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轨道交通车辆限界检测系统的轮廓线测量装置论文和设计-朱晓东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廓线测量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轨道交通车辆限界检测系统的轮廓线测量装置,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立柱、设置在立柱顶端的延伸架、若干个设置在立柱一侧的测量机构,所述延伸架一侧也安装测量机构,两个相邻的所述测量机构的垂直安装距离设置为400mm~800mm,所述测量机构的工作面与车体外轮廓面的设置距离为800~1000mm。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性广、有效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简化结构的基于轨道交通车辆限界检测系统的轮廓线测量装置。

主设计要求

1.基于轨道交通车辆限界检测系统的轮廓线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立柱、设置在立柱顶端的延伸架、若干个设置在立柱一侧的测量机构,所述延伸架一侧也安装测量机构,两个相邻的所述测量机构的垂直安装距离设置为400mm~800mm,所述测量机构的工作面与车体外轮廓面的设置距离为800~1000mm。

设计方案

1.基于轨道交通车辆限界检测系统的轮廓线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立柱、设置在立柱顶端的延伸架、若干个设置在立柱一侧的测量机构,所述延伸架一侧也安装测量机构,两个相邻的所述测量机构的垂直安装距离设置为400mm~800mm,所述测量机构的工作面与车体外轮廓面的设置距离为800~100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轨道交通车辆限界检测系统的轮廓线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机构包括有安装平台、设置在安装平台一侧的相机组件、设置在安装平台另一侧的激光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轨道交通车辆限界检测系统的轮廓线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组件设置为CCD面阵相机,所述激光组件设置为线结构光激光发射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轨道交通车辆限界检测系统的轮廓线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组件固定在所述激光组件的水平角度60°~80°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轨道交通车辆限界检测系统的轮廓线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组件固定在所述激光组件的水平角度75°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轨道交通车辆限界检测系统的轮廓线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机构的工作面与车体外轮廓面的设置距离为9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轨道交通车辆限界检测系统的轮廓线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在立柱一侧的所述测量机构通过至少两个U型抱箍固定,安装在延伸架一侧的所述测量机构通过螺栓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轨道交通车辆限界检测系统的轮廓线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的所述测量机构的垂直安装距离设置为60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轨道交通车辆限界检测系统的轮廓线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可设置为圆柱形立柱或多边形立柱中的一种。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廓线测量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轨道交通车辆限界检测系统的轮廓线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车辆限界是一个和线路中心线垂直的极限横断面轮廓,当车辆在轨道线上停留时,车辆最外轮廓各点所形成的净空称为机车车辆的静态限界。在国家所制定的安全限界标准中,静态限界是保证机车安全运行的基本条件,是所有机车车辆在线路运行时其外轮廓的偏摆倾斜等变化量计算的基础。因此,机车车辆的轮廓线检测与动态偏移的核算均需要正确地测定静态限界尺寸。

现有的轨道交通车辆限界设备存在适用性差、结构复杂、测量效率低下、测量精度低、费时费力等缺陷,不满足现今当前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性广、有效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简化结构的基于轨道交通车辆限界检测系统的轮廓线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轨道交通车辆限界检测系统的轮廓线测量装置,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立柱、设置在立柱顶端的延伸架、若干个设置在立柱一侧的测量机构,所述延伸架一侧也安装测量机构,两个相邻的所述测量机构的垂直安装距离设置为400mm~800mm,所述测量机构的工作面与车体外轮廓面的设置距离为800~1000mm。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测量机构包括有安装平台、设置在安装平台一侧的相机组件、设置在安装平台另一侧的激光组件。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相机组件设置为CCD面阵相机,所述激光组件设置为线结构光激光发射器。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相机组件固定在所述激光组件的水平角度60°~80°方向。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相机组件固定在所述激光组件的水平角度75°方向。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测量机构的工作面与车体外轮廓面的设置距离为900mm。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安装在立柱一侧的所述测量机构通过至少两个U型抱箍固定,安装在延伸架一侧的所述测量机构通过螺栓固定。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两个相邻的所述测量机构的垂直安装距离设置为600mm。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立柱可设置为圆柱形立柱或多边形立柱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立柱、设置在立柱顶端的延伸架、若干个设置在立柱一侧的测量机构,整体结构简单,通过面状激光投射到车体表面,在车体表面形成一条轮廓线,再用CCD相机拍摄光条图像,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提取激光轮廓线的信息,有效提高自动化程度,进而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有效节省人力物力,延伸架一侧也安装测量机构,延伸架则有效保证测量机构对车体外轮廓面的扫描成像工作,进一步提高测量效率,两个相邻的测量机构的垂直安装距离设置为400mm~800mm,测量机构的工作面与车体外轮廓面的设置距离为900mm,在此设置距离,有效对车体外轮廓面进行扫描并成像,进一步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同时可用于多种车型,减少重复投入,适用性广,节省成本。

2、测量机构包括有安装平台、设置在安装平台一侧的相机组件、设置在安装平台另一侧的激光组件,工作时,激光组件投射的光束通过内部的柱面镜在空间中行成一道光平面,光条由于轨道表面深度的变化,在相机组件拍摄到的图像中便呈在不同的位置,通过预先进行的摄像机标定和标定光平面标定方法,通过坐标计算,便能够得到光条投射处的表面三维信息,进一步提高了自动化程度,有效节省人力资源,提高测量效率。

3、相机组件设置为CCD面阵相机,其优点为可以获取二维图像信息,测量图像直观,减少人工误判的情况,从而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激光组件设置为线结构光激光发射器,线结构光激光发射器投射的光束通过内部的柱面镜在空间中行成一道光平面,光条由于轨道表面深度的变化,在面阵相机拍摄到的图像中便呈在不同的位置,通过预先进行的摄像机标定和标定光平面标定方法,通过坐标计算,便能够得到光条投射处的表面三维信息,有效对车体外轮廓面进行扫描并成像,进一步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

4、相机组件固定在所述激光组件的水平角度60°~80°方向,在此角度范围内,可有效将相机组件和激光组件安装,保证二者正常工作,进一步提高测量效率。

5、相机组件固定在激光组件的水平角度75°方向,在此角度下,可有效将相机组件和激光组件安装,保证二者正常工作,进一步提高测量效率。

6、测量机构的工作面与车体外轮廓面的设置距离为900mm,在此设置距离下,有效对车体外轮廓面进行扫描并成像,进一步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同时可用于多种车型,减少重复投入,适用性广,节省成本。

7、安装在立柱一侧的测量机构通过至少两个U型抱箍固定,安装在延伸架一侧的测量机构通过螺栓固定,经过稳定安装,有效保证测量机构正常工作,进而提高测量效率,保证测量精度。

8、两个相邻的所述测量机构的垂直安装距离设置为600mm,在此安装距离,可有效保证多个测量机构对车体外轮廓线进行扫描成像,有效节省人力,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

9、立柱可设置为圆柱形立柱或多边形立柱中的一种,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有效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测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2所示,基于轨道交通车辆限界检测系统的轮廓线测量装置,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立柱110、设置在立柱110顶端的延伸架120、若干个设置在立柱110一侧的测量机构130,所述延伸架120一侧也安装测量机构130,两个相邻的所述测量机构130的垂直安装距离设置为400mm~800mm,所述测量机构130的工作面与车体外轮廓面的设置距离为800~1000mm。

测量机构130包括有安装平台131、设置在安装平台131一侧的相机组件132、设置在安装平台131另一侧的激光组件133,工作时,激光组件133投射的光束通过内部的柱面镜在空间中行成一道光平面,光条由于轨道表面深度的变化,在相机组件132拍摄到的图像中便呈在不同的位置,通过预先进行的摄像机标定和标定光平面标定方法,通过坐标计算,便能够得到光条投射处的表面三维信息,进一步提高了自动化程度,有效节省人力资源,提高测量效率。

相机组件132设置为CCD面阵相机,其优点为可以获取二维图像信息,测量图像直观,减少人工误判的情况,从而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激光组件133设置为线结构光激光发射器,线结构光激光发射器投射的光束通过内部的柱面镜在空间中行成一道光平面,光条由于轨道表面深度的变化,在面阵相机拍摄到的图像中便呈在不同的位置,通过预先进行的摄像机标定和标定光平面标定方法,通过坐标计算,便能够得到光条投射处的表面三维信息,有效对车体外轮廓面进行扫描并成像,进一步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

相机组件132固定在所述激光组件133的水平角度60°~80°方向,在此角度范围内,可有效将相机组件132和激光组件133安装,保证二者正常工作,进一步提高测量效率。

相机组件132固定在激光组件133的水平角度75°方向,在此角度下,可有效将相机组件132和激光组件133安装,保证二者正常工作,进一步提高测量效率。

测量机构130的工作面与车体外轮廓面的设置距离为900mm,在此设置距离下,有效对车体外轮廓面进行扫描并成像,进一步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同时可用于多种车型,减少重复投入,适用性广,节省成本。

安装在立柱110一侧的测量机构130通过至少两个U型抱箍固定,安装在延伸架120一侧的测量机构130通过螺栓固定,经过稳定安装,有效保证测量机构130正常工作,进而提高测量效率,保证测量精度。

两个相邻的所述测量机构130的垂直安装距离设置为600mm,在此安装距离,可有效保证多个测量机构130对车体外轮廓线进行扫描成像,有效节省人力,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

立柱110可设置为圆柱形立柱110或多边形立柱110中的一种,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有效节省成本。

本实用新型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立柱110、设置在立柱110顶端的延伸架120、若干个设置在立柱110一侧的测量机构130,整体结构简单,通过面状激光投射到车体表面,在车体表面形成一条轮廓线,再用CCD相机拍摄光条图像,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提取激光轮廓线的信息,有效提高自动化程度,进而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有效节省人力物力,延伸架120一侧也安装有一个测量机构130,延伸架120则有效保证测量机构130对车体外轮廓面的扫描成像工作,进一步提高测量效率,两个相邻的测量机构130的垂直安装距离设置为400mm~800mm,测量机构130的工作面与车体外轮廓面的设置距离为900mm,在此设置距离,有效对车体外轮廓面进行扫描并成像,进一步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同时可用于多种车型,减少重复投入,适用性广,节省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设计图

基于轨道交通车辆限界检测系统的轮廓线测量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1311.6

申请日:2019-01-0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904773U

授权时间:20200107

主分类号:B61K9/08

专利分类号:B61K9/08

范畴分类:申请人:东莞市诺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东莞市诺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万江区万江社区万红村十号楼3楼

发明人:朱晓东;刘雨周;董辉;谢奕;施建军;张敏;杨朗;沈兆国

第一发明人:朱晓东

当前权利人:东莞市诺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邓燕

代理机构:44412

代理机构编号:东莞恒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12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基于轨道交通车辆限界检测系统的轮廓线测量装置论文和设计-朱晓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