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圈绕制工具及由该工具制成的双音圈论文和设计-王显龙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音圈绕制工具及由该工具制成的双音圈,音圈绕制工具包括绕制盘体、音圈绕制柱、出线端以及进线端,其中,音圈绕制柱设置于绕制盘体的中心,出线端以及进线端设置于绕制盘体的边缘,其特征在于,进线端包括第一进线端和第二进线端,出线端包括第一出线端和第二出线端,且第一进线端与第一出线端相邻设置,第二进线端与第二出线端相邻设置。双音圈连接在一电声设备上,采用上述的音圈绕制工具制成,包括第一音圈以及第二音圈。本实用新型的音圈绕制工具可以绕制一体成型的双音圈,双音圈的两个音圈同时绕制,外观等同于一个音圈,强度和耐温性能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音圈绕制工具,包括绕制盘体、音圈绕制柱、出线端以及进线端,其中,所述音圈绕制柱设置于所述绕制盘体的中心,所述出线端以及进线端设置于所述绕制盘体的边缘,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端包括第一进线端和第二进线端,所述出线端包括第一出线端和第二出线端,且所述第一进线端与第一出线端相邻设置,所述第二进线端与第二出线端相邻设置。

设计方案

1.一种音圈绕制工具,包括绕制盘体、音圈绕制柱、出线端以及进线端,其中,所述音圈绕制柱设置于所述绕制盘体的中心,所述出线端以及进线端设置于所述绕制盘体的边缘,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端包括第一进线端和第二进线端,所述出线端包括第一出线端和第二出线端,且所述第一进线端与第一出线端相邻设置,所述第二进线端与第二出线端相邻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绕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线端和第二出线端相对所述音圈绕制柱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绕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线端和第二进线端相对所述音圈绕制柱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绕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线端和第一出线端设置于所述绕制盘体的一端,所述第二进线端和第二出线端设置于所述绕制盘体的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绕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绕制盘体呈圆形。

6.一种双音圈,连接在一电声设备上,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音圈绕制工具制成,包括第一音圈以及第二音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音圈以及第二音圈分别由音圈导线制成,所述音圈导线包括音圈导体、包裹所述音圈导体外部设置的音圈绝缘层以及包裹所述音圈绝缘层外部设置的音圈自粘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音圈包括第一邻接部,所述第二音圈包括第二邻接部,所述第一邻接部和第二邻接部通过所述音圈自粘层粘结。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上下叠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串联或并联。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声设备的制成工具,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音圈绕制工具。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由该工具制成的双音圈。

背景技术

扬声器、受话器、马达、麦克风等电声设备产品都包括音圈和围着该音圈的磁铁。工作时,声音电流信号通过音圈,让音圈与磁铁间产生变化的力,从而使连在音圈上的发声膜振动产生声音,或声音让发声膜产生振动带动音圈运动,运动的音圈在磁力线中产生电流。

现有技术中,音圈可为单音圈或双音圈,以适应不同产品的需求。其中,现有的双音圈结构一般是采用单音圈绕制工具绕制形成独立的单音圈结构,然后将两个独立的单音圈结构通过胶水粘结而形成双音圈结构。但是,按此技术制成的双音圈存在强度差,胶水的耐温不够的缺陷,且胶水容易超出音圈壁厚,设计上需要避开胶水厚度,从而产生影响声学产品的性能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音圈绕制工具及由该工具制成的双音圈,该音圈绕制工具可以绕制一体成型的双音圈,双音圈的两个音圈同时绕制,外观等同于一个音圈,强度和耐温性能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音圈绕制工具,包括绕制盘体、音圈绕制柱、出线端以及进线端,其中,所述音圈绕制柱设置于所述绕制盘体的中心,所述出线端以及进线端设置于所述绕制盘体的边缘,所述进线端包括第一进线端和第二进线端,所述出线端包括第一出线端和第二出线端,且所述第一进线端与第一出线端相邻设置,所述第二进线端与第二出线端相邻设置。

上述的音圈绕制工具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进线端和第二出线端相对所述音圈绕制柱对称设置。

上述的音圈绕制工具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出线端和第二进线端相对所述音圈绕制柱对称设置。

上述的音圈绕制工具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进线端和第一出线端设置于所述绕制盘体的一端,所述第二进线端和第二出线端设置于所述绕制盘体的另一端。

上述的音圈绕制工具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绕制盘体呈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双音圈,连接在一电声设备上,其采用上述的音圈绕制工具制成,包括第一音圈以及第二音圈。

上述的双音圈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音圈以及第二音圈由音圈导线制成,所述音圈导线包括音圈导体、包裹所述音圈导体外部设置的音圈绝缘层以及包裹所述音圈绝缘层外部设置的音圈自粘层。

上述的双音圈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音圈包括第一邻接部,所述第二音圈包括第二邻接部,所述第一邻接部和第二邻接部通过所述音圈自粘层粘结。

上述的双音圈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上下叠置。

上述的双音圈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串联或并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音圈绕制工具通过第一进线端与第一出线端形成双音圈中的其中一个线圈,通过第二进线端与第二出线端形成双音圈中的另一个线圈。

本实用新型的音圈绕制工具可以绕制一体成型的双音圈,采用新绕线工艺将两个音圈通过自粘层完美粘结在一起,外观等同于一个音圈,不仅强度高,且耐温强。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音圈绕制工具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视图(第一视角);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音圈绕制工具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视图(第二视角);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音圈绕制工具的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双音圈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双音圈的音圈导线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双音圈的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连接处的部分剖视图;

图7为图6的E处放大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音圈绕制工具

100:绕制盘体

200:音圈绕制柱

300:进线端

310:第一进线端

320:第二进线端

400:出线端

410:第一出线端

420:第二出线端

20:双音圈

21:第一音圈

21A:第一邻接端

22:第二音圈

22A:第二邻接部

201:音圈导线

201A:音圈导体

201B:音圈绝缘层

201C:音圈自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说明书中针对“实施例”、“另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等的引用,指的是描述的该实施例可包括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是不是每个实施例必须包含这些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此外,这样的表述并非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在结合实施例描述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时,不管有没有明确的描述,已经表明将这样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结合到其它实施例中是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内的。

在说明书及后续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或部件,本领域普通技术的员应可理解,技术使用者或制造商可以不同的名词或术语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或部件。本说明书及后续的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或部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或部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后续的权利要求项中所提及的“包括”和“包含”为一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以外,“连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连接手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出现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音圈绕制工具用于绕制一种双音圈,该双音圈用于一电声设备。本实用新型的双音圈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音圈绕制工具制成,本实用新型的音圈绕制工具是本实用新型的双音圈的专用工具,即本实用新型的音圈绕制工具以及双音圈属于同一发明构思。

其中,电声设备用于将声波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或将声音信号转换为声波电信号,例如扬声器、受话器、马达、麦克风等,其包括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其工作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

以下就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双音圈以及制作该双音圈的音圈绕制工具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图1和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音圈绕制工具的一实施例的不同视角的立体结构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音圈绕制工具的一实施例的侧视图。本实用新型的音圈绕制工具10包括绕制盘体100、音圈绕制柱200、进线端300以及出线端400,其中,音圈绕制柱200设置于绕制盘体100的中心,进线端300以及出线端400设置于绕制盘体100的边缘。

结合图4和图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双音圈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双音圈的音圈导线的剖视图。音圈绕制柱200用于绕制并形成双音圈20,进线端300以及出线端400为音圈导线201的入口和出口,即音圈导线201的一端从进线端300进入,从并缠绕于音圈绕制柱200上以形成双音圈20,音圈导线201的另一端从出线端400导出。

不同于传统的仅可用于单音圈绕制的音圈绕制设备,本实用新型的音圈绕制工具10的进线端300以及出线端400分别为两个。详细来说,进线端300包括第一进线端310和第二进线端320,出线端400包括第一出线端410和第二出线端420,且第一进线端310与第一出线端410相邻设置,第二进线端320与第二出线端420相邻设置。

其中,第一进线端310以及第一出线端410分别为双音圈20的第一音圈21的音圈导线201的入口和出口,第一音圈21的音圈导线201的一端从第一进线端310进入,从并缠绕于音圈绕制柱200上以形成第一音圈21,第一音圈21的音圈导线201的另一端从第一出线端410导出。

第二进线端320以及第二出线端420分别为双音圈20的第二音圈22的音圈导线201的入口和出口,第二音圈22的音圈导线201的一端从第二进线端320进入,从并缠绕于音圈绕制柱200上以形成第二音圈22,第二音圈22的音圈导线201的另一端从第二出线端420导出。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音圈绕制工具10的一实施例中,第一进线端310和第二出线端420相对音圈绕制柱200对称设置。第一出线端410和第二进线端320相对音圈绕制柱200对称设置。

一般来说,第一进线端310与第一出线端410以及第二进线端320相邻设置,或者是说,用于绕制第一音圈21的第一进线端310和第一出线端410以及用于绕制第二音圈22的第二进线端320和第二出线端420分别位于绕制盘体100的相对的两侧的边缘。

本实施例中,绕制盘体100呈圆形,另,绕指盘体100上具有多个通孔110,利于减轻重量。

如图5所示,音圈导线201包括音圈导体201A、音圈绝缘层201B以及音圈自粘层201C,其中,音圈绝缘层201B包裹设置于音圈导体201A的外部,音圈自粘层201C包裹设置于音圈绝缘层201B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的双音圈20由上述的音圈绕制工具10绕制形成,其中,第一音圈21和第二音圈22上下叠置。

具体绕制工艺为:首先,音圈导线201由第一进线端310进入,第一出线端410导出,并沿着音圈绕制柱200的下原点绕线并形成第一音圈21。如图6和图7所示,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双音圈的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连接处的部分剖视图。图7为图6的E处放大视图。形成第一音圈21后,于第一音圈21的顶部形成第一邻接端21A。

而后,音圈导线201由第二进线端320进入,第二出线端420导出,并沿着音圈绕制柱200上的第一音圈21顶部的第一邻接端21A绕制并形成第二音圈22。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音圈22的底部形成第二邻接部22A。其中,第一音圈21的第一邻接部21A和第二音圈22的第二邻接部22A通过音圈导线201的音圈自粘层201C粘结。

本实用新型通过音圈绕制工具10采用新绕线工艺将两个音圈通过自粘层完美粘结在一起,外观与一个音圈完全一致,不仅强度高,且耐温强。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音圈21和第二音圈22可以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适应不同产品的需求。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音圈绕制工具及由该工具制成的双音圈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1085020.8

申请日:2019-07-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731562U

授权时间:20191203

主分类号:H04R9/04

专利分类号:H04R9/04;H04R31/00

范畴分类:申请人:美特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美特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131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经济开发区康元路800号

发明人:王显龙;汪珍珍;段均钟

第一发明人:王显龙

当前权利人:美特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燕华;林媛媛

代理机构:11006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音圈绕制工具及由该工具制成的双音圈论文和设计-王显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