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张抗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张抗抗,中国作家协会,伴侣,鲁滨逊,北大荒,文学,着作。
张抗抗论文文献综述
孙彦峰,李宝华,杨姗姗[1](2019)在《区域文学视野下迟子建、张抗抗创作风格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迟子建、张抗抗两位作家的区域文学创作文本分析入手,从文本的表现对象上的下层市民与知识青年,表现主题上的苦难中的挣扎与对人生目标的勇敢追求,以及表现风格上的诗意栖居与哲理思辨叁个方面,探寻迟子建与张抗抗创作上的差异及成因。(本文来源于《长春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沈轶伦[2](2019)在《张抗抗:“读书是生活的必需品,而不是化妆品”》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今,我们进入了一个文字获取十分快捷的时代,阅读经常是碎片化的,就像吃"零食"一样。即便一个人每天吃各种"零食",他的营养肯定还是不全面的。今天,我们的问题不是不知道,而是浪费大量时间去了解不必要的信息,可能变成了知道最多而思考最少的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抗抗认为,作为生活必需品的读书,不是给我们的精神涂脂抹粉,而是让我们超越"知道",感受"思想"。(本文来源于《时代邮刊》期刊2019年20期)
周纪鸿[3](2019)在《张抗抗也是散文家》一文中研究指出很多读者都知道张抗抗是着名小说家,其实,她也是着名散文家。她最初的创作是从写散文开始的。1961年她11岁就在上海《少年文艺》发表《我们学做小医生》。1969年她从杭州一中初中毕业到黑龙江农场下乡,其间写的散文《大森林的主人》发表在《文汇报》上。1977年她考入黑龙江省艺校编剧专业学习。不久又写出《兴凯湖听涛》和《地下森林断想》等。《张抗抗散文》一书获得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散文奖(1997—2000)。有研究资料统计显示,截至2001(本文来源于《博览群书》期刊2019年10期)
[4](2019)在《张抗抗 推动第叁次着作权法修订》一文中研究指出张抗抗,女,1950年出生于杭州市,祖籍广东江门,1966年杭州市第一中学(现为杭州高级中学)初中毕业。1969年,张抗抗赴黑龙江省鹤立河农场上山下乡,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1977年—1979年就读于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专业。张抗抗1979年调入黑龙(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日报》期刊2019-09-30)
傅小平[5](2019)在《张抗抗出版散文集《南方》《北方》》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作家张抗抗散文集《南方》《北方》于近期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张抗抗编选的一个以地域主题为线索的散文系列,对其过去四十年来的散文创作进行了梳理,同时收入了其近年来的一些新作。两部散文集并不是简单地按地理上的南方、北方概念进行区分,更多是文化认同(本文来源于《文学报》期刊2019-08-22)
魏沛娜[6](2019)在《名家扎堆上海书展发新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圳商报讯】(记者 魏沛娜)叶兆言、刘亮程、马原、叶舟、陈思和、邓一光、叶辛、张抗抗、江晓原……正在举行的2019上海书展上,许多知名作家均携新书举行发布会或签售会,分享各自最新的创作思考,受到很多文学爱好者的关注。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前公布的第(本文来源于《深圳商报》期刊2019-08-16)
陈佩娟[7](2019)在《张抗抗小说《情爱画廊》中的女性身体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作家们对女性身体的书写成为这一时期重要的文学现象。张抗抗的小说《情爱画廊》以女性身体书写为主题,试图从女性身体的审美角度来表现女性解放。但从小说中可以看出,在对女性身体书写的自主、开放和现代化表达中,隐藏着女性解放的不彻底性和商业性。小说以审美这种形式来表达女性解放是不成功的,这也暴露了在作者的女性解放意识中存在不完善和不深入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张抗抗[8](2019)在《时间的证人——《张抗抗文学回忆录》自序》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半生的岁月,在写作中流逝。留下的文字,是时间的证人。寻常日子,回忆常常猝不及防地袭来,丝缕状或条索状或碎片,无规则地发生蔓延。回忆是一个陷阱,将人诱入昏暗的隧道,徒劳地究根寻底。而"文学回忆录"应该是理性和节制的,它是个人与文学关系的回顾与表述,意味着一次冷静的自我评判。(本文来源于《书屋》期刊2019年06期)
翟星宇[9](2019)在《张抗抗小说的知青叙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张抗抗在1970年代登上文坛,前期发表了受主流话语影响政治意味较浓的长篇知青小说《分界线》,也因此受到文坛广泛关注。新时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多数知青作家开始以揭露历史、诉说伤痛为目的进行创作。从赤红浪潮中逐渐冷静下来的张抗抗创作风格也出现变化,叙事焦点开始由迎合时代主流话语向生命个体回归,聚焦于“人性”。张抗抗是较早“觉醒”的知青作家,在大多数知青作家还沉浸在揭露“文革”黑暗和抚慰伤痕时,她便提出反思与忏悔理念,倡导知青应正视自身的人性罪恶,避免以“青春无悔”的口号自欺欺人。同时,她还在作品中强调女性主义和生态问题。本文从张抗抗小说的知青叙事内容、知青叙事精神内涵和知青叙事的策略叁方面进行研究。第一章知青叙事内容的演变。本章探讨张抗抗知青作品的叙事内容呈现出从北大荒题材到城市题材的变化过程。“文革”期间作品多以北大荒为创作素材,侧重描绘北大荒的自然风貌和民间风俗,复现知青劳作场景和知青的爱情故事。随着“文革”结束,张抗抗知青小说的叙事内容也出现偏重描绘知青返城后生活和知青寻觅爱情真谛的现象。第二章知青叙事精神内涵的嬗变。本章主要从作家讴歌颂扬和反思忏悔两方面创作精神展现嬗变过程。由“文革”前期的讴歌北大荒精神和人性之善渐变为后期的颂扬女性主义;由改革开放前期反思极左思潮转变为后期忏悔人性之恶和反思知青破坏生态的恶劣行径。第叁章知青叙事的策略。本章主要从叙事学角度探析张抗抗知青叙事变与不变的叙事策略。解析出二元对立的叙事理念,体现在城乡文化对立和人物塑造对立两方面。剖判出从单一到多重的叙事空间建构技巧,呈现单一叙事空间到双重叙事空间直至出现叙事空间多样化的现象。探析叙述话语的综合运用策略,索解出地域性的口语表达、人物的直接对话和自由间接引语等创作手法的综合运用现象。(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张妮[10](2019)在《“鲁滨逊精神”影响我一生》一文中研究指出知名作家梁晓声曾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走上文学道路很大程度上是年轻时受到张抗抗的影响,他第一次意识到“文学能改变命运”。1972年,在北大荒当知青的张抗抗在上海《解放日报》上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灯》,那年她22岁。因为杰出的文学才华,1976年张抗抗(本文来源于《环球时报》期刊2019-05-31)
张抗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如今,我们进入了一个文字获取十分快捷的时代,阅读经常是碎片化的,就像吃"零食"一样。即便一个人每天吃各种"零食",他的营养肯定还是不全面的。今天,我们的问题不是不知道,而是浪费大量时间去了解不必要的信息,可能变成了知道最多而思考最少的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抗抗认为,作为生活必需品的读书,不是给我们的精神涂脂抹粉,而是让我们超越"知道",感受"思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张抗抗论文参考文献
[1].孙彦峰,李宝华,杨姗姗.区域文学视野下迟子建、张抗抗创作风格比较[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
[2].沈轶伦.张抗抗:“读书是生活的必需品,而不是化妆品”[J].时代邮刊.2019
[3].周纪鸿.张抗抗也是散文家[J].博览群书.2019
[4]..张抗抗推动第叁次着作权法修订[N].黑龙江日报.2019
[5].傅小平.张抗抗出版散文集《南方》《北方》[N].文学报.2019
[6].魏沛娜.名家扎堆上海书展发新作[N].深圳商报.2019
[7].陈佩娟.张抗抗小说《情爱画廊》中的女性身体书写[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9
[8].张抗抗.时间的证人——《张抗抗文学回忆录》自序[J].书屋.2019
[9].翟星宇.张抗抗小说的知青叙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
[10].张妮.“鲁滨逊精神”影响我一生[N].环球时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