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老子思想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历经岁月的洗礼后,依旧璀璨生辉,其“天人合一”的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的治理思想等,有着重大的时代价值,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深刻领会老子思想,探寻二者的内在逻辑关系,对文化自信有着重大深层启示 ,同时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彰显文化底蕴,坚定文化自信。
关键词:老子思想;文化自信;关系;深层启示
老子生于春秋末年。当时分封制遭到瓦解,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直接遭受战争苦果的就是人民,百姓苦不堪言。社会转型带来的系列问题,引发了不同学派的思考,各学派之间互相论战,到处讲学,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欣荣景象。老子目睹人间疾苦,对此深感痛心,他认为社会动乱的根源在于利益的争夺。所以他反对战争,企图建立一个小国寡民的美好社会。此外老子有着作为史官的特殊经历,也是其思想形成的因素。这一切塑造了老子的慈善敦厚的思想,以“道”为核心的一套完整哲学体系。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以文化自信形成最深层持久的力量,从而应对世界不同文化的激荡。坚定文化自信,一方面要立足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导;另一方面,要立足于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老子思想具有深远的现代价值,对坚定文化自信有着重要启示,它深刻回答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从何处来。
堤坝在平时维护时,大都采用的是承包制的方式,造成一些水库无人看管,长期如此,会让一些设施形成锈蚀和损坏,如果有汛期或是旱季,将不能正常运行。有可能会形成弃水,又或者会出现严重的渗漏问题。
1 老子思想是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西方评为东方三圣的“道圣”。孔子对老子有着极高的评价,称老子“其犹龙邪”。表现出老子的高深莫测,不可妄测。国学大师南怀谨在《老子他说》中指出:“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他,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1],老子思想蕴含丰富的智慧,它是解决人生问题的有效药方。《道德经》作为老子思想的精华,广博精微,囊括万千。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宝库中,老子思想显得格外璀璨夺目、绚烂多彩。如鲁迅先生所言:“不读《老子》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2]。老子思想体现了中国的智慧,中国人的思维,对其所处时代及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元史资料记载,从老子思想诞生以来,研究其思想的作品不下三千种,这也从侧面体现了老子思想持续不断的文化魅力。
老子思想博大精深,涉及广泛:第一,见素抱朴、清静寡欲的修身思想。老子曰:“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 [3]大道质朴纯厚,有着“虚怀若谷”的胸襟。第二,“上善若水”、处下不争的为人处世思想。“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3]老子强调做人应当有处下不争的思想。有,而不彰显;无,而不刻意强求。老子强调不争并不是消极对待事情,而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共赢思想,“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3]这也是老子所说的“柔弱胜刚强”思想。第三, “无为”的治理思想。老子主张统治者用清正无为的方略来治理国家,也是他所有思想里都蕴含的一种基本主张。“悠兮其贵言” [3]老子强调贵言、少言、不言。老子认为统治者实行不言之教很重要,不事事操心,肆意发号施令,横加干涉百姓生活。第四,福祸相依的辩证法思想。“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3]。在老子看来事物运动是循环往复的,矛盾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换,“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3]。认真学习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解决现实问题。在历史的长河中,老子思想持续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在古代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汉初和唐初采取的治理政策都受其“无为”思想影响,这也为后来的汉朝大一统、盛世大唐奠定了重要基础。
促进塑料管道系统在水利、交通等建设领域和工程中得到重点推广,进一步加大产品创新力度,适应市场需求,重视民生诉求项目重点开发、生产新材料类塑料管道、改性与复合类塑料管道、环境友好型塑料管道、新型塑料管道系统,在卫生、环保、节能、防火、抗菌、保温、阻氧、增强、抗震、降噪节能等性能方面得到改进与提高。通过改性方式增强塑料管材的综合性能,如改性复合材料(PVC-M)和定向改性(取向)材料(PVC-O)等,进一步实现塑料管道应用领域的扩展。
文化自信必须立足优秀传统文化。今天的中国正在快速发展,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持续前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彰显了大国风范。十九大报告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6]。同时我们要认识到越是发展迅速,越需要文化的底蕴做支撑,越需要回顾经典,从我们源远流长的5000多年历史文化中汲取优秀并符合时代发展的部分,作为当今社会发展的思想之力,精神之源。“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7]。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老子思想是我们今天社会发展的智慧之库,实现中国梦的精神之源。老子思想中的伟大智慧对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对老子思想的不断挖掘与创新,是保持传统文化生命力的必由之路。传承与弘扬老子思想中符合社会发展的部分,是对文化自信的践行。不断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是文化强国的展现,也是中国时代发展的需要。
今天,老子的思想仍旧没有过时,并持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一,老子无为思想对治国理政的启示意义。一句“治大国,若烹小鲜,”[3]彰显了老子的非凡智慧,令人拍案叫绝。过度的翻动烹调中的鱼,容易导致鱼身的碎裂。治理国家也是如此,政策施令太过繁多,就会扰乱百姓的正常生活。如何全面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我们可以从老子思想那里寻找答案。第二,对企业管理思维的创新。无为而治,折射了管理的智慧。第三,其修身的清静寡欲思想是对纷繁复杂社会的心灵治愈。“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3],是对规律的认识和遵循。“道法自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解析,对今天的绿色发展理念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第四,老子的教育思想。其不言之教,体现了对学生的主体性重视,突破了常规的思维束缚,给当代教育方法以重大启迪。第五,老子“大国下小国”思想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意义。老子曰:“大国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3]大国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去帮助小国,自然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小国也需要得到大国的帮助,二者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今天的世界联系愈发密切,日益成为一个整体,面对种种发展的现实问题,必须携手共进。必须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全球发展,解决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难题。在处理国际关系中,特别是大国与小国的关系,我们可从老子思想中去汲取智慧。
这一切充分彰显了老子思想的经典魅力,这也是文化自信的底气。今天我们必须继承和创新老子思想,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必须以创造性转化为继承方式。“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7]。诚然,我们承认老子的思想具有其时代性和局限性,有些思想在当今社会甚至是一种消极的体现。但同时我们也要明白任何思想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提供给人的只是一种思维和方法而不是教条,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与时俱进品质就是最好的例子。对于老子思想,我们要批判继承更要创新,要将其超越时空和普遍意义的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使之更加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洗涤掉其时代和阶级烙印,留下合理内核,把那些既适用于过去,又适用于未来,即适用于本民族,又适用于世界的,具有历久弥新的价值保留下来。要实现对老子思想的的创造性转化与发展,使之更好地为现代社会服务。
2 老子思想对文化自信的深层启示
老子思想不仅对中化文明的发展历程意义深远,对西方文明的发展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老子不仅是中国的,同样属于世界,被世界人民所尊崇。海德格尔认为老子的“道”是推进人思维前进的动力。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针对老子道德经曾说:“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4]很多国外的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都对老子思想有过研究并出过相关作品。德国学者克诺斯培说:“解决我们时代的三大问题(发展、裁军和环保),都能从老子那里得到启发[5]。国际上 “老子热”现象不断,很多国家相继开展老子思想研讨会。老子的智慧对全人类都是意义深远的。这是属于中华文化的骄傲,这也正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来源和底气,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自信。
那时还不知此君的名字,问同行的文友,文友说叫瓦松,也叫无根草——她家老屋檐角就长着一排,似镇宅的灵兽。
文化自信必须正确解读经典。继承老子思想,需要我们不断去学习和领会老子思想。我们不能仅以浅显的字面意思去解读老子的思想,因为古今文字表达和文化存在着差异,有时会误读原作者思想,必须要真正深入了解。如关于老子的“无为思想 ”,很多人仅从表面理解,甚至是曲解为不作为,不采取行动,什么都不做。事实上老子“无为思想”有着深刻的内涵。首先是“不为”,是指顺应自然万物发展,遵循道;其次,是不妄为,不主观臆断,不做违背“道”的事;再次是潜移默化,达至不战而胜的效果。只有真正了解它,才会发现老子思想的奥妙与伟大。从时代出发,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解读,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准确体会作者的思想。就像我们今天学习红色文化、革命精神一样,只有以历史为线索,结合历史才能更好去领会与体悟。如对老子“小国寡民”理想社会的解读。老子在《道德经》第八十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3]。很多人都把这句话曲解了,认为老子提倡的是一个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即使住的很近,近到可以听见彼此范围内的鸡鸣犬吠之声,也不相互往来,是缺乏交流的独居山水之间的社会模式。但事实上这是一种狭隘的曲解,老子的智慧超越了时空的局限,他看到了战乱的危害,提倡和平相处。“往来”一词,其实是老子对战争的形容,即使国与国位置相近,也不应该爆发战争,要各美其美,和平共处。
文化自信必须推进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育人机制。当前高校要不余遗力地开展文化育人活动,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育人机制中, 坚持文化育人,坚定文化自信。新时代大学生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要认真学习诸如老子思想等优秀传统文化,用其强大自我,由此形成追逐梦想的持久力量。很多大学生缺乏文化自信,究其根本原因是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不了解导致无从谈自信。正如王守仁先生所说的“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8]。必须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实现古为今用,促进自身的发展。新时代,大学生要做文化自信的坚定者,传统文化弘扬者和创新者。自觉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文化自信,以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自身文化底蕴,增强为人处世能力,为日后更好踏入社会做准备,为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老子思想,蕴含着对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对生命意义的自觉寻问。其思想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其对古代社会产生了影响,更在于其在今天所展现的超越时空的独到价值。老子思想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与底气,弘扬和创新老子思想是对文化自信的践行。“正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哲学范导了整个西方文明一样,我们也必须不断从我们的‘哲学突破’时期去寻求我们文明发展的动力和精神资源”[9]。因此传承与创新老子思想等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南怀瑾.老子他说[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2] 姜馨.探寻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J].中学语文教学, 2011(1) :19 -24.
[3] 王蒙.老子的帮助[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
[4] 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5] 程青英. 《道德经》中的辩证法浅析[J]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4):51-52.
[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
[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8] 王建军.王阳明如何找回你强大的内心[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16.
[9] 陈开先.孔子仁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孔子研究,2001(2):47-55.
DeepenlightenmentofLaozi’sthoughtsonculturalconfidenceinthenewera
ZHAO Qian,YE Jin,LI Yanjiao
(College of Marxism of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 ology,Gansu Lanzhou,730050,China)
Abstract:Strengthening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innovation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Laozi’s thoughts are still shining after years of baptism. The dialectic thoughts of “the combination of heaven and man” and the governance thought of inaction have a great era value which indicate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confidence in the culture of the times. Deeply understanding Laozi’s thoughts and exploring the inherent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have a deep enlightenment on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t the same time, it is conducive to better realizing the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highlighting cultural heritage and strengthening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Keywords:Laozi’s thoughts;cultural self-confidence;relationship;deep enlightenment
中图分类号:B223.1;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679(2019)01-0056-03
DOI:10.19352/j.cnki.issn1671-4679.2019.01.011
收稿日期:2018-07-0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2XKS008,17XKSO35,17BKS076);甘肃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XCSXZL201704);2017年度兰州市社科规划项目(17-003E);2017年兰州理工大学科研发展基金项目(17-wy01)
第一作者简介:赵 潜(1992-),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通信作者简介:叶 进(1958-),男,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路晓鸽]
标签:老子论文; 思想论文; 文化论文; 自信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先秦哲学论文; 道家论文;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论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XKS008; 17XKSO35; 17BKS076) 甘肃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XCSXZL201704) 2017年度兰州市社科规划项目(17-003E) 2017年兰州理工大学科研发展基金项目(17-wy01)论文; 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