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空想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江泽民,科学社会主义,“左”倾空想论,社会发展阶段
空想论论文文献综述
李卫红[1](2002)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质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空想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我们“不可能也不必要去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以往的经验教训已充分说明 ,这样做很容易陷入不切实际的空想。”这段话真正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实质 ,是对我党历史上长期不承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左”倾空想论的深刻批判 ,是既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又反对“左”倾空想的科学论断 ,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所得出的必然结论(本文来源于《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2年03期)
胡水[2](2001)在《从人民公社化运动看“超阶段空想”论的历史教训》一文中研究指出江泽民“七一”讲话的第四部分,阐述了一个重要观点,即共产党人必须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这是总结“以往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科学结论。那么,这个“以往的历史经验教训”是什么?应该说,首先是指(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期刊2001-10-29)
李瑗[3](2001)在《中国共产党人对“空想论”的批判与社会主义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建国前夕对农业社会主义的批判 ,使党获得了对社会主义若干基本点的初步认识 ;“大跃进”时期对人民公社问题上超越阶段的“空想论”的批判 ,在实践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党的十叁大以来对社会主义发展问题上“空想论”的批判 ,使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叁次批判的核心 ,就是要正确认识中国国情 ,坚持以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基点。(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研究》期刊2001年03期)
张希仁[4](2001)在《“空想论”对建国前后30年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恩格斯在分析“空想论”产生的根源时指出:“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叁卷,第724页)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本文来源于《理论导刊》期刊2001年01期)
李瑗[5](1999)在《党对社会主义“空想论”的叁次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50多年来,党对社会主义“空想论”的观点曾经有过叁次明确的批判,这就是建国前后对农业社会主义的批判,“大跃进”时期对人民公社问题上超阶段“空想论”的批判以及十叁大以来对社会主义发展问题上“空想论’的批判。叁次批判,留给人们多方面的思索,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正确认识我们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反对平均主义等,都是我们应汲取的经验教训。(本文来源于《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期刊1999年06期)
铁环[6](1998)在《试论英雄史诗《江格尔》中的社会空想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英雄史诗《江格尔》反映了古代蒙古地区奴隶制社会初期,广大民众深受奴隶主贵族的残酷压迫、剥削和外来蟒古斯的侵犯、抢劫,整个社会动荡不安,贫困、疾病、暴力和死亡笼罩着阿日本巴地区。人们憎恶奴隶制社会,怀念原始共产主义,从而产生了社会空想论。文中论述了《江格尔》对理想社会的空洞设想,分析了产生社会空想论的社会背景、思想来源以及唯心主义的思想基础(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1998年03期)
励志扬[7](1992)在《对社会主义“空想论”的剖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社会主义进入低潮时期,那种认为社会主义理论只是一种空想而非科学的观点一度成为时髦。本文从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角度对这种观点作一剖析。 1 “空想论”中有一个论点,科学社会主义还没有真正成为科学,社会主义还没有完成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就是说世界各国共产党人都是以非科学的东西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的。由此可见,他们所制定的战略策略的正确性是大大可以怀疑的了。那么,社会主义究竟是否已经完成了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本文来源于《社会主义研究》期刊1992年03期)
陈秀山[8](1991)在《评“按劳分配空想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理论界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也出现了某些偏颇,其中尤为突出的一种“新观点”认为,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是空想,按劳分配与商品经济相对立,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征,并主张应该以按劳动力价值或价格分配取代按劳动量分配。王建国同志的两篇文章就集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以下简称王文),对此我想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与王建国同志商榷。(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1991年03期)
汪佩伟[9](1990)在《二十年代初中国社会制度改造说中的一个空想论——对江亢虎“新民主主义”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世纪20年代初期,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十分活跃的时期之一。西方各种思潮大量传入中国,中国知识界又一次警醒。各种政派及其社会改革方案纷纷出台。中国向何处去?成为人们热衷一时的话题。在这百家争鸣的局面中,出现了江亢虎的“新民主主义”。这是一种什么主张?它和当时其他政治思想,例如蔡元培、胡适的“好政府”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政治主张等,有什么异同?这些问题长期以来无人问津,从而在近现代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留下了一块空白。本文对此拟作一番比较研究,以就教于学界同仁,(本文来源于《上饶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1990年Z1期)
李凤兰[10](1989)在《我国现代新的空想论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把古典的空想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今天,我们党的十叁大又重新提出要从根本上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种种空想的界限。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的认识上掺杂着很多空想的因素。这种空想的认识不仅严重妨碍了人们对于真正社会主义的认识,而且对社会主义的实践也起了很多不良影响。当今,不破除这种空想论,就不可能全面科学地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不可能实现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1989年S1期)
空想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江泽民“七一”讲话的第四部分,阐述了一个重要观点,即共产党人必须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这是总结“以往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科学结论。那么,这个“以往的历史经验教训”是什么?应该说,首先是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想论论文参考文献
[1].李卫红.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质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空想论[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2].胡水.从人民公社化运动看“超阶段空想”论的历史教训[N].北京日报.2001
[3].李瑗.中国共产党人对“空想论”的批判与社会主义的发展[J].教学与研究.2001
[4].张希仁.“空想论”对建国前后30年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影响[J].理论导刊.2001
[5].李瑗.党对社会主义“空想论”的叁次批判[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1999
[6].铁环.试论英雄史诗《江格尔》中的社会空想论[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
[7].励志扬.对社会主义“空想论”的剖析[J].社会主义研究.1992
[8].陈秀山.评“按劳分配空想论”[J].江西社会科学.1991
[9].汪佩伟.二十年代初中国社会制度改造说中的一个空想论——对江亢虎“新民主主义”的比较研究[J].上饶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
[10].李凤兰.我国现代新的空想论浅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