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感支付收费控制机结构,包括收费控制机本体,所述收费控制机本体的一侧设有移动板,所述收费控制机本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移动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板一,所述移动板的一侧两端对称设有连接板一,所述连接板一通过活动钮一与所述移动板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板一远离所述移动板的一端与连接板二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二位于转动板一的上方,所述连接板二通过活动钮二与所述转动板一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板上对称开有弧形槽,所述转动板一位于所述弧形槽内,转动杆的一端贯穿所述支撑板且与所述转动板一固定连接。有益效果:移动板的伸缩方便进行付费的操作,节省付费的时间。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无感支付收费控制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收费控制机本体(1),所述收费控制机本体(1)的一侧设有移动板(2),所述收费控制机本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所述移动板(2)与所述支撑板(3)之间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板一(4),所述移动板(2)的一侧两端对称设有连接板一(4),所述连接板一(4)通过活动钮一(5)与所述移动板(2)活动连接,所述移动板(2)的靠近所述连接板一(4)的一侧对称开有凹槽(15),所述凹槽(15)与所述连接板一(4)相匹配,所述连接板一(4)远离所述移动板(2)的一端与连接板二(6)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二(6)位于转动板一(7)的上方,所述连接板二(6)通过活动钮二(8)与所述转动板一(7)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板(3)上对称开有弧形槽(9),所述转动板一(7)位于所述弧形槽(9)内,转动杆(10)的一端贯穿所述支撑板(3)且与所述转动板一(7)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板一(7)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弧形杆(11),所述弧形杆(11)的一端位于限位套筒(12)内,所述限位套筒(12)嵌于所述支撑板(3)上,所述限位套筒(12)远离所述弧形杆(11)的一端设有移动杆(13),所述移动杆(13)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3)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板一(7)与所述弧形槽(9)之间设有限位机构,所述支撑板(3)的底部连接有转动机构,所述移动板(2)上固定放置有POS机(14),所述收费控制机本体(1)的上方设有遮挡机构。
设计方案
1.一种无感支付收费控制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收费控制机本体(1),所述收费控制机本体(1)的一侧设有移动板(2),所述收费控制机本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所述移动板(2)与所述支撑板(3)之间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板一(4),所述移动板(2)的一侧两端对称设有连接板一(4),所述连接板一(4)通过活动钮一(5)与所述移动板(2)活动连接,所述移动板(2)的靠近所述连接板一(4)的一侧对称开有凹槽(15),所述凹槽(15)与所述连接板一(4)相匹配,所述连接板一(4)远离所述移动板(2)的一端与连接板二(6)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二(6)位于转动板一(7)的上方,所述连接板二(6)通过活动钮二(8)与所述转动板一(7)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板(3)上对称开有弧形槽(9),所述转动板一(7)位于所述弧形槽(9)内,转动杆(10)的一端贯穿所述支撑板(3)且与所述转动板一(7)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板一(7)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弧形杆(11),所述弧形杆(11)的一端位于限位套筒(12)内,所述限位套筒(12)嵌于所述支撑板(3)上,所述限位套筒(12)远离所述弧形杆(11)的一端设有移动杆(13),所述移动杆(13)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3)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板一(7)与所述弧形槽(9)之间设有限位机构,所述支撑板(3)的底部连接有转动机构,所述移动板(2)上固定放置有POS机(14),所述收费控制机本体(1)的上方设有遮挡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感支付收费控制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转动板二(16)和弧形限位板(17),所述弧形限位板(17)与所述弧形槽(9)远离圆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板一(7)的上方固定连接转动板二(16),所述转动板二(16)与所述弧形限位板(17)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感支付收费控制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双轴电机(18),所述双轴电机(18)的两侧的输出端均与转轴(19)连接,所述转轴(19)的外表面固定套设有伞齿轮一(20),所述转动杆(10)远离所述转动板一(7)的一端位于所述支撑板(3)的下方且与伞齿轮二(21)固定连接,所述伞齿轮一(20)与所述伞齿轮二(21)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感支付收费控制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机构包括支撑杆(22),所述收费控制机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数量为两个的支撑杆(22),所述支撑杆(22)远离所述收费控制机本体(1)的一侧与挡板(23)固定连接,所述挡板(23)的顶部固定连接三棱板(2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感支付收费控制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费控制机本体(1)靠近所述移动板(2)的一侧设有显示屏(25),所述显示屏(25)位于所述移动板(2)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感支付收费控制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OS机(14)与所述收费控制机本体(1)之间通过伸缩弹簧绳(26)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收费控制机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无感支付收费控制机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以车代步,公共停车场也随之越来越多,传统停车场采用人工收费,随着车流量的增大,需要消耗更多人力进行收费,为了减少人力的浪费,越来越多的停车场采用无人收费控制机进行收费,来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虽然现有的收费控制机极大的方便了收费场的管理,许多人直接在驾驶室向窗外进行付费操作,有的车距离收费控制机较远,不方便进行付费操作,还需下车,不仅增加繁琐程度,而且会耽误其他车辆的付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感支付收费控制机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感支付收费控制机结构,包括收费控制机本体,所述收费控制机本体的一侧设有移动板,所述收费控制机本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移动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板一,所述移动板的一侧两端对称设有连接板一,所述连接板一通过活动钮一与所述移动板活动连接,所述移动板的靠近所述连接板一的一侧对称开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连接板一相匹配,所述连接板一远离所述移动板的一端与连接板二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二位于转动板一的上方,所述连接板二通过活动钮二与所述转动板一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板上对称开有弧形槽,所述转动板一位于所述弧形槽内,转动杆的一端贯穿所述支撑板且与所述转动板一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板一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弧形杆,所述弧形杆的一端位于限位套筒内,所述限位套筒嵌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限位套筒远离所述弧形杆的一端设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板一与所述弧形槽之间设有限位机构,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连接有转动机构,所述移动板上固定放置有POS机,所述收费控制机本体的上方设有遮挡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转动板二和弧形限位板,所述弧形限位板与所述弧形槽远离圆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板一的上方固定连接转动板二,所述转动板二与所述弧形限位板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两侧的输出端均与转轴连接,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固定套设有伞齿轮一,所述转动杆远离所述转动板一的一端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下方且与伞齿轮二固定连接,所述伞齿轮一与所述伞齿轮二相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遮挡机构包括支撑杆,所述收费控制机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数量为两个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收费控制机本体的一侧与挡板固定连接,所述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三棱板。
进一步的,所述收费控制机本体靠近所述移动板的一侧设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移动板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POS机与所述收费控制机本体之间通过伸缩弹簧绳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移动板能够方便进行付费的操作,移动板可以向外伸缩便于车主进行付费的操作,不需要车主下车,节省付费的时间。
(2)、限位机构对转动板一进行限位操作,便于转动板一旋转,转动机构能够带动转动杆,实现连接机构的伸缩,遮挡机构可以对收费控制机本体进行保护,避免杂物从空中落下损伤到收费控制机本体。
(3)、显示屏便于车主观察收费情况,伸缩弹簧绳便于POS机随移动板一起移动,同时也避免他人将POS机取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无感支付收费控制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无感支付收费控制机结构中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无感支付收费控制机结构中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收费控制机本体;2、移动板;3、支撑板;4、连接板一;5、活动钮一;6、连接板二;7、转动板一;8、活动钮二;9、弧形槽;10、转动杆;11、弧形杆;12、限位套筒;13、移动杆;14、POS机;15、凹槽;16、转动板二;17、弧形限位板;18、双轴电机;19、转轴;20、伞齿轮一;21、伞齿轮二;22、支撑杆;23、挡板;24、三棱板;25、显示屏;26、伸缩弹簧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无感支付收费控制机结构,包括收费控制机本体1,所述收费控制机本体1的一侧设有移动板2,所述收费控制机本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所述移动板2与所述支撑板3之间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板一4,所述移动板2的一侧两端对称设有连接板一4,所述连接板一4通过活动钮一5与所述移动板2活动连接,所述移动板2的靠近所述连接板一4的一侧对称开有凹槽15,所述凹槽15与所述连接板一4相匹配,所述连接板一4远离所述移动板2的一端与连接板二6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二6位于转动板一7的上方,所述连接板二6通过活动钮二8与所述转动板一7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板3上对称开有弧形槽9,所述转动板一7位于所述弧形槽9内,转动杆10的一端贯穿所述支撑板3且与所述转动板一7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板一7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弧形杆11,所述弧形杆11的一端位于限位套筒12内,所述限位套筒12嵌于所述支撑板3上,所述限位套筒12远离所述弧形杆11的一端设有移动杆13,所述移动杆13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3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板一7与所述弧形槽9之间设有限位机构,所述支撑板3的底部连接有转动机构,所述移动板2上固定放置有POS机14,所述收费控制机本体1的上方设有遮挡机构。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移动板2能够方便进行付费的操作,移动板2可以向外伸缩便于车主进行付费的操作,不需要车主下车,节省付费的时间。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3,对于限位机构来说,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转动板二16和弧形限位板17,所述弧形限位板17与所述弧形槽9远离圆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板一7的上方固定连接转动板二16,所述转动板二16与所述弧形限位板17相匹配;对于转动机构来说,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双轴电机18,所述双轴电机18的两侧的输出端均与转轴19连接,所述转轴19的外表面固定套设有伞齿轮一20,所述转动杆10远离所述转动板一7的一端位于所述支撑板3的下方且与伞齿轮二21固定连接,所述伞齿轮一20与所述伞齿轮二21相啮合;对于遮挡机构来说,所述遮挡机构包括支撑杆22,所述收费控制机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数量为两个的支撑杆22,所述支撑杆22远离所述收费控制机本体1的一侧与挡板23固定连接,所述挡板23的顶部固定连接三棱板24;对于收费控制机本体1来说,所述收费控制机本体1靠近所述移动板2的一侧设有显示屏25,所述显示屏25位于所述移动板2的上方;对于POS机14来说,所述POS机14与所述收费控制机本体1之间通过伸缩弹簧绳26连接。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限位机构对转动板一7进行限位操作,便于转动板一7旋转,转动机构能够带动转动杆10,实现连接机构的伸缩,遮挡机构可以对收费控制机本体1进行保护,避免杂物从空中落下损伤到收费控制机本体1,显示屏25便于车主观察收费情况,伸缩弹簧绳26便于POS机14随移动板2一起移动,同时也避免他人将POS机14取走。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将收费控制机本体1放在停车场出口处,当车主离开停车场的时候,将车行驶至出口处,显示屏25上显示收费额度,双轴电机18通过转轴19带动伞齿轮一20转动,伞齿轮一20带动伞齿轮二21,使转动杆10转动,转动杆10带动转动板一7旋转,连接板一4通过连接板二6随转动板一7一起旋转向前移动,弧形杆11的一端随转动板一7转动,起到限位的作用,移动杆13随移动板2一起移动,起到支撑的作用,弧形限位板17限制转动板一7的转动范围,转动板二16配合弧形限位板17,便于转动板一7的转动操作正常进行,移动板2向前移动便于车主进行付费,挡板23能够避免灰尘等杂物积累在收费控制机本体1的顶部,三棱板24可以使一些杂物自行落下,限位机构对转动板一7进行限位操作,便于转动板一7旋转,转动机构能够带动转动杆10,实现连接机构的伸缩,遮挡机构可以对收费控制机本体1进行保护,避免杂物从空中落下损伤到收费控制机本体1,显示屏25便于车主观察收费情况,伸缩弹簧绳26便于POS机14随移动板2一起移动,同时也避免他人将POS机14取走,通过设置移动板2能够方便进行付费的操作,移动板2可以向外伸缩便于车主进行付费的操作,不需要车主下车,节省付费的时间。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44488.9
申请日:2018-12-2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231987U
授权时间:20190809
主分类号:G07B 15/00
专利分类号:G07B15/00
范畴分类:40F;
申请人:和皓自控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和皓自控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1100 上海市闵行区联航路1588号2幢业务楼B楼一层
发明人:何安龙;董海洋
第一发明人:何安龙
当前权利人:和皓自控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支撑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