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流制排水系统论文_贾楠,王文亮,车伍,李俊奇,王二松

导读:本文包含了合流制排水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排水系统,倍数,模型,系统,管网,水力,北京。

合流制排水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贾楠,王文亮,车伍,李俊奇,王二松[1](2019)在《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事件划分方法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CSO)事件的划分是确定CSO频次控制标准及其设施规模的基础,用于划分CSO事件的最小间隔时间(MIET)应在多年降雨特征和CSO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长期的实践和管理经验进行确定。为此,详细阐述了CSO事件MIET的确定方法,并以我国8个典型城市及地区为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SO事件的MIET与导致CSO的降雨事件的雨强分布特征相关,各个城市CSO事件的MIET在16~34 h之间,无明显的南北方差异。该研究可为各地合理确定CSO频次控制标准,科学指导CSO控制工程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9年13期)

陈冬育[2](2019)在《合流制排水系统雨天溢流污染控制及优化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城市仍然保留了合流制排水系统,而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复杂性、溢流过程的随机性和多变性导致合流制溢流污染是这些城市排水系统的一个顽疾,面临很多问题。基于此,作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验,对城市合流制排水系统及雨水溢流污染控制优化提供一个清晰的思路,为解决合流制区域的溢流污染及排水能力不足等问题提供参考建议。(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17期)

王盼,柯杭,陈嫣[3](2019)在《基于InfoWorks CS模型的合流制排水系统截流规模》一文中研究指出截流倍数是合流制排水系统设计中的重要参数,其设置对控制合流制系统溢流污染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给合流制系统截流倍数的科学确定提供依据,选取上海市4个典型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利用InfoWorks CS软件建立排水系统数学模型,定量地研究截流设施规模、城市降雨特征参数、旱流污水特征、排水系统汇流时间等关键因素对截流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合流制排水系统,水量与水质的截流率均随截流倍数的增大而增大,但其增大速率逐渐减小,截流雨水量在1.5~3 mm/h时负荷削减效果比较显着,在人口密度0.025人/m~2、区域径流系数0.6、人均污水量250 L/人·d的条件下,对应的截流倍数为2~4;降雨强度增大会使水量和水质的截流率减小,降雨雨型的影响不大;系统汇流时间的增大对截流设施效果有一定益处,在汇流面积较小的排水系统截流设施设计时,应偏于保守地选择设计值。(本文来源于《净水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胡静敏[4](2018)在《不同截流倍数下城市合流制排水系统的经济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城市合流制排水系统截流倍数选取的影响因素,参照做得较好的城市在选取截流倍数方面的成功经验,从建造成本和环境经济效应等两个方面,对截流倍数的选取进行分析论证。(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煤炭经济》期刊2018年17期)

王家卓,胡应均,张春洋,王晨[5](2018)在《对我国合流制排水系统及其溢流污染控制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流制排水系统在我国和世界其他地方都普遍存在,相对分流制排水系统,其主要弊端是雨天的溢流污染问题。控源截污是我国当前黑臭水体治理的核心内容,而控源截污中一个重要的挑战是排水体制的选择。当前,我国不少城市对合流制排水系统的认识存在误区,片面地认为合流制排水系统是落后的排水系统,只有改成分流制才能解决问题。为此,本研究对合流制与分流制之间的差异与优劣进行了分析,对国外部分城市合流制的状况及溢流污染控制对策进行了梳理,最后结合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提出了我国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地区改善水环境状况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环境保护》期刊2018年17期)

徐佳月[6](2018)在《合肥市老城区合流制排水系统改造及工程效益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造成我国水体环境恶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初期雨水径流引起的城市面源污染。本课题针对合肥市老城区合流制排水系统的特点,采用建造调蓄池策略应对老城区初期雨水污染问题。同时结合工程设计案例,从现状调查、标准论证、工程设计和效益评估等四个方面探讨老城区合流制污水调蓄技术的可行性与优点。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分析了老城区排水系统现状与存在问题,基于老城区溢流污染特征、降雨特性分析、降雨量截流率、国内外工程标准选择、老城区管网调蓄能力,确定了老城区溢流污染控制标准;(2)新增调蓄池当量服务调蓄区域的8 mm降雨量,总服务面积5.2 km~2。其中杏花调蓄池服务面积:2.9 km~2,逍遥津调蓄池服务面积:1.05 km~2,包河调蓄池服务面积:1.25 km~2,地表雨水径流系数为0.75。因此,本工程拟新增调蓄31500m~3,其中杏花排水系统新增调蓄池17500m~3,逍遥津排水系统新增调蓄池6500 m~3,包河排水系统新增调蓄池7500 m~3;(3)以逍遥津调蓄池示范工程为例,完成了老城区调蓄池方案方案论证与工程设计,通过该调蓄池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进行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的截流、调蓄以及优化运行调度技术的示范应用;(4)对示范工程总体效益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调蓄池水量削减率57.8%,CODCr污染负荷削减率45.9%,氨氮污染负荷削减率61.3%,TN污染负荷削减率56.3%,SS污染负荷削减率57.3%,均超过30%;(5)对比2010年与本次监测期间(2016年)的降雨和溢流污水水质数据,降雨量相当,本次监测的溢流污水水质有所改善,2010年调蓄池未建,调蓄池发挥的效益均体现为污染负荷的削减率,可见老城区的示范区溢流口入河污染负荷(SS、NH3-N、COD_(Cr)、TN)消减率在 32%以上。(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8-07-10)

郑杰元,刘旦宇[7](2018)在《基于排水系统水力模型控制区域合流制溢流污染的联合调度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全国各大城市均致力于如何有效地削减城市面源污染物,其主要采用新建污水处理厂、雨污水主干系统末端设置调蓄池等工程措施,这些措施对减少全年合流管道溢流河道的次数,削减入河污染负荷,保护城市河道和湖泊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文章主要研究在排水设施建设完毕后,采用水力模型的科学手段对将溢流口、管网、泵站、调蓄池、污水厂当作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联合调度各种设施对污水量的时空分布进行调节,最大程度利用现有设施的输送、调蓄、处理能力,减少污水溢流量,优化现有设施的运行管理,从而充分发挥排水设施的效能。(本文来源于《智能城市》期刊2018年03期)

李丹[8](2017)在《老城区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分流制改造必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排水系统保存了合流制排水系统。当暴雨来临时,合流制管网承载能力往往有限,污水从检查井中和管网末端溢流,造成城市大片内涝,严重污染城市环境和受纳水体,将合流制排水系统进行改造是目前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主要方法。建成区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分流制改造,涉及问题很多,困难和投资巨大。合流制的分流制改造是否为老城区排水系统改造的唯一选项,是目前亟待回答的问题。本文通过Infoworks ICM软件,对研究区域现状合流制排水系统分别进行了分流制改造和海绵城市改造,模拟分析了两种方案的改造效果,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主要为:(1)在详细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排水系统模型,并结合国内外文献确定了相关模型参数;(2)根据研究区域多年暴雨时段资料,推导了当地暴雨强度公式。在五种设计降雨重现期情况下,对城市合流制排水系统进行了模拟,发现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管网溢流情况逐渐加重,末端排水口的流量峰值增高,污染物排放量增大,经过污水厂处理后,污染物排河量有了一定消减;(3)对老城区合流制管网进行了分流制改造。改造后管网模拟发现,由于雨水径流污染物直接外排,而未经污水厂处理,大量的污染物依然溢流入河道中,减排效果不明显;(4)对合流制管网引入低影响开发措施,模拟发现,低影响开发后的合流制管网中节点溢流和排水口污染物排放均有了明显的减少。经过污水厂处理后,排河污染物总量进一步降低,改造效果均优于分流制改造方案,可见本研究区域没有必要进行分流制改造。(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12-01)

黄瑜琪[9](2017)在《合流制排水系统最优截流关系分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合流制排水管网改造和城市内河黑臭河道综合整治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问题。控源截污是改善环境的根本,而截流倍数的确定是水环境治理及管网改造的重要设计参数,其取值直接影响到合流制排水管网溢流污染量、污染物负荷、受纳水体的水环境容量、工程投资。因此截流倍数的最优化确定,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环境、经济的影响。但目前截流倍数的确定及研究主要依靠主观经验判断,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片面性。所以定量地的分析不同截流倍数条件下排水系统的溢流结果及其环境经济效益是至关重要的,寻找到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平衡点是确定最优化截流倍数的关键。本论文首先利用SWMM暴雨管理模型对安龙县中心老城区合流制排水管网进行模型构建,利用实际降雨和监测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校准及检验。模拟了不同重现期、不同雨型、不同截流倍数条件下的截流干管溢流过程,然后将不同截流倍数条件下的模拟结果与其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进行对比,通过建立水环境容量模型,将研究区域SWMM模型模拟结果与受纳水体水环境容量相结合,分别确定经济、环境的约束条件,对两个目标函数进行耦合,建立最优化截流倍数模型,以单位投资环境效益的最大值确定最优化截流倍数。研究结果表明:SWMM模型对研究区域合流制排水管网溢流水力水质变化过程的模拟研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在水力模拟方面,两次降雨事件的Nash-Sutcliffe系数E_(ns)分别为0.83和0.85;而对于水质模型,其出水口的水质指标TSS、COD、TN、TP的Nash-Sutcliffe系数E_(ns)分别为0.84、0.82、0.83、0.86;以n_0=1的结果为基准,随着截流倍数n_0的增加,年溢流量减少率分别为15.25%、25.66%、31.79%、34.93%。对COD的截污控制率分别为35.15%、38.66%、42.07%、45.10%、47.94%,而对TN的截污控制率分别为38.35%、42.00%、45.87%、48.48%、51.45%。对TP的截污控制率分别为45.15%、50.12%、54.94%、59.27%、63.30%。以经济、环境的约束条件作为最优化截流倍数模型函数的校核标准,以单位投资的环境效益最大值作为优化目标,最终确定截流倍数的最优化取值为4。(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大学》期刊2017-12-01)

张娟[10](2016)在《北京中心城合流制排水系统改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不断加剧导致城市水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城市排水系统是城市建设、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将自然降水以及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进行排放,保障了城市发展的正常有序进行。论文分析了北京中心城合流制排水系统现状情况,其中北京市共有4大雨水排水系统,总长度达到500公里,总面积为1332平方公里。北京市中心城共分为六大污水管网,分别为东北、东南、西南、西护城河污水管网,前叁门污水管网,两广大街污水管网。北京市中心城二环路以内长期存在并使用合流制排水系统,随之产生的溢流污染、洪涝灾害等问题的不断发生,对于城市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程度的阻碍。水污染事件频发,湖泊富营养化情况严重,对城市的水文循环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北京市中心城排水管网系统的改造已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北京市中心城合流制排水系统改造应采用的措施,应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因地制宜的采用有效措施。对于有条件实施分流制改造的的区域,积极采用分流制改造。对于管网现状、道路空间不允许进行分流制系统改造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可考虑改造成截留式排水系统,将截留后的雨污混合污水排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并通过各种雨洪利用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雨水径流,提高城市对雨洪的吸收能力和储存能力,从而改善城市的水文条件。采用污水处理厂与排水管网的一体化运营等等方法来改造北京排水系统,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6-12-01)

合流制排水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城市仍然保留了合流制排水系统,而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复杂性、溢流过程的随机性和多变性导致合流制溢流污染是这些城市排水系统的一个顽疾,面临很多问题。基于此,作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验,对城市合流制排水系统及雨水溢流污染控制优化提供一个清晰的思路,为解决合流制区域的溢流污染及排水能力不足等问题提供参考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合流制排水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贾楠,王文亮,车伍,李俊奇,王二松.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事件划分方法案例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19

[2].陈冬育.合流制排水系统雨天溢流污染控制及优化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3].王盼,柯杭,陈嫣.基于InfoWorksCS模型的合流制排水系统截流规模[J].净水技术.2019

[4].胡静敏.不同截流倍数下城市合流制排水系统的经济效应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8

[5].王家卓,胡应均,张春洋,王晨.对我国合流制排水系统及其溢流污染控制的思考[J].环境保护.2018

[6].徐佳月.合肥市老城区合流制排水系统改造及工程效益评估[D].华东理工大学.2018

[7].郑杰元,刘旦宇.基于排水系统水力模型控制区域合流制溢流污染的联合调度技术[J].智能城市.2018

[8].李丹.老城区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分流制改造必要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7

[9].黄瑜琪.合流制排水系统最优截流关系分析与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7

[10].张娟.北京中心城合流制排水系统改造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成都路合流制排水系统区位和管...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初始冲刷效应合流制排水系统降雨-径流水文过...合流制排水系统降雨径流污染物...合流制排水系统调蓄池流程图与...合流制排水系统

标签:;  ;  ;  ;  ;  ;  ;  

合流制排水系统论文_贾楠,王文亮,车伍,李俊奇,王二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