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期腹腔灌洗加腹膜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论文文献综述)
王万里,马幸[1](2021)在《早期内镜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内高压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效果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究早期内镜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并发腹腔内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 IAH)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ACS)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SAP并发IAH/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在内科传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施行软式内镜下腹腔灌洗腹膜透析治疗,记录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7 d的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 IAP)、腹膜刺激征评分、肠鸣音恢复情况、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同时检测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7 d的血清和腹水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腹水中淀粉酶的含量。结果纳入研究40例患者中有37例(92.50%)痊愈,3例(7.50%)于治疗7 d后因发生胰腺坏死及感染转入外科进行治疗,平均住院时间(15.67±5.44)d。治疗后7 d患者的IAP、腹膜刺激征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7 d患者的肠鸣音次数明显高于治疗前,各指标治疗前后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7 d患者的血清和腹水中的TNF-α、IL-6及腹水中淀粉酶的含量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各指标治疗前后经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内镜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内高压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程亮[2](2021)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分析》文中认为背景: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病情复杂多变,程度轻重不等。3/4的患者为自限性的过程,表现为急性发作的轻度疼痛、自发的缓解。然而,剩下的1/4患者中,AP表现为危及生命的危重症,其特征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伴随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system failure,MOSF)和其他的并发症包括死亡。AP的治疗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传统上感染性胰腺炎坏死采用开放性坏死切除术,近年来,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与诊疗理念的更新,传统的开放性外科坏死切除术逐渐被微创升阶梯方法(step-up)所取代。该升阶梯方法按优先顺序依次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内镜下经胃坏死切除术、视频辅助后腹膜清创术、鼻内窥镜下坏死切除术和开放性外科坏死切除术。超声引导下PCD已被越来越多学者作为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step-up”策略的第一步。目的:通过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全院2018.01-2020.12收治的27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常规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8.01-2020.12全院共27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PCD实验组157例,对照组114例,对经皮置管引流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例治疗效果分为痊愈、好转、无效转手术、死亡。结果:(1)实验组共157例,男75例,女82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44.3岁;对照组共114例,男44例,女70例,年龄19-79岁,平均年龄43.6岁。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分布上无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和体征分别为腹痛(152例vs110例)、腹胀(104例vs86例)、恶心呕吐(73例vs61例)、发热(37例vs22例)、腹部压痛(153例vs110例)、反跳痛(104例vs99例)、移动性浊音(19例vs11例),P>0.05,两组病例在症状和体征上无差异。(2)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结果上分为有效(包括治愈+好转)(142例vs87例)、无效(包括无效转手术+死亡)(15例vs27例),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结果上存在差异,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CD能降低死亡率(5.73%vs14.03%)。(3)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腹痛持续时间(8.7±2.9天vs12.47±3.38天)和腹胀持续时间(3.77±1.40天vs12.52±2.89天)的比较上,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能缩短患者腹痛、腹胀持续时间。(4)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并发症的发生率(MODS(7.64%vs22.81%)、感染性休克(10.83%vs20.18%)、腹腔间隔室综合征(3.18%vs8.77%)、DIC(0.64%vs1.75))比较上,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D能减少SAP并发症发生率。(5)实验组在住院时间(22.10±7.49天vs24.23±6.65天)、住院费用(4.70±3.29万元vs5.89±4.88万元)的比较上,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D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结论:(1)PCD是治疗SAP的有效方法,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2)PCD有利于缩短腹胀腹痛症状持续时间、缩短病程、预防并发症、减少死亡率、减轻患者住院费用。
张惠清,张新元,王东君[3](2020)在《腹腔灌洗术联合持续血液净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T辅助淋巴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腹腔灌洗术联合持续血液净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T辅助淋巴细胞(Th)及其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以完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102例SAP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常规对症处理基础上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基础上,采用腹腔灌洗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1、3 d外周血Th1/Th2及Th1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外周血Th1/Th2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1、3 d,两组外周血Th1/Th2均明显增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Th1细胞因子IFN-γ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1、3 d,两组Th1细胞因子IFN-γ水平均明显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Th2细胞因子IL-4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1、3 d,两组Th2细胞因子IL-4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灌洗术联合持续血液净化可有效调整并促进SAP患者机体Th1/Th2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
胡勇[4](2019)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微创化个体化治疗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分析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重症化的早期危险因素。2、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局部并发症微创外科治疗体系的程序化方案。3、前瞻性动态观察个体化程序化微创手术治疗感染坏死性胰腺炎(infected necrotic pancreatitis,INP)的技术特点及临床效果。4、随机对照双盲研究清胰汤加四君子汤对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血清炎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临床预后及医疗经济资源使用情况。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天津市南开医院连续收治的AP患者3105例,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符合条件的789例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病因及入院12小时内急查的所有化验检查指标等资料,运用单变量及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因素与AP重症化的相关性。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价各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2、分析胆胰疾病中心5年中收治的126例SAP伴局部并发症患者临床诊疗资料,出院后门诊、电话或邮件等方式回访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程序化个体化微创外科(programmatic individualiz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PIMIS)组(39例),常规微创外科(routine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组(23例)和经皮腹腔穿刺引流(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组(64例)。主要观察第一、二、三终点临床结局包括治愈率,死亡率,严重并发症。主要是新发器官功能不全(new organ failure,NOF)、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腹腔出血、胃肠道出血、胃肠道穿孔、肠外瘘、胰瘘(pancreatic fissure,PF)、肠内营养时间、抗生素时间、穿刺置管时间、内外分泌功能不全、切口感染、外科干预次数、重症监护(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及住院总时间(length of stay,LOS)、住院费用等;3、前瞻性动态观察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于天津市南开医院就诊的42例INP患者,分析胰腺坏死感染灶分布范围、细菌感染种类,探究微创新技术的方法特点、临床结局的比较。入院后均在12小时内行全腹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明确胰腺坏死感染诊断、评估病情危重程度,并行微创化个体化程序化清创术。根据切口直径、切口位置及应用微创器械种类将手术技术分为胆道镜治疗组,肾镜治疗组,单孔腹腔镜治疗组(single-incision port laparoscopic debridement,SIPLD)和循窦道微小切口清创组(small incision pancreatic necrosectom,SIPN),观察进入第一、二、三终点时间、临床治愈率、死亡率、器官衰竭、局部并发症、腹腔菌群感染种类、外科干预次数、微创手术次数、再入院率等指标;4、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研究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72例MSAP患者分为清胰汤+四君子汤组(补益组22例),清胰汤加减方组(清热解毒组20例)及清胰汤原方组(原方组30例),比较分析患者用药后1周内腹痛持续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血淀粉酶、尿淀粉酶、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T淋巴细胞亚群、住院时间(length of hospital stay,LOS)、住院费用等数据。结果:1、SAP患者109例,男性65例,平均年龄44.3±13.9岁;轻型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患者680例,男性383例,平均年龄52.8±16.3岁,二者间的性别无明显差别。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BMI(0.961±0.006)、D-二聚体(0.802±0.023)、甘油三酯(0.734±0.023)、CRP(0.816±0.020)和Logistic回归模型(0.985±0.00)在发病72小时内与AP重症化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AP重症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BMI、D-二聚体、CRP是优秀的预测因子,Logistic回归模型Y=-25.541-0.046年龄+1.095BMI+0.110白细胞计数-0.110红细胞压积+0.261D二聚体+0.006尿素氮+0.014 C反应蛋白能够提高预测的灵敏度。2、PIMIS组中1例患者死亡,其余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MIS组有3例患者病危要求自动出院后死亡,1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PCD组有7例未痊愈要求自动出院,11例患者住院期间治疗无效死亡。PIMIS组第一终点治疗时间32(17-51)显着短于MIS组55(29-72)和PCD组58(38-88),P=0.003。PIMIS组第二终点时间62(34-81)明显短于MIS组88(43-131)和PCD组79(60-128),P=0.018。PIMIS组74(53-109)第三终点时间明显短于MIS组89(46-131)和PCD组90(77-139),P=0.015。PIMIS组临床治愈率(97.4%)明显高于MIS组(82.6%)和PCD治疗体系(71.8%),P=0.002。PIMIS组死亡率(2.6%)明显低于MIS组(17.4%)和PCD治疗体系(18.7%),P=0.045。PIMIS组在肾衰(P=0.015)、呼衰(P<0.001)、心衰(P=0.009)、单发器官衰竭(P<0.001)、多器官衰竭(P=0.015)患病率中均低于MIS组和PCD组。PIMIS组与MIS组和PCD组相比能够显着降低腹腔出血(P=0.012)、肠外瘘(P=0.017)、胰瘘(P=0.003)的发病率。PIMIS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MIS组(P=0.011)和PCD组(P=0.018)。在卫生经济方面PIMIS组住院费用也比MIS组(P=0.027)和PCD组(P=0.013)更低。3、42例INP患者中胆道镜治疗组13例,8例行肾镜坏死组织清除,11例为SIPLD,SIPN10例,SIPLD组和肾镜组患者有1人死亡,胆道镜治疗组中2名患者死亡,但无统计学差异(P=0.642)。但单孔腹腔镜在第一终点、第二终点时间和第三终点时间均低于其他三组分别是P=0.015、P=0.004和P<0.001,且局部并发症中的胃肠道出血(P=0.044)、肠外瘘(P=0.044)单孔腹腔镜清创术也具有显着优势。除此之外非计划性再住院率单孔腹腔镜组与胆道镜组有明显差异(P=0.041)。4、20例补益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腹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三组WBC、CRP、T淋巴细胞亚群均呈进行性下降,但补益组下降速度更快,LOS、住院费用补益组明显低于其他治疗组(P<0.05)。结论:1、BMI、D-二聚体(D-Dimer)、甘油三酯(TG)、CRP与AP重症化密切相关,应作为预测AP重症化的参考指标,其中BMI、D-Dimer、CRP是优秀的预测因子。Logistic回归模型可以增加预测的敏感性。2、PIMIS体系治疗与MIS、PCD体系相比能够明显提高SAP治愈率,显着缩短第一、二、三终点时间,改善器官衰竭的发生率,显着降低腹腔出血、肠外瘘、PF等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外科干预次数、LOS及住院费用,应作为治疗SAP局部并发症的首选方法。3、比较不同感染灶位置及不同入路微创方案治疗胰腺或胰周坏死感染后发现,不同微创技术对腹腔感染菌群的影响没有明显区别,单孔腹腔镜组与其他微创技术组相比效率更高,更全面,显着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局部并发症发生,且明显降低患者的非计划再住院率,但需加强切口护理,尽量避免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同时可以将胆道镜技术作为基础技术来辅助进行坏死清创术后的检查。4、清胰汤+四君子汤治疗MSAP优势明显,与清胰汤加减方、清胰汤原方治疗相比能够提高患者免疫力、减轻患者腹痛时间、改善肠道功能、加快康复速度,是MSAP中药治疗的新选择。
谢明容,张川[5](2019)在《腹腔灌洗术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免疫细胞亚群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腹腔灌洗术与高容量血液滤过联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SAP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连续静脉-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实施腹腔灌洗术。治疗72h后,对比两组炎症因子水平与免疫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CD4+、CD4+/CD8+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灌洗术联合高容量血滤过治疗SAP疗效较单用高容量血滤过好,患者全身炎症反应明显减轻,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并发症好转显着,联合治疗安全有效。
孙传涛,李胜保,童强,李德平,杨帆,邓卫平,金曙,朱惠明[6](2018)在《早期内镜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内高压/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效果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软式内镜下腹腔灌洗透析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急性反应期并发腹腔内高压(IAH)/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的治疗作用。方法 32例急性反应期并发IAH/ACS的SAP患者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软式内镜下腹腔灌洗透析治疗,动态监测腹内压(IAP)、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腹膜刺激征评分的变化及肠鸣音恢复情况;比较治疗前后血清、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腹水淀粉酶含量的变化;统计住院时间及预后。结果该组患者治愈30例(93.75%),转科2例(6.25%),平均住院(16.53±5.30)d。治疗后1周内随治疗时间延长,患者肠鸣音逐渐恢复,IAP、APACHE-Ⅱ评分及腹膜刺激征评分明显降低(P<0.05),血清TNF-α、IL-6水平及腹水中TNF-α、IL-6、淀粉酶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软式内镜下腹腔灌洗透析是治疗SAP急性反应期并发IAH/ACS的有效方法,尽早治疗疗效好,具有微创、并发症少的优点。
林爱萍[7](2017)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不同介入治疗方案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次研究通过Meta分析比较不同介入方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临床疗效,纳入的介入治疗手段包括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腹腔灌洗(Peritoneal Lavage)、区域动脉灌注(Regional Arterial Infusion,RAI)等,为治疗SAP获得最优的方案,不断积累临床经验。方法:通过检索CNKI、万方、CBM、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谷歌学术数据库发表的关于PCD、CRAI、腹腔灌洗治疗SAP的所有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7年1月,纳入文献的类型均符合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所有文献的研究对象均为SAP患者,干预手段主要是在常规内科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加以PCD、CRAI和腹腔灌洗为主的介入措施,对照组是以常规内科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以总体有效率、病死率作为主要结局指标,总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中转手术率、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作为次要结局指标。采用RR、MD及95%的可信区间对不同介入治疗方案进行评价,以I2值进行异质性分析,根据I2值的大小选择采用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经漏斗图进行发表偏倚的评估,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1)PCD和常规内科治疗相比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RR 0.25,95%CI0.12-0.54,P=0.0005)、并发症发生率、中转手术率和缩短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但总体有效率(RR 1.36,95%CI0.98-1.88,P=0.06)、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和常规内科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PCD和手术治疗相比,PCD明显提高SAP患者的总体有效率(RR 1.33,95%CI 1.15-1.53,P<0.0001)和降低病死率(RR 0.17,95%CI 0.07-0.39,P<0.0001)、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和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3)CRAI和常规内科治疗相比,CRAI提高了患者的总体有效率(RR 1.23,95%CI 1.12-1.34,P<0.00001),降低了病死率(RR 0.18,95%CI 0.07-0.44,P=0.0001)、中转手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4)腹腔灌洗和常规内科治疗相比,腹腔灌洗提高了患者的总体有效率(RR1.20,95%CI 1.11-1.29,P<0.00001),降低了病死率(RR 0.51,95%CI0.32-0.82,P=0.005)、中转手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和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但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和常规内科治疗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在总获益方面,PCD总获益最大(每万人获益3620人),其次是CRAI(每万人获益2540人)和腹腔灌洗(每万人获益2390人)。(6)敏感性分析发现,当各组中移除各个研究后合并结果的方向并未发生改变,说明合并结果较为可靠。(7)发表偏倚评估发现在病死率方面,PCD+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相比的漏斗图显示角落缺失表现为不对称,存在发表偏倚。结论:多种介入治疗方案(PCD、CRAI、腹腔灌洗)不但提高SAP患者的总体有效率和降低病死率、中转手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而且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PCD的总获益高于CRAI和腹腔灌洗治疗,但是因为纳入文献数量较少,分析结果需要更多大型RCT研究的数据以获得更高质量的证据。
张炎祥[8](2017)在《重症急性胰腺炎CT多平面重建指导腹腔镜置管引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背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多变,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的急腹症。腹腔镜下置管腹腔灌洗引流(LPLD)通过清除胰周坏死组织及积液,减少胰酶吸收,降低炎症反应,显着降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但SAP患者早期胰周组织水肿粘连,解剖结构不清,术中易出血及引起严重并发症。因此,目前国内外专家对SAP患者早期行LPLD仍存在争议,如何提高早期腹腔镜手术治疗SA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需不断探索。CT检查SAP敏感性高,是SAP检查的首选。SAP的CT表现与临床严重程度相关,是LPLD术前评估的重要依据。术前通过CT对胰周情况的评估,有利于术中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及胰周精准置管。普通CT的平面图像,对准确判断胰腺坏死区域、胰周积液分布及周围血管的关系存在困难,使手术时间延长,风险增加。CT多平面重建通过对平面图像的识别、重组,重建与胰腺及周围相近的立体图像,对胰腺坏死区域、胰周积液分布及周围血管的关系评估更精确,对选择最佳手术入路、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手术损伤、提高胰腺坏死病灶清除率及保证术后引流效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国内外未见相关的研究报道。目的1、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腹腔镜置管引流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2、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CT多平面重建指导腹腔镜置管引流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第一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腹腔镜置管引流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54例行腹腔镜手术置管引流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疗效;对手术前后的CT改变进行分析,观察CT改变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第二部分重症急性胰腺炎CT多平面重建指导腹腔镜置管引流的临床应用。前瞻性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14例SAP患者行CT多平面重建,指导行腹腔镜置管引流手术,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16例常规CT检查组的SAP患者进行比较,探讨CT多平面重建指导腹腔镜置管引流的临床价值。结果1、治愈50例,4例死亡,死亡率7.4%,1例死于合并胰腺癌,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迟发腹腔大出血,平均住院时间(38.7+24.6)d。术后CT提示胰腺坏死残留及胰周感染12例,1例再次手术,2例迟发腹腔出血死亡。通过术前与术后CT改变比较显示,术后胰腺坏死残留及胰周感染的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T多平面重建与CT常规扫描组比较,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天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早期腹腔镜置管引流手术治疗SA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2、早期腹腔镜置管引流手术后胰腺坏死残留及胰周感染是SAP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并产生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3、重症急性胰腺炎CT多平面重建指导腹腔镜置管引流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张炎祥,陈小伍,朱达坚,剧永乐,陆光生,耿岩,周围[9](2016)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镜术后冲洗及引流策略》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腹腔镜术后冲洗及引流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顺德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54例非胆源性SAP的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应用腹腔镜微创技术行胃结肠韧带切开,胰腺被膜切开减压,吸除胰周积液及清除坏死组织,在胰周留置多条引流管,术后采用多种灌洗及引流策略并观察疗效。结果治愈50例,4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合并胰腺癌,2例死于迟发腹腔出血,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冲洗时间(21.6±14.5)d,引流管拔除时间(35.4±22.4)d,术后住院时间(38.7±24.6)d。其中1例术后32 d因胰周脓肿再次行腹腔镜手术,3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保守治疗治愈,2例经穿刺引流后治愈。结论 SAP腹腔镜手术后,合理的冲洗及引流策略,可降低SAP的病死率,减少并发症。
田晓,张红梅,刘建军,于明忠,夏春辉[10](2016)在《连续腹腔灌洗治疗重度急性胰腺炎的系统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连续性腹腔灌洗治疗重度急性胰腺炎(SA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entral、CBM、万方、CNKI和VIP数据库,以死亡率为主要结局指标,以并发症发生率、中转手术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作为次要结局指标。结果共纳入17篇随机对照研究,包括962位受试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腹腔灌洗能显着降低SAP的病死率[RR=0.45,95%CI(0.33,0.63),P<0.01],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I2=8%,P=0.37)。对于其他次要结局指标,腹腔灌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连续性腹腔灌洗对SAP患者可产生有利影响,但由于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较低,本系统评价的结论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二、早期腹腔灌洗加腹膜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早期腹腔灌洗加腹膜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论文提纲范文)
(1)早期内镜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内高压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患者治疗前后恢复情况比较 |
2.2 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和腹水中的TNF-α、IL-6及腹水中淀粉酶的含量比较 |
3 讨论 |
(2)超声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综述 |
2.1 SAP的概念 |
2.2 SAP的流行病学情况 |
2.3 SA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2.4 SAP的临床表现 |
2.5 SAP的临床诊断 |
2.5.1 病史 |
2.5.2 症状 |
2.5.3 实验室检查 |
2.5.4 影像学检查 |
2.6 AP的诊断及分型 |
2.7 AP的并发症 |
2.8 AP的治疗 |
2.8.1 非手术治疗 |
2.8.2 手术治疗 |
2.8.3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 |
2.8.4 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 |
2.8.5 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引流 |
2.8.6 腹腔透析灌洗及血液滤过 |
2.9 结论 |
第3章 材料和方法 |
3.1 临床资料 |
3.1.1 纳入标准 |
3.1.2 排除标准 |
3.1.3 对象分组 |
3.2 干预措施 |
3.3 干预实施 |
3.4 观察指标 |
3.5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章 结果 |
4.1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性别比较 |
4.2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年龄分布比较 |
4.3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症状比较 |
4.4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结果比较 |
4.5 实验组与对照组腹内压的比较 |
4.6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腹痛、腹胀持续时间比较 |
4.7 实验组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 |
4.8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4.9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病因构成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3)腹腔灌洗术联合持续血液净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T辅助淋巴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3 d时外周血Th1/Th2变化情况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3 d时外周血Th1细胞因子IFN-γ水平比较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3 d时外周血Th2细胞因子IL-4水平比较 |
3 讨论 |
(4)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微创化个体化治疗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AP重症化的早期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
1.1 研究对象、资料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诊断标准 |
1.1.3 临床判定标准 |
1.1.4 纳入标准 |
1.1.5 排除标准 |
1.1.6 队列分组 |
1.2 数据采集 |
1.2.1 一般情况 |
1.2.2 既往史 |
1.2.3 实验室检查数据 |
1.3 统计方法 |
1.4 结果 |
1.4.1 一般情况 |
1.4.2 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1.4.3 模型的检验与校准 |
1.4.4 危险因素诊断价值 |
1.5 结论 |
二、SAP局部并发症外科治疗三终点体系建立及评估 |
2.1 研究对象、资料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诊断标准 |
2.1.3 临床判定标准 |
2.1.4 纳入标准 |
2.1.5 排除标准 |
2.1.6 队列分组 |
2.1.7 伦理及知情权 |
2.2 治疗方法 |
2.2.1 基础治疗 |
2.2.2 PCD组治疗方案 |
2.2.3 MIS组治疗方案 |
2.2.4 PIMIS组治疗方案 |
2.3 数据采集 |
2.3.1 一般情况 |
2.3.2 既往史 |
2.3.3 起始点严重程度 |
2.3.4 治疗起始点 |
2.3.5 第一治疗终点 |
2.3.6 第二治疗终点 |
2.3.7 第三治疗终点 |
2.4 统计方法 |
2.5 结果 |
2.5.1 一般情况 |
2.5.2 起始点严重程度 |
2.5.3 第一终点临床结果 |
2.5.4 第二终点临床情况 |
2.5.5 第三终点临床资料 |
2.6 讨论 |
2.7 小结 |
三、动态观察个体化微创技术治疗INP的方法特点分析及效果比较 |
3.1 资料与方法 |
3.1.1 研究对象 |
3.1.2 诊断标准 |
3.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
3.1.4 实验材料和设备 |
3.1.5 队列分组 |
3.1.6 手术前准备 |
3.1.7 手术过程 |
3.1.8 手术后治疗 |
3.2 数据采集 |
3.2.1 患者一般资料 |
3.2.2 严重程度评估 |
3.2.3 医疗卫生资源 |
3.2.4 转归 |
3.3 统计学方法 |
3.4 结果 |
3.4.1 一般情况 |
3.4.2 起始点严重程度 |
3.4.3 腹引液菌群分布 |
3.4.4 第一终点临床结局 |
3.4.5 第二、三终点临床情况 |
3.5 讨论 |
四、随机对照研究清胰汤+四君子汤对MSAP炎性指标影响及经济学情况 |
4.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4.1.1 研究对象 |
4.1.2 西医诊断标准 |
4.1.3 中医诊断标准 |
4.1.4 纳入和排除标准 |
4.1.5 脱落标准 |
4.1.6 随机分组 |
4.1.7 双盲试验 |
4.1.8 常规治疗 |
4.1.9 中药治疗 |
4.1.10 检测指标 |
4.1.11 治疗效果评定标准 |
4.1.12 不良事件评价标准 |
4.2 统计学处理 |
4.3 结果 |
4.3.1 一般资料 |
4.3.2 三组患者腹痛评分比较 |
4.3.3 三组患者胃肠功能改变情况比较 |
4.3.4 三组患者炎性、免疫指标及血尿淀粉酶比较 |
4.3.5 三组患者医疗卫生资源情况比较 |
4.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 急性胰腺炎的最新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腹腔灌洗术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免疫细胞亚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6)早期内镜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内高压/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SAP并发IAH/ACS时内镜下所见 |
2.1.1胰腺炎相关性腹水 (pancreatitis-associated ascitic fluid, PAAF) |
2.1.2腹腔脏器改变 |
2.2 临床疗效 |
2.3 治疗前后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及腹水/腹膜透析液TNF-α、IL-6、淀粉酶的变化 |
3 讨论 |
(7)重症急性胰腺炎不同介入治疗方案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研究方法 |
结果 |
1.纳入研究 |
2.偏倚风险 |
3.主要结局指标 |
4.次要结局指标 |
5.主要结局指标结果汇总 |
6.敏感性分析 |
7.主要结局指标发表偏倚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References |
致谢 |
附录 |
(8)重症急性胰腺炎CT多平面重建指导腹腔镜置管引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腹腔镜置管引流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重症急性胰腺炎CT多平面重建指导腹腔镜置管引流手术的临床应用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小结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在读硕士期间科研情况 |
致谢 |
(9)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镜术后冲洗及引流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方法 |
1. 手术方式: |
2. 冲洗引流方法: |
结果 |
讨论 |
1.冲洗液的选择 |
2.冲洗时间及方式 |
3. 引流方式的差异: |
4. 并发症的预防: |
(10)连续腹腔灌洗治疗重度急性胰腺炎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1.1 研究类型 |
1.1.2 研究人群 |
1.1.3 干预措施 |
1.1.4 结局指标 |
1.1.5 排除标准 |
1.2 检索策略 |
1.3 纳入试验的筛选 |
1.4 数据萃取 |
1.5 偏倚风险评价和GRADE证据分级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
2.3 纳入文献偏倚风险评价 |
2.4 结局指标分析 |
2.4.1 死亡率 |
2.4.2 并发症发生率 |
2.4.3 中转手术率 |
2.4.4 住院时间 |
2.4.5 医疗费用 |
3 讨论 |
四、早期腹腔灌洗加腹膜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论文参考文献)
- [1]早期内镜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内高压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效果研究[J]. 王万里,马幸. 西南军医, 2021(03)
- [2]超声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分析[D]. 程亮. 吉林大学, 2021(01)
- [3]腹腔灌洗术联合持续血液净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T辅助淋巴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影响[J]. 张惠清,张新元,王东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03)
- [4]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微创化个体化治疗的相关性研究[D]. 胡勇.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5]腹腔灌洗术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免疫细胞亚群的影响[J]. 谢明容,张川. 贵州医药, 2019(01)
- [6]早期内镜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内高压/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效果研究[J]. 孙传涛,李胜保,童强,李德平,杨帆,邓卫平,金曙,朱惠明. 中国内镜杂志, 2018(02)
- [7]重症急性胰腺炎不同介入治疗方案疗效的Meta分析[D]. 林爱萍. 福建医科大学, 2017(07)
- [8]重症急性胰腺炎CT多平面重建指导腹腔镜置管引流的临床研究[D]. 张炎祥. 南方医科大学, 2017(01)
- [9]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镜术后冲洗及引流策略[J]. 张炎祥,陈小伍,朱达坚,剧永乐,陆光生,耿岩,周围.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06)
- [10]连续腹腔灌洗治疗重度急性胰腺炎的系统评价[J]. 田晓,张红梅,刘建军,于明忠,夏春辉.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6(06)