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精神论文_贺金茹

导读:本文包含了反抗精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精神,西厢记,斯通,抗日战争,局内人,性别,约翰。

反抗精神论文文献综述

贺金茹[1](2019)在《局内人·局外人·反抗者——默尔索的精神成长与超越历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国作家加缪《局外人》主人公默尔索因不愿被社会同化而自我放逐至局外,但他为保持生命真实所选择的本能化生存方式依然不被社会所容,最终从无意识、被动的局外生存者逐步成长为清醒的、自觉的反抗者,实现了自我精神生命的超越。(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12期)

张良丛[2](2019)在《性别差异与反抗话语:精神分析与女性主义批评话语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20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思潮,女性主义批评话语的理论建构受到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从问题的缘起到话语的建构,女性主义直接以精神分析作为参照系进行了对话与重构。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与精神分析的关系经历了从否定到对话、融合的过程。弗洛伊德的男性生殖崇拜思想被女性主义否定性借鉴,经过拉康的转换,精神分析才成为女性主义理论的主要资源。女性主义以性别差异作为论述主题,创造性地改造了精神分析的性别观,将性别平等和女性解放予以充分的阐释,并似作为精神分析学的反抗思想发展了其政治话语。无论理论话语还是思想体系,精神分析都是女性主义理论建构的底色。(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罗李彤[3](2019)在《平凡中的勇者——论《斯通纳》中的反抗主义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斯通纳》是美国作家约翰·威廉斯一生中所写的四本小说中的其中一本,这本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家境不好的农村民出身的普通人,名字是斯通纳,以第叁人称——他,来讲述了这个故事。他和大多数人的人生轨迹一样,工作,结婚,生子,老去,死去,但是他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我的寻找,就像是内心隐秘的光,这是主人公的这种平凡中的反抗,才更带给读者深刻地意义。小说对人的一生进行了深入的描绘,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05期)

张静[4](2018)在《太宰治《斜阳》论——没落中的反抗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贵族的没落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面对方式。直治由颓废最终选择自杀从而回归到贵族来表达他的一种沉默的反抗以示对生命的追求。和子则通过道德革命即一种积极的反社会意识来反抗社会的变革,让人看到贵族后裔在西下斜阳之下一种新生的太阳般的生命力。(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8年24期)

王聪[5](2018)在《《西厢记》主题的反抗精神之再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厢"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莺莺传》,金朝作家董解元改编成说唱文学《西厢记诸宫调》,元代王实甫才创作了杂剧《西厢记》,也就是今天最为人熟知的"西厢"故事版本。相较于《莺莺传》和《西厢记诸宫调》,《西厢记》必然在思想主题的深刻性与文本的艺术性等方面有其不可忽视的超越性和进步性。本文从《西厢记》主题思想中的反抗精神出发,在前人对其反抗精神的肯定与论证后做出再探究,并在此基础上,对《西厢记》的反抗精神提出两点质疑。(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8年36期)

梁诗曼[6](2018)在《从《赵氏孤儿》取义情结看元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愤懑与思想反抗》一文中研究指出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取义精神和取义情结在我国儒家思想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也一直为各类文学作品所称道。在我国以悲剧着称的元杂剧里,《赵氏孤儿》中的这种取义情结颇具有代表性,更为作品蒙上一层悲剧色彩。本文以《赵氏孤儿》的取义情节为研究对象,进而深入分析和探讨当时知识分子在精神上的愤懑以及思想上的反抗。(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8年24期)

任颖[7](2018)在《探究古代妇女的反抗精神——以《诗经》中的七首爱情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诗经》所收录的作品之中,爱情诗所占的比重最大,大约占《诗经》总篇幅的30%左右。《诗经》中的爱情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对当时社会人们的爱情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有许多反映古代妇女反抗精神的诗歌,言辞恳切,读之令人神往。主要以《诗经》中的七首爱情诗为例对古代妇女的反抗精神进行具体探究。(本文来源于《名家名作》期刊2018年04期)

曹丽红[8](2018)在《显性压迫和隐形压迫——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名利场》中蓓基·夏泼的反抗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威廉·萨克雷的代表作《名利场》塑造了非常丰满的人物形象——蓓基·夏泼。关于蓓基·夏泼,学界众说纷纭,大都认为她浮华虚荣,心肠狠毒,一心追求名利、财富和权势,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周旋于名利场上的蓓基一直在反抗维多利亚时代的显性压迫和隐性压迫,即上流社会的阶级压迫和男权社会的性别压迫。本文将以女性主义理论为指导,分析蓓基·夏泼在这两种压迫下表现出来的反抗精神。通过分析研究,人们会更深刻地理解作者对小说中人物的态度,更清晰地认清人性,更深入地思考当今社会现状。(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秦倩倩[9](2018)在《论《喜福会》中女性的反抗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喜福会》是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书中不但描绘了母女两辈人血浓于水的亲情,还生动刻画了两代美国华裔女性在特殊的生存环境下,追求平等自由的感人形象。本文将从女性主义角度入手,简要剖析书中母女两代人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反抗男权社会及其男权力量的压迫,以及她们的女性意识觉醒并勇敢争取自由和幸福的过程。(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08期)

耿德铭[10](2018)在《滇西抗战研究的发展状况和未来思路》一文中研究指出滇西抗战历史研究的叁个阶段滇西抗战结束73年来,相关研究大略可以分为叁个阶段。第一阶段:1945-1980年的36年。这一时期,滇西抗战在全国出版物和各种媒体中较少提及。这个阶段最重要的研究,是云南史学泰斗方国瑜先生为撰修《新纂云南通(本文来源于《云南日报》期刊2018-01-31)

反抗精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20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思潮,女性主义批评话语的理论建构受到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从问题的缘起到话语的建构,女性主义直接以精神分析作为参照系进行了对话与重构。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与精神分析的关系经历了从否定到对话、融合的过程。弗洛伊德的男性生殖崇拜思想被女性主义否定性借鉴,经过拉康的转换,精神分析才成为女性主义理论的主要资源。女性主义以性别差异作为论述主题,创造性地改造了精神分析的性别观,将性别平等和女性解放予以充分的阐释,并似作为精神分析学的反抗思想发展了其政治话语。无论理论话语还是思想体系,精神分析都是女性主义理论建构的底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抗精神论文参考文献

[1].贺金茹.局内人·局外人·反抗者——默尔索的精神成长与超越历程[J].名作欣赏.2019

[2].张良丛.性别差异与反抗话语:精神分析与女性主义批评话语的建构[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罗李彤.平凡中的勇者——论《斯通纳》中的反抗主义精神[J].长江丛刊.2019

[4].张静.太宰治《斜阳》论——没落中的反抗精神[J].现代交际.2018

[5].王聪.《西厢记》主题的反抗精神之再探究[J].文教资料.2018

[6].梁诗曼.从《赵氏孤儿》取义情结看元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愤懑与思想反抗[J].北方文学.2018

[7].任颖.探究古代妇女的反抗精神——以《诗经》中的七首爱情诗为例[J].名家名作.2018

[8].曹丽红.显性压迫和隐形压迫——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名利场》中蓓基·夏泼的反抗精神[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

[9].秦倩倩.论《喜福会》中女性的反抗精神[J].青年文学家.2018

[10].耿德铭.滇西抗战研究的发展状况和未来思路[N].云南日报.2018

论文知识图

具有“反抗精神”的产品形态ASIAN DUB FOUNDATIONASIAN DUB FOUNDATIONASIAN DUB FOUNDATION了画面的悲J沧与反抗的精神(图23);再过...《孔雀东南飞》

标签:;  ;  ;  ;  ;  ;  ;  

反抗精神论文_贺金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