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木县卡如乡赤朗村一组山体滑坡灾害应急调查与处置建议

尼木县卡如乡赤朗村一组山体滑坡灾害应急调查与处置建议

拉萨市交通运输局拉萨市850000

摘要:滑坡是我区易发地质灾害中的最常见类型之一。在滑坡发生后,应迅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应急调查工作,第一时间查清灾害的基本情况与威胁对象,并根据现场情况给出合理的应急处置建议,及时上报。本文介绍了尼木县卡如乡赤朗村一组山体滑坡应急调查工作的基本内容,为后续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立项提供了依据。

2013年9月22日7时30分许,尼木县卡如乡赤朗村一组、二组交界处(从318国道妥峡大桥至赤朗村5公里)发生山体滑坡。

根据9月23日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邓小刚在拉萨市政府应急办呈报的《尼木县发生一起山体滑坡(续报二)》(《拉萨市应急信息》第85期)上的批示和自治区政府应急办的建议,由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组织安排,西藏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拉萨市国土资源规划局、尼木县国土资源局以及甘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于9月24日赶赴现场进行实地调查。

一、基本灾情

该滑坡堵塞赤朗玛曲300余米,掩埋乡村公路、水渠各300余米,损坏乡村公路、水渠1000余米。掩埋农网线路300米,电线杆6根,通讯线路300米并掩埋电线杆12根,致使上游89户581人(其中纯牧民13户)出行道路中断,60多名孩子不能正常上学,通讯电力中断,无人员伤亡。

二、地质灾害类型和规模

根据调查,本次地质灾害属中层大型高速远程碎石土滑坡。该滑坡位于尼木县卡如乡赤朗村一组、二组交界处(从318国道妥峡大桥至赤朗村5公里),赤朗玛曲右岸,堆积区地理位置E:89°56′51.5″,N:29°21′11.3″。滑坡后缘高程5043m,剪出口地理位置E:89°56′05.7″,N:29°20′41.2″,剪出口高程为4750m。滑坡体相对高差250m,滑动方向82°,滑坡长约600m,平均宽420m,滑坡体厚15~20m,滑坡体积约380万m3。9月22日7时滑动土体沿坡面沟道高速下滑,水平运距1560m,垂直运距900m。部分滑体冲至河流对岸半坡,堆积体方量约4.0万m3,并形成长约300m,宽约40m,深约5m,水量6.0万m3的堰塞湖。从滑坡发生到24号,监测到溜塌现象频繁,每次溜塌量在几十方左右。堆积体呈倒锥形,沿滑坡前缘剪出口滑动堆积于赤朗玛曲之间,堆积体坡脚高程为3900m,堆积体厚度5-20m。

三、地质灾害形成条件

(一)地形条件

地形地貌是影响滑坡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该滑坡从前缘赤朗玛曲至滑坡体后缘海拔3980-5000m左右,高差达1000m,纵坡比577‰。在降水及冰雪融水的作用下,地表水入渗坡体转化为地下水,并以泉的形式出露。在大的纵坡比及狭长的沟谷中,流水携带的物质立即由势能转化为动能。滑体极易以近似泥石流的特征快速运移,沟道被进一步切割,坡体变形破坏的速度会加快。为高速远程滑坡提供了动力条件。

(二)地层岩性

岩(土)体是滑坡发育的物质基础,坡体地质结构是滑坡最重要的控制条件。根据本次现场调查,滑体为第四系残坡积碎石土(Q4del),结构松散,利于地表水的入渗和流通。滑床为白垩系比马组(K1b)安山岩、凝灰岩、凝灰质砂岩与薄层大理岩,滑动面为基岩与第四系接触面,同时也是隔水面,地下水由该隔水面向滑坡前缘渗流。因此,上述地层岩性的隔水性能为滑坡发育、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冰雪融水

该滑坡区分布有积雪,地形平面上近似一漏斗状,有利于冰雪融水汇集,冰雪融水极易入渗坡体。入渗水在滑动带附近提供浮托力,在滑坡后缘裂隙中提供静水压力。且滑坡体位于高寒地区,地表水入渗坡体使表层土体形成冻土层,冻土层裸露于表层,不断融化,极易发生滑动。

(四)地质构造与地震

调查区地处当雄—羊八井—尼木活动构造带附近,受新新构造运动影响,岩石节理裂隙极为发育,为斜坡体内地下水赋存及运移提供了有利空间。

四、地质灾害危害与发展趋势

该滑坡危害方式主要为掩埋前缘乡村公路、水渠及农网线路,堵塞赤朗玛曲等。由于掩埋前缘乡村公路,致使上游89户581人(其中纯牧民13户)出行道路中断,60多名孩子不能正常上学。

该滑坡坡体自2010年出现裂缝以来,每年裂缝都有所扩大。该滑坡已发生滑动,滑坡后缘拉张裂缝进一步发育,坡面有泉水出露,滑体岩土体结构破碎,处于不稳定状态,再次发生滑动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

五、防治措施与建议

(一)目前已采取的措施

灾害发生后,拉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由计明南加副市长带领市民政局、国土局、交通局、安监局等单位负责人深入现场进行指导救灾工作。甘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受拉萨市国土资源局的委托,对该滑坡进行了现场踏勘;尼木县政府立即成立工作组,做好宣传工作,不让群众涉险外出,并在滑坡堆积体两侧组织专门工作人员搭帐篷驻守,禁止人员及车辆通行,并全天候进行观测预警。

(二)下一步采取的措施及建议

1、应急处置措施

(1)架设临时电线及通讯线路

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对上游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需及时修复电力及通讯设施,在进行工程措施时,由专人分组对滑坡进行24小时监测,位置在4700—4900m高程处,上下人员用对讲机随时沟通,并要迅速传达到施工人员并及时撤离现场,明确撤离方向,撤离道路要保证畅通。

(2)修建临时通道

因该滑坡目前处于不稳定状态,滑塌随时发生,危险性大。对坡脚滑动堆积的土体进行清理方案目前不可行,建议交通部门选择简易道路的线路选址,并考虑道路改线绕避滑坡的可行性。尽快修通便道方便孩子正常上学及群众出行。

(3)未修通便道之前,与相关部门协调,做好上游村庄应急物资储备工作。

2、坡体监测预警措施

为保障安全,根据滑坡稳定性现状特点,一是建议每天观测其变形特征,做好滑坡的监测预警,并作好记录,及时上报变化情况。在巡查和监测过程中如发现险情,在第一时间报警,并尽快将紧急情况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防止赌塞赤朗玛曲形成堰塞湖,对下游造成严重威胁;二是在滑坡体两则设立地质灾害警示标牌。

3、永久治理措施

永久治理措施对滑坡进行锚索框架锚固和坡面截排水治理措施,为保障公路通行的安全,在公路内侧修建挡土墙防护等三个方面进行治理。但该滑坡规模大,海拔高,堆积沟道长,永久治理工程费用高,难度大。

(1)锚索框架锚固措施

对应急治理削坡减载区的坡面采用锚索框架进行锚固,预计单束锚索长度约30m。

(2)地表截排水措施

在滑坡外围设地表截排水沟,用于截取外围地表径流,预计外围截排水沟长约1600m。在坡体内部设坡面地表截排水沟,与外围截排水沟相连接,预计坡体内部截排水沟长约700m。

(3)挡土墙防护措施

在公路内侧修建M10浆砌块石挡土墙用于防护滑动堆积后的松散土体,预计挡土墙长约120m,高约4m。

六、结语

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是地质灾害发生后第一项重要的现场调查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急调查报告为国土资源部门提供了重要的灾情与灾害体信息,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灾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标签:;  ;  ;  

尼木县卡如乡赤朗村一组山体滑坡灾害应急调查与处置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