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扫描电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极,显示器,等离子体,阳极,动力学,字形,条纹。
扫描电极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刘近贞[1](2014)在《基于扫描电极的开放式电阻抗成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体本身是一个复杂系统,常常借助于光、电、磁学等手段对生物组织的特性进行研究。由于不同的组织具有不同的电阻抗特性,同一组织在不同的状态和频率下其电阻抗特性差别较大,因此,电阻抗测量法是研究生物组织电特性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而电阻抗成像是通过在模型表面施加一定的安全电流或电压信号,测量边界电压或电流信号,根据需要利用动态或静态的电阻抗成像算法,实现模型内部电导率分布的测量,是一种无损伤、能够进行医学图像实时监护的新型功能成像技术。由于测量信息量、硬件测量系统的性能以及重建算法的限制,传统的电阻抗成像的图像分辨率难以得到改善,目前它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应用于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医学图像的实时监护。而开放式电阻抗成像能够改善封闭式电阻抗成像电极定位困难和模型难以匹配的缺陷,但是由于测量信息量的限制,开放式电阻抗成像技术还无法满足临床医学对图像质量的要求。在开放式电阻抗成像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扫描电极测量电压的方法,一方面,降低了固定的贴放电极对电阻抗成像质量的影响;另一方面,利用扫描电极的方式能够在有限的生物体边界上获得更多的测量信息量。结合以上两方面的优势,开放式电阻抗成像质量和图像的探测深度得到了提高。同时,为进一步改善开放式电阻抗成像质量,在扫描电极的基础上对硬件测量系统以及电流激励模式和电压测量模式进行了优化设计,并提出了几种改善开放式电阻抗成像质量的成像算法,推动了电阻抗成像技术的发展,并为开放式电阻抗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奠定了基础。1.为实现体表浅层电阻抗分布的监测,研究了成像模型适应性较强以及电极定位简便的开放式电阻抗成像方式。为了在有限的测量边界上获得更多的测量信息量以及降低固定电极接触面积对电阻抗成像质量的影响,采用电机驱动单一电极扫描的方式测量边界电压。为了提高测量的精度和便携性,采用接触面积较小的金属电极作为电流激励电极放置在测量边界的两端。2.针对提出的基于扫描电极的开放式电阻抗成像,主要设计了一套测量简便,性能较高的硬件测量系统。为了提高硬件测量系统的性能,提出了差动输出的恒流源电路,其性能优于传统的Howland电流源电路,显着提高了测量系统的共模抑制比和近乎于消除了共模干扰,提高了电流源电路的输出阻抗,扩大了负载的驱动能力,进而改善了整个硬件测量系统信噪比。同时,针对实际电路中存在的分布电感、分布电容、寄生电感和寄生电容的影响,提出补偿方法,增加了电路特别是在高频情况下的稳定性。3.针对基于扫描电极的开放式电阻抗成像,为了简化测量和计算的复杂性对电流激励模式和电压测量模式进行了优化设计。首先,提出了具有较高探测深度的交叉电流激励模式。其次,针对二维和叁维开放式电阻抗成像,对电流激励电极个数、电流激励次数以及电压测量点个数进行了优化研究,在保证电阻抗成像质量的前提下,简化了测量的复杂性,增加了开放式电阻抗成像系统的实时性。4.为进一步提高开放式电阻抗成像质量,提出了若干开放式电阻抗成像算法。首先,针对不同深度的重建目标,提出了带有加权参数的Tikhonov正则化算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开放式电阻抗成像质量。其次,为了增加算法的稳定性,改善重建图像的对比度和锐度,提出了基于Tikhonov正则化和变差正则化算法的混合变差正则化算法,通过仿真计算和实际的盐水槽仿体实验证明了混合变差正则化算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电阻抗成像质量。最后,由于在实际测量中,模型误差,测量误差,计算误差和电极误差的存在,开放式电阻抗成像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无法达到所要求的深度。因此,为了提高开放式电阻抗成像的空间分辨率,提出基于混合变差正则化算法的自适应优化算法,在重建结果的基础上优化重建计算,经过仿真计算和实际实验证明了自适应优化算法具有较高的鲁棒性和成像分辨率。(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4-05-01)
张盼盼,屠彦,杨兰兰[2](2011)在《荫罩式PDP扫描电极和荫罩对阳极条纹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基于动力学模型的OOPIC仿真软件模拟具有不同扫描电极宽度和荫罩结构的荫罩式等离子显示器(PDP)放电单元内的放电过程,分析单元内的条纹数量、分布状态和介质层表面壁电荷分布情况,研究扫描电极宽度和荫罩结构对阳极条纹的影响。结果表明,扫描电极宽度增加,放电单元内的主放电区域增大,条纹可分布空间压缩,条纹现象减弱。大小孔荫罩结构也会使条纹现象减弱。研究发现,荫罩式PDP结构阳极条纹的分布区域与介质层表面电荷积累的范围密切相关,阳极条纹只出现在阳极表面介质层有壁电荷积累,而对应的阴极表面介质层无壁电荷积累的区域。(本文来源于《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朱振华,屠彦,奚培琳,杨兰兰,李青[3](2009)在《基于荫罩式PDP新型十字扫描电极放大单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利用制造工艺成熟的金属荫罩替代复杂的介质障壁,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改善了性能。为了进一步提高其亮度和效率,针对42inch荫罩式等离子显示器提出了一种新型十字形扫描电极结构,采用放大单元实验方法,研究了该电极结构的放电过程,给出了高速ICCD拍摄的光分布图。测量了相应的功耗、红外辐射强度、以及放电效率,并与传统条状电极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新型十字形扫描电极结构使放电区域沿扫描电极的主电极部分大大扩展,放电更剧烈,亮度也有显着提高,效率得到了改善,放电速度也更快。(本文来源于《电子器件》期刊2009年03期)
刘玉清,吴玉广[4](2005)在《PDP扫描电极高压驱动电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PDP驱动电路的构成,在分析扫描电极高压驱动波形和驱动电路设计考虑的基础上,研究了扫描电极高压驱动电路的实现方法,并对能量恢复电路作了一定的介绍。通过电路分析,该驱动电路能够完成各个时期输出相应脉冲的要求,且能量恢复电路能够降低系统功耗。(本文来源于《电子器件》期刊2005年01期)
张鹏[5](2002)在《PDP扫描电极驱动芯片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等离子体显示器扫描电极电路的工作原理出发,结合NEC公司的扫描芯片μ-PD16305,设计高压电极驱动芯片。分析了扫描芯片中的几块主要电路的组成及其功能;考虑到高、低压器件在工艺上的兼容性问题,设计了工艺结构和工艺流程,定量计算了为实现高压驱动,所需的工艺参数值;根据制定的设计规则完成了版图设计;用硬件描述语言设计了通用测试信号源。 本文完成了扫描电极驱动芯片的电路分析和版图设计,并对其实现工艺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为实现高压驱动芯片寻找了有利的突破口,对实现我国PDP国产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2-01-01)
扫描电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采用基于动力学模型的OOPIC仿真软件模拟具有不同扫描电极宽度和荫罩结构的荫罩式等离子显示器(PDP)放电单元内的放电过程,分析单元内的条纹数量、分布状态和介质层表面壁电荷分布情况,研究扫描电极宽度和荫罩结构对阳极条纹的影响。结果表明,扫描电极宽度增加,放电单元内的主放电区域增大,条纹可分布空间压缩,条纹现象减弱。大小孔荫罩结构也会使条纹现象减弱。研究发现,荫罩式PDP结构阳极条纹的分布区域与介质层表面电荷积累的范围密切相关,阳极条纹只出现在阳极表面介质层有壁电荷积累,而对应的阴极表面介质层无壁电荷积累的区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扫描电极论文参考文献
[1].刘近贞.基于扫描电极的开放式电阻抗成像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4
[2].张盼盼,屠彦,杨兰兰.荫罩式PDP扫描电极和荫罩对阳极条纹的影响[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1
[3].朱振华,屠彦,奚培琳,杨兰兰,李青.基于荫罩式PDP新型十字扫描电极放大单元的研究[J].电子器件.2009
[4].刘玉清,吴玉广.PDP扫描电极高压驱动电路的研究[J].电子器件.2005
[5].张鹏.PDP扫描电极驱动芯片的研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