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次碱论文_袁志坚,吴小瑜,何文涓

导读:本文包含了吴茱萸次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吴茱萸,光谱,血管,羟色胺,傅立叶,荧光,糖原。

吴茱萸次碱论文文献综述

袁志坚,吴小瑜,何文涓[1](2019)在《吴茱萸次碱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诱导大鼠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吴茱萸次碱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CUMS)诱导的大鼠抑郁模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1 mg/kg)和吴茱萸次碱低、高剂量(10、20 mg/kg)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动物连续复制CUMS模型28d,在造模的第15天开始每天ig给药1次,连续14d。记录大鼠体质量,通过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行为学,并检测大脑海马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A)水平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 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吴茱萸次碱高低剂量组均能显着抑制大鼠体质量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吴茱萸次碱高剂量组大鼠的糖水偏好度、大鼠穿越格数和中央格停留时间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吴茱萸次碱高低剂量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减少(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吴茱萸次碱高剂量组大鼠海马中5-HT、NA水平和BDNF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0.01)。结论吴茱萸次碱具有一定的抗抑郁效果,其机制可能与其提高大鼠海马单胺神经递质水平、增加BDNF mRNA的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现代药物与临床》期刊2019年11期)

郭惠,杨若澜,李卫涛,靳如意,龙旭[2](2019)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的溶解度及油水分配系数》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在甲醇中的溶解度及在不同pH值下的油水分配系数。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在甲醇中的溶解度增大。吴茱萸碱在37℃时的溶解度较25℃时增大了近2.9倍;吴茱萸次碱在40℃时的溶解度较25℃时增大了近1.33倍。随PBS缓冲溶液pH值的增大,吴茱萸碱的油水分配系数整体呈增大趋势,吴茱萸次碱的油水分配系数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脂溶性逐渐升高。(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生物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邵静,陈安,张秀丽,杨平珍[3](2019)在《吴茱萸次碱通过Sirt1改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吴茱萸次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体外模型,用不同浓度的吴茱萸次碱处理细胞,qRT-PCR检测成骨样分化基因Runx2、BMP2和Osterix的表达和茜素红染色测细胞钙化程度。此外,观察吴茱萸次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Sirt1表达水平的影响以及Sirt1抑制剂对细胞钙化的影响。【结果】茜素红素染色及钙离子浓度定量实验均显示不同浓度的吴茱萸次碱可明显地改善高磷高钙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化程度(136±10、75±6、52±6、31±5、P <0.05)。使用吴茱萸次碱明显降低血管平滑肌细胞成骨样分化的分子标志物ALP活性,下调Runx2(2.85±0.25、1.75±0.18、1.62±0.13、1.36±0.16、P <0.05),BMP2(3.2±0.32、1.85±0.17、1.65±0.15、1.43±0.12,P <0.05)和Osterix(2.60±0.27、1.82±0.16、1.55±0.15、1.36±0.17;P <0.05)的表达水平,说明吴茱萸次碱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成骨样分化过程。另外,高磷高钙可下调血管平滑肌细胞Sirt1的表达水平,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证实吴茱萸次碱可明显地上调Sirt1 mRNA(0.35±0.06、0.75±0.11;0.22±0.08、0.87±0.13;P <0.05)和Sirt1的蛋白(0.38±0.09、0.71±0.13;P <0.05)的表达水平。钙定量结果显示Sirt1抑制剂EX-527能阻断吴茱萸次碱改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作用(138±13、36±7、87±8,P <0.05)。【结论】吴茱萸次碱可通过调节Sirt1改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顾家毓[4](2019)在《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与脂质体模拟生物膜相互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吴茱萸碱(evodiamine,EVO)和吴茱萸次碱(rutaecarpine,RUT)同为中药吴茱萸的物质基础,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研究药物与生物膜的作用对于了解药物的药效和揭示其对机体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生物膜结构复杂,组成繁多,不方便进行药物与生物膜的直接研究。因此常将脂质体作为生物膜的模拟模型,通过探究药物分子与生物膜磷脂的相互作用,来揭示药物与生物膜的相互作用。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脂质体作为生物膜的模拟模型,通过研究和比较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分子与脂质体膜的相互作用,从生物膜的角度,为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与机体的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技术对不同摩尔百分浓度的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分子与脂质体膜的作用分别进行检测。通过各热力学参数如前相变温度(TP)、主相变温度(Tm)、主相变峰半峰宽(△T1/2)及相变焓(△H)随药物摩尔百分浓度的变化,途释了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分子对脂质体双层膜热力学属性的影响。2、利用同步辐射X光衍射技术确定吴茱萸碱/DPPC脂质体和吴茱萸次碱/DPPC脂质体在特定温度下的微观相态的存在状态以及药物分子的加入对脂质体层间距离和构成脂质体的膜材DPPC分子疏水尾链间距的影响,以阐明二者对脂质体结构的影响。3、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通过研究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分子对构成脂质体的膜材DPPC分子特征官能团(CH3、CH2、C=O、PO2-)的影响,从分子层面阐明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分子对脂质体双层膜的影响。4、比较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分子与DPPC双层膜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1、吴茱萸碱/DPPC脂质体的差示扫描量热加热实验表明:当药物浓度小于10mol%时,相变温度降低、相变焓减小。当药物浓度达到10mol%时,相变温度和相变焓均达到最小值。当药物浓度大子于10mol%时,相变温度升高,相变焓增加。不同摩尔百分浓度的吴茱萸碱分子的加入均造成了脂质体主相变峰半峰宽的展宽。其差示扫描量热冷却实验表明,主相变温度存在滞后性。吴茱萸碱/DPPC脂质体的相图表明,在药物浓度为l0mol%时,吴茱萸碱对脂质体膜的流动性影响最大。吴茱萸次碱/DPPC脂质体的差示扫描量热加热实验表明:当药物浓度处于0~5mol%范围内时,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相变温度降低,同时相变焓减小;当药物浓度处于5~15mol%范围内时,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相变温度先升高后降低,主相变焓也是先增大后减小,前相变焓则是逐渐增加;当药物浓度处于15~20mol%范围内时,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相变温度升高,同时相变烩增加。不同摩尔百分浓度吴茱萸次碱分子的加入均造成了脂质体主相变峰半峰宽的展宽。其差示扫描量热冷却实验表明,主相变温度存在滞后性。吴茱萸次碱/DPPC脂质体的相图表明,在药物浓度为15mol%时,吴茱萸次碱对脂质体膜的流动性影响最大。2、吴茱萸碱/DPPC脂质体的同步辐射X光衍射实验表明:在特定的实验温度下,吴茱萸碱/DPPC脂质体具有特定的相态,且形成的脂质体均为层状结构,吴茱萸碱分子的加入使得处于层状凝胶相的脂质体层间距离增加,但对DPPC分子疏水尾链间距并未造成影响。吴茱萸次碱/DPPC脂质体的同步辐射X光衍射实验表明:在特定的实验温度下,吴茱萸次碱/DPPC脂质体具有特定的相态,且形成的脂质体均为层状结构,吴茱萸次碱分子的加入使得处于层状凝胶相的脂质体层间距离增加,但对DPPC分子疏水尾链间距并未造成影响。3、吴茱萸碱/DPPC脂质体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实验表明:吴茱萸碱分子的加入可造成DPPC分子特征官能团的谱带发生移动,且官能团的谱带的移动规律与吴茱萸碱的摩尔百分浓度有关。吴茱萸次碱/DPPC脂质体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实验表明:吴茱萸次碱分子的加入可造成DPPC分子特征官能团的谱带发生移动,且官能团的谱带的移动规律与吴茱萸次碱的摩尔百分浓度有关。研究结论:1、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分子的加入,均不会影响脂质体的聚集状态,也不会造成DPPC脂质体某一相态的消失。2、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分子在DPPC脂质体中的包封位置均具有浓度依赖性。吴茱萸碱:在0mol%<x<10mol%的浓度范围内,药物分子主要进入了DPPC分子的疏水尾链区域,少部分药物分子作用于DPPC分子的界面区域的羰基基团。在10 mol%≤x<20mol%浓度范围内,药物分子主要进入了DPPC分子的头部区域,作用于头部区域的磷酸基团,少部分药物分子存在于DPPC分子的疏水尾部和界面区域,作用于DPPC分子的疏水尾链和界面区域的羰基基团。吴茱萸次碱:在0mol%<x≤5mol%的浓度范围内,药物分子主要进入了DPPC分子的疏水尾链区域,少部分药物分子作用于DPPC分子的界面区域的几基基团。在5mol%<x≤15mol%浓度范围内,药物分子在DPPC分子的疏水区域和亲水区域均有一定程度的分布,作用于DPPC分子的疏水尾链和界面区域的羰基基团。在15mol%<x≤20mol%浓度范围内,药物分子主要进入了DPPC分子的头部区域,作用于DPPC分子头部区域的磷酸基团。3、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均具有增大脂质体膜流动性和造成膜分相的作用,这可能与二者具有的多种药理活性有关。4、吴茱萸碱和吴茱英次碱均会对处于层状凝胶相的脂质体的磷脂双分子层层间距离造成一定的影响,其可使得DPPC分子的脂肪酰链与膜面变的更加垂直。同时,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分子进入脂质体疏水区域的方向均平行于DPPC分子疏水尾链定向排列的方向。5、通过实验各个参数的综合对比,吴茱萸次碱分子比吴茱萸碱分子更易进入脂质体的双层膜,吴茱萸次碱对脂质体双层膜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吴茱萸碱。(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5-01)

陈建国,吴亚更,李响[5](2019)在《吴茱萸次碱对高糖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认知障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吴茱萸次碱对高糖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20):对照组、高糖组和吴茱萸次碱组。对照组大鼠行常规饲料和自来水饲养;高糖组大鼠行常规饲料和20%蔗糖水饲养;吴茱萸次碱组行0.01%吴茱萸次碱饲料和20%蔗糖水饲养。叁组大鼠饲养24周后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和认知功能,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各组大鼠tau蛋白在Thr205和Ser214位点以及GSK-3β在丝氨酸9位点糖原合成酶激酶-3β(S9-GSK-3β)和PP2A在络氨酸307位点蛋白磷酸酯酶-2A(Y307-PP2A)的磷酸化水平;免疫组织化学进一步验证各组大鼠大脑海马和皮层tau蛋白在Thr205位点上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Morris水迷宫大鼠潜伏期明显升高,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均明显降低(P均<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tau蛋白在Thr205位点上的磷酸化水平显着增高(P<0.05),Western blot实验tau蛋白在Thr205和Ser214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显着增高,p S9-GSK-3β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与高糖组相比,吴茱萸次碱组Morris水迷宫大鼠潜伏期明显降低,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升高(P均<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tau蛋白在Thr205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显着降低(P<0.05);Western blot实验tau蛋白在Thr205和Ser214位点磷酸化水平显着降低,p S9-GSK-3β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高(P均<0.05)。结论:吴茱萸次碱可减轻高糖诱导的AD样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海马p S9-GSK-3β磷酸化水平,下调GSK-3β活性,进而降低tau蛋白相关位点的过度磷酸化实现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李世月,黄波,周金鑫,黄娟,石京山[6](2019)在《吴茱萸次碱抗Ang 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作用以及对NO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吴茱萸次碱(Rut)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所致乳鼠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及一氧化氮(NO)的作用。方法利用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以细胞直径、蛋白含量(BCA法)、心房利钠因子(ANF)mRNA表达为心肌肥大指标,利用试剂盒检测上清液中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Real time RT-PCR检测心肌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ANF mRNA的表达。结果 AngⅡ(1.0μmol/L)使心肌细胞直径明显增大,蛋白含量明显增加,ANF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同时,eNOS mRNA表达减少,心肌细胞上清液NOS活性和NO含量明显降低(P<0.05)。Rut (0.1、1.0、10μmol/L)剂量依赖性地减轻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大(P<0.05)。Rut上调eNOS mRNA表达,使NOS活性和NO含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 Rut可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该作用可能与其促进NO释放有关。(本文来源于《遵义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杨超,舒童,何莲子,陈婷,谷成娇[7](2019)在《吴茱萸次碱全合成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吴茱萸次碱是传统中药吴茱萸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根据起始原料的不同,综述近十年来关于吴茱萸次碱的全合成研究。(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黄波,周金鑫,李小龙,石琬岚,蒋青松[8](2018)在《吴茱萸次碱对大鼠左室肥厚钙调节因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吴茱萸次碱(Rut)治疗给药对大鼠左室肥厚的作用及其对钠钾ATP酶、钙ATP酶和钙调磷酸酶(CaN)等细胞内钙调节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大鼠左室心肌肥厚模型。实验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 Rut低、高剂量(5、 20 mg·kg~(-1)·d~(-1))组和阳性对照(缬沙坦10mg·kg~(-1)·d~(-1))组。于术后第4周开始灌胃给药,持续8周。每周监测大鼠血压及体重;给药8周后取材,计算左室和室间隔重量(LVS)-体重(BW)比、 LVS-右室重量(RV)比, 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形态学改变;生物酶学方法检测心肌钠钾ATP酶、钙ATP酶和CaN活性。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血压、 LVS-BW比、 LVS-RV比均显着增高(P <0.05),左室心肌组织受损,钠钾ATP酶、钙ATP酶活性显着降低(P <0.05), CaN活性升高(均P <0.05)。与模型组相比, Rut高剂量组模型大鼠血压明显降低(P <0.05),心肌肥厚改善,钠钾ATP酶、钙ATP酶活性显着升高(P <0.05), CaN活性显着降低(均P <0.05),与阳性对照组相似。结论 Rut治疗给药对压力负荷型心肌肥厚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心肌钠钾ATP酶和钙ATP酶活性,抑制CaN活性,最终调节细胞内Ca~(2+)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袁志坚,何文涓,胡晶[9](2018)在《吴茱萸次碱药理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吴茱萸次碱是中药吴茱萸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广泛的生理药理作用,包括对心脏有正性肌力和保护心脏作用,可舒张血管和降血压,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并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此外还有抗抑郁、抗肥胖、抗肿瘤、镇痛消炎等作用。随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吴茱萸次碱的深入研究,本文就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今后合理开发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8年36期)

杨若澜,张拴,郭惠,李娜,李佳佳[10](2018)在《吴茱萸次碱衍生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合成了两个吴茱萸次碱衍生物10-甲氧基吴茱萸次碱和10,11-二甲氧基吴茱萸次碱,并通过IR、NMR、MS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它们的紫外和荧光性质,探讨化合物结构、溶剂、浓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并计算了荧光量子产率。(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2018年11期)

吴茱萸次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在甲醇中的溶解度及在不同pH值下的油水分配系数。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在甲醇中的溶解度增大。吴茱萸碱在37℃时的溶解度较25℃时增大了近2.9倍;吴茱萸次碱在40℃时的溶解度较25℃时增大了近1.33倍。随PBS缓冲溶液pH值的增大,吴茱萸碱的油水分配系数整体呈增大趋势,吴茱萸次碱的油水分配系数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脂溶性逐渐升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吴茱萸次碱论文参考文献

[1].袁志坚,吴小瑜,何文涓.吴茱萸次碱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诱导大鼠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

[2].郭惠,杨若澜,李卫涛,靳如意,龙旭.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的溶解度及油水分配系数[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9

[3].邵静,陈安,张秀丽,杨平珍.吴茱萸次碱通过Sirt1改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4].顾家毓.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与脂质体模拟生物膜相互作用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

[5].陈建国,吴亚更,李响.吴茱萸次碱对高糖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认知障碍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9

[6].李世月,黄波,周金鑫,黄娟,石京山.吴茱萸次碱抗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作用以及对NO的影响[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9

[7].杨超,舒童,何莲子,陈婷,谷成娇.吴茱萸次碱全合成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2019

[8].黄波,周金鑫,李小龙,石琬岚,蒋青松.吴茱萸次碱对大鼠左室肥厚钙调节因素的影响[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8

[9].袁志坚,何文涓,胡晶.吴茱萸次碱药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8

[10].杨若澜,张拴,郭惠,李娜,李佳佳.吴茱萸次碱衍生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研究[J].化学通报.2018

论文知识图

吴茱萸次碱1H-NMR图谱吴茱萸次碱DEPT图谱吴茱萸次碱的液质联用谱图吴茱萸胺的液质联用谱图吴茱萸次碱的紫外谱图吴茱萸次碱循环伏安图

标签:;  ;  ;  ;  ;  ;  ;  

吴茱萸次碱论文_袁志坚,吴小瑜,何文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