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在市场经济建设持续深化、经营体制不断转变的过程中,设备在工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水电施工企业不仅需要一支专业建造精品工程的水利水电队伍,还需要一支机械化施工专业管理队伍。机械化施工管理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进度、质量和效益。水电施工企业对机械设备的重用轻管,导致整体水平下降,设备技术状况恶化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技术创新,制约了设备效能的发挥,影响了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所以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在设备的投资和管理上转变观念,逐步建立适应新形势下的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关键词:设备管理;问题;对策
1企业设备管理现状
1.1只管不理、只填不管
一般大中型企业都有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和健全的职能部室,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对设备维护管理重视程度不足,这是因为设备管理既是花“冤枉钱”、又是“得罪人”的苦差事,因为设备保养就是好的时候要花钱保养――领导不愿意,设备保养填报表监督要罚款――车间不愿意。所以设备管理就出现了管和理的脱节,报表统计只有填没有管。其次企业对设备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设备管理人员出现调动频繁,技术力量薄弱,思想上主要也是以应付为主,有些企业设备管理就是“一保、二保扫卫生、三保以后进医院(大修)”。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维护档案的建立不完善,长期导致设备技术状况不断地恶化,最后直接造成设备提前大修或报废。
1.2设备润滑管理形同虚设
设备周期保养最重要的是润滑,因为润滑是机械传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他的品质直接对设备长期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好比奔驰轿车必须按期或按公里数到4S店保养,才能保持长期的机械性能和澎湃的动力。但是一般企业大都是以为设备内有油就能润滑,如果按周期检验换油费钱。其实润滑油长期使用后由于氧化、磨损、分解、湿度等原因会出现油的酸度升高、灰尘及金属粉末长期日积月累,就会出现“小病不治成大病”现象的发生。长期以往却发现设备噪声不断增大、精度严重下降的后果。其实经权威部门调研和分析,润滑油费用仅占整个机床成本的0.5%-1.5%,但却能造成设备40%的故障的发生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设备使用、维护、修理方面
设备正确使用方面。“定人定机,凭证操作”做的不好,有乱用设备现象;不能严格按规程操作设备;有的单位设备使用运行状况无记录,不能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设备润滑状况恶劣;长期闲置的设备得不到合理处置。
设备维护、修理方面。维修保养工作是设备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水电施工作业中设备的使用条件十分恶劣,工作强度大,对设备的保养要求就相应较高。但保养又受生产任务的限制,常常不能按时保养,导致正常磨损加剧致使设备设备寿命减短;有的设备使用单位领导为了完成工厂经营考核指标,提高经济效益,对设备维护修理重视不够,经常强调生产任务忙,无法停车进行保养工作,把设备保养时间挤掉,在工作中对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督促检查不力。在维修过程中,为了减轻自己的维修工作,维修人员常常以换代修,造成维修成本增加,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还把减少设备维修费用当成降低成本的手段,对设备维修费用尽量不投入或少投入。故施工企业设备的一级保养基本上是不认真,不彻底的,二、三级保养基本上没有进行。工厂设备三级保养计划和验收资料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这种重生产、轻维护,追求短期效益的现象给企业设备技术状况造成不利影响,势必导致设备耗损加速、精度下降、寿命缩短,甚至引起一系列设备故障,增加额外修理费用,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给工厂造成经济损失。事实上,有许多的设备故障就是由于平时设备的保养工作做不好而引起的。
近年来,由于设备的技术进步速度和更新换代步伐的加快,企业内技术含量高的新型设备越来越多,对设备维修人员技术水平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企业维修人员数量却不断在减少,而且现有人员几乎都没有受到过专业培训,业务素质普遍较低,有的单位视维修人员为二线辅助人员,给的待遇偏低,还经常被抽走去干别的活,进一步减弱了的设备维修力量。
2.2设备资产管理方面
随着企业转换经营体制,企业内部机构的调整、股份制改组、中外合资、资产拍卖、企业兼并、投资参股等活动不断发生,设备的变动也比以往频繁,而在这些活动中,设备的分配、调动、借用、转让、及报废、闲置设备的处理(售出)等方面的手续传递至设备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使用部门等相关单位很不及时,甚至不传递。这种部门之间横向、纵向沟通信息渠道的不通畅,很容易造成买进的设备入不了帐,调出、卖出的设备销不了帐,设备帐、物不符,帐目混乱,影响设备的汇总、统计、分析,也很容易造成企业资产的流失。
2.3设备信息反馈和设备管理监督检查方面
工作人员到基层单位履行设备管理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职责时感到软弱无力。有的单位对设备管理工作敷衍了事,不重视设备信息反馈,报表不及时、不准确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设备利用率、完好率等数据统计结果不准,影响设备能力分析;有的单位怕处分、罚款,对设备事故隐瞒不报,影响设备事故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等等。尽管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修理及现场检查评比等这些具体工作都是要在设备使用单位进行的,尽管设备管理程序文件也有相应要求,但其单位领导可以不看重这些,因为他只需考虑如何完成工厂给他下达的那几个考核指标就行了。
3主要原因分析
3.1企业体制方面
企业设备管理的深层次改革寓于企业深化改革之中。企业设备管理的深层次改革问题可以单独作为问题提出,但是却不能单独解决。这是因为企业设备管理始终处于第二层次。企业设备管理的深层次改革只能在企业实现深层次改革的基础上才能够顺利完成。设备管理缺乏健全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影响了员工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造成设备管理人员和维修技术人员普遍流失。
3.2组织机构方面
企业组织机构刚性,效率低,易发生冲突。这种机构形式反映迟钝,容易造成矛盾与抵触,效率低下,而设备管理职能的实施必须同时受到生产、工艺、质量、财务和安全部门的影响与制约,易与其他部门发生矛盾和冲突,职责不明确,工作难到位。
3.3设备资产作用和地位方面
对设备资产作用的认识不足。传统的设备管理偏重设备的功能性,即侧重于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易使企业设备整体技术水平低、设备利用率低、重复建设率高;忽视设备资产的经营性,即通过对设备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管理、营运,产生出较大经济效益的属性。
对设备管理缺乏正确定位。长期以来,设备管理组织在企业的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一般情况下,设备正常运转,大家相安无事,一旦设备出了故障,影响了生产,则责备和抱怨设备人员,设备管理始终处于被动局面。由于企业不重视设备管理的战略思考和策划设计,设备管理的改革缺乏系统性、完整性,设备管理的改革仅仅就是简单的设备管理机构及人员的归并,相应的企业经营方式、管理方式、考评体系并未改变,其实质是更进一步降低了设备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结语:
设备管理需要各方面管理人员参与和积极配合,是企业生存和健康发展的基础。只有不断的追求和探索设备管理模式创新,才能达到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保证企业安全与可靠生产的目的。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机制,使之适应当下水电施工的需要,提高设备功效,延长使用寿命,并让企业通过实施降低设备维护费用,开展以节能降耗和实行设备管理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等措施。这样不但创造出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财富,也大幅度提升了企业竞争的实力。
参考文献:
[1]叶成英.建筑施工企业设备管理现状及有效安全管理探讨.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7)
[2]刘定.试论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加强设备管理.时代经贸.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