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晓玉
四川省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643000
【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就骨折患者手术后疼痛的临床护理情况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骨折患者在术后的疼痛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所收治的138例行骨折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在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在术后的疼痛情况程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72h的疼痛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在对骨折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时,通过对患者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可以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有效地缓解,提高患者在术后的生存以及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情况,因此,在骨折患者术后护理过程中,可以对护理干预模式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关键词】骨折;术后疼痛;临床护理;护理干预
疼痛组织细胞发生病变的提示,而且它还是机体在受到外界刺激时产生保护性防御的紧急信号[1]。患者在术后反复疼痛容易使其机体抵抗力降低,特别是对于术后长期卧床的患者,同时它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大量的研究资料显示[2],术后疼痛已经成为了继血压生命体征、呼吸、脉搏、体温之后的第五生命特征,人们对此类情况的重视程度也在逐年上升。本研究将对我院所收治的138例行骨折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及其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所收治的138例行骨折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48例女性,90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龄为11—68岁,平均年龄为43岁。有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存在一定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Ρ>0.05。
1.2方法
(1)对照组:对该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严密的监测,并注意患者的末梢血运以及包扎的松紧度,对患者的伤口是否存在感染、出血、渗出等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患者的患肢进行妥善的保护。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指导患者学会一些减轻以及减少疼痛的方法,例如在咳嗽时进行深呼吸,翻身时用枕头或手来将切口按住,以此来避免对伤口处的缝合线造成牵拉。在对引流管留置的患者进行体位改变以及翻身临床护理时,一定要避免对留置管道造成牵拉、扭曲、压迫,术后还必须及时对患者进行排尿处理,避免患者在术后出现尿满留的情况。当患者出现排尿困难时,必须立即对患者进行诱导排尿,如有必要还可以对患者给予导尿处理。
(2)观察组:对该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体位护理:术后让患者处于平卧位或健侧卧位,用软枕将其患肢抬高。患者站立时,用前臂吊带将患者的患肢悬吊起来,以此来达到缓解疼痛、减轻肿胀、促进血液循环的目的。尽可能为患者创造较好的病房环境,确保患者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以此来为患者的体能恢复奠定良好的基础。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交流,尊重患者并对其给予适当的关心,耐心倾听患者的自述,对患者的疼痛反应给予适当的理解。护理人员在对骨折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时,为了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护理人员可以采用读小说、看电视等方式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同时还可以对患者伤口附近的皮肤进行轻轻按压,以此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③疼痛教育: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术后疼痛护理时,必须改制患者疼痛的相关知识以及滥用止疼药的害处。做好患者术前术后的教育,恰当地将疾病的有关知识,疼痛的病因及机制,其中包含了对疼痛及用药的认识等内容。通过对患者进行疼痛教育,使患者对疼痛的相关知识以及控制措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以及护理工作,使其建立起战胜疼痛的信心。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用χ2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用t检验,Ρ<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观察组患者在72h内有55例患者表现为无痛,其概率为79.71%;8例患者表现为轻度疼痛,其概率为11.59%;6例患者表现为重度疼痛,其概率为8.70%。对照组患者在72h内有48例患者表现为无痛,其概率为69.57%;7例患者表现为轻度疼痛,其概率为10.14%;14例患者表现为重度疼痛,其概率为20.29%。两组患者在术后72h的疼痛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
3讨论
大量的研究资料显示[3],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术前干预是预防患者出现术后疼痛的主要措施。绝大部分患者认为疼痛是客观存在的,必须要使用药物来进行治疗方方可使其症状得到缓解,殊不知疼痛其实就是一种主观感觉。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对骨折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行护理干预的患者在术后72h的疼痛程度与行常规护理的患者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由此可见,在对骨折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时,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高。
综上所述,在对骨折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时,通过对患者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可以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有效地缓解,提高患者在术后的生存以及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情况,因此,在骨折患者术后护理过程中,可以对护理干预模式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参考文献:
[1]郑玲娣.骨折患者手术后疼痛护理[J].中医正骨,2012,06:78+80.
[2]丁晓荣.骨折患者手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09,19:132-133.
[3]叶惠连,杨学贤.普外科患者手术后疼痛的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03:69.
[4]武永娟.骨折术后中医药活血化瘀药物的运用对骨折愈合及远期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08.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