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广东江门529000)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发展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继电保护是保障智能变电站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结构及元件组成对智能化电网安全运行意义重大,因此,需要认真分析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想要智能变电站运行更加稳定,需要做好继电保护工作,实现安全性和可靠性,促进智能电网的全面建立,保障电力能源的健康发展和稳定运行。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
1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特点
一是智能变电站可以实现信息数据的采集,有效监控电力系统运行并能实现电压和电流信息的数字化采集。二是由于智能变电站采用统一标准,可以有效的避免继电保护系统与建模之间存在差异,并加快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传递。三是继电保护装置通过通信网络系统将信息传递更加快速,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可以提高数据信息使用率。四是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体系较小,更加完整和紧凑,合理的优化了各个子系统的结构和体积,使空间大大缩小,运行效率得到提升,特点是中低压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系统结构都较为简单,做到与开关柜方便连接。
2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主要组成
第一,电子式互感器。电子式互感器是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智能变电站中的互感器主要采用的是电磁结构,而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传统电磁式互感器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弊端无法适应智能变电站的进一步升级与发展,此时电子式互感器则被广泛推广应用。与传统的电磁式互感器相比,电子式互感器极大提高了故障检测的准确性,提升了保护装置的正确动作率,使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得到极大保证。同时,电子式互感器运用光缆替代了传统电缆,使绝缘结构变得更加简单,进一步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二,合并单元。经过一系列工作后的电子式互感器会将其采集到的信息统一传送给合并单元,合并单元再将这些信息通过科学的组合排列后转化为特定的数据格式统一传送给保护装置。合并单元是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是因为合并单元的存在不仅有效避免了互感器与保护装置之间的复杂接线问题,也大大降低了智能变电站的资金投入,保证了二次设备之间的数据能够进行有效共享。第三,交换机。在智能变电站中,如果将继电保护装置看作是人类的大脑,那么交换机就起到了中枢神经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中交换机可谓是其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在数据信息的传输过程中,交换机能够利用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中的通信通道,交换数据帧,从而达到数据传输的根本目的。第四,智能终端。将智能终端引入电力系统中,不仅能有效检测出电力系统断路器内部电、磁、温度、机械等方面的状态,还能大大提高电力系统对故障的预防能力。此外,智能终端除了能够接收保护装置传来的跳合闸命令,还能够在站控层中传入断路器的实时信息。所以,在电力系统故障检测中引入智能终端对变电智能化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
第一,对变压器配置的保护。在电力系统的配电过程中,需要限定变压器电压额度,这是因为只有确保电压保持在额定范围内才能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如果在配电过程中变电站电压出现过载或不足等问题,那么势必会严重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变压器最大的功能就是调整电压,从而有效限定额定电压。所以,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中系统必须重点保护变电器。一旦变压器系统无法正常工作,那么整个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变压器系统的安全性。在实际的电力系统配电过程中,可以采取分布式方法配置变压器,从而分散变压器系统的实际压力,最大限度地避免变压器在电力调整过程中因承受过大压力而出现故障。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配置后期,为进一步降低继电保护系统的复杂性,应采取与集中式配置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变压器的功能,进一步提高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可靠性。第二,对过流电的限定保护。过流电本质上就是电流过载,一旦出现该问题就会使变电站发生外部电路短路、电流负荷压力增大等问题。与正常电流相比,负荷电流不仅会造成变电站外部故障,甚至还会使变电站发生跳闸,严重影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所以,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中应用电压额定延时方式,不仅能准确测量出变电站各条变电线路终端的电流量,还能及时处理负荷电流过载问题。
4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需注意的问题
4.1加强继电保护的可靠性
智能变电站在实践中对科学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特别是对于电子信息技术,保护电力系统对电力资源的输送过程,使电力资源在输送时稳定性和安全性大大提升,保障电力资源使用单位可以获得稳定的电力供应。但是智能变电站在实际应用中也很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影响继电保护设备的可靠性。因此,应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升智能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在智能系统运行中可以进行自我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传递给技术人员,达到继电保护器可靠性提升的目的。
4.2实现继电保护的时效性
电力系统在实际运行时需要严格要求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实效性,但数字化采集系统在信息搜集过程中,可能造成换机、合并器等出现延误,这极大的影响了智能变电器的使用效果。因此在继电保护时,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准确的计算时间延误,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来尽可能降低延误时间,实现智能变电站中继电保护的时效性。
5提升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的措施
5.1变压器保护方法
在建设输电系统时,需要对输电线路的电压承载力进行科学的计算和限定,实际的电压既不能高于输电线路的电压承受范围,也不能过低,否则会给输电线路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通过变压器系统对输电线路电流的处理,使电压符合输电线路的合理承受范围,因此电力系统中离不开变压器的作用,其对于变电站继电保护意义重大。在利用变压器设备对装置进行继电保护时,为了更好的提升可靠性,需要采用分布式的配置方式来促使变压器实现差动功能继电保护。
5.2电压限定
智能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可能受到很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电流的影响可能使外部断路,造成实际的电流超过负荷,影响变电站的稳定运行,极大的降低继电保护可靠性。因此,需要对线路中的电流量进行科学计算,合理控制电压,如果实际电流超过负荷,应及时发送信息,使管理系统能够及时的收到故障信息,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纠正,提升变电站中继电保护可靠性。
5.3线路保护
电力系统对线路的保护模式主要是纵联差动。运用集中式和后背式的保护手法,可以解决配置中产生的问题,保证输电线路正常工作。因此在提升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对线路保护配置的力度,有效控制电力配电线路系统中电压之间的间隔单元。同时需要对变电站中配电线路进行定期的维修,保障电力系统正常工作,提升变电站中继电保护的可靠性
结束语:
结合个人从事电力工作的实践经验,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加以分析,旨在为智能变电站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参考建议,从而不断提高我国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进一步推动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特别是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使电力系统得到了再一次升级,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强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分析,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为我国电力行业的良好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卓颖.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剖析[C]//决策论坛———政用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2015.
[2]王超,王慧芳,张弛,等.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建模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03):8-13.
[3]张智锐,肖繁,焦邵麟,等.不同过程层网络结构的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18):14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