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甲酸双加氧酶论文_孙向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苯甲酸双加氧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苯甲酸,芳香族,芽孢,菌株,龙胆,群落,杆菌。

苯甲酸双加氧酶论文文献综述

孙向楠[1](2015)在《苯甲酸钠降解菌的筛选、龙胆酸1,2-双加氧酶基因的克隆与异源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分子生态学方法,研究在不同芳香族化合物胁迫下,海洋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结构的演替规律。在实验室建立驯化系统,向海洋沉积物中分别添加芘和苯甲酸钠,采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菌群落16S r RNA基因V3-V4可变区数量的组成及变化,研究沉积物中添加芘、苯甲酸钠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芘、苯甲酸钠极大地降低了海洋沉积物中菌群丰度和多样性;在添加苯甲酸钠实验组,变形杆菌门中海杆菌属(Marinobacter),假海源菌属(Pseudidiomarina)的细菌得到显着富集;在添加芘实验组中拟杆菌门中的Balneola属,碳酸噬胞菌属(Aequorivita)得到极大富集。初步分析了海洋沉积物环境中不同多环芳烃胁迫下,细菌群落结构的演替特征,该实验结果为海洋环境中针对不同芳香烃的微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从海底沉积物的样品中,筛选出一株能够以苯甲酸钠为唯一碳源的芽孢杆菌,该海洋细菌能够通过龙胆酸途径降解苯甲酸钠。针对该途径中的关键酶龙胆酸1,2-双加氧酶的基因,运用Touch down PCR和TAIL PCR成功扩增出该基因的完整阅读框。该阅读框包含1143bp,编码379氨基酸残基,预测相对分子量为42.9k Da。BLASTx比对显示这段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已发现或预测的其他龙胆酸1,2-双加氧酶相似性均低于59%。这段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Geobacillus kaustophilus GBlys中的龙胆酸1,2-双加氧酶具有52%的相似性,与Bacillus halodurans C-125中龙胆酸1,2-双加氧酶有50%相似性,与Paenibacillus sp.Ny Z101中龙胆酸1,2-双加氧酶相似性为49%,与Escherichia coli O157:H7 str.Sakai中龙胆酸1,2-双加氧酶相似性为36%。通过分子建模模拟该蛋白亚基的分子结构,分析蛋白亚基与底物分子的对接结果,推测His114,His116,His155与亚铁离子构成催化核心,Trp91,Asp72,Asp189,Arg74可能在催化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将该基因连入表达载体成功实现了酶蛋白的异源表达。研究表明该蛋白酶在30℃,p H 8.0条件下具有最大的酶活性,二价铁离子能够显着地提高酶活性。该蛋白酶不能催化与龙胆酸结构类似的一系列底物,具有严格的底物专一性。该实验结果为研究该酶的催化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期刊2015-05-01)

李钦,刘奔[2](1991)在《苯甲酸1,2-双加氧酶高活力菌株的筛选和发酵条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76株细菌中,筛选出苯甲酸1,2-双加氧酶的高活力菌株假单胞菌(Pseudomonas)137。进行了该菌产酶的发酵条件试验。产酶的最适温度为32℃,最适起始pH为6.5—7.0。葡萄糖、麦芽糖和甘油对产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苯甲酸钠对产酶有促进作用。氨态氮对菌体生长和产酶是必需的。琥珀酸钠是酶形成的有效诱导物。采用0.1%苯甲酸钠和0.2%琥珀酸钠培养基(pH6.5—7.0),于32℃振荡培养72小时,可获得高活力的苯甲酸.,2-双加氧酶,每克菌体酶活力可达5—8单位。(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1991年01期)

李钦,刘奔[3](1989)在《苯甲酸-1,2-双加氧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和发酵条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苯甲酸-1,2-双加氧酶(ECl.13.99.2)催化苯甲酸转化成邻苯二酚。该酶是微生物降解芳香烃的一个关键酶,它催化氧化开环的第一步反应,在研究微生物的芳香烃代谢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年来,发现该酶可以用来在工业上合成邻苯二酚以及消除芳环化合物的污(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期刊1989年03期)

苯甲酸双加氧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176株细菌中,筛选出苯甲酸1,2-双加氧酶的高活力菌株假单胞菌(Pseudomonas)137。进行了该菌产酶的发酵条件试验。产酶的最适温度为32℃,最适起始pH为6.5—7.0。葡萄糖、麦芽糖和甘油对产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苯甲酸钠对产酶有促进作用。氨态氮对菌体生长和产酶是必需的。琥珀酸钠是酶形成的有效诱导物。采用0.1%苯甲酸钠和0.2%琥珀酸钠培养基(pH6.5—7.0),于32℃振荡培养72小时,可获得高活力的苯甲酸.,2-双加氧酶,每克菌体酶活力可达5—8单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苯甲酸双加氧酶论文参考文献

[1].孙向楠.苯甲酸钠降解菌的筛选、龙胆酸1,2-双加氧酶基因的克隆与异源表达[D].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5

[2].李钦,刘奔.苯甲酸1,2-双加氧酶高活力菌株的筛选和发酵条件的研究[J].微生物学报.1991

[3].李钦,刘奔.苯甲酸-1,2-双加氧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和发酵条件的研究[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89

论文知识图

的晶体结构(PDB号1KRH)苯甲酸双加氧酶催化氧化氯代苯...苯甲酸双加氧酶催化氧化氯代苯...尸、e,,而,7,o,Zas尸,,之衣人...突变株对氧芴、菲的降解效果一4假单胞菌B3一1基因文库中重组质粒的...

标签:;  ;  ;  ;  ;  ;  ;  

苯甲酸双加氧酶论文_孙向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