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磁抗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磁,污垢,晶体,膜技术,低频,机理,水垢。
电磁抗垢论文文献综述
陈小砖,柳建华,邢晓凯,陈永昌,马重芳[1](2011)在《流经吸收器的冷却水电磁抗垢技术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氨水吸收制冷中吸收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备,氨气吸收效果直接关系到氨水制冷的效果和稳定性。氨气在垂直降膜吸收中释放了大量的潜热,这些热量被循环流动的冷却水带走。长时间的运行造成冷却水在壁面沉淀水垢,这大大降低了氨水溶液与冷却水之间的传热系数。由于电磁抗垢技术是一种绿色的抗垢技术,对环境友好,无需在冷却水中加入化学物质,可以考虑在氨水吸收制冷系统中采用该技术。本文利用扫频信号和矩形波信号做了一系列抗垢试验,结果表明矩形波信号抗垢有一定的效果。美国ClearWater公司生产的扫频抗垢器使用效果不稳定,有两次抗垢试验能够比结垢试验的稳定时间超出4~5h,但有一次试验的抗垢效果和结垢试验相比效果不明显。综合分析,认为不稳定的因素可能与管壁表面状况和其它试验条件有关,应用了高倍显微镜对新铜管和使用后的铜管的内壁面取样观察,发现两者的表面状况的确有一定的不同这可以作为试验不稳定的一个可能原因,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加以判断。(本文来源于《流体机械》期刊2011年11期)
吴智慧,陈永昌,邢小凯,马重芳[2](2006)在《电磁抗垢机理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使用自制电磁抗垢器进行抗垢除垢水处理实验,对交变电磁场的阻垢效果进行验证,结合化学分析和电镜扫描方法,探讨其防垢除垢的机理。表明交变电磁场能够改变碳酸钙晶体的形态,具有比较显着的除垢效果。(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06年04期)
吴智慧[3](2005)在《电磁抗垢装置的研制及抗垢机理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污垢的存在给换热设备的设计和运行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是传热界十分关注而又没能完全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年来,先进的电磁抗垢技术因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电磁抗垢装置的研制及交变电磁场抗垢的效果和机理进行了细致的实验研究。概括如下:首先自主研制了电磁抗垢装置,该装置能产生方波和扫频方波两种波形信号,其电压幅值和频率可连续调节,结构简单,精度高,满足实验的研究需要。在此基础上自制静态及动态抗垢实验台和工业循环水模拟抗垢实验台,考察不同硬度、不同流速、不同温度、不同电磁场作用下溶液的结垢和抗垢行为,通过化学分析方法和热工测量方法分析交变电磁场对水样各个物理化学参数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交变电磁场前后碳酸钙晶体形态进行了研究,利用激光光散射粒度分析技术对溶液中晶粒尺寸的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常温条件下,交变电磁场处理前后溶液的电导率和钙离子浓度均没有明显差异,碳酸钙晶体均为方解石型态;在高温条件下,经交变电磁场处理后溶液的钙离子浓度相对于未经电磁场处理时略有增大,表明电磁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结垢过程,通常留下的碳酸钙晶体是质地坚硬的枝状文石,经电磁场处理后碳酸钙晶体变为片状不定形体,易于脱落。实验发现在同等条件下,频率为500Hz、电流为0.2A 的方波电磁场具有较佳的抗垢效果。交变电磁场还能促使换热面上诱导期的延长,减缓结垢的进程。(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05-05-01)
邢晓凯,马重芳,陈永昌,常宝英,王焱[4](2005)在《电磁抗垢强化传热技术的热态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自行设计的电磁抗垢实验装置上,对热态工况下低频电磁抗垢(EAF)技术进行了实验考察。结果表明,在外加交变电磁场的情况下,总传热系数及污垢热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实验结束时污垢热阻下降了61%。不同的电磁场频率导致不同的抗垢效果,在本实验条件下,频率为700Hz时抗垢效果最佳。其他条件不变时,污垢热阻随着水质硬度的降低而减小,且不同流体硬度时污垢热阻的变化趋势均相同。对污垢晶体扫描电镜观察表明,经交变电磁场处理过的污垢晶体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致密型易结垢的霰石变为松散型不易结垢的方解石,从而达到抗垢的目的,这一结论与冷态实验研究的结论一致。(本文来源于《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01期)
陈金辉,王湛,马重芳,常宝英,王焱[5](2002)在《电磁抗垢强化传热技术机理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自行设计建立的电磁抗垢、减垢实验装置上,对冷态工况下低频电磁抗垢、减垢技术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冷态单次通过、循环实验和高倍扫描电镜结果表明,低频电磁能使污垢晶体的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并有抑制污垢晶体尺寸长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02年05期)
常宝英[6](2002)在《电磁抗垢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垢一直是工业上一个普遍令人头痛的问题,结垢会减少有效容量、降低生产效率、消耗燃料,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调查,仅美国发电厂每年因冷却塔水垢问题导致的经济损失就高达100万美元。而我国每年因水垢引起的机件报废,直接损失也达十多亿元,而且污垢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危及人机安全。因此,对结垢问题的研究至关重要。现有的化学清洗方法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会大大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但使用电磁场来进行减垢、抗垢时却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因而这一技术始终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 本文仅从实验的角度来对电磁结垢、抗垢技术进行热态实验研究,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工作: 1、在原有的电磁抗垢、减垢实验装置上增设了换热段。 2、进行了系统检测实验,其中包括热态热平衡实验和单相管内强制对流换热实验,以便验证实验系统的可行性。 3、通过改变磁场频率、实验介质硬度等过程参数从污垢热阻以及换热系数的角度来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1) 没有经过电磁处理时,污垢热阻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换热系数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小;一旦经过电磁场的处理,污垢热阻开始时仍呈上升趋势,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便逐渐下降,换热系数的变化与此正好相反,即在实验开始时呈下降趋势,后来逐渐上升;当实验时间延长时,发现污垢热阻及换热系数在实验开始时的变化趋势与前面的实验结果基本相同,但到后来,二者的数值则分别均趋于稳定。 (2) 在其它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仅改变电磁场的频率,发现当频率为700赫兹左右时除垢效果最佳。 北京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一 (3)在其它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发现污垢热阻随着硬度的增加而增力口。 4、在循环实验中分别将经过电磁处理的污垢晶体和未经过电磁处理的污垢晶体在扫描电镜下进行观察和分析后发现,电磁抗垢技术的机理的本质在于电磁技术改变了污垢晶体的形态,即由结构致密型易结垢的霸石改变为结构松散型不易结垢的方解石,这一结论与冷态实验研究的结论一致。(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02-05-01)
陈金辉[7](2001)在《电磁抗垢、减垢强化传热技术机理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污垢是传热的最大障碍,千百年来一直困扰着人们,全世界每年都因此而带来重大的损失。我国每年因污垢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一百多亿元。所以抗垢、防垢问题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学术方面,这是传热学中最后几个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实用性方面,污垢问题的解决,可以达到节能和环保两方面的目的。 本文从实验的角度,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电磁抗垢的机理。实验中,分别做了如下的工作:1、设计并建立了参数可调节的电磁抗垢实验装置。2、通过冷态单次实验,初步考察电磁是否促进污垢晶体尺寸的长大。3、在冷态循环实验中,进一步验证电磁是否有促进污垢晶体尺寸长大的作用,同时提出了一种将膜技术和电磁技术相结合,进行抗垢、减垢的实用新工艺。4、将经过电磁处理的污垢晶体和未经过电磁处理的污垢晶体在扫描电镜下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电磁抗垢技术的机理是改变了污垢晶体的结构,由致密型的霰石变为松散型的方解石。上述研究对电磁抗垢这种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水电子除垢仪提供了技术基础,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抗垢、除垢工艺。(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01-05-01)
电磁抗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使用自制电磁抗垢器进行抗垢除垢水处理实验,对交变电磁场的阻垢效果进行验证,结合化学分析和电镜扫描方法,探讨其防垢除垢的机理。表明交变电磁场能够改变碳酸钙晶体的形态,具有比较显着的除垢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磁抗垢论文参考文献
[1].陈小砖,柳建华,邢晓凯,陈永昌,马重芳.流经吸收器的冷却水电磁抗垢技术试验研究[J].流体机械.2011
[2].吴智慧,陈永昌,邢小凯,马重芳.电磁抗垢机理的实验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6
[3].吴智慧.电磁抗垢装置的研制及抗垢机理的实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5
[4].邢晓凯,马重芳,陈永昌,常宝英,王焱.电磁抗垢强化传热技术的热态实验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5].陈金辉,王湛,马重芳,常宝英,王焱.电磁抗垢强化传热技术机理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2
[6].常宝英.电磁抗垢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2
[7].陈金辉.电磁抗垢、减垢强化传热技术机理的实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