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演义论文_格日乐吐

导读:本文包含了青史演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青史,演义,成吉思汗,史料,汉族,探析,纲要。

青史演义论文文献综述

格日乐吐[1](2019)在《胡尔齐甘珠尔的胡仁·乌力格尔《青史演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胡仁·乌力格尔是内蒙古东部地区盛行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东部蒙古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胡尔齐”甘珠尔对尹湛纳希69回开鲁版《青史演义》进行艺术加工,在2005年和2006年,每年分别录制60回,共120回的乌力格尔后,《青史演义》的乌力格尔版便在民间广泛盛行。本文,将此口述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细致地文本研究。据甘珠尔胡尔齐口述,《青史演义》是他最为用功,绞尽脑汁创作的胡仁乌力格尔。甘珠尔如何将书面文学转换成口述文学,在进行艺术加工过程中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产生了何种效应,笔者将对此进行研究。论文结构从内容摘要、绪论、正文、结语、参考文献等五部分构成。绪论部分,交待了选题缘由、研究概况、研究目的、创新性、研究意义、阐明了研究对象等几个问题。第一章对《青史演义》的情节进行了研究。从关于战争的情节、关于婚宴的情节、关于亲情、自由恋爱的情节等叁个方面,对故事情节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且将书面文学和胡仁乌力格尔进行对比研究后,指出胡尔齐改编的地方并对改编后的艺术效果进行了自我评判。第二章对胡仁·乌力格尔中出现的众多人物形象进行了分类,从汗王形象、女性形象、将领形象等叁个方面分别予以论述。其中汗王形象中包括铁木真形象、扎木合形象、脱额领汗和其他汗王形象;女性形象中包括孛尔帖哈屯形象、月亮公主形象、索伦高娃形象;将领形象中包括木华黎形象、者勒蔑形象、耶鲁等形象。第叁章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胡仁·乌力格尔《青史演义》所采用的民间故事、谚语的使用、开头模式的借鉴等问题进行了论述。结语部分从情节、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等叁个方面对历史小说《青史演义》和胡仁乌力格尔《青史演义》进行对比研究后,对甘珠尔演唱的胡仁·乌力格尔所取得的成就进行概括的同时,对存在的不足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概括,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参考文献部分,列举了论文撰写过程中使用或阅览过的书籍名称、论文标题等。(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大学》期刊2019-05-01)

格日乐吐[2](2019)在《论胡仁·乌力格尔《青史演义》的开场白形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西部蒙古论坛》期刊2019年01期)

赵芳彬[3](2018)在《《青史演义》的汉文化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以文献研究方法、文学比较研究方法对《青史演义》与儒学,史学着作,历史小说,诗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释。以历史文化的视觉去分析论述了《青史演义》汉文化的影响以及蒙汉文化的融合创新。论文由导论,第一章,第二章,结论等四个部分组成。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依据,研究概况,研究方法等叁个方面。正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章对《青史演义》与儒学、史学着作进行了影响阐释研究。论述了元、明、清时期儒学在蒙古人及蒙古地区的影响。解析了在此背景下《青史演义》是如何吸收创新儒学经典思想与史学观,如何借鉴运用史学着作的文体特征、史料等进行的民族化创作。第二章对《青史演义》汉族文学作品的影响进行了文本比较研究。阐释了汉族小说、诗歌在元、明、清时期的传播。论证了《青史演义》对章回小说、历史演义小说文体模式的借鉴,对格律诗、断句的传承与创新及其创新思想的融入。结论部分总结了《青史演义》对汉文化的融入与借鉴。(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8)

胡守静[4](2017)在《《青史演义》中“唐古特”事迹探源》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史演义》是蒙古文学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着作。这其中关于"唐古特"政权的故事多带有光怪陆传的离奇色彩。这些故事的原型在汉文史籍中难觅踪迹,但在17世纪的蒙古史籍中却能发现一鳞半爪。本文对主要蒙古史籍中有关"成吉思汗征西夏"的故事来源版本关系进行分析,将这些史籍大致分为叁类。随后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发现相比《蒙古黄金史纲》《罗·黄金史》等其他蒙古史籍,《黄史》与《蒙古源流》在内容与相关故事元素上更加接近《青史演义》中对"唐古特"的描写,《黄史》与《蒙古源流》应当是其主要的史料来源。(本文来源于《西夏学》期刊2017年01期)

乌凤琴[5](2017)在《感受历史的穿越 倾听心灵的对话——论尹湛纳希的《青史演义》和萨仁图娅的《尹湛纳希》与尹湛纳希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探讨尹湛纳希《青史演义》和萨仁图娅《尹湛纳希》两本书对宣传研究尹湛纳希作用的角度,认为《青史演义》对于奠定尹湛纳希文学家思想家历史学家地位和《尹湛纳希》对于宣传研究尹湛纳希有重大作用。《青史演义》作者尹湛纳希和《尹湛纳希》作者萨仁图娅,都是怀着对主人公的高度理解和崇敬,都与主人公达到跨越时空的心灵相通,从历史事实出发,将主人公具有的家国情怀、积极进取、勇敢勤奋等优秀品质全面地展现出来。可以说,尹湛纳希《青史演义》和萨仁图娅《尹湛纳希》是研究宣传尹湛纳希必备的两本书。(本文来源于《满族研究》期刊2017年03期)

风兰[6](2017)在《《〈青史演义〉补充本》诗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尹湛纳希是十九世纪蒙古族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是蒙古族史上长篇历史小说的开创者。《青史演义》是他的代表作,是蒙古族文学史上第一部历史小说。本文对《(青史演义)补充本》(1986年版)的诗歌进行研究。主要从蒙古族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及汉族诗歌的影响等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究。论文由导论、正文、小结叁部分组成。导论中主要介绍了选题意义、研究概况、研究方法等叁个方面。第一章探究了蒙古族诗歌传统对《(青史演义〉补充本》的深刻影响。对蒙古祝赞词、盟誓、谴责、训喻诗等诗歌类型在作品中的贯穿运用及押韵、节奏、修辞特征等蒙古族民间文学与书面文学特性的继承与创新发扬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阐释。第二章探究了《(青史演义〉补充本》的诗歌创新。分析阐释在继承发扬蒙古族诗歌传统的同时借鉴吸收汉族诗歌的五言、七言格律诗和断句的特点。重点论述了蒙文格律诗和断句的创新性。特别对关目诗、回前诗和回后诗等有明显格律诗和断句特点的诗歌进行了分析阐述。还对借鉴历史小说常用的回批形式及结合颂词与蒙古民歌特点创作的蒙古颂词做了阐析。《(青史演义〉补充本》的诗歌服务于小说情节,刻画人物性格,赋予人物思想。诗歌充分体现了尹湛纳希的民主、创新、哲学等方面的思想特征。小结部分简单的总结了论文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2)

白明艳[7](2017)在《《<青史演义>补充本》史料来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运用文献史料学考证与比较研究等方法,对《<青史演义>补充本》继承发扬民族史学传统,借鉴和吸收汉族史学观念及其史料,对蒙古史史料的创新编纂进行详细比较分析。甄别厘清《<青史演义>补充本》的史料来源。论文由导论,正文,结论等叁个部分组成。导论中主要介绍了选题的依据,研究概况,研究方法和研究文本说明。正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章从“黄金家族”正统观,编年史体例,儒学传统,编年史体例及纪年方式对《蒙汉历史文献对<青史演义>补充本》的影响》进行了阐释。第二章《<青史演义>补充本史料来源》中蒙汉文献的历史记载与《补充本》的历史事件及重大战役记载等方面比较分析了《补充本》对《罗黄金史》,《大元史》等史料的借鉴和引用。主要就成吉思汗征战奈曼,西夏,金国等方面的史料及历史人物的史料来源进行了对比阐释。小结部分简单的总结了论文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2)

斯琴[8](2017)在《民国时期《青史演义》版本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史演义》是尹湛纳希代表作,也是蒙古民族最早的历史小说。本文以民国时期《清史演义》几种不同版本为研究对象,用文献学研究方法,仔细校勘《青史演义》最初的叁大版本,力图探索《青史演义》的版本变迁特点,探究其变化原因。论文由导论,正文,结论叁部分组成。导论部分陈述了选题原由及目的、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等。正文由叁章构成。第一章介绍了现已发现的民国时期《青史演义》各种版本和手抄本,其中尤为详细介绍了本文重点研究的对象即民国时期《青史演义》的叁大版本。第二章根据校勘结果,从文本、字词、造句等不同层次和角度分析叁大版本并对其变化原因做出了简评。第叁章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观察民国时期《青史演义》版本变化原因,从编者的主观目的和出版行业发展的局限性等对《青史演义》版本变化的深层原因进行解释。结论部分简要概括全文内容,总结归纳民国时期《青史演义》版本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7-05-01)

秀梅[9](2017)在《尹湛纳希《青史演义》(纲要)的逻辑思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史演义》是蒙古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而《青史演义》(纲要)是反映近代蒙古族政治,历史,哲学,民俗,宗教,文化的巨作。其中包含着近代蒙古族丰富的逻辑思想。本文以《青史演义》(纲要)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逻辑思想,从而探讨,总结概括尹湛纳希《青史演义》(纲要)的逻辑思想。全文由导论,正文,总结,参考文献等四个部分组成。导论交代了《青史演义》(纲要)的历史背景,研究状况及选题目的和研究意义。正文由叁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关于尹湛纳希的哲学和社会思想,分析了尹湛纳希的哲学思想,宗教思想以及尹湛纳希的人生观;第二部分论述了尹湛纳希《青史演义》(纲要)的逻辑思维的实际运用,分析了尹湛纳希的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运用和尹湛纳希反驳的运用;第叁部分论述了尹湛纳希《青史演义》(纲要)的逻辑思维结构分析,主要概括了内容和结构的分析,惯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分析,形象思维和理论思维的分析。(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7-04-03)

胡日查,包海燕[10](2016)在《《青史演义》中的成吉思汗征金部分史料来源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当中首先找出成吉思汗征金史实在《青史演义》中所描写部分之关键点,分别对其进行了拉丁文转写和汉译。接着采用文献比较研究方法,首先在尹湛纳希写作《青史演义》时所利用之史籍范围内加以比较,然后扩大范围,进行详细的史料对比工作,最后进行综合评析,指出相应情节究竟来源于哪一本史书。(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青史演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青史演义论文参考文献

[1].格日乐吐.胡尔齐甘珠尔的胡仁·乌力格尔《青史演义》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9

[2].格日乐吐.论胡仁·乌力格尔《青史演义》的开场白形式[J].西部蒙古论坛.2019

[3].赵芳彬.《青史演义》的汉文化影响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4].胡守静.《青史演义》中“唐古特”事迹探源[J].西夏学.2017

[5].乌凤琴.感受历史的穿越倾听心灵的对话——论尹湛纳希的《青史演义》和萨仁图娅的《尹湛纳希》与尹湛纳希关系[J].满族研究.2017

[6].风兰.《〈青史演义〉补充本》诗的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7].白明艳.《<青史演义>补充本》史料来源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8].斯琴.民国时期《青史演义》版本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7

[9].秀梅.尹湛纳希《青史演义》(纲要)的逻辑思维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10].胡日查,包海燕.《青史演义》中的成吉思汗征金部分史料来源探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论文知识图

戴东辉

标签:;  ;  ;  ;  ;  ;  ;  

青史演义论文_格日乐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