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读书兴趣与热情

刍议读书兴趣与热情

郑西平(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嘎吉中学,四川会东615203)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33-2738(2012)05-0252-01

摘要:主体性的自由阅读,尊重学生个性,自由选择,激发读书热情性,在交流中学会使用语言。主要观点:一、语音活动室人的生命运动;二、阅读经典就是与大师对话;三、自主阅读就是开拓精神空间;四、人文素质就是全面文理交融。

关键词:新理念;新视野;新思路;新体系

我们认为:教育是立国之本,立人是教育之本;通过立言以立人,立人,则是中学语文教育的基本目的与任务。离开“人”,“言”无从依附;离开“言”,“人”难以自立。所以,我们提倡一种“主体性的自由阅读”,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从个性出发的自由选择。来培养读书兴趣,激发读书热情,吸收了前人创造的文明结晶,使学生成为“有文化教养的人”,并通过交流而存在,在交流中学会使用语言,从而使他们成为“社会的人”。

一、新理念——语文活动是人的生命运动

语文是人类的一种活动,这种说法与旧的语文教育有很大的区别。旧的语文教育认为:语文是人类使用的一种交际工具。对不对?只对了三分之一,因为它只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问题。它认为社会上人与人的交流是由语文来交流的,学会了语文就能在社会上生存,而没有看到语文本身是怎样发展的。工具是外在的东西,但语文是由人的外部进入人的内部,再从人的内部发展到人的外部。语文是外部的生存环境,就像空气,看不到摸不到,但无所不在。每个人都生存在一个具体的语文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形成自己的语文甚至独特的语言风格,由此看来,语文教育的任务就是将一个人放在一定的语文环境中,语文课就是让学生进入到一个最优美、最典范、充满了营养、能使他高度吸收的语文环境当中。一个小孩右在菜市场长大的,他就充满了菜市场的语文;右在医院长大的,他就充满了带有药味的语文。语文教师最大的责任就是让孩子生存在典范的、优美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环境中。不妨回忆,从小学到大学再到一定年纪的时候,我们中中时常念叨的正是全年在一定的文学作品和母亲教的儿歌里得到的精神安慰。语文教育应该返璞归真,回到人本身上来,提出人本主义的教育方针,因为语文不仅仅是工具,也不仅仅是所谓精神的载体,是我们精神家园本身。因为文学是人学。我们读一篇名著,实际口就是进入到一个伟大作家的精神世界。能与这么多古今中外伟大人物交成朋友进行对话交流,还有什么事业比这更神圣更高尚。

所以说,语文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语文活动,即它是有明确、自觉的教育目的,有指导的语文活动。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文教育和训练中,实现自我精神的成长,即人的成长;教师在指导学生语文活动的过程中,自身内在的创造力与生命力得到了激发。因此,语文学习与训练是学生和教师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运动过程。

二、新视野——阅读经典就是与大师对话

学习语文,当然要上好语文课,读好语文书,但也不能死守课堂只读课本。课堂之外有万水千山,课本之外有万紫千红。从不光顾课外读物的同学,绝无可能学好语文;从不阅读经典作品,绝难提高科学人文素养。古往今来无一例外。游泳池里的练习,固然必要,但同时也必须到江河湖海中去击水冲浪。课外阅读,其乐无穷,其益无穷。而语文课外读物浩如烟海,应当有利选择,把最宝贵的时间花在最该读的作品上。诚如歌德所言:“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育而成的。”也就是说,要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底”。我想,一个人看如有一段长的时间,如小学、中学或大学,能在浓厚的文艺作品中含英咀华沉浸浓郁,就可以为自己营造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就可以使生活活得很有价值,充满活力和韧性。

总之,一个人的语文素质直接来自他的读写听说实践。其中阅读是基础,是关键,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对话。所以我们要走出原先较为狭窄的精神洞穴,放眼世界文明的天光云影,领略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以文本的言语中去倾听伟大心灵的搏动,感悟言语世界的奥秘,同时打好语文和人文精神的底子。

三、新思路——自主阅读就是开拓精神空间

本来整个中小学教育都有育人的任务,但必须承认,语文教育在育人方面是有特殊的功能与意义的。这是能够用人们的经验作证明的:几乎每一个成年人在回顾自己一生的成长时,恐怕都会提到中小学语文老师对自己的影响与引导,这大概不是偶然的,道理也很简单:语文教育起作用的是语言文字,是各类文体的文章,文学作品又占据了很大的比重,都无一不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这样的精神贯注,文化熏陶也是影响终生的。中小学语文教育是为人打“精神的底子”的。

读书,就是让学生自己来体验读书,学会读书。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加大学生的阅读输入量。我们的课堂教学总起来说输入量太小。为了加大阅读输入量,加速学生阅读的自我进步,我们开展了“课前5分钟阅读演讲”活动。

其基本想法是:向课外伸出一只手,把课外星星点点的、全凭兴趣的阅读活动纳入课堂教学,使这种多少带一点消遣意味的、即兴民的阅读成为有计划有展示和交流,以课外丰富课内,以课内推动课外。

其具体做法:用课堂5—8分钟要求学生把最近读到的,觉得有价值的名篇佳作以演讲的方工向同学作推荐介绍。介绍包括:作者介绍、作品价值、内容概要或基本观点,自己在阅读中感触最深的若干片断和若干点。每堂课按座位依次轮流,每学期至少一次。每次演讲后,老师要言不烦地作些点评。点评方式丰富分析,具有个性,完全是一种生活化的阅读,是一种平等的切磋交流。每次演讲,要求学生反复研读,广泛收集材料,写成底稿。演讲时可以有提纲,但鼓励“脱口秀”。个别程度较低的,允许“照本宣科”。课后帮助同学修改、充实、完善底稿,然后全班传阅读,使学生演讲一次就经历一次课外的精神成长过程和语文的全方位的训练。

四、新体系——人文素质就是全面文理交融

我们首先选择经典作品作为基本的阅读材料,同时,也引导学生注意选取思想与文笔俱佳的当代文章,以使阅读更贴近现实生活,具有一定的时代感。我们选择作品时要有民族的、现代的、世界的、人类的多元开放的眼光,让学生接触多民族、多国家、多地区的作家作品接触不同思想、文学流派和风格的作家作品,开拓广阔的视野,并在比较中,撞风吹草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在具有强大的精神与艺术力量的大师们面前,也保持自己思想与人格的独立。我们强调要有“文化”的观念,不仅阅读文学作品,同时阅读具有丰富的历史哲学、科学、宗教、艺术……内涵的,文字又是第一流的,由这些领域的顶尖学者撰写的文章。我们追求“文、理的交融”,对有文采的科技文章给予特殊的关注。尤其是我们带头推荐各种科学人文的作品,并进一步引导,鼓励他们尝试去读有分量的思想文化名著。我告诉学生读思想名著的意义,读文化经典的价值,并通过名著的选择,内容的比较,介绍中的侧重,介绍中的侧重,介绍后的点评,不断拓展其阅读视野,提高其品位,实现阅读的终极价值追求……

……

每当上课铃响,班上便有一位同学在欢快乐的掌声和期待的目光中走上讲台,在书中展示他最近读到的,值得推荐的好书,开始了这节课的演讲。随着同学的介绍和板书的文字,所有的心都走进书中精采的故事,浩瀚的知识、深熟的思想,高贵的灵魂……讲到高潮处,班上静悄悄的,同学们的悲情燃烧起来,思想飞翔起来,心灵明亮起来,教室里弥漫着温馨的书卷气。

将阅读变为学生的读书活动,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的一次探索,它着眼于学生的人生和未来发展,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现在看来,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我们将继续大胆地探索、实验。

标签:;  ;  ;  

刍议读书兴趣与热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