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直线对撞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玻色子,直线,格斯,粒子,夸克,模型,截面。
直线对撞机论文文献综述
刘霞[1](2019)在《紧凑型直线对撞机撞出新未来》一文中研究指出没人敢小瞧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它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粒子加速器,能量和研究物理学前沿的能力一骑绝尘,其他对撞机只能望其项背。但“一刹那的光辉并不代表永恒”。最终,在2035年左右,这个27公里的环形能量场将会偃旗息鼓。之后呢?有不少团队提出了(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09-02)
赵熙熙[2](2019)在《国际直线对撞机计划陷入僵局》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日本政府终于谈到了承建国际直线对撞机(ILC)的问题,然而它仍然拿不定主意,可能会推迟到今年秋季再做决定,甚至会延续更长时间。3月7日,日本文部科学省的一名官员在东京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向国际未来加速器委员会(ICFA)和线性对撞机董事会(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03-11)
毕恒恒,汤冬艳,杨炳方[3](2018)在《LRTH模型中WbT在直线对撞机上的联合产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左右双希格斯(LRTH)模型中研究了单顶夸克伴子T与Wb在直线对撞机上的联合产生。计算了过程e~-e~+→W~-bT(W~+bT)和γγ→W~-bT(W~+bT)在质心能量S~(1/2)=2.0 TeV时的产生截面,发现这两个过程的产生截面分别可以达到O'(10~3)fb和O'(10)fb。另外还展示了产生过程中末态粒子典型的运动学分布。(本文来源于《郑州师范教育》期刊2018年04期)
姚人杰[4](2018)在《日本试水主导国际直线对撞机》一文中研究指出要么现在争取,要么就夭折:高能物理学界正加快计划未来的研究设施。复兴的国际直线对撞机(ILC)将会成为下一个大型粒子物理学设施的角逐者。在将近20年的研究工作中,这个正负电子对撞机逐渐成形,而这多亏了科学、政治和财政发展的合力。支持者已经构思出ILC的阶段性建造方案。目前的想法是:它一开始会是一台250 GeV(而不是500 GeV)"希格斯粒子工厂"。因为较低的能量可以用较短的加速器来实现,估计这样造价就降低了40%之多,大约为50亿美元(不包括人工)。(本文来源于《世界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赵言忠[5](2015)在《直线对撞机上Higgs粒子与超对称粒子的联合产生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寻找Higgs粒子、研究电弱对称破缺的机制,是当前粒子物理的一个中心问题。2012年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实验发现了质量约为125GeV的Higgs粒子,其性质基本符合标准模型(SM)的预言。虽然标准模型取得巨大的成功,但在理论上我们仍有理由相信它只是一个更基本理论的低能(~100GeV)有效近似。最小超对称模型(MSSM)是目前我们感兴趣的扩展模型。MSSM模型预言存在五个物理的Higgs粒子,分别是两个CP偶的中性Higgs粒子(H0,0h),一个CP奇的中性Higgs粒子(A0),以及一对带电Higgs粒子(?H)。而MSSM模型中最轻的Higgs粒子0h的质量在125GeV附近。另外在超对称模型中,还存在大量的超对称伴随子,如Chargino和Neutrilino等。因此MSSM模型拥有更大的粒子谱和更复杂的相互作用,其现象学内容也更加丰富复杂。虽然LHC的对撞能量很高,但其QCD本底非常复杂。要想进一步精确研究各种粒子的性质,还需要本底更加干净的直线对撞机。目前国际上正在讨论建设新一代的直线电子对撞机(ILC),对精确研究Higgs物理和寻找新物理信号将起到关键作用。在高能的LHC和ILC对撞机上,多粒子末态过程变得重要起来。因此在理论上对这些过程进行计算研究就很有意义。本文中,我讨论了直线对撞机上MSSM模型Higgs粒子、规范玻色子与Chargino和Neutrilino的多粒子联合产生过程。这些过程对研究MSSM模型中的电弱破缺机制、各种粒子的耦合性质等方面有意义。计算发现,在MSSM的典型参数空间内,这些过程的截面可以达到几十fb,在未来的ILC实验上可以探测和检验。本论文的安排如下:第一章介绍标准模型及其Higgs粒子;第二章介绍MSSM模型及其Higgs物理;第叁章介绍我们对直线对撞机上Higgs粒子、规范玻色子与Chargino和Neutrilino的多粒子联合产生过程的计算和讨论;最后给出简短的总结。(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期刊2015-03-01)
郝建奎,全胜文,林林,朱凤,谢华木[6](2013)在《国际直线对撞机(ILC)高梯度射频超导加速腔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射频超导(SRF)加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基于加速器的大科学装置.在国际直线对撞机和其他相关项目的推动下,近年来国际上多个射频超导实验室开展了高梯度射频超导加速腔的研制.在不断改进精密加工、电磁场调平、表面处理和电子束焊接等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北京大学近期研制成功一只高质量9-cell超导加速腔,其加速梯度为32.6 MV/m,品质因数大于1.0×1010,性能指标全面达到国际直线对撞机(ILC)的要求.这表明我国已经掌握了高水平超导加速腔的研制技术,为未来参加ILC国际合作以及建设其他采用射频超导加速技术的大科学装置打下了良好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期刊2013年10期)
高杰[7](2011)在《国际直线对撞机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了国际直线对撞机(ILC)的科学目标及直线对撞机(LC)与强子对撞机(LHC)的关系.结合对正负电子直线对撞机历史的回顾及国际直线对撞机方案的选择,对国际直线对撞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对中国科学家在国际直线对撞机中所做的国际合作研究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并强调了中国抓住国际直线对撞机国际合作机遇对中国科学发展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物理》期刊2011年06期)
杜霖霖,贾英宾[8](2010)在《新的规范玻色子和直线对撞机上顶夸克对产生的自旋修正》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非对角基下,研究了3-3-1模型所预言的中性规范玻色子Z′对顶夸克对产生的自旋相关过程的修正.结果表明Z′的改变可以对t↑-t↓和t↓-t↑散射截面产生主要修正,而且在非对角基下散射截面在相同自旋态下是不为零的.因此我们希望,Z′对顶夸克对产生的自旋结构的贡献可以在未来的ILC实验上探测到,并且可以区别不同的3-3-1模型.(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5期)
张先富,韩金钟,王学雷[9](2009)在《直线对撞机上LHT模型下e~+e~-→b过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b-s夸克产生属于味改变过程,在标准模型(SM)下,不存在树图阶的b-s产生,在圈图下由于GIM机制的压低贡献也很小,仅为10-3fb量级,很难被实验探测到[1].然而,在一些新物理模型下,存在新的味改变相互作用,这些新的味改变相互作用b-s使的产生截面(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李武军[10](2009)在《直线对撞机上LHT模型下e~+e~-→l~-l'~+过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标准模型虽然通过了大量精确实验的检验,但是作为其中一个关键环节的电弱对称性破缺机制还不清楚,该机制不能解释质量产生的动力学原因,并且标量场部分会带来平庸性和不自然性问题。因此,标准模型只能是一个低能有效理论,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应该在TeV能标附近存在。为了解决标准模型存在的问题,人们提出了一些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模型,如:超对称(SUSY)理论,动力学破缺(Technicolor)理论以及Little Higgs模型等。Littlest Higgs(LH)模型是Little Higgs模型思想的最简单实现。但是,LH模型受电弱精确检验实验的严格限制,对Higgs质量仍需进行精细调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又在LH模型中引入了一个叫做“T宇称”的分离对称性,类似超对称模型中的R宇称,这种带有“T宇称”的LH模型简称为LHT模型。为保持LHT模型中T宇称守恒,对应于每个标准模型中的费米子,引进了镜像费米子,镜像费米子的T宇称是奇的,而标准模型中的所有粒子的T宇称都是偶的。这样,电弱精确检验实验的严格限制和精细调节就可以避免了。LHT模型具有新的味改变耦合源,相关研究表明:LHT模型对轻子味改变(LFV)和味改变中性流(FCNC)过程有较大的贡献。这是和中微子振荡实验的数据相一致的。计划中的ILC质心能量为s = 300G eV ? 1.5TeV,年积分亮度为500 fb?1。ILC亮度高、背景干净,是探测轻子味改变(LFV)和味改变中性流(FCNC)过程的理想场所。我们正是在LHT模型下,ILC上研究了一些LFV过程。本文首先介绍了LHT模型的基本思想,接着在未来e +e?直线对撞机ILC上,研究了LHT模型对l ~- l′+的产生过程e~+ e~-→l~l′+的贡献,讨论了在ILC上通过该过程检验LHT模型的可能性。在工作部分,我们在LHT模型下计算了e~ + e~-→l ? l′+过程的截面。结果表明,随镜像轻子质量的增加截面增加得很快,在10?4 ~105fb的范围,这一贡献应该能在未来的ILC实验中观测到,从而为LHT模型的检验提供一可靠途径。(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09-04-01)
直线对撞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 日本政府终于谈到了承建国际直线对撞机(ILC)的问题,然而它仍然拿不定主意,可能会推迟到今年秋季再做决定,甚至会延续更长时间。3月7日,日本文部科学省的一名官员在东京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向国际未来加速器委员会(ICFA)和线性对撞机董事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直线对撞机论文参考文献
[1].刘霞.紧凑型直线对撞机撞出新未来[N].科技日报.2019
[2].赵熙熙.国际直线对撞机计划陷入僵局[N].中国科学报.2019
[3].毕恒恒,汤冬艳,杨炳方.LRTH模型中WbT在直线对撞机上的联合产生[J].郑州师范教育.2018
[4].姚人杰.日本试水主导国际直线对撞机[J].世界科学.2018
[5].赵言忠.直线对撞机上Higgs粒子与超对称粒子的联合产生过程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
[6].郝建奎,全胜文,林林,朱凤,谢华木.国际直线对撞机(ILC)高梯度射频超导加速腔研制[J].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13
[7].高杰.国际直线对撞机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J].物理.2011
[8].杜霖霖,贾英宾.新的规范玻色子和直线对撞机上顶夸克对产生的自旋修正[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9].张先富,韩金钟,王学雷.直线对撞机上LHT模型下e~+e~-→b过程的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10].李武军.直线对撞机上LHT模型下e~+e~-→l~-l'~+过程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