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固溶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合金,时效,效应,晶粒,不锈钢,组织,氮化。
固溶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张明,刘国权,王浩,黄海亮,胡本芙[1](2019)在《高性能镍基粉末高温合金固溶处理连续冷却γ′相多阶段析出行为和尺寸粗化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示差扫描量热分析和热模拟连续冷却实验,系统地研究了新型高性能第3代粉末高温合金在γ′相固溶线温度以上连续冷却过程中强化相γ′相多批次析出行为。采用线性回归方法拟合得到二次γ′相平均尺寸与冷却速率定量关系。分析和讨论了在γ相基体上形成多模γ′相尺寸分布的动力学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合金在0.1和0.4℃·s-1冷却速率下可以获得γ′相多模尺寸分布显微组织。这种γ′相多批次析出与冷却速率密切相关,缓慢冷却是造成γ′相尺寸多模分布的主要原因。对具有多模γ′相尺寸分布的合金进行时效处理发现,由于合金显微组织中大尺寸二次γ′相的形态不稳定,出现γ′相反粗化现象,即随着时效时间增加,γ′相尺寸逐渐减小。这种反粗化效应使合金强度升高,增强合金显微组织稳定性。讨论了反粗化效应的发生条件,为研发新型高性能粉末高温合金提供制造工艺和组织调控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Sh.ALIYARI,S.M.FATEMI,S.M.MIRESMAEILI[2](2019)在《固溶处理对挤压Mg-0.35Y-2.17Nd-0.36Zr生物医用合金高温变形行为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225~525°C、应变速率0.0003~0.03 s~(-1)的条件下进行压缩试验,研究挤压Mg-0.35Y-2.17Nd-0.36Zr(质量分数%)生物医用合金的高温变形行为。为了研究溶质元素的影响,变形前对材料进行固溶处理。固溶处理后,挤压态材料的低温屈服强度明显降低。当温度升高到450℃时,由于晶界滑移(GBS)的促进作用,固溶化合金的强度发生剧烈的变化。结果表明,滑移-孪生转变温度不一定与强度下降温度一致。在本构方程的基础上,结合与应变相关的材料常数,确定实验合金的变形参数和相应的活化能。对所建模型的可预测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实验数据与预测数据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9年09期)
刘鹏程,徐翔宇,刘倩男,李建赭,刘丹[3](2019)在《Nb在高铝铁素体钢中的固溶析出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解相分析方法,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对高铝铁素体基体中的析出相颗粒粉末和电解液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试验钢中固态析出相主要为NbC以及少量的Al_2O_3和Al N夹杂.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不同再加热温度下NbC分布状态,发现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铸态组织中存在的NbC析出逐渐回溶,数量随之减少且发生明显的粗化行为.当温度升高到1100℃,大部分NbC已经回溶到高温铁素体基体中.在利用Thermo-Calc热力学计算软件分析Nb及其碳化物的热力学性质基础上,计算得到Al与Nb的相互作用系数,表明Al能够降低Nb在铁素体基体中的活度,提高其在基体中的固溶度,进一步得到了Nb C在高铝铁素体钢中的固溶度积公式,发展了高温铁素体中的Nb微合金化理论,为进一步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李玉峰,陈安忠,阮强,唐兴昌[4](2019)在《904L钢高温下固溶-析出行为及析出相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904L钢高温下固溶析出行为及其析出相演变规律,采用热处理试验炉,对中试试验生产的904L钢热轧板进行了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下的固溶处理;对固溶处理后的试样在900℃下分别进行不同时间的时效处理。结果表明,经固溶处理后904L钢晶界处的高温析出相已基本溶解固溶于基体中,组织为单一的奥氏体组织,未出现明显第二相组织,但由于固溶不充分、钼元素存在条带状偏析,且出现少量孪晶,随着固溶温度升高和固溶时间的延长,晶粒尺寸逐渐增加,1 135℃、600s固溶处理后组织和性能较好;固溶处理后的试样在900℃高温下经不同时间时效处理后,基体中均析出σ相,随着时效时间延长,基体中σ析出相逐渐增多,尺寸也逐渐增大,并且有粗化趋势。(本文来源于《钢铁》期刊2019年06期)
杨柳,王莹,林崇智,江健,方强[5](2019)在《Ti-15V-3Cr-3Sn-3Al钛合金固溶-时效过程的析出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对Ti-15V-3Cr-3Sn-3Al钛合金进行不同工艺的固溶-时效处理。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固溶-时效工艺对材料的析出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980℃/0.5h固溶处理后,组织中出现了大量亚稳态的马氏体α'相,通过随后的时效处理,将析出不同数量和形态的α相。随着时效温度升高或时间增长,析出相数量增多,形态由无规则聚集态向针状转变,析出物的尺寸和间距也增大。时效过程中材料析出大量纳米级弥散分布的α相,形成的α/β相界面对位错运动起到阻碍作用,从而提高合金强度。析出相数量越多,越细小,强化作用越大。而塑性主要取决于析出相在晶界上的分布形态和数量,晶界的连续α相分布会严重损害材料的塑性。(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金淼,李文权,郝硕,梅瑞雪,李娜[6](2019)在《固溶温度对Mn-N型双相不锈钢拉伸变形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了一种新型Mn-N合金化双相不锈钢的拉伸变形实验,获得了不同固溶温度下(1000~1200℃)不锈钢的力学性能及加工硬化规律。利用OM、SEM和EBSD等手段研究了固溶温度对钢的形变亚结构及断裂特征的影响,探讨了固溶温度影响加工硬化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Mn-N合金化双相不锈钢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均逐渐降低,而延伸率(均匀延伸率和断裂延伸率)则先升高后降低。其中,1100℃固溶时不锈钢的塑性最佳,均匀延伸率可达46.7%,且综合力学性能优异,强塑积达44.6 GPa·%。不同固溶温度下,不锈钢的加工硬化率随应变的增加均表现为开始时迅速下降,经再次升高后再下降的"叁阶段"特征,但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加工硬化率升高的趋势减弱。Mn-N合金化双相不锈钢中奥氏体相发生了形变诱导马氏体相变,主要表现为γ→ε→α′和γ→α′2种演化机制,从而形成TRIP效应,使得加工硬化率升高、塑性增加,但较高的固溶温度会使马氏体转变受到抑制。不同固溶温度下,铁素体与形变诱导马氏体均表现出解理断裂特征,而残余奥氏体则主要为韧性断裂。经计算,随着固溶温度增加(1000~1200℃),奥氏体相的M_(d30)值从81℃降到38℃,即奥氏体稳定性增加,减弱了TRIP效应,进而导致不锈钢加工硬化和增塑效果降低。(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康雷,赵刚,田妮[7](2019)在《7050合金固溶后在180~250℃等温淬火时的析出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7050合金固溶后在180~250℃等温淬火过程中,合金的电导率、硬度与微观组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7050合金在180和200℃等温淬火初期,等温样品的淬火态电导率低于固溶后直接水淬样品;随着等温时间延长,等温样品自然时效态硬度先升后降。7050合金在180℃等温7680 s时,基体内形成GPⅠ区和η¢相;在200℃等温1920s时,基体内形成GPⅠ区和部分GPⅡ区;在250℃等温1920 s时,基体内形成η¢相和S相。合金基体内形成强化相是造成等温淬火初期合金自然时效态硬度上升的主要原因。7050合金固溶后在200℃等温960 s淬火,此时合金T6状态的硬度较固溶后直接水淬样品仅下降3.4%,而电导率上升达9.2%,性能接近回归制度为180℃/1920 s的RRA工艺处理后合金的性能,若将该等温淬火制度作为7050合金板材固溶后水淬前的预处理工艺,可使板材获得较好的综合性能。(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雷家柳,赵栋楠,朱航宇,蒋跃东[8](2018)在《高强度帘线钢中氮化钛夹杂的固溶行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帘线钢盘条的质量,实现轧制过程高强度帘线钢中大颗粒氮化钛夹杂的有效控制,通过试验钢中氮化钛夹杂的固溶试验研究,探讨了高强度帘线钢在加热过程中氮化钛夹杂的固溶行为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氮化钛夹杂在加热升温阶段存在较为明显的固溶行为,且固溶效果与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密切相关。通过适当提高轧钢加热炉温度和延长保温时间以及随后的快速冷却,可以对高强度帘线钢中大颗粒氮化钛夹杂的尺寸和数量进行有效控制。(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期刊2018年12期)
康雷,赵刚,王光东,刘坤,田妮[9](2018)在《固溶处理后的不同淬火过程对7050合金性能及析出行为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硬度及电导率测试等手段,研究7050合金薄板固溶处理后通过不同方式淬火冷却至室温的性能及析出行为。结果表明:7050合金经不同方式淬火冷却后,在自然时效最初的48 h内样品的电导率迅速下降。合金自然时效状态的电导率由GP区的尺寸和密度共同决定,其中GP区的尺寸为主要影响因素。室温水淬火样品基体内GP区的尺寸最大,为1.8~2.6 nm;水雾和强风淬火样品基体内的GP区尺寸相近,为1.4~1.8 nm。水雾淬火为7050合金固溶处理后较理想的淬火冷却方式,由该方式淬火的7050合金先自然时效70 d再人工峰时效处理后的硬度为HV 193.6,电导率为30.5%(IACS),均高于相同状态下室温水淬火合金的。(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8年11期)
张煜,赵吉庆,李莉,杨钢[10](2018)在《固溶工艺对FB2转子钢晶粒长大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及透射电镜(TEM)对不同固溶工艺处理后的FB2试验钢进行了组织观察,研究了固溶工艺对FB2转子钢晶粒长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固溶温度低于1 050℃时,试验钢的晶粒长大速率较慢,当固溶温度高于1 100℃时,晶粒可以迅速长大。延长固溶时间,晶粒长大速率逐渐下降,8 h后晶粒不再明显长大。利用Sellars模型,描述FB2转子钢晶粒尺寸与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关系。提高固溶温度能够提高晶界活性和减弱第二相粒子对晶界的"钉扎"作用,使晶粒迅速长大。FB2转子钢在1 100℃下,长时间固溶处理,晶粒发生异常长大的倾向不大。(本文来源于《钢铁研究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固溶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在225~525°C、应变速率0.0003~0.03 s~(-1)的条件下进行压缩试验,研究挤压Mg-0.35Y-2.17Nd-0.36Zr(质量分数%)生物医用合金的高温变形行为。为了研究溶质元素的影响,变形前对材料进行固溶处理。固溶处理后,挤压态材料的低温屈服强度明显降低。当温度升高到450℃时,由于晶界滑移(GBS)的促进作用,固溶化合金的强度发生剧烈的变化。结果表明,滑移-孪生转变温度不一定与强度下降温度一致。在本构方程的基础上,结合与应变相关的材料常数,确定实验合金的变形参数和相应的活化能。对所建模型的可预测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实验数据与预测数据吻合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固溶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张明,刘国权,王浩,黄海亮,胡本芙.高性能镍基粉末高温合金固溶处理连续冷却γ′相多阶段析出行为和尺寸粗化动力学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2].Sh.ALIYARI,S.M.FATEMI,S.M.MIRESMAEILI.固溶处理对挤压Mg-0.35Y-2.17Nd-0.36Zr生物医用合金高温变形行为的影响(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9
[3].刘鹏程,徐翔宇,刘倩男,李建赭,刘丹.Nb在高铝铁素体钢中的固溶析出行为[J].工程科学学报.2019
[4].李玉峰,陈安忠,阮强,唐兴昌.904L钢高温下固溶-析出行为及析出相规律[J].钢铁.2019
[5].杨柳,王莹,林崇智,江健,方强.Ti-15V-3Cr-3Sn-3Al钛合金固溶-时效过程的析出行为[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6].金淼,李文权,郝硕,梅瑞雪,李娜.固溶温度对Mn-N型双相不锈钢拉伸变形行为的影响[J].金属学报.2019
[7].康雷,赵刚,田妮.7050合金固溶后在180~250℃等温淬火时的析出行为[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8].雷家柳,赵栋楠,朱航宇,蒋跃东.高强度帘线钢中氮化钛夹杂的固溶行为分析[J].中国冶金.2018
[9].康雷,赵刚,王光东,刘坤,田妮.固溶处理后的不同淬火过程对7050合金性能及析出行为的影响(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8
[10].张煜,赵吉庆,李莉,杨钢.固溶工艺对FB2转子钢晶粒长大行为的影响[J].钢铁研究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