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淤泥论文-王东星,肖杰,李丽华,肖衡林

东湖淤泥论文-王东星,肖杰,李丽华,肖衡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东湖淤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疏浚淤泥,活性MgO-粉煤灰,碳化-固化,耐久性

东湖淤泥论文文献综述

王东星,肖杰,李丽华,肖衡林[1](2019)在《基于碳化-固化技术的武汉东湖淤泥耐久性演变微观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入活性MgO-粉煤灰固化材料,采用碳化-固化联合技术处理武汉东湖疏浚淤泥,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压汞试验,研究持续浸水、干湿循环和冻融循环等复杂环境下碳化-固化淤泥力学性质和微观结构演变。结果表明:活性MgO-粉煤灰固化淤泥经碳化处理后具备更优异的水稳性,浸水破坏后碳化淤泥试样整体抗压强度高于固化试样,提升幅度约为29%;碳化试样强度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呈缓慢增加趋势,而固化试样则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碳化前后试样抗压强度变化一致,即快速达到峰值后缓慢减小至保持不变。微观分析表明:起骨架支撑作用的棱柱形碳酸镁石、起填充与黏结作用的花骨状和片状的水碳镁石和球碳镁石为主要碳化产物,骨架-填充-黏结协同作用使碳化试样强度高,水稳定性好,抗干湿冻融能力强;持续浸水促使球碳镁石和水碳镁石向碳酸镁石转化,大孔隙增多;干湿循环促使碳酸镁石向球碳镁石和水碳镁石转化;冻融作用下试样碳化产物之间无明显转化。(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08期)

王东星,肖杰,肖衡林,马强[2](2019)在《武汉东湖淤泥碳化-固化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入活性MgO-粉煤灰固化材料,采用碳化-固化联合技术处理武汉东湖疏浚淤泥,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扫描电镜和压汞试验,研究加压碳化模式、碳化时间、Mg O-粉煤灰配比和固化剂掺量等因素下CO_2碳化作用对固化淤泥力学性质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Mg O-粉煤灰固化淤泥碳化后抗压强度进一步增长,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压密阶段应变缩小;不同固化剂配比的东湖淤泥试样具有不同的最佳加压模式,而加压模式决定了相同碳化时间下固化淤泥CO_2吸入量,从而影响碳化-固化淤泥试样抗压强度;活性Mg O掺量低时试样抗压强度整体较低,强度随碳化时间增加先增大后减小;Mg O掺量较高时,碳化试样强度随碳化时间快速达到较高值,随后增长缓慢。微观分析表明:水碳镁石、球碳镁石和碳酸镁石等镁碳酸盐是碳化-固化联合技术增强淤泥强度的主要原因,其膨胀性和胶结作用促使土体中团粒内孔隙向颗粒间孔隙转化,土体更密实,抗压强度增加。(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05期)

朱哲,朱航,何捷,叶家军[3](2016)在《利用东湖淤泥制备烧结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武汉市东湖淤泥作主要原料制备承重烧结砖,综合研究并分析粉煤灰、氧化铁、原料细度、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对烧结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粉煤灰掺量为30%、细度0.9mm的淤泥为69%、氧化铁为1%、焙烧1 050℃、焙烧时间90min的条件下制得线收缩率为3.2%、表观密度为1.643g/cm3、吸水率为8.9%、抗压强度为37.92 MPa的烧结砖。通过XDR、SEM分析烧结砖成分组成与结构形貌,发现影响烧结砖的主要因素是粉煤灰掺量、焙烧温度和氧化铁含量,高温会促使氧化铁还原产生气体,内部形成通孔,造成烧结砖膨胀变形,影响烧结砖性能。(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朱哲,朱航,何捷,刘云鹏[4](2016)在《焙烧制度对武汉东湖淤泥-粉煤灰陶粒性能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武汉市东湖淤泥作为主要原料,以粉煤灰为校正组分,制备一种轻质高强低吸水率的淤泥-粉煤灰陶粒。结果表明,粉煤灰的加入有效改善了淤泥在烧制高强陶粒中烧失量过大的问题。在粉煤灰掺量为40%、淤泥为60%、焙烧温度1200℃、焙烧时间15 min、预烧温度400℃、预烧时间20 min条件下,制得的淤泥-粉煤灰陶粒表观密度为1.182 g/cm~3、吸水率3.64%、单颗粒强度7.92MPa。通过TG/DSC、XDR、SEM分析发现,烧成制度中影响淤泥-粉煤灰陶粒性能的主要因素是焙烧温度与焙烧时间,并且陶粒表面形成了致密的矿物层,有效减小陶粒表观密度与吸水率。(本文来源于《新型建筑材料》期刊2016年04期)

谌柳明,戴小松,徐顺平[5](2016)在《水泥固化东湖淤泥的工程性质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将水泥、化学固化剂和机械力脱水叁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东湖淤泥进行固化处理,通过界限含水率、强度试验(包括CBR和直剪试验)以及渗透试验研究了在使用水泥固化过程中水泥掺量、养护龄期以及压实度对固化土工程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仅使用化学固化剂和机械脱水固化处理后的淤泥属于高液限粉土,CBR强度低,不能满足路基填料的要求。使用水泥能够有效提高一次改性固化土的CBR强度和直剪黏聚力,养护龄期对CBR强度影响很小,而水泥掺量、养护龄期和压实度对内摩擦角的影响均不大。此外,在水泥掺量从0%增大到8%的过程中,渗透系数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水泥掺量为2%时达到最大值。综合分析,在水泥二次改性过程中,为符合路基填筑要求,水泥掺量宜为8%,压实度宜大于92%。(本文来源于《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期刊2016年02期)

蔡爽,刘向,李文,谢学彬,徐顺平[6](2015)在《利用东湖淤泥制备超轻功能陶粒基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武汉市东湖淤泥作主要原料,通过向淤泥中掺入Fe_2O_3粉末,制备出一种膨胀性能良好的淤泥超轻功能陶粒基体。实验结果证明,Fe_2O_3粉末可以有效提高陶粒的膨胀率,调控陶粒的孔结构。在Fe_2O_3粉末掺量3%、焙烧温度1 150℃、焙烧时间20 min、预烧温度600℃、预烧时间10 min的条件下制得表观密度为0.394g/cm~3、吸水率为13.89%、显孔隙率为5.47%的淤泥超轻陶粒。Fe_2O_3粉末的掺入增加了陶粒内部孔隙的生成,并且形成了更多的连通孔隙,有利于功能组分的负载以及污染物的处理。(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蔡爽,刘向,李文,谢学彬,徐顺平[7](2015)在《利用东湖淤泥制备轻质高强陶粒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武汉市东湖淤泥作主要原料,以粉煤灰为校正组分,制备出一种轻质高强低吸水率的淤泥-粉煤灰陶粒。实验结果表明,粉煤灰的加入有效地改善了淤泥在烧制高强陶粒中的烧失量过大问题。在粉煤灰掺量为40%、Fe2O3粉末掺量为1%、焙烧温度1 150℃、焙烧时间15 min、预烧温度500℃、预烧时间10 min的条件下制得表观密度为1.032g/cm3、吸水率3.87%、单颗粒强度8.16 MPa的淤泥-粉煤灰陶粒。通过TG/DSC、XRD、SEM对原材料及陶粒分析发现,该配比与焙烧制度能够保证陶粒强度达到要求的同时,增加了陶粒内部孔隙的生成,并且表面形成了致密的矿物层,有效地减少陶粒表观密度与吸水率。(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曾祥英,李尔,张杞蓉,何培弘,伍军[8](2015)在《武汉东湖通道湖底淤泥处理工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武汉东湖通道湖底淤泥工程主要处理东湖通道围堰区域内的东湖湖底表层淤泥。工程设计首先确定了本工程处理后的淤泥消纳单位和处理后的淤泥泥质及尾水标准,然后在综合分析各种淤泥处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本项目的实际,确定对围堰1~3区和围堰4~5区的淤泥分别采用压滤脱水固结法和原位固结法进行处理,并介绍了这两种淤泥处理方法的工艺流程、主要构筑物及配套设备。实际处理效果表明其达到了设计要求且淤泥总量大幅减少。(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5年16期)

于洋,孟本文,彭建锋,杨磊[9](2014)在《东湖风景区湖底淤泥脱水固结一体化施工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东湖风景区湖底淤泥含水量高,重金属镉、汞、铅、砷等含量超标,氮、磷含量高的情况,采用脱水固结一体化工艺结合FSA泥沙聚沉剂和HEC高强高耐水土体固结剂进行处理,处理后泥饼及尾水含水率、重金属含量等都达到了相关标准。处理后泥饼可作为农业、园林用土及填方材料,尾水可达到直接排放标准。(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2014年19期)

于洋,刘波,彭建锋,孟本文[10](2014)在《武汉东湖风景区湖底淤泥脱水固结一体化处理施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东湖风景区湖底淤泥含水量高、重金属镉、汞、铅、砷等含量超标、氮、磷含量高的情况,采用脱水固结一体化工艺结合FSA泥沙聚沉剂和HEC高强高耐水土体固结剂进行处理,处理后泥饼及尾水含水率、重金属含量等都达到了相关标准。处理后泥饼可作为农业、园林用土及填方材料,尾水可达到直接排放标准。该工程的成功实施为今后城市内湖底淤泥处理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作用,达到了环保、绿色施工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建筑科技·节能与质量创新——第四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4-09-13)

东湖淤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引入活性MgO-粉煤灰固化材料,采用碳化-固化联合技术处理武汉东湖疏浚淤泥,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扫描电镜和压汞试验,研究加压碳化模式、碳化时间、Mg O-粉煤灰配比和固化剂掺量等因素下CO_2碳化作用对固化淤泥力学性质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Mg O-粉煤灰固化淤泥碳化后抗压强度进一步增长,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压密阶段应变缩小;不同固化剂配比的东湖淤泥试样具有不同的最佳加压模式,而加压模式决定了相同碳化时间下固化淤泥CO_2吸入量,从而影响碳化-固化淤泥试样抗压强度;活性Mg O掺量低时试样抗压强度整体较低,强度随碳化时间增加先增大后减小;Mg O掺量较高时,碳化试样强度随碳化时间快速达到较高值,随后增长缓慢。微观分析表明:水碳镁石、球碳镁石和碳酸镁石等镁碳酸盐是碳化-固化联合技术增强淤泥强度的主要原因,其膨胀性和胶结作用促使土体中团粒内孔隙向颗粒间孔隙转化,土体更密实,抗压强度增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东湖淤泥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东星,肖杰,李丽华,肖衡林.基于碳化-固化技术的武汉东湖淤泥耐久性演变微观机制[J].岩土力学.2019

[2].王东星,肖杰,肖衡林,马强.武汉东湖淤泥碳化-固化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9

[3].朱哲,朱航,何捷,叶家军.利用东湖淤泥制备烧结砖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6

[4].朱哲,朱航,何捷,刘云鹏.焙烧制度对武汉东湖淤泥-粉煤灰陶粒性能影响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6

[5].谌柳明,戴小松,徐顺平.水泥固化东湖淤泥的工程性质试验研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6

[6].蔡爽,刘向,李文,谢学彬,徐顺平.利用东湖淤泥制备超轻功能陶粒基体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5

[7].蔡爽,刘向,李文,谢学彬,徐顺平.利用东湖淤泥制备轻质高强陶粒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5

[8].曾祥英,李尔,张杞蓉,何培弘,伍军.武汉东湖通道湖底淤泥处理工程设计[J].中国给水排水.2015

[9].于洋,孟本文,彭建锋,杨磊.东湖风景区湖底淤泥脱水固结一体化施工工艺[J].施工技术.2014

[10].于洋,刘波,彭建锋,孟本文.武汉东湖风景区湖底淤泥脱水固结一体化处理施工技术[C].建筑科技·节能与质量创新——第四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

标签:;  ;  ;  ;  

东湖淤泥论文-王东星,肖杰,李丽华,肖衡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