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会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行会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行会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行会,制度,职业教育,宋代,乾隆,碑记,组织。

行会制度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丁红玲,石慧慧[1](2018)在《德国行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的文化及制度保障》一文中研究指出行会组织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与职业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动力系统,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行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的成熟度是一个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德国行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历史悠久,从中世纪开始,行会学徒制就为行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奠定了基础。随着职业教育形态的变迁,传统学徒制发展到现代学校职业教育,行会组织更是一如既往地,全方位地参与职业教育。而深究其原因,与其所处的得天独厚的文化土壤及健全完善的制度保障环境分不开。相比于德国,我国行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的文化和制度环境瘠弱,发展还很不成熟,无论从先天还是后天的发育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要实现质的飞跃,借鉴德国的经验是明智之举。(本文来源于《职教论坛》期刊2018年07期)

王丹斐[2](2016)在《宋代民间手工业行会管理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民间手工业行会组织最早产生于宋代是有着一定的社会历史原因的,宋代宽松的社会经济环境为行会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动荡的政治环境使得政府对市场的控制减弱,为行会的产生提供了政治条件。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手工业行会制度也逐渐的发展完善起来,并在市场条件变更的引导下自发的重组了行业内的等级结构,形成了较为细化的针对业内不同方面的管理内容,并约定业内人员共同遵守。这种行业内约定形成的管理制度不仅对当时的手工业发展与商品经济的流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还对后世行业组织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提供了重要的制度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期刊2016-05-05)

周执前[3](2014)在《非正式制度的功能与局限:制度经济学视野下的清代行会法——以苏州地区碑刻资料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商人以国家制定法为背景,以行业习惯和地方俗例为基础,制定了本行业的条规与章程——行会法。行会法,对促进清代工商业经济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但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行会法有其局限性。(本文来源于《民间法》期刊2014年02期)

谢亚慧[4](2014)在《从学者行会与教会的博弈中管窥中世纪大学学位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世纪大学作为现代大学的渊源,为现代大学的大学自治、学院管理、学科分化、学位制度的形成等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作为"欧洲大学之母"的巴黎大学,其执教权的争夺在中世纪学位制度产生中扮有重要角色。中世纪的学位制度正是在学者行会与罗马教廷、教皇皇权、世俗当局等势力博弈的夹缝中发展起来的。(本文来源于《教育学术月刊》期刊2014年10期)

潘蓉[5](2013)在《宋代“坊市合一”制度与工商业行会经济组织》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代"坊市合一"制度,解放了城市经济,催生了工商业行会组织,行会组织的出现,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结构的变化,形成了具有宋代鲜明特征的"行市"。(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3年27期)

袁果,雷湘竹,白静[6](2013)在《中世纪大学行会制度中的大学基因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现代大学的起源,中世纪大学中的行会制度蕴含着丰厚的现代大学基因,如教授治校、人才培养、学位制度等现代大学的基本制度都可溯及中世纪大学。考察大学源头的发展史,可以获得对于高校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启示。(本文来源于《黄冈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严跃平,樊卫国[7](2012)在《行会行规的历史比较制度分析:以惩罚机制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行会在限制恶性竞争、规定生产或业务范围、调节纠纷和维持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行会行规中都有对违规者实施惩罚策略的条例,利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从历史比较制度的视角分析这种策略发挥作用的机理,认为行会中的多边惩罚策略是一种制度均衡,具有自我实施的特点,在国家法律供给相对不足时期,具有惩罚内容的行规起到了习惯法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上海金融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徐平利[8](2010)在《中国的行会制度及其未能孕育职业教育的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是"技艺自由",职业教育的出现标志着技艺阶级争夺教育权的胜利。在西欧,行会制度及其职业伦理是职业教育孕育的土壤。在中国皇权专制制度与地主制经济模式中,行会组织具有官营性和宗族性特征。中国行会的职业伦理是皇权文化的一部分,反映在教育上就是"官本教育"和"宗亲教育",它与皇权专制统治与儒家宗族制文化传统在一种"闭循环系统"中不断调和、相得益彰。这种教育权利上的"弹性行为"造就了中国行会制度在生存上的顽固性,技艺阶级始终没有形成独立力量,其教育也必悄然地消融于皇权教育中。(本文来源于《职教论坛》期刊2010年19期)

徐平利[9](2009)在《中世纪行会制度与职业教育的孕育》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世纪行会制度的"师徒制训练模式"孕育了职业教育,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行会制度符合封建社会的经济条件,由于这个时期的学校是教会的附庸,行会成员的努力方向是获得贵族身份,还没有出现专门的培养商人和手工业者子弟的"行会学校"。如今,许多企业和学校兴起的"现代师徒制"与行会制度的"师徒制训练模式"不同,倘若混淆,就会陷入职业教育的误区。(本文来源于《教育评论》期刊2009年05期)

黄伟[10](2007)在《清代梨园行会制度考论——以广州外江梨园会馆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梨园行会是中国古代行会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作为行业发展成熟的一种标志,梨园行会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特别是自清中叶以来,随着各地经济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戏曲传播与交流日益频繁,号称花部的地方戏曲遂成燎原之势。为了规范演出市(本文来源于《中华戏曲》期刊2007年02期)

行会制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民间手工业行会组织最早产生于宋代是有着一定的社会历史原因的,宋代宽松的社会经济环境为行会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动荡的政治环境使得政府对市场的控制减弱,为行会的产生提供了政治条件。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手工业行会制度也逐渐的发展完善起来,并在市场条件变更的引导下自发的重组了行业内的等级结构,形成了较为细化的针对业内不同方面的管理内容,并约定业内人员共同遵守。这种行业内约定形成的管理制度不仅对当时的手工业发展与商品经济的流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还对后世行业组织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提供了重要的制度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行会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丁红玲,石慧慧.德国行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的文化及制度保障[J].职教论坛.2018

[2].王丹斐.宋代民间手工业行会管理制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6

[3].周执前.非正式制度的功能与局限:制度经济学视野下的清代行会法——以苏州地区碑刻资料为例[J].民间法.2014

[4].谢亚慧.从学者行会与教会的博弈中管窥中世纪大学学位制度[J].教育学术月刊.2014

[5].潘蓉.宋代“坊市合一”制度与工商业行会经济组织[J].兰台世界.2013

[6].袁果,雷湘竹,白静.中世纪大学行会制度中的大学基因探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3

[7].严跃平,樊卫国.行会行规的历史比较制度分析:以惩罚机制为中心[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2

[8].徐平利.中国的行会制度及其未能孕育职业教育的原因[J].职教论坛.2010

[9].徐平利.中世纪行会制度与职业教育的孕育[J].教育评论.2009

[10].黄伟.清代梨园行会制度考论——以广州外江梨园会馆为例[J].中华戏曲.2007

标签:;  ;  ;  ;  ;  ;  ;  

行会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