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镀层论文_穆文雄

导读:本文包含了导电镀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镀层,磁控溅射,附着力,合金,石墨,润滑脂,电阻。

导电镀层论文文献综述

穆文雄[1](2019)在《几种导电镀层的载流润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发电和电力输送系统的安全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高压电输送系统中的连接部位,尤其触头存在过热、易熔、易磨损和导电性不佳等问题。目前电镀银和电力复合脂是提高触头安全性的有效方法。但电镀银由于使用氰化物,不符合环保要求,本论文采用磁控溅射银、铜和铝等工艺代替电镀工艺,研究了新工艺条件下的载流摩擦学性能。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如下:1、以油溶性聚醚(PAG-OSP 680)为基础油,膨润土为稠化剂,石墨烯为导电添加剂制备了电力复合脂,测试了其物理化学性能,以Cu-Cu摩擦副下的载流摩擦试验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性能和优良的导电能力。2、利用直流磁控镀膜技术分别在铜基和铝基镀了铝膜、铜膜和银膜,探究了叁种导电膜层在膨润土基电力复合脂边界润滑条件下的动态导电能力和载流摩擦学性能,发现铝膜的减摩抗磨性能不佳,铜膜和银膜则能在40A之内的电流载荷保持优良的载流摩擦性能,总体性能上,银膜良于铜膜,但受益于铜膜较高的硬度,铜膜的抗磨性能略强于银膜。总之,对于铜、铝材料的电接触应用,利用镀膜技术对表面进行加工处理,并涂覆上合适的电力复合脂,可以极大的增强电接触的使用效果和性能,具备巨大的应用潜力。3、通过ANSYS软件模拟了摩擦过程中产生的温度场分布、剪切应力分布和位移分布等,发现摩擦过程中主要存在张应力和压应力,发现内部分布的剪切应力,是导致镀层脱落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9-03-01)

赵莉苹[2](2018)在《非晶态Ni-Mo-P镀层改性导电聚合物及其在柔性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柔性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便携式能量存储器件,具有比锂离子电池更高的功率密度和更长的循环寿命,同时其能量密度也高于传统的平行板电容器。超级电容器的研究热点包括开发性能优异电极材料、器件组装及其性能优化。电极材料作为柔性超级电容器器件的关键部分,要求其具有优异的电容性能以及较高的柔韧性。目前,为了设计和构筑无粘结剂的柔性电极材料,将活性材料直接生长在柔性基底上的制备方法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本论文选择以碳布为导电基底,通过简单的原位化学氧化聚合法及电沉积法制备了系列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在其表面构建赝电容和双电层电容材料,并研究其在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中的应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并制备了聚苯胺(PANI)@碳纤维布(CFC)复合材料。通过原位化学氧化聚合法,在碳纤维表面生长了一层PANI得到PANI@CFC电极材料,并考察了氧化剂(NH4)2S2O8与有机单体(An)的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有机单体的浓度等条件对制备材料性能的影响。将该材料在1 mol.L-1的H2SO4电解质中,采用叁电极体系对其进行电化学测试,在电流密度1 mA·cm-2下,其比电容达到486.25 mF·cm-2。(2)通过原位化学氧化聚合和电化学沉积两步法成功合成柔性Ni-Mo-P@PANI@CFC杂化电极材料,并应用于超级电容器,考察了不同的沉积过程和钼酸铵的浓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电化学测试表明制备的Ni-Mo-P@PANI@CFC杂化材料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当电流密度从1 mA·cm-2增加到40 mA·cm-2时,材料的比容量保留94.6%;在大电流密度40 mA·cm-2下循环2000次,材料的比容量仍保留92.3%。此外,为了验证Ni-Mo-P镀层在常见导电聚合物方面的通用性,在相同条件下制备了 Ni-Mo-P@PPy@CFC和Ni-Mo-P@PEDOT@CFC柔性电极材料,实验结果表明聚吡咯(PPy)和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PEDOT)的电化学性能都有很大的提升。(3)为了进一步提高Ni-Mo-P@PANI@CFC电极材料的比容量,通过在碳纤维布上反复交替生长PANI和Ni-Mo-P镀层设计制备了多层(Ni-Mo-P@PANI)n@CFC(n=1-6)电极材料,考察了活性物质的层数对制备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材料的单位面积比容量随着层数的增加而大幅提升。同时,在大电流密度40 mA·cm-2下恒电流充放电循环2000次,比容量的保留率仍然很高。以(Ni-Mo-P@PANI)4@CFC作为正负电极片,PVA/H2SO4为固态电解质及纤维素隔膜组装了对称型柔性超级电容器,并研究了相应固态器件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该柔性固态超级电容器在0.4 mW·cm-2的功率密度下,能量密度可达到0.38 mWh·cm-2,揭示了其在柔性能量存储领域的巨大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王锋[3](2018)在《Cu9S5/PPY双镀层涤纶导电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在工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导电纤维的应用领域非常广。例如抗静电手套、防尘服或防爆服等,既坚固耐用又美观大方,同时还具有抗电磁辐射的功能,使其在电子工业、服装、航空航天、生物科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针对涤纶纤维上不含有-CN,不能直接镀铜的硫化物,以叁氯化铁为氧化剂,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聚吡咯,通过改变化学镀工艺条件,考察了聚吡咯/涤纶纤维的比电阻的变化趋势,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其中预处理条件为:氢氧化钠浓度为200 g/L;粗化温度80℃;粗化时间15 min。聚吡咯导电层制备条件为:吡咯浓度为0.1 mol/L;浸泡温度30℃;浸泡时间25 min;叁氯化铁浓度为0.025 mol/L;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60 min。为了进一步提高聚吡咯涤纶导电纤维的导电性,本课题采用双镀层法进行了研究,在聚吡咯导电层上再化学镀导电性更强的五硫化九铜(Cu_9S_5),形成双镀层复合导电纤维。制备五硫化九铜导电层的最佳工艺条件:硫酸铜浓度为3 g/L;浸泡温度为40℃;浸泡时间为10 min;硫代硫酸钠浓度为3.6 g/L;硝酸银浓度为0.15 g/L;溶液pH为2;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35 min。采用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能谱测试手段对双镀层涤纶导电纤维进行结构表征分析,考察分析了产品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导电纤维表面平整、均匀,镀层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具有较好的耐高温、耐湿性以及耐酸性,环境稳定性高。由于利用聚吡咯结构中N原子的给电子能力和Cu~+外层的S、P空轨道,使得两者以配位键的形式紧密结合,提高了双镀层的稳定性,与单镀层的聚吡咯涤纶导电纤维相比,其电导率提高近20倍,比电阻最低可达到6.1×10~2Ω/cm,拓宽了导电纤维的应用领域。(本文来源于《沈阳化工大学》期刊2018-03-08)

陈俊寰[4](2018)在《银镀层在边界润滑下的导电能力和载流摩擦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滑动电接触广泛地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电力电子和航空航天等领域。作为电能传递的枢纽,其性能的优劣决定着整个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精确度和使用寿命。由于电流侵蚀,机械磨损和电化学腐蚀的耦合作用,滑动电接触的设计极具挑战。为了实现制作工艺简单,导电能力强,坑氧化能力强及使用寿命长的滑动电接触,本文以不同工艺制备的Ag镀层为接触副,电力复合脂作为润滑剂,设计研究边界润滑下电接触副的导电能力和载流摩擦学性能。采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制备表面相对致密的Ag镀层,银石墨(Ag/C)复合镀层以及热处理的Ag镀层,通过XRD、SEM和EDS表征不同镀层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成分组成。选用导电高分子材料聚苯胺粉末(PANI)作为多效添加剂,选用复合锂基润滑脂作为基础脂,制备新型电力复合脂,采用载流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3种镀层材料在干摩擦和边界润滑下的导电能力载流摩擦学性能。结果表面,纯银镀层在边界润滑下具有优异的导电能力和摩擦学性能;在边界润滑下Ag镀层的平均摩擦系数达到0.056,仅为Ag/C在相同条件下的50%,Cu的75.0%;Ag的磨损宽度仅为0.34 m,约Cu和Ag/C在相同条件下磨痕宽度的61%;Ag的平均接触电阻值为44.6mQ,略高于干摩擦(仅高出4.5%);其优异的摩擦学性能主要归功于微米PANI的机械作用和摩擦反应膜的保护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银镀层的膜基结合力、降低内部缺陷,达到抗腐蚀能力,载流能力和摩擦学性能的进一步优化。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环保型,组织致密,表面细腻的Ag镀层(MS-Ag),与电沉积相比,MS-Ag镀层无尖端效应,组织更为细腻致密。采用PANI作为添加剂,高温聚脲脂作为基础脂制备新型高温电力复合脂。选用电沉积Ag和Ag/C镀层作为对照组,考察MS-Ag在干摩擦和边界润滑下的导电能力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MS-Ag摩擦系数和磨痕宽度最低,其磨痕宽度为0.368 mm,约为电沉积Ag的61.8%,Ag/C的71.6%;在边界润滑下,电流不仅能够起到减摩效果,还起到一定的抗磨作用,这主要归因于于电力复合脂产生的摩擦反应膜的保护作用,电流引起的摩擦表面软化作用和PAN1颗粒的微轴承作用。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对本次试验摩擦磨损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了接触区域的应力分布,推测出电沉积Ag镀层磨损的过程。(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8-03-01)

赵生光,夏延秋,陈俊寰,叶志国[5](2016)在《银石墨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和导电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镀方法分别在铜基体上制备了纯银镀层和银石墨复合镀层,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确定了镀层的结构和成分。用MFT-R4000高速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不同镀层在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用MFT-R4000载流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载流条件下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用HLY-200A回路电阻测定仪测定镀层的导电性。用SEM和X射线能谱分析仪(EDX)观察和分析磨痕表面形貌及元素组成。结果表明,银石墨复合镀层不但提高了摩擦副的抗磨和减摩性能还提高了材料的导电能力,降低了接触电阻。(本文来源于《中国表面工程》期刊2016年06期)

肖宇,顾大明,刘峰,李洪霞,黄国胜[6](2013)在《不锈钢双极板表面Cr与Cr_2N镀层导电与耐蚀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等离子体磁控溅射的方法在304不锈钢双极板表面沉积出致密均匀的Cr层和Cr2N层。运用X射线衍射、俄歇电子能谱、扫描电镜、界面接触电阻测试和动电位极化等方法,研究了表面镀层对不锈钢双极板导电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镀氮化铬层后的双极板界面导电性能良好,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电堆装载压力下,界面接触电阻为20mΩ.cm2,与未镀层相比降低了约70%。双极板的耐腐蚀性能也有显着的增强:在模拟PEMFC环境中,腐蚀电位提高了约300mV,腐蚀电流降低了约1个数量级。(本文来源于《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陈霜,龚臣燕,李俊,黄胜标,唐成龙[7](2013)在《导电辊用Ni基非晶镀层的电沉积制备及其腐蚀与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镀锌用导电辊长期被国外进口技术所垄断及传统导电辊工作层制备方法存在的局限性,提出利用电沉积方法在导电辊基体表面直接获得结合性良好、无任何组织缺陷和微观冶金缺陷的Ni基非晶镀层。从电沉积工艺出发,以电沉积效率、镀层成分和镀层的耐蚀性等作为主要考察指标,获得了工艺参数对各项指标的影响规律,进而确定最佳的电沉积工艺。考察了Ni-P合金镀层中不同P含量对合金形貌、组织结构、硬度及耐蚀性的影响。随Ni-P合金中P含量的提高,合金的硬度先提高后降低,耐蚀性逐渐增加。P质量分数10%以上的Ni-P合金呈现为完全的非晶态结构,具有平整的表面形貌、较高的硬度和优异的耐蚀性。采用提出的电镀工艺,成功地在宝钢冷轧厂2030电镀锌机组用导电辊表面获得了P含量稳定的Ni基非晶合金镀层,该镀层致密、无任何组织缺陷。(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文》期刊2013年02期)

陈明洪[8](2012)在《电镀工序中导电系统对镍镀层附着力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镀镍附着力问题,一直是酸性硫酸盐连续平镀工艺中的一大主要问题,有关带材自身因素、镀前处理因素及溶液配方等等诸多因素,均会对附着力造成影响,文献中不乏阐述。本文仅就"电镀工序导电系统影响镍镀层附着力"这一局部问题进行研究。镍金属比较活泼,常温下在潮湿空气中表面能迅速形成致(本文来源于《工业设计》期刊2012年02期)

陈霜[9](2011)在《导电辊用Ni基合金镀层的电沉积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导电辊普遍应用于各大钢厂的钢板连续电镀锌、电镀锡生产线上,主要有传送钢板和传导强大的阴极电流两个作用。现在,宝钢冷轧厂电镀锌机组采用的导电辊为不锈钢筒体上离心浇注哈氏合金,主要依靠进口,成本高,修复工艺复杂。本文采用电沉积的方法,获得Ni-P合金作为现用哈氏合金的替代涂层,降低了导电辊的成本,简化了修复工艺。本文主要从电沉积工艺出发,以电沉积效率、镀层成分、镀层的耐蚀性等作为主要的考察指标,得出了各个工艺参数对各项指标的影响规律,并最终确定了最佳的电沉积工艺为NiSO_4·6H_2O 240 g/L,NiCl2·6H_2O 45 g/L,H3PO_3 0~30 g/L,H3BO_3 30 g/L,温度为70℃,pH为1~2,电流密度为5A/dm~2。在此基础上,针对导电辊的实际使用需求,考察了Ni-P合金镀层不同P含量对合金形貌、组织结构、硬度及耐蚀性的影响,考察了高P含量合金的热处理性能,并与哈氏合金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经过以上的实验研究,得出,随Ni-P合金P含量的提高,合金的硬度先提高后降低,耐蚀性逐渐增加。P含量10%以上的Ni-P合金表现为完全的非晶态结构,具有平整的表面形貌、较高的硬度和优异的耐蚀性。200℃热处理后,合金结构不发生改变,基本保持电镀态的组织形貌和性能;400℃热处理后,合金晶化,硬度显着提高,但耐蚀性损失严重。本实验工艺简单,获得的Ni-P合金性能优异,硬度显着高于哈氏合金,耐蚀性略差,基本能满足导电辊的使用需求,可以作为现用哈氏合金的替代涂层,通过实际生产线进行试用。(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1-12-01)

余凤斌,牛玉超,夏祥华[10](2008)在《导电聚合物材料镀层电阻特性及附着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磁控溅射和电镀工艺制备了导电聚合物材料,研究了织物的不同编织结构、纤维粗细及工艺等因素对其电阻及附着力的影响。以数字式微欧计测试样品的表面电阻,以强力胶带测试样品的剥离强度,结果表明:织物纤维越细、纤维间排列越松散,表面电阻就越均匀,其抗电磁干扰(EMI)的能力也就越强,其中以无纺布表现最佳。减少镀液中的杂质及镀液结晶有利于提高镀层与基材的附着力,织物编织越密则附着力越差。(本文来源于《绝缘材料》期刊2008年03期)

导电镀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柔性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便携式能量存储器件,具有比锂离子电池更高的功率密度和更长的循环寿命,同时其能量密度也高于传统的平行板电容器。超级电容器的研究热点包括开发性能优异电极材料、器件组装及其性能优化。电极材料作为柔性超级电容器器件的关键部分,要求其具有优异的电容性能以及较高的柔韧性。目前,为了设计和构筑无粘结剂的柔性电极材料,将活性材料直接生长在柔性基底上的制备方法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本论文选择以碳布为导电基底,通过简单的原位化学氧化聚合法及电沉积法制备了系列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在其表面构建赝电容和双电层电容材料,并研究其在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中的应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并制备了聚苯胺(PANI)@碳纤维布(CFC)复合材料。通过原位化学氧化聚合法,在碳纤维表面生长了一层PANI得到PANI@CFC电极材料,并考察了氧化剂(NH4)2S2O8与有机单体(An)的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有机单体的浓度等条件对制备材料性能的影响。将该材料在1 mol.L-1的H2SO4电解质中,采用叁电极体系对其进行电化学测试,在电流密度1 mA·cm-2下,其比电容达到486.25 mF·cm-2。(2)通过原位化学氧化聚合和电化学沉积两步法成功合成柔性Ni-Mo-P@PANI@CFC杂化电极材料,并应用于超级电容器,考察了不同的沉积过程和钼酸铵的浓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电化学测试表明制备的Ni-Mo-P@PANI@CFC杂化材料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当电流密度从1 mA·cm-2增加到40 mA·cm-2时,材料的比容量保留94.6%;在大电流密度40 mA·cm-2下循环2000次,材料的比容量仍保留92.3%。此外,为了验证Ni-Mo-P镀层在常见导电聚合物方面的通用性,在相同条件下制备了 Ni-Mo-P@PPy@CFC和Ni-Mo-P@PEDOT@CFC柔性电极材料,实验结果表明聚吡咯(PPy)和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PEDOT)的电化学性能都有很大的提升。(3)为了进一步提高Ni-Mo-P@PANI@CFC电极材料的比容量,通过在碳纤维布上反复交替生长PANI和Ni-Mo-P镀层设计制备了多层(Ni-Mo-P@PANI)n@CFC(n=1-6)电极材料,考察了活性物质的层数对制备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材料的单位面积比容量随着层数的增加而大幅提升。同时,在大电流密度40 mA·cm-2下恒电流充放电循环2000次,比容量的保留率仍然很高。以(Ni-Mo-P@PANI)4@CFC作为正负电极片,PVA/H2SO4为固态电解质及纤维素隔膜组装了对称型柔性超级电容器,并研究了相应固态器件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该柔性固态超级电容器在0.4 mW·cm-2的功率密度下,能量密度可达到0.38 mWh·cm-2,揭示了其在柔性能量存储领域的巨大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导电镀层论文参考文献

[1].穆文雄.几种导电镀层的载流润滑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

[2].赵莉苹.非晶态Ni-Mo-P镀层改性导电聚合物及其在柔性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8

[3].王锋.Cu9S5/PPY双镀层涤纶导电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沈阳化工大学.2018

[4].陈俊寰.银镀层在边界润滑下的导电能力和载流摩擦学性能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

[5].赵生光,夏延秋,陈俊寰,叶志国.银石墨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和导电能力[J].中国表面工程.2016

[6].肖宇,顾大明,刘峰,李洪霞,黄国胜.不锈钢双极板表面Cr与Cr_2N镀层导电与耐蚀性研究[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3

[7].陈霜,龚臣燕,李俊,黄胜标,唐成龙.导电辊用Ni基非晶镀层的电沉积制备及其腐蚀与力学性能[J].中国科技论文.2013

[8].陈明洪.电镀工序中导电系统对镍镀层附着力的影响研究[J].工业设计.2012

[9].陈霜.导电辊用Ni基合金镀层的电沉积制备与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

[10].余凤斌,牛玉超,夏祥华.导电聚合物材料镀层电阻特性及附着力研究[J].绝缘材料.2008

论文知识图

2-4所制备的导电镀层表2-...铜镀层刷镀时间对复合电磁屏蔽涂层屏蔽...镍镀层刷镀时间对复合电磁屏蔽涂层屏蔽...Cu(3号)镀层的电子能谱图4.6不同载荷下导电环镀层表面形貌对比...NiFeP镀层的电子能谱图

标签:;  ;  ;  ;  ;  ;  ;  

导电镀层论文_穆文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