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基异丁基醚论文-李丽芳,范希伟

乙烯基异丁基醚论文-李丽芳,范希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乙烯基异丁基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共沸,产品质量,消耗,清洁生产

乙烯基异丁基醚论文文献综述

李丽芳,范希伟[1](2019)在《改进聚乙烯基正丁基醚工艺,降低COD排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通过对装置生产工艺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全新的工艺改造方案,单独设立乙烯基正丁基醚分离塔、水一醇共沸物、醇及反应副产物分离塔,采用全馏出-全回流-一次性全采出操作模式,降低聚乙烯基正丁基醚的原材料消耗和装置废水排放指标,达到清洁生产。(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09期)

高玉娟,伍一波,郭文莉,李树新[2](2015)在《异丁基乙烯基醚在咪唑类离子液体中阳离子聚合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咪唑类离子液体[omim]BF4为溶剂,在0℃下,采用不同的引发体系,实现并证实了IBVE在离子液体中进行阳离子聚合的可行性。对比传统溶剂(CH2Cl2)中IBVE的阳离子聚合特征,发现在离子液体中合成的聚合物的产率和分子量更高、分子量分布更窄,产物的SEC(RI)曲线呈单峰分布。从聚合物末端结构分析,离子液体中阳离子聚合的基元反应与传统溶剂中基本一致,未发现离子液体中咪唑阳离子参与链引发反应以及四氟硼酸阴离子参与链转移/链终止反应。离子液体和传统溶剂中合成的PIBVE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分别为-20.35℃和-18.08℃,两者非常接近。(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5年09期)

刘森,孙熊杰[3](2014)在《氯乙烯-异丁基乙烯基醚共聚树脂生产技术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国内外氯乙烯-异丁基乙烯基醚共聚树脂的生产技术现状,详细地比较了国内微悬浮法和乳液法两种工业生产技术的优缺点。(本文来源于《聚氯乙烯》期刊2014年04期)

俞磊[4](2013)在《叁异丁基铝存在下4-乙烯基吡啶的活性负离子聚合及其嵌段共聚物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4-乙烯基吡啶(4VP)为聚合单体、正丁基锂为引发剂(n-BuLi),在大量路易斯酸叁异丁基铝(i-Bu_3Al)存在下,25℃条件下实现了聚4-乙烯基吡啶(P4VP)的负离子活性聚合,提出了i-Bu_3Al的双络合机理。在此基础上,还合成了聚丁二烯和聚4-乙烯基吡啶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B-b-P4VP),最后采用选择性溶剂加入法制备了PB-b-P4VP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胶束,形成以PB嵌段为壳和P4VP嵌段为核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微球。其中,重点研究了不同[i-Bu_3Al]/[n-BuLi]/[4VP]比例、投料方式、温度、溶剂和活性种对聚合体系的影响。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控制不同摩尔比例的[i-Bu_3Al]/[n-BuLi]和[i-Bu_3Al]/[4VP],25℃下以四氢呋喃为溶剂,制备分子量可控且分子量分布窄的聚4-乙烯基吡啶。结果发现,当[i-Bu_3Al]/[n-BuLi]≥50或[i-Bu_3Al]/[4VP]≥0.5比例时,4VP能很好的实现负离子活性聚合,单体转化率基本保持在95%以上。2、通过改变不同投料方式、温度、溶剂和活性种,探索在[i-Bu_3Al]/[n-BuLi]/[4VP]=100/1/95比例下对4VP负离子聚合的影响。结果发现,采用滴加法比一次投料法制备的P4VP分子量分布更窄;25℃和低温下对P4VP分子量及分布可控性都很好,该聚合体系有很强地温度适应性;相比极性溶剂四氢呋喃(THF)体系,环己烷溶剂体系单体转化率低且分子量分布宽;采用比丁基锂活性更低的活性种聚丁二烯基锂和聚苯乙烯基锂,都可以引发4VP负离子聚合。3、在大量路易斯酸叁异丁基铝存在下,可以很好地实现4-乙烯基吡啶的负离子活性聚合,从而提出i-Bu_3Al和n-BuLi、4VP的双络合机理,并进行了核磁和紫外光谱表征测试。4、以环己烷和THF为混合溶剂,在[i-Bu_3Al]/[n-BuLi]/[4VP]=100/1/95比例及25℃条件下,探索利用传统负离子聚合法制备出不同嵌段分子量的PB-b-P4VP。GPC和1H-NMR表征和计算显示,结果发现4VP的单体转化率为80%及嵌段率为73%。5、采用选择性溶剂加入法尝试对PB-b-P4VP进行自聚集,最终制备得到以PB嵌段为壳和P4VP嵌段为核的纳米微球,初步研究了不同嵌段分子量和聚合物浓度对聚合物胶束的形貌影响。结果表明,当PB-b-P4VP浓度为1mg/ml时,且PB嵌段和P4VP嵌段的分子量相近时,可制备出单分散且粒径大小均匀的球形胶束。(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3-06-19)

刘书静,李芝,纪姝晶,王志[5](2012)在《异丁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的合成及其在毒死蜱微胶囊制备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异丁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共聚物为乳化剂制备农药缓释微胶囊。[方法]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异丁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共聚物,并将其与吐温-80混合应用于原位聚合微胶囊的制备。[结果]复合乳化剂具有较好的分散乳化效果,制备的微胶囊表面形态规整、致密,载药量为62.10%,包封率为95.64%。[结论]该研究为农药微胶囊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09期)

刘松涛[6](2011)在《氯乙烯-乙烯基异丁基醚共聚树脂黏度的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乙烯基异丁基醚含量、转化率、氯乙烯单体初始加入量、聚合温度对氯乙烯-乙烯基异丁基醚共聚树脂黏度的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聚氯乙烯》期刊2011年01期)

李丽芳,范希伟[7](2009)在《乙烯基正丁基醚生产工艺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对V-38和塔-06进行改造;同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精馏塔注水量,提高了精馏醚含量,降低了原材料消耗,提高了产品产量。(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期刊2009年04期)

田军,王剑峰,严庆[8](2008)在《异丁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共聚物改性聚乙烯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异丁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共聚物对聚乙烯醇(PVA)进行共混改性,研究了改性 PVA 的耐水性及力学性能,发现改性后的 PVA 的耐水性及力学性能有明显提高,其中当异丁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含量为2%时,共混薄膜的断裂伸长率达到300%。同时从增塑性及结晶性等多方面对共混体系的改性机理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08年09期)

陈文国,程引贵[9](2007)在《聚乙烯基正丁基醚的应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粘度指数改进剂是润滑油的重要添加剂。综合介绍粘度指数改进剂的作用机理、种类、发展概况和使用性能,结合聚乙烯基正丁基醚粘度指数改进剂T601(BB)的性能特点,重点分析了BB在工业齿轮油和10号航空液压油中应用情况和影响。(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期刊2007年05期)

林军[10](2006)在《异丁基乙烯基醚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异丁醇和乙炔作为原料,在醇钾盐催化剂的作用下,在一定的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下合成了异丁基乙烯基醚,并进行了分离与提纯。同时对产物用红外光谱、质谱及气相色谱分析进行了表征。讨论了催化剂、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等对产率与纯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浙江化工》期刊2006年12期)

乙烯基异丁基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咪唑类离子液体[omim]BF4为溶剂,在0℃下,采用不同的引发体系,实现并证实了IBVE在离子液体中进行阳离子聚合的可行性。对比传统溶剂(CH2Cl2)中IBVE的阳离子聚合特征,发现在离子液体中合成的聚合物的产率和分子量更高、分子量分布更窄,产物的SEC(RI)曲线呈单峰分布。从聚合物末端结构分析,离子液体中阳离子聚合的基元反应与传统溶剂中基本一致,未发现离子液体中咪唑阳离子参与链引发反应以及四氟硼酸阴离子参与链转移/链终止反应。离子液体和传统溶剂中合成的PIBVE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分别为-20.35℃和-18.08℃,两者非常接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乙烯基异丁基醚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丽芳,范希伟.改进聚乙烯基正丁基醚工艺,降低COD排放[J].化工管理.2019

[2].高玉娟,伍一波,郭文莉,李树新.异丁基乙烯基醚在咪唑类离子液体中阳离子聚合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5

[3].刘森,孙熊杰.氯乙烯-异丁基乙烯基醚共聚树脂生产技术概述[J].聚氯乙烯.2014

[4].俞磊.叁异丁基铝存在下4-乙烯基吡啶的活性负离子聚合及其嵌段共聚物的合成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

[5].刘书静,李芝,纪姝晶,王志.异丁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的合成及其在毒死蜱微胶囊制备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2

[6].刘松涛.氯乙烯-乙烯基异丁基醚共聚树脂黏度的影响因素[J].聚氯乙烯.2011

[7].李丽芳,范希伟.乙烯基正丁基醚生产工艺改进[J].甘肃科技.2009

[8].田军,王剑峰,严庆.异丁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共聚物改性聚乙烯醇的研究[J].中国塑料.2008

[9].陈文国,程引贵.聚乙烯基正丁基醚的应用探讨[J].甘肃科技.2007

[10].林军.异丁基乙烯基醚的合成[J].浙江化工.2006

标签:;  ;  ;  ;  

乙烯基异丁基醚论文-李丽芳,范希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