烷作为氯源,在二乙酸碘苯促进下,以芳基酮衍生的烯醇硅醚作为底物,合成了一系列α-氯代芳基酮.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以中等至较好收率得到氯代芳基酮.若使用叁甲基溴硅烷作为溴源,该方法还能用来制备α-溴代芳基酮.(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6年05期)

李青巍,陈福利,杨先金[8](2015)在《合成取代的N—F双苯磺酰亚胺及其与烯醇硅醚的反应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N—F双苯磺酰胺作为一种常用的氟化试剂,会因为苯环上修饰不同的官能团而影响试剂本身的电子效应,这些改变会影响到试剂中N—F键的强弱,也就是试剂的氟化活性,进而对氟化反应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主要合成了不同取代基的N—F苯磺酰胺试剂,并且用这些试剂与几种烯醇硅醚进行氟化反应,以期望找到活性更高的氟化试剂.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众多的不同取代基的N—F苯磺酰胺试剂中,N-氟-4-硝基-4'-氟双苯磺酰胺与N-氟-4-叔丁基-4'-氟双苯磺酰胺的氟化效果优于N-氟双苯磺酰胺(NFSI).对这两种试剂进行了一系列的底物的拓展,并且与N-氟苯磺酰胺(NFSI)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某些底物论这两种试剂的氟化性能比未经修饰的N-氟苯磺酰胺(NFSI)要好.(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5年12期)

[9](2014)在《二氟烯醇硅醚参与的高效“在水上”无催化剂亲核加成反应:显着的氟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Angew.Chem.Int.Ed.2014,53,9512~9516尽管C—F…H—X相互作用已通过单晶结构分析和理论计算得以证实,但利用这一弱相互作用来改善有机反应活性的研究才刚起步.最近,华东师范大学周剑课题组设想利用部分氟代的亲核试剂与水分子之间的C—F…H—O相互作用,结合界面水分子对亲电试剂的氢键作用,来实现一些"在水上"的无催化剂反应,为选择性合成含氟化合物提供一些高效方法.基于这一设想,他们发展了"在水上"的无需催化剂的二氟烯醇硅醚1与醛、高活性的酮以(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4年10期)

[10](2014)在《手性受阻路易斯酸碱对催化的烯醇硅醚不对称氢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J.Am.Chem.Soc.2014,136,12261~12264受阻路易斯酸碱对(FLPs)化学的发展为非金属催化氢化提供了崭新的途径,一系列不饱和化合物的催化氢化反应相继实现,但相应的不催对称催化氢化仍处于起步阶段,反应的对映选择性低于90%,同时底物也仅限于亚胺和喹啉两类化合物.因此发展高对映选择性的不对称催化新体系是这个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重要挑战性难题之一.中国(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4年10期)

烯醇硅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团转移聚合(GTP)作为一种有效的活性可控聚合,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研究者们不断探讨着更好的催化剂和引发剂体系,以得到具有更高活性和控制性的催化体系。近年来基于路易斯酸碱的催化剂体系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因为其独特的高活性和接近100%的引发效率。乙烯基极性单体是一种有着广泛的市场应用和科研需求的聚合物单体,因为其高透明度,好的物理强度和抗腐蚀性,但是合成得到具有良好控制的聚合物(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接近,分子量分布接近1.0)一直是一个挑战。本文就以下两个方面探讨路易斯酸催化的对乙烯基极性单体的基团转移聚合。在第一部分,我们研究了烯醇硅醚(SKA)/Al(C_6F_5)_3体系室温下对乙烯基极性单体的基团转移聚合,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可再生的环状单体α-亚甲基-γ-丁内酯(MBL)与γ-甲基-α-亚甲基-γ-丁内酯(MMBL),并对聚合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SKA/Al(C_6F_5)_3体系对MMA的聚合是不可控的,但是大位阻的~(iBu)SKA/Al(C_6F_5)_3体系对MMBL的聚合是活性的并且得到具有预期的分子量(M_n高达179 kg·mol~(-1)),很窄的分子量分布(D低至1.02)和很高的引发效率的聚合物(I*≥97%)。MMBL聚合的活性特征通过以下五点进行证明:预期的分子量和低的分子量分布值;随着转化率升高聚合物分子量线性增长;随着单体/引发剂比例增加聚合物的分子量线性增长;链延伸实验;合成理想的共聚物,包括随机共聚,双嵌段共聚和叁嵌段共聚。通过分离并表征单个单体加入的中间体(证明是活性物种),聚合动力学以及对聚合物链末端进行表征,我们提出了如下的聚合机理:聚合反应是通过SKA的酯烯醇基团与Al(C_6F_5)_3活化的单体的乙烯基发生的分子间的迈克尔加成来引发的,与此同时SKA的Si-O键发生断裂,硅基团转移到Al(C_6F_5)_3活化的单体的羰基而Al(C_6F_5)_3转移到SKA的氧原子上,Al(C_6F_5)_3释放出来活化新的单体并在接下来的链传递循环中重复分子间的迈克尔加成。在第二部分,我们主要是研究了SKA/B(C_6F_5)_3路易斯酸碱对在室温下催化的乙烯基极性单体的基团转移聚合,包括MMA及其可再生的环状类似物MMBL和MBL。SKA与B(C_6F_5)_3的原位核磁反应表明生成了受阻路易斯酸碱对(FLP)。尽管这个FLP体系对MMA的聚合活性不高,但是实现了对MMBL和MBL的高效活性基团转移聚合。对重要中间体化合物的表征,聚合的动力学和聚合物的结构表征使我们对聚合机理有了更深的认识:聚合反应的引发是SKA的酯烯醇基团与B(C_6F_5)_3活化的单体的乙烯基发生分子间的迈克尔加成,同时SKA的Si-O键发生断裂,硅基团转移到B(C_6F_5)_3活化的单体的羰基而生成单个单体加入的中间体或者链传递活性化合物,催化剂B(C_6F_5)_3从聚合物链释放出来活化新的单体并在下一个催化循环中重复分子间的迈克尔加成。核磁实验数据和基质辅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聚合物的端基的测试表明中性的SKA类似物是聚合的活性物种并在整个聚合过程中一致保持着。此外,通过这个聚合体系,得到了具有接近理论分子量和很窄的分子量分布的精确共聚物,包括随机共聚物PMMBL-r-PMBL,双嵌段共聚物PMMBL-b-PMBL和叁嵌段共聚物PMMBL-b-PMBL-b-PMMBL。综上所述,我们通过使用不同的路易斯酸作催化剂对乙烯基极性单体进行基团转移聚合,其中SKA/E(C_6F_5)_3(E=Al,B)体系对MMBL和MBL的聚合被证明是活性可控的。我们通过中间体的表征,聚合动力学和聚合物链末端基团表征提出并验证了聚合机理,利用这样的活性聚合体系,MMBL与MBL的共聚物被成功地合成得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烯醇硅醚论文参考文献

[1].张雪侠.铜催化的AIBN与烯醇硅醚的氧化偶联反应[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2].胡路.路易斯酸催化,烯醇硅醚引发的对乙烯基极性单体的基团转移聚合[D].吉林大学.2018

[3].廖富民.氟代烯醇硅醚与重氮或酮的反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4].廖富民,周剑.氟代烯醇硅醚与色胺酮的不对称Mukaiyama-aldol反应[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九分会:有机化学.2016

[5].王颖.氮杂环卡宾催化烯醇硅醚的转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6

[6].陈小伟.二乙酸碘苯促进芳基酮烯醇硅醚的氯化反应及手性碘试剂催化下酮的不对称α-取代反应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

[7].陈小伟,种思颖,杜刚刚,黄丹凤,王克虎.二乙酸碘苯促进芳基酮烯醇硅醚的氯化反应[J].有机化学.2016

[8].李青巍,陈福利,杨先金.合成取代的N—F双苯磺酰亚胺及其与烯醇硅醚的反应比较[J].有机化学.2015

[9]..二氟烯醇硅醚参与的高效“在水上”无催化剂亲核加成反应:显着的氟效应[J].有机化学.2014

[10]..手性受阻路易斯酸碱对催化的烯醇硅醚不对称氢化反应[J].有机化学.2014

论文知识图

1 化合物 7a 的分子结构式20 由炔丙醇酯和烯醇硅醚出发合...手性硫脲催化的异喹啉与烯醇硅醚可见光催化的N-苯基四氢异喹啉与#~制备烯醇硅醚产物Figure2-6Pre...无催化剂的“在水上”二氟烯醇硅醚

标签:;  ;  ;  ;  ;  ;  ;  

烯醇硅醚论文_张雪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