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膈神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神经,顽固性,超声,损伤,上叶,脑卒中,脑出血。
膈神经论文文献综述
张广亮,巨积辉,唐林峰,金光哲,刘杰[1](2019)在《右侧膈神经变异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膈神经是颈丛中重要的分支,其主要来源于第4对颈丛神经前支,部分纤维来自于第3、5对颈丛神经前支。膈神经起点变异比较罕见,田毅浩等[1]报道了1例左侧膈神经由臂丛上干发出的尸体标本。笔者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其右侧膈神经起点也出现类似变异,现报道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王少松,李彬,薛立文,陈鹏,侯学思[2](2019)在《膈神经麻痹伴臂丛神经损伤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女,63岁。就诊日期:2019年4月17日。主诉:持续背痛、喘憋1月余。现病史:1月前因连续缝被子3 d后出现持续性后背疼痛,疼痛性质为胀痛,位置固定在双侧肩胛骨内侧,服用布洛芬等止痛药物后无缓解,夜间不能入睡,在当地医院行拔罐、理疗等治疗后症状未改善,2 d后出现严重喘憋、不(本文来源于《中国针灸》期刊2019年11期)
党海舟,景鹏宇,孙健勇,朱喜明,杨光[3](2019)在《膈神经钳夹在胸腔镜下肺上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膈神经钳夹在胸腔镜下肺上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9年5月于我科行胸腔镜下肺上叶切除并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的6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34例,钳夹膈神经5 s)及B组(35例,未钳夹膈神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置管时间、PAL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 d氧分压、胸腔残腔及术后行负压吸引/人工气腹术/重新放置胸腔引流管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50 d肺功能及膈膨升情况。结果 A组术后胸腔引流量显着少于B组,置管时间显着短于B组,PAL发生率显着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血氧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13例患者术后3 d胸腔内有残腔,B组中27例患者术后3 d胸腔内存在残腔;A组术后3 d胸腔内存在残腔患者占比显着低于B组(P<0.05)。A组中有4例患者术后需要行负压吸引/人工气腹术/重新放置胸腔引流管,B组中有27例患者术后需要行负压吸引/人工气腹术/重新放置胸腔引流管;A组术后需要行负压吸引/人工气腹术/重新放置胸腔引流管患者占比显着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50 d FEV1、FVC及膈膨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暂钳夹膈神经可作为胸腔镜肺上叶切除术后减少胸膜腔残腔的一种便捷、安全、有效的选择。(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29期)
何冬华,戴巧艳,杨建涛[4](2019)在《臂丛损伤膈神经转位修复术后护理及呼吸系统的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膈神经转位治疗臂丛损伤的术式之一。膈神经是颈丛中最大的运动分支,在膈肌调节呼吸功能中有重要作用。对于切除一侧膈神经后,人体呼吸功能是否影响或者多大影响,是学术界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因此,对于臂丛损伤膈神经转位修复术后的护理及呼吸系统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针对臂丛损伤膈神经转位修复术后的护理要求及呼吸系统的管理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为臂丛损伤膈神经转位修复术后患者的康复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78期)
赵剑,吴福梅,陈洁[5](2019)在《超声引导下膈神经阻滞治疗脑出血后顽固性呃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膈神经阻滞治疗脑出血后顽固性呃逆的效果。方法选取脑出血后并发顽固性呃逆的患者40例,随机分配至超声引导治疗(U)组和传统解剖定位(C)组,行左侧膈神经阻滞治疗。结果 U组的优良率显着高于C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膈神经阻滞能有效治疗脑出血后顽固性呃逆。(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49期)
邹盛国,吴建贤,张金牛[6](2019)在《体表膈神经电刺激对脑卒中恢复期呼吸功能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体表膈神经电刺激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恢复期脑卒中患者2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4)和观察组(n=13)。两组均予常规康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体表膈神经电刺激。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患者进行肺通气功能和呼吸肌肌力测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峰值呼气流速(PEF)、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均显着提高(t> 5.075,Z=-3.366,P <0.001),观察组FVC、FEV1、PEF和MIP较对照组提高更多(t> 0.921,Z=-2.746, P <0.05)。结论体表膈神经电刺激可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肺通气功能及吸气肌肌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5期)
陈英,纪佳伯,易甫,程媛媛,张磊[7](2019)在《冷冻球囊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围术期膈神经麻痹的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冷冻球囊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AF)已被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房颤管理指南推荐为一线治疗方案,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已得到证明。与射频消融相比,冷冻球囊消融具有学习曲线短、操作时间短、患者痛苦少等特点,在临床工作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但膈神经麻痹作为常见手术并发症,值得学习及积极预防。以下就冷冻球囊消融治疗AF并发膈神经麻痹的认识做系统介绍。(本文来源于《心脏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周停,王培,李卫卫,苏彩霞,王红星[8](2019)在《脑卒中患者膈神经电生理及吸气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膈神经电生理功能及吸气功能的变化特征。方法:对86例脑卒中患者及42例同龄志愿者进行膈神经运动传导及吸气功能检测,分析脑卒中后健、患侧膈神经电生理及吸气功能变化。结果:卒中组较对照组吸气肌力指数、峰值吸气流速、吸气体积均显着下降(P<0.05);卒中组患侧膈神经运动传导的潜伏期较健侧及对照组延长(P<0.05),健侧与对照组间潜伏期未见明显差异;健侧波幅较患侧及对照组增高(P<0.05),患侧与对照组间波幅未见明显差异;卒中组健、患侧获得最大波幅的最小电刺激强度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脑卒中后吸气功能显着下降,患侧膈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延长伴兴奋性降低;膈神经电生理检测可为脑卒中后膈肌功能评估提供客观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期刊2019年04期)
权虎城,吕冰,申威,虞傲文,金文哲[9](2019)在《超声引导下膈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呃逆20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观察超声引导下膈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病例报告]选择自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间就诊的顽固性呃逆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20例)和实验组(20例),常规组给予盲探法膈神经阻滞治疗,实验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膈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两组阻滞成功率、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神经阻滞操作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7,30,90 d时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期间常规组出现颈部血肿3例,神经损伤2例,治疗组未出现并发症.[讨论]超声引导下膈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满意.(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医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贺双凤[10](2019)在《1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病人行膈神经隔离术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nization therapy,CRT),是通过双心室起搏的方式治疗心室不同步的心力衰竭病人。CRT是在传统右心房、右心室起搏的基础上增加左心室起搏,遵照一定的房室间期和室间间期顺序发放刺激,能够恢复心脏的同步性,从而改善心脏功能~([1])。慢性心力衰竭伴有室内传导延迟病人植入CRT效果已被充分证实,不仅能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活动耐力,还能在优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降(本文来源于《全科护理》期刊2019年05期)
膈神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患者,女,63岁。就诊日期:2019年4月17日。主诉:持续背痛、喘憋1月余。现病史:1月前因连续缝被子3 d后出现持续性后背疼痛,疼痛性质为胀痛,位置固定在双侧肩胛骨内侧,服用布洛芬等止痛药物后无缓解,夜间不能入睡,在当地医院行拔罐、理疗等治疗后症状未改善,2 d后出现严重喘憋、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膈神经论文参考文献
[1].张广亮,巨积辉,唐林峰,金光哲,刘杰.右侧膈神经变异1例[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9
[2].王少松,李彬,薛立文,陈鹏,侯学思.膈神经麻痹伴臂丛神经损伤案[J].中国针灸.2019
[3].党海舟,景鹏宇,孙健勇,朱喜明,杨光.膈神经钳夹在胸腔镜下肺上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4].何冬华,戴巧艳,杨建涛.臂丛损伤膈神经转位修复术后护理及呼吸系统的管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5].赵剑,吴福梅,陈洁.超声引导下膈神经阻滞治疗脑出血后顽固性呃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6].邹盛国,吴建贤,张金牛.体表膈神经电刺激对脑卒中恢复期呼吸功能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9
[7].陈英,纪佳伯,易甫,程媛媛,张磊.冷冻球囊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围术期膈神经麻痹的认识[J].心脏杂志.2019
[8].周停,王培,李卫卫,苏彩霞,王红星.脑卒中患者膈神经电生理及吸气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2019
[9].权虎城,吕冰,申威,虞傲文,金文哲.超声引导下膈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呃逆20例临床观察[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19
[10].贺双凤.1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病人行膈神经隔离术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