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若格钦论文-范红科,温银维,王淑利,陈立青

莫若格钦论文-范红科,温银维,王淑利,陈立青

导读:本文包含了莫若格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铅锌矿区,物化探特征,找矿前景,莫若格钦

莫若格钦论文文献综述

范红科,温银维,王淑利,陈立青[1](2011)在《内蒙古阿巴嘎旗莫若格钦铅锌矿区地质、物化探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蒙古阿巴嘎旗莫若格钦铅锌矿区综合应用地质、物化探手段进行找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已圈定五条矿化蚀变带,发现四条(银)铅锌矿化体、一条(银)铜矿化体,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文章对该区的成矿地质背景,地质、物化探异常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该区的找矿前景,对下一步开展地质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矿产与地质》期刊2011年05期)

云飞,聂凤军,江思宏,刘妍,张万益[2](2011)在《内蒙古莫若格钦地区二长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蒙古莫若格钦铅锌矿预查区是中蒙边界地区南戈壁-东乌旗铜多金属成矿带中部新发现的一处铅锌矿化区。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区内发育的二长闪长岩与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有密切的时空、成因关系。为了揭示成矿规律,笔者对二长闪长岩进行单颗粒锆石SHRIMP U-Pb定年,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12.6±4.1)Ma(MSWD=0.76),该年龄与二连-东乌地区晚石炭世岩浆活动事件(介于300~315 Ma)相对应,与白音乌拉—东乌珠穆沁旗岩带的花岗岩年龄(300~315)Ma一致。结合区域地质研究成果,初步确定莫若格钦二长闪长岩是晚石炭世弧间裂谷伸展作用下地壳挤压增厚局部熔融的产物。上述成果为研究南戈壁-东乌旗地区晚石炭世岩浆侵位活动以及铅锌铜钼多金属矿产找矿方向研究提供了重要证据。(本文来源于《矿床地质》期刊2011年03期)

李荣光,赵希正,徐新学[3](2009)在《常规物探方法在内蒙莫若格钦多金属矿调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野外地质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莫若格钦地区地处二连一东乌珠穆沁旗铜多金属成矿带的核心部位,区内古生代地层分布广泛,中生代花岗岩十分发育,NE向断裂构造复杂,各类物化探异常星罗棋布,是寻找铜多金属矿床的理想地域。搜集整理研究区物性参数发现,本区矿化岩石的高视极化率、低电阻率、高磁化异常为使用大功率激电探测和高精度磁测提供了依据。通过本次勘探,在莫若格钦测区内发现激电异常6处,磁异常3处。经验证,在P1、P2、P3异常地段发现具一定规模的铅锌银矿体,在P4异常地段发现铅锌银和铜银矿化带。(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地质》期刊2009年S2期)

张万益,聂凤军,白大明[4](2007)在《内蒙古阿巴嘎旗莫若格钦铜多金属矿找矿勘查获重要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莫若格钦地区铜资源评价”是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承担的第一个资源补偿费项目。项目负责人为聂风军、张万益和张义。自2004年项目实施起,项目组科研人员多次开展野外地质工作,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内蒙古阿巴嘎旗莫若格钦地区发现(本文来源于《矿床地质》期刊2007年05期)

张义[5](2006)在《内蒙古莫若格钦银—铅—锌矿化区地质特征及矿化体定位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莫若格钦银铅锌矿化带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区域地质背景、主导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的提取技术,建立成矿区(带)、矿田和矿床(体)多级别矿化、多种信息预测评价模型;评价了成矿区(带)的成矿前景和找矿潜力,指导矿床勘查工作。文章全面收集和综合了以往地、物、化、遥和矿产资料数据,以活动大陆边缘沟-弧-盆学说和碰撞造山理论为指导,从研究大地构造格局和时空演化入手,分析了莫若格钦银铅锌矿化带找矿方向。研究工作以中-大比例尺地质填图为基础,先后开展了109.48km2比例尺为1∶50000的地质填图、24km2比例尺为1∶10000的地质填图和2.4km2比例尺为1∶2000的地质填图工作;综合应用了化探岩屑测量、物探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大功率激发极化法测量、激电测深、高密度电法测量和连续电导率成像(EH4)测量等手段。本论文还首次在莫若格钦地区进行了PIMA测试方法实验,全面采集了莫若格钦银铅锌矿化区各种找矿方法的信息资料。地质填图工作中发现了一条强烈绢云母、褐铁矿化带,该带在奥陶纪和泥盆纪地层中都非常发育,矿化带受北北东向构造控制明显。1∶2000地质填图细化了马西巴图山地质和矿体的空间分布。并在岩石类型、蚀变带分布等方面取得了深入的研究和新的进展。化探岩屑测量在采样介质粒度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选定-4~+20目粒度的介质作为研究区采样对象,化验结果大大提高了异常提取的衬度。在93km2范围内圈定了9个化探综合异常区,多数异常区具有多元素组合的特点,异常规模大,强度高,主要成矿元素在分布上具有分带性。物探磁法测量在30km2测区内圈定出3个磁异常高值区;激发极化法测量圈出9个极化率异常带,其中低阻高极化带5个、中阻中极化带2个、高阻中极化带2个。具体来讲,在布哈达山预测区含有4个呈串珠状排列的低阻高极化异常带。马西巴图山预测区含有2个中-高阻中极化异常带呈弧形分布在印支期岩体的外接触带。进一步的高密度电法测量和EH4测量都获得了明显的异常体显示。PIMA测量在研究区内确定了强绢云母化带、强绿泥石化带、强蒙脱石化带和高岭石化带的分布范围,并且指出了蚀变矿物形成温度降低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叁维多级别矿化单元、多元信息预测评价模型,将地质、物探、化探找矿标志和矿化单元勘查工种作为自变量的二维数轴,再将各找矿标志分为叁个等级,给出预测区评价意见。野外调查并结合室内研究,在莫若格钦银铅锌矿化区确定了6个不同类别的预测区,其中布哈达山和马西巴图山是目前最有远景的找矿区(A类),莫若格钦铜银矿化点和乌兰敖包预测区属于有远景的预测区段(B类),沙尔布若图诺尔和阿尔布朗预测区是较有找矿远景的预测区(C类)。主导控矿因素是燕山早期岩浆岩和同生断裂构造。成矿物质来源于具有从印支期继承性活动特点的岩体,而断裂构造则成为成矿物质的导矿和容矿空间。(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科学院》期刊2006-05-08)

莫若格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内蒙古莫若格钦铅锌矿预查区是中蒙边界地区南戈壁-东乌旗铜多金属成矿带中部新发现的一处铅锌矿化区。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区内发育的二长闪长岩与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有密切的时空、成因关系。为了揭示成矿规律,笔者对二长闪长岩进行单颗粒锆石SHRIMP U-Pb定年,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12.6±4.1)Ma(MSWD=0.76),该年龄与二连-东乌地区晚石炭世岩浆活动事件(介于300~315 Ma)相对应,与白音乌拉—东乌珠穆沁旗岩带的花岗岩年龄(300~315)Ma一致。结合区域地质研究成果,初步确定莫若格钦二长闪长岩是晚石炭世弧间裂谷伸展作用下地壳挤压增厚局部熔融的产物。上述成果为研究南戈壁-东乌旗地区晚石炭世岩浆侵位活动以及铅锌铜钼多金属矿产找矿方向研究提供了重要证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莫若格钦论文参考文献

[1].范红科,温银维,王淑利,陈立青.内蒙古阿巴嘎旗莫若格钦铅锌矿区地质、物化探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J].矿产与地质.2011

[2].云飞,聂凤军,江思宏,刘妍,张万益.内蒙古莫若格钦地区二长闪长岩锆石SHRIMP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矿床地质.2011

[3].李荣光,赵希正,徐新学.常规物探方法在内蒙莫若格钦多金属矿调查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地质.2009

[4].张万益,聂凤军,白大明.内蒙古阿巴嘎旗莫若格钦铜多金属矿找矿勘查获重要进展[J].矿床地质.2007

[5].张义.内蒙古莫若格钦银—铅—锌矿化区地质特征及矿化体定位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6

标签:;  ;  ;  ;  

莫若格钦论文-范红科,温银维,王淑利,陈立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