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负载平衡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不平衡,负载,逆变器,控制器,谐振,矢量,比例。
负载平衡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何维[1](2018)在《配电变压器叁相负载率不平衡的智能控制策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针对配电变压器叁相负载不平衡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并且提出控制策略,最终提出智能控制系统。电力系统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用电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各种问题频出,叁相不平衡问题也成为一大热点,主要是基于我国目前国情提出的,叁相四线制的混合供电模式存在一定弊端。单相生活负载普遍,而人口基数大、环境复杂以及资金限制等因素,导致单相低压供电线路存在较大延伸,大功率单相负载接入以及过大增容问题导致我国电网当中的叁相负荷不平衡问题突出。(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8年24期)
孟彦京,杜鹃,马汇海[2](2018)在《基于储能技术的不平衡负载下光伏并网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压供电网络一般是叁相生产用电与单相负载的混合用电,在实际运行中,容易出现叁相负载不平衡问题.针对分布式光伏电站用户侧叁相负载不平衡现象,将储能变流技术加入光伏并网系统,提出一种基于叁相四线制的储能功率变换系统,并对其工作原理以及相应的控制策略进行分析,使其能够实现对不平衡分量补偿的同时,调节负载侧有功功率的平衡.并在MATLAB软件上进行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电路拓扑结构的正确性和控制方案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路颜,程光威,张媛[3](2018)在《不平衡和非线性负载下的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越来越多不平衡和非线性负载严重影响电网电能质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叁相四桥臂拓扑结构,应用对称分量法和旋转坐标变换建立叁相四桥臂逆变器在不同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利用极点配置的原理设计了一种简单的PID控制器,并且结合重复控制器构成双环控制策略。重复控制能够抑制非线性负载引起的波形畸变,提高逆变器的稳态性能。PID控制的动态响应快,可以抑制系统发生大扰动时产生的超调和振荡。仿真结果表明:在叁相平衡负载、叁相不平衡负载以及非线性负载等多种情况下,叁相四桥臂逆变器都能够保持良好的动态特性和电压输出特性。(本文来源于《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期刊2018年05期)
闫风[4](2018)在《不平衡和非线性负载下四桥臂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化石能源的不断枯竭,而且化石能源的利用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清洁可再生能源被广泛应用,从而改变了传统的交流电的发电、供电和用电模式,形成了一种直流电通过逆变器转换为交流电,并用于交流负载的分布式电源转换模式。在这种新的模式下,如果所接负载为不平衡负载和非线性负载,且不加以控制的话,将产生不平衡电压和多次谐波,影响电能质量,为此,需要采取合适的控制技术对逆变器进行控制,实现叁相输出电压平衡,降低谐波分量,从而满足电力系统对电能质量的要求。叁相四桥臂逆变器具有带不平衡负载的能力,因此本文选取叁相四桥臂逆变器。基于该拓扑结构建立了静止坐标系和旋转坐标系的数学模型,为后续控制方法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通过分析比较,确定了abc坐标系下的叁维空间矢量调制(3D-SVPWM)策略,该策略实现过程简便计算量小。确立了逆变器的控制方法。针对不平衡负载会导致叁相电压输出不平衡的问题,本文利用对称分量法将不对称量分解为正序、负序和零序对称量,并通过坐标转换和解耦将各序分量转换成直流信号后,采用PI控制器实现旋转坐标系中电压电流的双闭环控制,由于负序分量与正序分量的旋转方向相反,因此建立了双同步旋转坐标系。对于非线性负载,旋转坐标系中的分量包含不同频率的谐波,并且不能由双同步旋转坐标达到控制目的,因此在电压外环PI控制中加入了模糊准比例谐振控制方法,准比例谐振控制方法起抑制谐波的作用,模糊控制方法可以根据负荷的不同实时改变控制参数,它们的结合可以满足不同负载以及实时变化的负载下的电能质量要求,提高逆变器的稳态性能。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主电路、正序、负序、零序、调制策略、双闭环、坐标变换等模块的仿真模型,对所采用的叁维空间矢量调制策略进行开环仿真分析,然后加入双闭环控制方法进行闭环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运用的控制策略和改进后的控制方法可使叁相四桥臂逆变器在不平衡或非线性负载情况下均实现叁相输出电压平衡和较小谐波畸变率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3)
李佳,李云洲[5](2017)在《密集WLAN网络的自适应负载平衡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WLAN网络由于负载不平衡导致网络吞吐量降低和网络信道资源浪费的情况,提出一种利用网络视图,监视AP负载情况,监控STA并自动将其与合适AP连接,进而提高整体WLAN网络性能,达到整个网络的负载平衡,同时从根本上消除粘滞STA的问题。同时该技术可以与所有STA结合使用,可用于所有操作系统,STA无需安装任何额外软件。在典型网络配置下,性能提高达27%。(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与仪器仪表》期刊2017年07期)
茹心芹,韦徵,王伟,王彤[6](2016)在《微网逆变器不平衡负载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电网逆变器的一个重要性能是离网时在叁相负载不平衡情况下仍能维持叁相输出电压的对称性。传统对称分量法与迭加原理虽然能在叁相逆变器带不平衡负载时通过对输出电压正、负、零序分量的不同补偿来维持叁相电压的平衡,但该方法运算量大,不宜控制。针对微网逆变器接不平衡负载的情况,提出一种简单有效的系统控制策略,即谐振控制器的控制方法。该控制策略免去常规控制中所需电压/电流正负序分离及环路单独控制,极大简化了系统控制结构。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能有效抑制由不平衡负载引起的输出电压畸变,获得高质量输出电压波形。(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6年07期)
靳彦红[7](2015)在《带不平衡负载的叁相四桥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能质量的一个极为重要参数是电压的平衡度,它影响电力运行设备的用电安全和正常运行。叁相高性能逆变电源作为核心部件广泛使用在一些重要工业用电设备中,所以研究高性能的叁相逆变器对提高电能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两种桥臂逆变器的主电路系统模型做了详细的理论推导,可知对于不平衡负载或非线性负载而言,叁桥臂逆变器无法使系统输出电压满足国标要求;而四桥臂逆变器就能很好地调节叁相之间的中点电位,保持叁相电压的对称性,且多出的一个桥臂为不平衡电流提供输出通道。为了实现叁相逆变器输出电压的高度对称性及各相间单独控制,本文采用了四桥臂结构和经典的PI双闭环控制策略。对于反馈控制系统采用实时的叁相电压对称分量法完成正序、负序、零序的分解,经过正负序Park转换,得到彼此耦合DQ轴电压、电流分量。为了实现在DQ坐标系下各分量解耦,加入电流前馈解耦调节器,使输出的D轴、Q轴分量转换为独立的直流量,便于实现高精度、低稳态误差的控制方案,使逆变器输出叁相电压高度对称。而零序分量在DQ旋转坐标系下值为零,采用简单的误差PI调节器即可实现零序分量为零。通过与叁桥臂二维脉宽调制方法的对比,类推出四桥臂拓扑结构在abc坐标系下的叁维空间电压矢量调制方案,并对叁维空间电压矢量调制方案做了详细的理论研究,设计了简化方案的实现步骤,为四桥臂逆变器的开关器件提供八路控制信号,实现四桥臂功率器件的有序开通和关断,保证输出电压的对称性。完成了叁相四桥逆变器硬件电路的详细设计及基于DSP处理器的程序代码编写。通过阻性对称负载与阻性不对称负载、非线性不对称负载及输出缺相运行等几种负载形式的闭环仿真,验证了反馈控制系统能有效消除负载不平衡时对电压不对称的影响,叁相电压不对称率低于5%,控制策略是可行且有效的。(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5-11-01)
熊明,王娜娜[8](2015)在《基于传感器技术的洗衣机负载不平衡识别算法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基于传感器的洗衣机负载不平衡识别算法的设计与实现,实现了负载不平衡识别功能;分析传统的负载不平衡识别算法的优缺点,提出使用传感器进行负载不平衡识别的算法,弥补波轮洗衣机传统不平衡识别使用机械开关无法实时精确进行不平衡识别的缺陷,以及滚筒洗衣机传统不平衡识别利用电机感知算法无法实时全面进行不平衡识别的缺陷;为洗衣机高效洗涤和脱水提供更优的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2015年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5-10-27)
房雪涛[9](2015)在《配电网叁相不平衡负载的无功补偿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低压220V配电网中,各类不平衡负载日益增多,导致配电网叁相不平衡和线路末端电压跌落,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对电能质量要求。无功补偿技术不仅可以对电网中的感性无功功率进行补偿,来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和降低电网损耗,而且能改善配电网叁相不平衡负载,因此对配电网叁相不平衡无功补偿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分析了叁相不平衡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和补偿方式,得到了配电网叁相不平衡全电容无功补偿最终补偿模型;然后根据非线性约束和组合优化问题建立了以系统损耗为目标求取最优补偿容量的非线性约束方程。其次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配电网叁相不平衡负载的模型,电容器过零投切,根据仿真数据验证了全电容无功补偿理论的正确性。同时计算了全电容无功补偿前后系统可以节约的电能损耗,验证其节能性。最后,设计了全电容无功补偿装置的软硬件部分,采用运算速度高、实时性好的STM32F207芯片作为控制芯片,16位高精度A/D转换的ADS8556芯片。硬件电路包括采样电路、检测电路、控制电路和保护电路等,软件设计采用C语言编程,主要包含了主程序、中断子程序等。然后通过现场实验,验证了全电容无功补偿装置基本可以解决配电网叁相不平衡问题。第二部分首先分析了有源电力滤波器APF的基本原理和控制策略,然后研究了SVPWM脉冲调制理论。其次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基于SVPWM控制的APF模型,改进了传统的电流检测模块,使其应用到配电网叁相不平衡无功补偿中。通过仿真分析可知,APF除了可以滤除电网谐波功能外,还可以通过无功补偿解决配电网叁相不平衡问题。最后对有源滤波器的软硬件设计进行了概述,并与全电容无功补偿进行了对比。(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5-05-01)
刘丽华,武建文,张之昊[10](2014)在《基于3D-SVPWM的不平衡负载无功补偿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具有减少谐波、改善波形、提高电压利用率等优点,因此在无功补偿控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此处对叁维(3D)SVPWM技术的实现进行了详细介绍,提出了利用Matlab Function函数模块构建无功补偿装置四桥臂脉冲的控制方法。通过对叁相四线制无功补偿装置应用中的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4年10期)
负载平衡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低压供电网络一般是叁相生产用电与单相负载的混合用电,在实际运行中,容易出现叁相负载不平衡问题.针对分布式光伏电站用户侧叁相负载不平衡现象,将储能变流技术加入光伏并网系统,提出一种基于叁相四线制的储能功率变换系统,并对其工作原理以及相应的控制策略进行分析,使其能够实现对不平衡分量补偿的同时,调节负载侧有功功率的平衡.并在MATLAB软件上进行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电路拓扑结构的正确性和控制方案的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负载平衡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何维.配电变压器叁相负载率不平衡的智能控制策略技术[J].电子世界.2018
[2].孟彦京,杜鹃,马汇海.基于储能技术的不平衡负载下光伏并网控制系统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8
[3].路颜,程光威,张媛.不平衡和非线性负载下的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18
[4].闫风.不平衡和非线性负载下四桥臂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8
[5].李佳,李云洲.密集WLAN网络的自适应负载平衡技术[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7
[6].茹心芹,韦徵,王伟,王彤.微网逆变器不平衡负载控制技术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6
[7].靳彦红.带不平衡负载的叁相四桥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
[8].熊明,王娜娜.基于传感器技术的洗衣机负载不平衡识别算法设计与实现[C].2015年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论文集.2015
[9].房雪涛.配电网叁相不平衡负载的无功补偿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5
[10].刘丽华,武建文,张之昊.基于3D-SVPWM的不平衡负载无功补偿控制技术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4
论文知识图
![网络组成结构](/uploads/article/2020/01/04/cfa7c887d4643d14fa6b16ac.jpg)
![使用IP隧道负载平衡技术...](/uploads/article/2020/01/04/a66c27103a490257bad796b5.jpg)
![负载平衡技术仿真场景按照上面...](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2010033025.nh0005&suffix=.jpg)
![一2NAT负载平衡技术系统结构图](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2009106937.nh0002&suffix=.jpg)
![网络级的负载平衡现代基于网络的负](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2008098534.nh0006&suffix=.jpg)
![系统缓存命中率变化曲线负载平衡网络...](/uploads/article/2020/01/04/faa34c93003d496a1a80182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